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 第四十四章 一开始就是万岁冲锋

天镇县城,一分区临时指挥所。

“大哥!好久不见啊!”

“如果没记错的话,咱俩上次见面应该还是在三年前,真是想死你啦!等这次大战结束后,我请你去太原的鼎香楼吃一顿!”

“我听黄局长说,你在北边做阑尾炎手术的时候居然没打麻药。不愧是猛男!到时候你可得给我讲讲在北边学习的经历和趣事。”

刘、杨二人不仅是一个省出来的老乡,而且当年都是红一赫赫有名的门神,关系自然是好的没得说。

由于前者的年龄比后者大四岁,所以他们在私下时会以兄弟相称。

听到麻药二字,103顿时露出了没好气的表情。

趣事?当时差点疼到去世!

往事不堪回首啊,谁年轻的时候还不吃点没文化的亏。

“去去去,严肃点。你可是一分区的司令,让战士们看到你这么八卦影响不好。”

“我听说你在两年前干掉了一个鬼子中将,真给咱们福建人长脸!中将啊,整个八路军都没几个人有这样的战绩。”

“接下来的敌人,还是驻蒙军的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咱哥俩争取给鬼子来个双杀!直接给这伙敌人包圆!把他们的建制打掉!”

“哈哈!好!”

短暂的闲聊后,二人携手来到了作战会议室。

天镇,地处与晋、察、冀、绥的交界处,素有鸡鸣一声闻四省的美誉。

这里是山西东北角的门户,鬼子们想从察哈尔地区发起进攻,必须得拿下县城作为大军的桥头堡,否则随时会有被切断补给线的风险。

“大哥,这次的主阵地在四公里外的盘山上,我在制高点布置了两个主力团、一个炮兵连和一个防空连。”

“根据军区以往的作战经验来看,同志们肯定可以顶住敌人大半个旅团的进攻。”

“一旦正面战场上的压力太大,咱们还可以呼叫大同机场的空军来支援。不出意外的话,守住三天绝对是小菜一碟。”

闻言,103走到了敌我态势图前。

由于地势的原因,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只有两条推进路线可以选择。

要么是从天镇的东南方发起进攻,途经盘山直奔目的地。要么是由东北方绕道,从两个村子之间穿过去。

如果选择前者,那居高临下的盘山阵地必然会让他们脱一层皮。

“嗯,你的布置很合理。”

“不过咱们还是得注意些,毕竟敌人同样擅长山地作战。而且鬼子们大概率会夜袭,岗哨的数量也要加一些。”

“罗家村和李家村呢,你在那里安排了多少兵力?”

听到自家大哥的提问,杨司令接过一旁参谋递过来的铅笔,紧接着在敌我态势图上一边标注一边讲解道:

“罗家村和李家村是战役的次阵地,村民们已经全部被我转移到了安全的后方。”

“由于战场宽度的原因,那里最多展开三个团的兵力。根据情报显示,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没有携带大口径的重炮,六千兵力绝对够用。”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不待103开口杨司令继续说道:

“关于铁路,我也有相对应的布置。整条路线上,我一共安排了一个营的队伍,他们以前都是专业的铁道游击队。”

“如果敌人有预备队,并且试图通过火车赶赴战场,同志们绝对可以给正面防线争取两天以上的时间。”

此话一出,103满意地点了点头。

对方的安排十分完美,整条防线要纵深有纵深、要阵型有阵型,甚至就连应急预案都做了好几套。

如果不考虑伤亡问题的话,他有信心在天镇外围重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

“好!好!好!”

“那剩余的两个团,应该是负责城防和县城的外围吧。你这布置太老道了,做你的敌人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走吧,咱们一起去看看工事的修建情况。”

“好嘞!”

······

半个小时后,二人带着警卫连,骑车从县城的指挥部来到了四公里外盘山。

山上的情况,跟四年前比起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晋绥军构建工事的时候,士兵们连专门的土工工具都没有。各类掩体不仅不专业,甚至可以说是漏洞百出。

由于战术思想落后的原因,他们挖的基本是一线式阵地。只要有一发炮弹命中,整节战壕都要完蛋。

最离谱的是,那些用于购买重要材料的资金,被某些利益熏心**透顶的高层挪用一空。

原本该拨付到守军的钢筋和水泥,实际到货的数量不足计划中的一成,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的政府」和「低效的官僚主义」。

看着几年前晋绥军留下的残骸,103有些感慨地说道:

“说实话,当年李死的有些莫名其妙。”

“以他手下的那点人,怎么可能挡得住东条英机的部队。阎老西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居然来了一手挥泪斩马谡。”

“这次咱们好好打,也算是祭奠那些死去的将士们。”

闻言,杨司令赞同地点了点头。

钱都被人拿去做生意了,民工的工钱和士兵的津贴都发不出来,所谓的国防工事怎么可能按时完成。

更何况在1937年,哪个军级单位可以顶住日军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加两个伪军师的进攻。

按照阎老西的标准来,岂不是全民国正面战场上的高级将领都得被枪毙。

“那就好好打,给各省的老百姓们做个榜样!”

交谈间,二人已经来到了盘山的主阵地。

得益于空一师给部队争取的时间,同志们和老乡们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现如今,制高点上被挖得像是发生了地震,放眼望去全是裂缝般的堑壕,仿佛每一条都直通地心。

防线上的各类工事十分齐全,不仅有T字型和马掌型的轻重机枪掩体,反坦克阵地和高炮阵地也是应有尽有。

路过一道胸墙时,103突然停下脚步,似乎是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他开口说道:

“老乡,你应该是附近的村民吧。”

“这怎么还把自己的嫁妆抬出来了,打坏了多可惜啊。”

虽然现在已经到了十一月,但那位女同志的脸上却满是汗水。听到有人朝自己说话,她头也不回地回答道:

“装上土,就能挡子弹。”

“你们八路军把命都豁出去了,一个箱子算个啥。“

”加油!村里的父老乡亲们都在等着你们胜利的好消息,大家伙还想回家呢。”

在民国时期,很多老人即使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当年晋绥军被打崩时,李家村和罗家村里依旧有不少老百姓没有选择离开。

可是今天,乡亲们愿意主动配合部队的工作,可见双方已经建立了深厚的信任。

“好,放心吧!”

“用不了多久,大家就可以回到村子里,到时候我会亲自安排战士给你们修房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修建工事的队伍里,有五名特殊的战士。

除去两名姓胡的叔侄外,其余的同志分别姓马、葛、宋,他们都来自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

······

1941年11月8日黄昏,独立混成第二旅团。

“黑木君,你知道对面的阵地上是八路军的哪支部队吗?你有没有搞清楚正面敌人的番号?”

“整整十三个小时了!你们搜索中队居然连一个俘虏都没抓回来!如此行为,跟那些蛀虫般的情报部门有什么区别!”

“我最后再强调一遍!一定要重视本次战役!这可是冈村宁次阁下亲自制定的计划!”

听到自家旅团长的指责,黑木一彦额头上的冷汗止不住地向下流。

作为一名小小的中尉,他平日里几乎接触不到少将级别的高级指挥官,现在能保持冷静已经是自己的极限。

更何况上级的要求实在是太过苛刻,战斗还没开始怎么可能抓得到俘虏。

“少将阁下,八路军的岗哨实在是太多了,光是我看到的明哨就有几十个。如果想抓一个舌头拷问情报,至少要等到晚上或者开战。”

“您看能不能再给我一些时间,明早我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八嘎!”

陆军的传统不能丢,真野五郎一巴掌抽在了眼前中队长的脸上。

自从坂田信哲被一炮炸死后,整个华北方面军便没有中高级指挥官,敢将自己的指挥所设立在太靠前的位置。

再加上八路军太过谨慎,老鬼子现在跟瞎子没什么区别。”

“我再给你六个小时,如果到了凌晨还没有我要的情报,那进攻开始时你和你的中队要冲在最前面!”

“滚吧!”

事实证明,现阶段的日军在情报方面已经彻底输了。

即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搜索中队也没有搞到任何有用的消息,俘虏更是痴心妄想的事情。

在甘粕重太郎的不断催促下,真野五郎只好被迫发起进攻。

权衡再三后,老鬼子还是选择先进攻次阵地。毕竟夜晚的盘山看起来就像是一头隐匿起来的猛兽,谁知道山上藏了多少敌人。

“天闹黑卡,板载。”

随着各个中队长拔出指挥刀,并且小声地喊出冲锋前的口号。少部分鬼子夹杂着伪军,猫着腰朝着前方发起了特别版的万岁冲锋。

没错,一开始就是板载进攻。

跟以往不同的是,所有士兵在冲锋时都在尽量保持安静,试图在接近前方的阵地前不要打草惊蛇。

“咻~”

仅仅安全突进了五分钟,前方突然升起了无数颗照明弹。那一团团白色的光芒,仿佛是太阳重返了天空。

鬼子们的反应也不慢,几乎所有人在暴露的一瞬间,便试图寻找掩体进行躲避。

伪蒙的部队就要差很多,这些败类第一反应竟然是向四面八方逃跑,只有四分之一的人继续跟随自己的主子行动。

只可惜啊,李家村和罗家村的地势相对平坦,天生就对进攻方不利。

那些为数不多的天然掩体,都在战前被一分区的战士们提前爆破,敌人现在连一块大点的石头都找不到。

“哒哒哒!”

熟悉又陌生的重机枪声音响彻全场,最前排的步兵像韭菜一样被哈奇开斯牌镰刀割倒。

紧接着便是各种迫击炮的声音,60迫和81毫米的迫击炮的炮弹,像是不要钱一般落在了鬼子们冲锋的路上。

刹那间,第二独立混成旅团仿佛来到了一场烟花秀中。

······

“老六!再给我拿一个弹板!”

“这群敌人是不是疯了!难道他们就想靠人数冲到我们面前发起近战?大炮都去哪了?说好的炮兵轰完步兵冲呢?”

面对一连串的疑问,弹药手面不改色地完成了再装填。

此时所有人都隐约猜到了一种可能,敌人应该是先派少量步兵冲至我军阵地,凭借人肉侦查的手段找出火力点。

也就是说,炮击即将来袭。

“轰轰轰!”

说曹操,曹操就到。

十门速射炮、十二门野炮、二十门山炮的组合,瞬间就让硝烟和烈火覆盖了大半个阵地。

而且鬼子们的炮火十分凶猛,颇有几分不成功便成仁的意思。阵地里的部分掩体已经出现被炸塌的预兆,支撑工事的枕木也在熊熊燃烧。

炮击结束后,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步兵们便展示出了一举突破的气势。

在底层军官的带领下,所有鬼子都发挥出了自己的凶性。

他们强迫伪军一起行动,采取波浪式的战术进攻。以大队为单位分成数个冲击波次,阵型看起来密密麻麻层层叠叠。

真,人海突击。

每当前面的步兵倒下,后面的人便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冲。

凭借着掷弹筒和步兵炮的掩护,一梯队接着一梯队,丝毫不给八路军喘息的机会。

看着不顾地形条件,任凭怎么射击还是毫无知觉地往上冲的敌人。

各个机枪手只能拼命地扣动扳机,争取让杀敌的速度大于鬼子们冲锋的速度。

听着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就连在后方作为预备队的战士们都感到了压力。毕竟理论上来说,这是八路军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野外阵地战。

烦,好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