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 第四十二章 女主来了!

听到笑声以后,黄河第一时间迅速扭头向门口看去。平日里实验室的众人都在忙自己的事儿,大家几乎不串门。

再加上有王德兴的看守,黄河的房门一年四季也没反锁过几次,可他忘了这个月实验室来了一位不按套路出牌的女人。

在风起云涌的乱世,总会诞生一些不走寻常路的人。

尽管大多数民国时期的女子还藏在深闺中,但总有少部分优秀的女性发现了时代的变革,觉醒出了自己的意识。

眼前这位女人就是其中的代表,她在父母的支持下步入新学堂。1931年从国立BJ大学预科毕业,1935年从国立清华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毕业。

随后在严先生的引荐下又去了正白旗大学深造,出色的天赋让她立刻得到了赏识。

她的导师是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因为学习能力出众,上学期间还进入了高卢鸡学院原子核化学研究所学习。

经过两年的刻苦奋斗,她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并且在同年获得了髪国国家博士学位。

如果没有战争的话,常姜可能会在异国他乡继续工作,在物理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直到有一天等来祖国母亲的召唤。

可战争打乱了一切节奏,由于三德子的部队步步紧逼,原本还算舒适的研究环境烟消云散了。

即使她的导师极力劝阻,可常姜还是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震惊的选择。

她并没有像大多数本地人一样骑着自行车逃离到南部去,而是孤身一人来到了里昂,因为那里有回国的船只。

在唤醒勇虎系统的推波助澜下,常姜有惊无险地回到了祖国,又在一众地下工作者的帮助下来到了晋省。

原本她是打算在根据地稍做休整后便前往大后方,可当她发现这里有一所实验室后,顿时来了兴趣。

经过几天的考察,她决定留在这里。毕竟以她的专业来说,目前整个祖国都没有她的发挥空间。

与其在大后方像个花瓶一样待着,还不如在这里跟众多科学家一起研究资料。

无论是单文保还是吴思学对她来说都很有吸引力,她完全没有想到小小的后勤部里居然窝着这么多能人异士。

更何况,这里竟然还有一位自己名义上的学长。而且交流过后,常姜立马被黄河手上的项目吸引住了。

毕竟那可是来自四〇一所的资料,没有一个学物理的人可以拒绝。

她今天来找黄河,原本是想商量一下防化服的事情,毕竟理论上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进展。

但没想到往日里颇为严肃的黄河,此时却一个人在房间里偷偷玩换装游戏。看到这场面她立马笑出声,然后打了声招呼便走进了房间。

看着黄河头上戴的亚得里安盔,常姜踮起脚尖抬手摸了摸钢盔顶部,有些可惜地说道:

“哎,鸡冠子怎么不见了?少了那部分简直是缺少灵魂啊。不过你戴着可一点儿也不像军人,反倒是更像那边的消防员。”

黄河才从自行车上下来,脸上的尴尬之色也还没褪去。面对常姜开口的调侃,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接话。

但对方显然看出了这点,于是继续说道:“也不知道导师和朋友们怎么样了,在敌占区的生活一定也不容易,战争可真是让人恶心。”

“堂堂一个大国,居然只坚持了四十多天,还真是丢人。”

这句话让黄河也有些感慨,不过好在他知道,距离战争结束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要抓紧一切时间搞出国家层次的杀手。望着有些出神的黄河,常姜伸手在对方眼前晃了晃,随后开口说道:

“防化服的事情你可别忘了啊,资料你我二人都是看过的。防辐射的物资很重要,这件事就靠伱了。”

“虽然我不介意靠镇痛剂和药物过下半辈子,但出师未捷身先死可不行。”

说完正事后,二人随意地聊了聊天,随即常姜便准备离开这里。临走前她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事儿,回头对着黄河说道:

“对了,张部长说他一会儿过来找你,让我提前给你打声招呼,你可别忘了哈。”

由于整座实验室里,除了新来的常姜外,其余的人都是不怎么愿意挪窝的。所以张万和很快就和对方熟悉了,有时候有事也会请她帮忙通知一下黄河。

毕竟王德兴实在是没排面,很多时候都是挨训的人。

黄河点了点头,张万和来实验室的原因他自然是知道的,为了的就是查看这批装备。

更何况很多战士以前都没有接触过防毒面具,一定要提前让他们对这件新装备熟悉起来。

正所谓战时怎么打,平时怎么练。只有这样在真正的危机来临的时候,才会本能地做出正确的反应。

如果不能正确地使用装备,很有可能根本发挥不了其最大功效。

就像那些在一战中毫无价值死去的新兵,虽然有防毒面具可不会合理使用,面对敌人的毒气只能在痛苦中挣扎。

对于战士们来说,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视野上的不习惯。系统提供的防毒面具,使用的是两片分体的目镜。

跟后世那些采用一体式目镜设计的面具不同,分体目镜会使使用者的视野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而且因为有滤罐的原因,一些战士戴上后很有可能低头都看不到自己的脚。在战争打响后,很有可能看不到子弹带上还有多少弹药。

所以在大战开启之前,要经过一定的训练让战士们习惯新装备的存在。并且多加练习,形成肌肉记忆。

适应佩戴面具的感觉,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戴上面具以后,人的呼吸方式会受到影响。要学会控制、改变自己的呼吸。

训练时还要尝试在日常体能训练中佩戴面具,看看什么样的活动量会造成起雾或者感觉呼吸困难。

毕竟鬼子们发射完毒气弹以后,可不会等着毒气散去再进攻,那就失去了生化武器的意义。一旦战斗开始,战士们随时都可能会移动作战。

很快张万和就带着三位同志来到了实验室外,黄河和王德兴早就带着一套支援型装备在大院口等待。

看着石桌上摆放着的各式装备,张万和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脸。自家副部长永远不会让他失望,每次都可以及时搞到一线部队需要的装备。

在之前的等待期间,黄河特意将一把工兵铲交给了王德兴,交代他拿到军工区去开刃。

此时的工兵铲已经不是以前那种人畜无害的样子了,铲尖和铲锋经过打磨后早已是寒光淋漓,只是拿起来就让人汗毛倒立。

看到众人就位后,王德兴拿着工兵铲上前。在得到黄河的批准后,他拿着铲子走到了刚刚张万和他们抱过来的沙袋前。

这位警卫员先是活动了一下自己的四肢,做了些热身运动,随后拎着工兵铲抬臂对着前方的沙袋狠狠地削了过去。

这一击把沙袋破出了一条大口子,里面的黄沙哗哗地往外漏。

王德兴满意地看了看自己的杰作,随后改削为刺。整个铲面如热刀切黄油般陷入沙袋中,甚至因为力度很大的原因,连部分木柄也插了进去。

最后则是验证挖土和据树的环节,工兵铲完美地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就连多年没上战场的张万和也有些手痒痒,忍不住想拿着铲子砍几个鬼子泄泄火。

接下来是重头戏,这次一起来实验室的三名同志各有特点,他们分别是长脸、圆脸和方脸。

这是为了实验不同脸型的人,在佩戴防毒面具时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从外表上来看,同志们的年纪并不大,甚至脸庞还有些稚嫩。可他们表情刚毅眼神坚定,个个斗志昂扬精神抖擞,仿佛前面是刀山火海也不怕。

接下来由黄河给他们讲解,佩戴防毒面具详细的步骤。

在正式佩戴前,战士们需要检查装备。比如外观是否有破损、变形,头带的弹性是否正常,还要查看滤毒盒和滤棉是否在保质期内,干净无污染等。

需要第一时间佩戴,那时候可没时间检查。

所有都确保无误后就可以开始佩戴了。

第一步,先闭气随后将面具盖住口鼻,固定在面部,将头带框套拉至头颈。

第二步,将下面的头带拉向颈后,扣住。带好了以后先多吐气,然后再吸气。

第三步,仔细检查连接部位及呼气阀和吸气阀的密合性,保证无空气从面部和面具之间流通。

三位同志的动手能力不差,接受新装备的能力也很强,大概花了五分钟的时间就已经适应了戴着防毒面具行动。

这边的实验就暂时结束了,等回到军工区以后还会有更加接近实战的训练等着他们。

剩下的钢盔和便携式电台等东西也全部被张万和带走了,这个大院的空间不够大,很多装备都不适合在实验室这里质检。

根据黄河的估算,五个军工厂的产能在开战前至少可以装备三个主力团。在大战的第二个阶段,差不多就可以基本满足部队的需求。

一会还有,12点以前。便携式电台的数量跟别的不一样,差不多500套装备里有一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