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 > 第246章 民族脊梁东山独立师,连克日军

西南区域,陪都,全国最高统帅部常申凯的办公室。

何敬之将东山区域的最新情况汇报给了常申凯,听完后,常申凯沉默了长达几分钟。

他背着手,走到了办公室的窗前,仿佛能够看到姜勤以一己之力,对抗日军的画面。

“凉西皮!一个姜勤拉起来的集团军竟然能在短短的半年之内,就收复了三座城池,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何敬之眼中闪过担心,毕竟东山这个地方连接着华国的南北两个区域。

也意味着姜勤他们面对的将是鬼子的全面包围。

“委座,鬼子往徐州方面集结了好几个师团还有皇协军,兵力累计已达数十万,这一次姜勤恐怕是插翅难逃了。”

常申凯何尝不知姜勤的境况,但现在的他属于自身难保。

鬼子紧逼宜昌,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要不是姜勤他们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力,恐怕此时的宜昌已经战火连天。

而当初为了延缓日军的进攻脚步,自己差点就下命令炸毁黄河花园口,成为千古罪人。

常申凯问道:“这个姜勤的部队调查清楚了吗?他们现在是什么情况?”

何敬之犹豫再三,出声回答:“委座,这个姜勤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渠道,不仅购买到了大量的重型机械,还建立起了一支体系完备的空军,并且我们之前派去的特使如今也下落不明......”

常申凯猛然转身,目光锐利如鹰,摸着胡子郑重地说道:“看来这支军队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厉害,敬之咱们之前的策略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委座何出此言?”

“敬之,如果换做是你,在这个年纪拥兵近十万,你还愿意屈居我的手下吗?”

一句话,直接让会议室内的气氛凝固。

何敬之是何许人也,立马听出了常申凯话里有话。

“委座,敬之对党国忠心耿耿,对委座更是绝无二心!”

但凡他今天说错话,明天他的位置就要被其他人取代。

自己家的委座,他何尝不了解?

“敬之,你别激动,我只是说说而已,对于这个姜勤,看来我们不能把他逼的太紧,这样吧,通电全国,追赠姜勤为少将师长,给他们一个独立师的编制,同时想尽一切办法向东山送去一批武器。”

“委座,您的意思是......”

常申凯叹气,眼下各战区节节败退,日军一路紧逼,更是准备对西南下手,差点包抄了他们的后路。

要不是姜勤这支部队在东山这个地方打得小鬼子后方不稳,小鬼子绝不可能停止进攻西南的步伐。

既然有这么一个傀儡帮自己挡住小鬼子的进攻,同时也能鼓舞全国上下抗日的士气,与其和对方交恶,不如将其笼络到自己这边。

“另外,让报社那帮家伙撰稿,给我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姜勤和他那支部队连续收复三座城池的新闻!”

......

同一时间,各地报社接到了统帅部的电报。

浦东某报社,主编看着手中的那份电报,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短短三个月,连续收复了三座城池,更是全歼了日军最为精锐的第13师团,好!好的很啊!”

他已经激动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对这支部队的赞扬。

主编挥舞着手中的电报,脸上的喜悦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他转身对编辑室的众人高声宣布这一喜讯。

编辑室内瞬间沸腾,年轻的记者们纷纷围拢过来,争相阅读电报内容,眼中闪烁着对英雄姜勤及其部队的敬仰与好奇。

一位女记者眼中含泪,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战场上姜勤英勇无畏的身影,她喃喃自语:“这是怎样的铁血男儿,竟能以少胜多,创造如此奇迹!”

整个编辑室被一股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所充盈。

甚至忍不住联想,如果能多来几支像姜勤这样的军队,那将小鬼子赶出华国还远嘛?

“快!把我接下来说的记录下来,明天的头版头条就发这个!”

“民族英雄虎贲劲旅,连续收复城池三座,将竹下支队赶出东山境内……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虎贲劲旅以雷霆之势,让侵华日军嚣张的气焰偃旗息鼓!”

画面转至繁忙的印刷车间,巨大的印刷机轰鸣着,一张张承载着最新战报的报纸被快速印制出来,油墨的香气与胜利的喜悦交织在一起。

报纸上,姜勤和他的虎贲劲旅被描绘得英勇无比,一幅插画尤为引人注目:

画面中,姜勤身着军服,手持望远镜,屹立于山巅之上,背后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前方则是士气高昂、勇往直前的士兵们,他们正将一面面军旗插上被收复的城池之上,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这片被鲜血与汗水洗礼过的土地上,显得格外耀眼。

城市的废墟中,百姓们欢呼雀跃,孩子们手持鲜花,向着凯旋的军队跑去,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

第二日,东山独立师的英雄事迹被刊印在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

原本对抗战局势已经失去信心的民众们听到奔走呼喊的卖报小孩,忍不住买了一份。

报纸上,用最醒目的标题刊印:民族脊梁东山独立师,连克日军,收复失地!

“真的假的?那可是小鬼子最精锐的第13师团,居然被东山独立师给全歼,我不会看错了吧?”

“壮哉!姜将军的事迹,值得国人深思啊!”

民众们围聚在街角,议论纷纷,目光紧锁在手中的报纸上,仿佛那墨香中蕴含着胜利的芬芳。

一位老者颤巍巍地举起手中的报纸,老花镜下,双眼闪烁着泪光,他声音颤抖地念道:

“看,这照片上的姜将军,英气逼人,咱们华国有这样的将领,何愁鬼子不灭!”

周围人纷纷点头,有人激动地拍打着大腿,笑道:

“这下好了,小鬼子也有怕的时候,咱们得好好庆祝一番!”

话音未落,一群孩子从人群中穿过,他们手中挥舞着小旗子,高呼:

“东山独立师万岁!姜将军万岁!”

欢声笑语中,一股前所未有的希望与力量在人群中悄然蔓延。

后世的人永远也不会理解,为何收复三座城池能给当时的抗日信心带来如此大的鼓舞。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现在有人告诉你小鬼子三个月就能全部占领华国,你们信吗?

现在的人肯定会觉得鬼子是在痴人说梦。

但当时情况不一样,随着战局恶化,小鬼子屡战屡胜,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一众主降派还真就信了,恨不得早些恭迎他们的主子上位。

而这份电报,就好像沙漠中快要渴死的人,突然看见了前方出现一片绿洲,虽然只能止咳,但也重拾起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