西北,三伏天,大片大片的麦田,麦田的远处,有一棵树。
衣衫褴褛的人们聚在这片树下,郑慧心是其中之一,她今年八岁,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面上沾了汗渍与污迹,头发剪短了乱糟糟的,谁也看不出她其实是个女孩子。她的父亲郑老城坐在旁边,跟所有的难民一样,虚弱而又疲惫。
郑家在延州城里,原本还算是家世不错的读书人家,郑老城办着一个私塾,颇受附近人的尊重。延州城破时,西夏人于城中劫掠,抢走了郑家大部分的东西,其时由于郑家有几个私窖未被发现,此后西夏人稳定城中形势,郑家也并未被逼到穷途末路。
然而也正是因为几个私窖的存在,郑家人舍不得走,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附近的西夏士兵偶尔上门,家中人便常常受欺负,可能是察觉到郑家藏有余粮,西夏人逼上门的频率逐渐增加,到得半个月前,郑慧心的母亲死了。
郑老城未有告诉她她的母亲是怎样死掉的,但不久之后,形如躯壳的父亲背起包袱,带着她出了城,开始往她不知道的地方走。路上也有不少同样衣衫褴褛的流民,西夏人占领了这附近,有些地方还能看见在兵祸中被烧毁的房屋或村舍的痕迹,有人迹的地方,还有大片大片的麦田,有时候郑慧心会看见同行的人如父亲一般站在路上望那些麦田时的神情,空洞得让人想起地上的沙子。
西夏人杀过来时,抢夺、屠城,但不久之后,事情毕竟又平息下来,幸存的人们恢复往昔的生活——毕竟不管怎样的统治。总要有臣民的存在。臣服不了武朝,臣服西夏,也终究是一样的生活。
但郑老城是读书人。他能够清楚,更为艰难的日子。如地狱般的情景,还在之后。人们在这一年里种下的麦子,所有的收成,都已经不是他们的了,这个秋天的麦子种得再好,大部分人也已经难以获得粮食。一旦曾经的储存耗尽,西北将经历一场更加难熬的粮荒寒冬,大部分的人将会被活生生的饿死。只有真正的西夏顺民,将会在这之后侥幸得存。而这样的顺民,也是不好做的。
随着收割季节的到来,能够看到这一幕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些在路上望着大片大片麦地的人的眼中,存在的是真正绝望的苍白,他们种下了东西,如今这些东西还在眼前,长得如此之好。
左端佑这样的身份,能够在粮食问题上主动开口,已经算是给了秦嗣源一份面子,只是他未曾料到,对方竟会做出拒绝的回答。这拒绝只是一句,化为现实问题,那是几万人迫在眉睫的生死。
宁毅望着他,目光平静地说道:“我明白左公善意,但小苍河不接受非同道之人的制约。所以,左公好意心领,粮食我们是不要的。左公前两次所送来的粮食,如今也还封存在仓库,左公返回时,可以一并带走。”
他这话语说完,左端佑目光一凝,已然动了真怒,正要说话,忽然有人从门外跑进来:“出事了!”
进来的人是陈凡,他看了一眼左端佑:“宁曦出事了……”
小小的意外,打断了两人的对峙。
一段时间以来,没事的时候,捡野菜、捞鱼、找吃的已经成为小苍河的孩子们生活的常态。
此时已经是三伏天,对于谷中缺粮的事情,至今未曾找到解决方法的问题,谷中的众人在宁毅的管理下,并未表现得章法大乱,但压力有时候可以压在心里,有时候也会体现在人们看到的方方面面。孩子们的行动,便是这压力的直接体现。
山里的东西可以吃、水里的东西可以吃,野菜可以吃,树皮也可以吃,甚至根据闵初一说的消息,有一种土,也是可以吃的。这让小小的宁曦感到很乐观,但乐观归乐观,孩子与部分妇女们都在采野菜的情况下,小苍河附近,能吃的野菜、植物根茎,毕竟是不多的,大人们还可以组织着去稍远一点的地方打猎、挖掘,小孩子便被严令禁止出谷。也是因此,每一天呆在这山谷里,宁曦背着的小箩筐里的收获,始终不多。
他只当是自己太差劲,比不过闵初一这些孩子能吃苦,许多时候,找了一天,看看自己的小箩筐,便颇为沮丧。闵初一小箩筐里其实也没多少收获,但不时的还能分他一些。出于在父母面前邀功的虚荣心,他终究还是收下了。
于是每天早上,他会分闵初一小半个野菜饼——反正他也吃不完。
他倒是从没想过,这天会在谷中发现一只兔子。那毛茸茸竖着两只耳朵的小动物从草里跑出来时,宁曦都有点被吓到了,站在那里拿手指着兔子,结结巴巴的喊闵初一:“这个、这个……”
七岁的小姑娘已经飞快地朝这边扑了过来,兔子转身就跑。
“抓住它!抓住它!宁曦抓住它——”
“啊啊啊啊啊啊——”
两个孩子的叫喊声在小山坡上混乱地响起来,两人一兔拼命奔跑,宁曦勇敢地冲过小山道,跳下高高的土坳,围堵着兔子逃跑的路线,闵初一从下方奔跑包抄过去,纵身一跃,抓住了兔子的耳朵。宁曦在地上滚了几下,从那儿爬起来,眨了眨眼睛,然后指着闵初一:“哈哈哈、哈哈哈……呃……”他看见兔子被小姑娘抓在了手里,然后,又掉了下去。
“呃,你抓住它啊,抓住啊,它跑了、它跑了……”宁曦说着又想去追,跑出两步又停了下来,因为闵初一正目光奇怪地望着他,那目光中有些惊恐,随后眼泪也掉了出来。
宁曦抹了抹对方看着的额角,发现手上有血,他还没弄清这是什么,遗憾于视野一角的兔子越跑越远。小姑娘哇的哭了出来,不远处,负责照看的女兵也飞快地奔跑而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