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 第六十三章 你的工人爷爷来了

整场井陉煤矿的战斗,总共花了七十多分钟的时间。

除了三营那边遇到了一些问题外,一营和二营的进攻都非常顺利。战士们将矿区里的鬼子全部除掉后,便第一时间开始着手破坏工作。

为了方便展开接下来的工作,也是为了了解战士们具体的伤亡情况。杨司令和韩团长带领着参谋们,将指挥部搬到了东王舍的新矿区。

几人刚刚到达目的地,就迎面撞上了三营长高鼎和刘保森。

看到自家团长和司令同志以后,高鼎带着地下游击队快步来到了二人面前。

“我给大家伙介绍一下,这几位是地下工人游击队的同志。他们在刚刚的战斗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要不然我们营还真没办法这么轻易地解决小鬼子的堡垒。”

“我身后的这两位领导是咱们晋察冀一分区的杨司令和三团团长。”

通过三营长绘声绘色的描述,杨司令得知这些人在刚刚的战斗中表现十分出色,甚至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这让他对眼前这位魁梧的男人越来越感兴趣,哪怕是到了他这个位置,依旧很欣赏那些有勇有谋的战士。

而且对方的身高居然跟他相仿,这哪怕是在整个根据地也是很少见的事情。更何况对方居然可以在鬼子长期的压迫下,保持这种身材。

正当杨司令带着一肚子的困惑,准备跟刘保森打招呼时。对方嘴里却念念有词,眼睛也越来越亮,仿佛是想到了什么事情似的。

在杨司令迟疑的时候,这位大汉直接一个箭步上前握住了他的手,随后十分激动地说道:

“杨政委!我真没想到咱们这次行动的总指挥居然是您!久仰大名啊!时隔多年能再见到您本人真是我三生有幸啊!”

除了地下工人游击队以外,在场的众人已经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政委的称呼再加上对方的口音,这答案基本就写到脸上了。

“原来你以前是东北军,看来几年前咱们还交过手呢,这也算不打不相识啊。”

这句话倒是让刘保森多了几分尴尬,但这并不影响他的热情,毕竟现在已经是自己人了。

“嗐,我就是个小连长,还不配做您的对手。以前的事都过去了,说出来也不光彩,我们东北军以前的任务大家都是知道的。”

“当时我的老部队被H一师揍得满地跑,全师所有人都听说了您的大名。”

“后来我在矿上的时候,听说您干掉了一个中将!解气啊!”

看到现在的气氛这么融洽,杨司令终于问出了一个憋了很久的问题。他捏了捏对方充满力量感的胳膊,有些好奇地说道:

“我看矿上其他的同志都很瘦弱,怎么你的体格像是一点儿都没受影响啊?难不成你还有什么办法能在这鬼地方弄到食物?”

这句话让地下工人游击队的众人面色微变,脸上原本的喜悦之情都消失了。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矿洞,回到了那段压抑的日子里。

“这个原因,说起来也很简单。我是矿上最有战斗经验的人,大伙为了能让我保持战斗力,每次都会把为数不多的食物分出来给我一部分,我们小队是整片东王舍矿区的希望。”

“还好现在伱们来了,要不然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这样下去还可以再坚持多久。”

这沉重的话题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最终还是杨司令打破了这片僵局,他拍了拍对方厚实的肩膀说道:

“我们已经来了,一会儿就带你们回家。”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安排破坏矿区的工作,相对比三团这些外来户,游击队的同志们对东王舍的各个角落都更加熟悉。

而且关于这个问题,刘保森早就在一军区的同志联系自己时就思考过了。对面在场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他一一道出了自己的计划。

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把矿下所有的工人都叫出来。

鬼子们为了掠夺这些煤矿资源,几乎是把矿工和战俘当成消耗品在使用。这些畜生们一点儿也不担心过度压榨会死人,在他们眼里民国工人跟蚂蚁没什么区别。

虽然刚刚八路军跟小日子的守军打得热火朝天,但在地下没日没夜干活的矿工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战斗已经打响了。

将这些生力军叫出来,那些熟悉环境的工人们可以为八路军提供很大的帮助。

主要原因是井陉煤矿实在是太大了,足足有四十多平方千米的面积,光靠三团这两千多号人根本不够看。

想要将破坏工作进行得更加彻底一些,一定要积极发挥群众的力量。

其次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找到专业的人来指点爆破工作。

战斗结束以后,三团的工兵已经开始破坏矿区了。他们四处设置炸药,各种设施被炸得一塌糊涂。

可术业有专攻,临时兼职的工兵们进度十分缓慢。矿区里那些庞大的锅炉、高耸的烟囱依然屹立不动,明眼人都能看出它们并没有受到致命伤害。

此时不能一味地只顾增加炸药的剂量,这样不但达不到破坏的目的,还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

在这个节骨眼,专业人士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井陉煤矿曾经有一段时间是属于德国人的产业,那里可是有不少学习过先进技术的民国工程师。三年前石门沦陷得太快,很多人根本没有时间跑远就被鬼子给抓回来了。

如果能得到他们的帮助,那就正儿八经是专业对口,毕竟破坏永远比建设容易。

最后要做的事,就是准备好后勤保障工作。

一方面是因为在矿下劳累的工人们常年受到虐待并且营养不良,很多人长期都是带病下井。

救人本身就是这次行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如果不经过治疗,至少有一小半人会倒在路上。

另一方面是为了应对突发状况,矿井里本身就是充满危险的地方,在破坏和爆破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发生坍塌、砸伤等危险。

看着面色如常侃侃而谈的刘保森,所有人不得不承认这东北汉子的功课做得很到位。

杨司令听完他的计划以后赞赏有加,立马下令三团的战士们开始执行命令。韩团长更是亲自带领着一个连的同志,在游击队队员的指示下前往了各个矿洞中寻找工人。

差不多半个小时后,百分之八十的工程师都被找到了。这二十多个有些瘦弱的中老年人,正在围着指挥所商讨方案。

一位年纪最大的人率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似乎在工程师里面很有威望。当这位老人开口的时候,其他的人立马保持安静。

“废话就别多说了,鬼子随时都有可能过来。老矿区和新矿区的交界处有一个储油区,最近鬼子的火车只带走了煤矿,那里至少还有100吨煤油。”

“分出去几个人,带着同志们用黄炸药和煤油一起使用,再结实的玩意都经不住这么造的。”

这个方案一出,在场所有人都眼前一亮。这些煤油八路军也用不到,而且就算是把四个团的战士全部集中起来,也带不走这些物资。

一个又能销毁煤油又能摧毁设备的方法,谁不喜欢呢。

有人开头以后,众人思如泉涌,很快另外一个方案便被做了出来。

“上个月我们小组带人勘探矿井的时候,在三个矿区都发现了地下水的踪迹。如果可以用足量的黄炸药爆破,那大概率是可以一次性把矿全淹了。”

如果在某个区域过度开采煤炭,就会导致地层被挖空,会形成无支撑的空窍。

这时一旦在关键点位施加压力,就会形成坍塌导致地下水出现导水裂缝。随着裂缝的增大,地下水就会大量地喷涌。

经过几位地质、水文、测量的工程师计算后,他们确定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制定预案的全程一共花了半个小时,随后这些工程师便跟着战士们一起前往各个区域协助破坏工作。

有了专业人士的指导后,所有行动都变得势如破竹。锅炉炸裂了,发动机炸倒了,甚至那个十几个人都抱不拢的大烟囱也被炸成了碎片。

在一阵巨大的爆炸声后,大地仿佛都矮了几十厘米。汹涌的地下水硬生生淹没了三个矿区,甚至还有向外溢出的迹象。

在工人们的帮助下,井陉煤矿里的一百多间房屋也在逐渐被破坏。

那位年纪最大的工程师,并没有跟随三团的战士们一起行动。他的身体不怎么好,不擅长奔跑。

在杨司令邀请下,二人一起来到了一片储煤区。看着前方已经被开采出来,堆积如山的煤矿,他们唏嘘不已。

这些物资搬也搬不走,放在这里只能便宜鬼子。

察觉到身旁的老人有些不舍,杨司令主动为对方开解道:

“鬼子现在有的,我们未来也会有。等战争结束后,属于我们自己的工厂会一座座拔地而起。到时候让其他国家看看,什么叫地大物博。”

这句话说完以后,三团的战士们便抬着装满煤油的桶,开始往煤山上倒煤油。随即一把火下去,多处煤山开始熊熊燃烧。

随着各处行动的顺利进行,杨司令也长舒了一口气。

井陉煤矿里,各种采煤运煤的机械一定会被他们全部摧毁。这些可都是进口的设备,在民国独此一家,鬼子们最多就是用自己生产的玩意。

但是津浦、平汉尤其是正太铁路已经被自方严重破坏,鬼子就算把机械从本土运过来,也没办法送到井陉。

更何况设备还需要安装调试等,没有熟练的工人也不能开工。杂七杂八的事情算下来,一年以内能复工都算是快的了。

突然间,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枪炮声。虽然因为距离的原因,这声音不是很明显,但还是被敏锐的杨司令捕捉到了。

这立马让他意识到,那是鬼子的援军。而且根据位置来看的话,应该是丁伟的新一团方向。

————————————

在漫长的正太线上,日军只部署了第四、第八、第九这三个残缺不全的独立混成旅团。井陉煤矿所在的区域,正是由水原义重负责的。

之所以用残缺不全这个词来形容,是因为在去年八月份的时候,第八独立混成旅团被第一二〇师三五八旅打成了半残。

那场战斗中,甚至就连水原义重这个少将也差点死在了陈庄,从那以后这个混成旅团的兵力一直没有补齐。

当正太线全线遭到了八路军的袭击后,石门的水原义重立马就坐不住了。

这老鬼子深知如果此时不做点什么,那么等待他的命运最好的结果是调到预备役。

可整个石门都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兵力,第八旅团的绝大多数部队都有自己的任务,那些鬼子被分散到了各个县城和据点内。

经过统计以后,他现在能动用的士兵居然只有一千一百人。

为了挽救现在这个混乱不堪的局势,他决定亲自带这个大队出发。从石门一路向西,支援正太线沿途的各个据点。

虽然这一千一百人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但是武器装备很是齐全。除了步枪以外,足足有三十六挺轻机枪和十挺九二式重机枪。

作为战术核心的掷弹筒带了四十门,而且还从城防军中调出了两门九二式步兵炮。

这些士兵如果配合得当的话,绝对是一股很强的力量。

水原义重知道此时铁路大概率是用不成了,所以便调集了大量的卡车和挎斗摩托。

好在这里离他们的第一站井陉煤矿并不远,四十多公里的路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了。

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这些鬼子心惊肉跳,跟八路军打了三年,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对方这么兴师动众的行动。

一想到井陉煤矿可能会被敌人摧毁,水原义重这老鬼子就不断地催促手下的士兵加快前进的步伐,就连必要的侦查都被他省去了一些。

当他们离煤矿还有五公里时,远远望去就看到了那边升起的阵阵黑烟。

这老鬼子顿时感觉两眼一黑,像是天塌了一样。

先发后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