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 第十一章 伞兵装备和延长油田

在忙碌的工作中,时间来到了十一月十八号。

黄河回边区一共有四件大事要办,现在已经勉强解决了两样。

屯田的事情有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在提供了农作物种子和足量的化肥后,他完全可以做个甩手长官。

空军也筹备的差不多了,在六位战斗英雄的带领下,选拔出来的同志像海绵一样疯狂吸收航空理论知识。

只要等到老马把边境航校的毕业生送回来,再加上下一条决策提供的一百架教练机,空一师的基础框架就算是搭建完成了。

实验室的施工进度也不错,李处长这段时间不是在机场就是在实验室的工地上。

按照现在的工期来看,下个月中旬就可以搬进去。

最后一件事就是开发延长油田,一周前科研选项「燃料储存」已经解锁了。

第一批高级技师级别的石油开采工,这个月月末就可以达到边区。储油装置和输运管道也在系统内的民工厂内开始生产。

只不过光凭现有的条件,还远远达不到开发油田的水平。

延长石油是历史悠久,早在1905年就建厂了。虽然油井和炼油厂一应俱全,但都是很传统老式的设备。

绝大多数都是世纪初的产物,完全感受不到工业化的现代感。

就这简陋条件,还有很多设备在战争时期丢失了。

好在厂长和工程处主任比较给力,在前年回收了大量设备和器材,要不然延长油田现在都不一定能恢复生产。

目前油田的总产能为日产原油1.6吨,考虑到油井用了很多年,军工局派了一位清华大学地质系毕业的同志来勘探,听说效果还不错。

现在有两个科研槽空闲下来了,刚好可以处理一下油田的问题。争取在1945年之前多打几口新井,把全套设备都换了。

「工业的雏形: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重要的工业能源。为了使我方工业基础,不落后于世界列强太多,是时候开发油田了。

研究所需时间:70天

效果:边区新增两名石油工程专业的博士。

获得一套钻机设备、抽油设备、清管设备、加热设备,并且获得相对应设备的生产图纸。

提示:以上设备为二战时期最先进款式。」

看了具体的设备介绍后,黄河简直是笑的合不拢嘴。

单拿钻机设备来说,这就包含了井架、天车、绞车、游动滑车、大钩转盘、动力水龙头、钻机八件套、动力机、联动机、固相控制设备和井控设备。

其中的动力机有柴油机、电动机和燃气轮机,直接一劳永逸的解决了所有问题,十分符合系统大包大揽的习惯。

抽油设备自然是磕头机了,一种通过加压使石油出井的机器。

系统提供的是游梁式抽油机,它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长期在油田全天候运转,使用可靠。

清管设备其实就是清管器,为了处理运输管线内部的凝油、结蜡、结垢,达到减小输油回压、减小磨阻。

由于咱们的原油大多都是三高型,即高凝点、高含蜡和高粘度。

因此需要用到管道加热输送工艺,以防止所输送的油品因温度下降而发生运输困难。

系统提供的加热炉是巴库油田同款,直接让延长油田提前体验到了未来蜜月期的待遇。

前段时间果脯的油矿筹备处着手开发玉门,虽然在老君庙附近找到了油田,但因为手上没有钻机迟迟不能开工。

面对这种问题,光头想到了边区的延长油田,于是便人联系八办的同志。

经过协商,老总们考虑到抗日是国家大事,就同意拆迁两部钻机支援玉门,并且还帮对方配齐了全套设备。

现在多了一套新设备,也许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开采和运输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该炼油了。

「燃料精炼一型:化学裂解的进步使得从原油中提炼轻型燃油的效率更高了。

研究所需时间:70天

效果:获得二战时期最先进的炼油厂全套设备和设计图。」

现在延长石油用的炼油设备十分原始,工人们用两口大锅扣在一起。

炼油时加热下方的大锅,产生的热量让石油发生蒸发。在上方的大锅打孔,收集凝结的油流。

至于产生的是煤油还是汽油,全凭经验丰富的工人靠鼻子闻。这种土方法不仅危害到了工人的身体健康,而是效率非常低。

系统提供的设备后,延长油田的产能可以大幅度提升。

有好消息发生,那肯定要给局长分享。黄河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手头上的材料,直奔老曾同志的办公室而去。

进门以后,映入眼帘的便是强者的发际线和桌子上那一大堆机械图纸。

听到有人靠近,局长抬起了头。他看到黄某人居然露出了一丝不忍的表情,于是便夸张地从凳子上弹了起来。

“怎么了?你小子又有什么事?不会是又搞出来什么新玩意了吧!?”

“你能不能做个人啊?你看看咱这军工局,不管是伱介绍回来的同志还是我本人,哪个不是连轴转啊。”

“再这样下去,我真要秃了。等战争结束后,你得给我介绍老婆!”

被这么一说,饶是脸皮极厚的黄河也有些不好意思。但看到局长眼神中的戏谑后,立马明白对方是在调侃自己。

毕竟边区里的同志,几乎人人都是意志坚定之辈。能推到自方的建设,高兴还来不及呢。

“延长那边,不是有个国立清华大学的同志吗。我心思着一个人勘探可能有些慢,专门找来了两个博士帮忙。”

“我顺便还搞了一套开采设备和炼油设备,到时候赶紧把年产提上去。咱们现在有飞机了,明年用油的地方只会更多,提前做准备吧。”

“咱比不过巴库油田,但至少要达到人家一半的水平吧。”

很显然,黄河订的目标吓到了局长。他有些颤抖的取下来自己的眼镜,皱了皱眉心后有些无奈的说道:

“又当甩手掌柜是吧,每次都是给一套设备,然后留下设计图就跑。还巴库油田的一半水平,那产量都够小鬼子用两年的。”

“到时候鬼子先跨过黄河,再跨过你这个黄河,我看你怎么办!”

说道这里,局长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份电报递给黄河。随后摆了摆手,有些无可奈何地说道:

“这是三八六旅新二团发过来的电报,应该是你的好老乡有事找你。行啦,赶紧走吧,我现在脑仁疼。”

“我是学土木的!最多搞个无线电!能不能给我来点专业对口的活!”

“好!这是你自己说的!”

“啊??”

————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黄河打开了电报。

见子如见人,第一行字就充满了李云龙的风格,副总参谋是一点都没帮他修改啊。

「老黄:

多日不见甚是想念,嘿嘿!

我最近吃得好睡得好,训练也一切顺利,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可以把空降兵装备送往晋省?

弟李云龙」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嘿嘿两个字时,黄河脑海里立马勾勒出了对方贱嗖嗖的表情。

装备的事不用李云龙催,今天刚好有三个科研槽空了出来,他早就分配给了伞兵。

「伞兵一型:将空降部队引入陆军后,我方能强行打开突破口,并在过去无法进入的地区部署关键点部队,这将带来新的战术机遇。

研究所需时间:70天

效果:系统内军工厂可以生产伞兵专用武器:

信号枪、地图测距尺、可折叠工兵铲、伞兵钳、伞兵刀、水壶、伞兵靴、作战护膝、伞兵护目镜、伞兵盔、弹药背心、MAS-36CR39、降落伞」

伞兵天生就是被包围的,因为他们需要直接深入敌后,对敌人的战略要地实施突然袭击。

这些危险的行动使得他们比其他兵种面临更大危险,系统准备了很多装备,尽可能的去提升他们的生存性。

信号枪是每个伞兵战士都要带的必要装备,它同时配备多种类型的信号弹,在可以在完成指令、联系友军、或者呼叫支援时使用。

一名优秀的伞兵,除了最基础的作战外,还要精通地理知识,这时候就需要使用到地图和地图测距尺。

工兵铲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增加了可折叠的功能,更适合伞降作战。

对于缺乏重武器的伞兵部队来说,挖战壕,建造简易的防御工事往往能救他们一命。

不管是哪国的伞兵,哪怕是小日子都会在敌方的领地中渗透。

侦察、潜伏或破坏等工作是战士们的日常,有的时候还需要跨越敌人的铁丝网防御,或切断敌方的通讯线、电话线等。

这时候伞兵钳就是最好的选择,它的刃部非常锋利,能掐断任何的铁丝网。

在不使用的时候,折叠起来放到特定的收纳袋里就行,十分便利。

伞兵刀是主要是为了割断降落伞用的,以防有倒霉蛋被挂在树上下不来。出于生存考虑,系统还在刀柄上加了一个小巧的指南针,颇有后世PLA装备的味道。

考虑到伞兵经常在野外作战,系统还提供了专门的饭盒与水壶。

水壶的外观呈鹅蛋形,可容纳2~3升的水。外层使用牛皮并带有翻毛的材料面,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主体则是使用铝制材料打造,配合皮带,可以固定在士兵的主腰带上。

饭盒也是铝制,内部带有两个隔层和一个可拆卸式的空盒。

可以用它来吃面条、喝汤,或者直接放在野营架上烹饪食,盖子里面还有专门放置筷子和勺子的位置。

伞兵军靴采用上等牛皮制作,鞋底使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橡胶材质,行走起来比较静音,耐磨还防滑。

考虑到现在是冬季,系统还在靴子里设计了保暖内衬,十分贴心。

紧接着就是护膝工具,由于伞兵在跳伞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腿部会先着地,所以腿部受伤的几率会很高。

这护膝由海绵和橡胶组成,外面使用纺织布包裹起来,戴起来很柔软,也有一定的弹性,能有效保护同志们的膝盖部位。

最后的防具是护目镜和钢盔。

前者两侧有松紧固定环,能适合每一个战士的头部尺寸。

两个镜片使用了玻璃,并稍向内弯曲。射击时,镜片也不会影响精准度。

钢盔则是在35年款式亚得里安盔上做了些许改进,采用高镍和锰含量的钢材,厚度加到了1.3毫米,重量达到了1.2千克。

头盔设计的防弹性能,是能承受300米/秒速度飞来的弹片。

为了防止在跳伞的过程里,被天空中的强大气流吹走。新式的伞兵盔配有更复杂而坚固的悬挂系统,使得头盔能牢牢地固定在同志们头上。

作战人员在空降时,往往需要更多的枪支弹药。

虽然武器的长度和重量,会导致同志们在出现非战斗伤亡。但总比只携带一把手枪和少量的子弹强,落地以后等武器箱要强一些。

人枪分离战术,在二战期间是绝对不可取的,这时就需要一款合适的携行具。

系统则是提供了一个弹药背心,它用皮革和帆布制成。

背心的前后横向携带冲锋枪弹匣,前胸5个,后背7个,腰部部分还有手榴弹包,可以存放7颗手榴弹。

携弹量虽然还算不错,但可惜没有防弹功能。

最后就是伞兵携带的武器了,不多猜都知道是以我们的老朋友MAS-36和MAS-38为主。

MAS-38这款冲锋枪,在最早就是按照伞兵武器来设计的。极轻的质量和较短长度搭配上还不错的火力,在强度没有那么高的民国战场基本够用了。

MAS-36有专门的伞兵款,代号CR39。

为了方便战士携带,设计师搞了一个可折叠的铝制空心枪托,这么一改让重量比步兵款轻了不少。

非战斗时,只要拨动枪身上的拨片就可以折叠枪托。枪背带也是一种较轻的织物,勉强又减重了几十克的重量吧。

配合加科研槽刚刚解锁的布朗德Mle50毫米迫击炮和轻机枪,空降兵在火力上甚至不算弱。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