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郧啊,”杜雯推了下鼻子上的黑框眼镜,从桌子后面站了起来,在屋子里急促的走了几步,“你的报告很好!我已经和真理办公室说了,《启明星》会全文刊登你的报告全文――不是时报上的八股。”
她说这话的时候,斯大林的目光正从桌子上石膏胸像上凝视着郧素济。郧素济有些不舒服,倒不是铁人同志的目光,而是“小郧”这个称呼,实在令他倒胃口。
“还成吧。”郧素济掩藏起自己的情绪,“多到下面去看看,什么都有了。”
“问题就是没人愿意去下面看看!一个个都想着做官僚,当老爷!”杜雯愤恨的说道,“我就知道这帮小资产阶级成不了事……”
郧素济不想就这个问题深谈下去,他欠了下身子:“要是没什么事的话……”
“不,我还有话要说。”杜雯重新在椅子上坐下,“这次元老下乡,照我的看法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不过即使这样,也足够让元老们知道真实的农村是什么模样了。免得一天到晚闭门造车。”
“没错没错。”郧素济点头。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元老下乡之后,一个个圣母病发作。”杜雯做忧虑状,“座谈一番,元老们耳根子一软,回来就扯什么‘农民太辛苦,负担太重’,约束自己工业社会的合理基本建设要求,来个顺其自然田园牧歌。”
郧素济点头。我们也的确需要这样一个青年组织。”郧素济想起了在琼山遇到的元青团干训班活动,他对此的印象相当好:务实。
“好得组织也得有好的领导。不然恐怕会误入歧途啊。”
郧素济忽然明白了,原来杜雯也想染指元青团啊!所以她才会这么拉拢自己,说到底是认为自己认同她的理念。
说起来她的不少理念郧素济还是相当认可的,至少在基层工作上面,接地气是她最大的优点。整个元老院,这几年能够沉下心跑基层搞调研的也只有她的社会调查部那几个人了。
“有些人想把元青团搞成童子军,这我可不敢苟同。开个篝火晚会,露个营,打几只兔子,学几种绳结,丰富学生的生活,锻炼学生的体魄,这不算错,但是,他们有更多的更重要的事情要学习――首先就是政治学习!”
郧素济为了避免听她的长篇大论,赶紧表态道:“这个问题上,我是绝对支持你的。”
杜雯脸上露出了笑容:“很好,很好。”
郧素济晕乎乎的回到了食品厂的办公室里,杜雯的一席谈让他有些不安。看来围绕元青团的领导权和理念问题少不了又是一番斗争。
郧素济推开办公室的窗户,他现在的办公室已经是二楼的一个小套间了,窗外就是食品厂的最早的一号车间:“清洗车间”。这些车间已经不再是简陋的红砖柱,竹木桁架,芦席棚;除了砖柱没变之外,桁架变成了锻铁的,屋顶也换成了镀锌铁皮热轧而成的波浪板。从窗户里望出去,烟囱冒着黑白各色的烟雾,恍惚又回到了旧时空的老工业区的模样。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甜滋滋的气味。这是速食车间里正在煮沸制作救济口粮的糊糊散发出来的气味。里面除了红薯干粉,还掺入了相当比例的甘蔗渣粉作为填充剂,当然,还能增加一点热量。毕竟甘蔗渣里还是留存有不少糖分的。
救济口粮的生产规模已经扩大了一倍,而格瓦斯车间的生产规模则减少了一半:一方面临高格瓦斯的主要原料红薯要用来制作救济口粮,另一方面也腾挪出更多的工人来。毕竟大陆攻略还是只要靠粮食,不是饮料。
因为大陆攻略的事情,食品厂的生产已经完全进入战备状态,产品线进行了全面调整,现在除了有外贸需求的产品暂时还未压缩产能之外,其余产品全部为战备生产让道。
“新下达了5吨水果糖的指标,这是要学日本鬼子吗?”郧素济看着最新送来的“军需用订单”,嘀咕着
除了水果糖,列在“军需用”目录上的东西五花八门。郧素济原本打算为军队生产罐头:镀锌铁皮量产之后,生产全金属罐头还有困难,但是生产马口铁封口的玻璃瓶罐头却没什么难得,食品厂已经小规模的批量生产了。但是联勤总部认为玻璃罐头容易破碎,损耗过大,否决了这一提案。于是军队的速食品就以干货和腌渍物为主了。
他拿起桌上调度室送来得最新生产进度表和计划表。他管理的不仅是一个食品厂,还包括天厨酱园、海产品加工厂、粮食加工厂等临高县境内的一系列食品加工企业,还有一批县内县外的私人作坊、商行是协作单位。等于是一个食品托拉斯。
他很快的用铅笔在上面勾画了几道,来自大明的大豆到货远远低于他的预计,这将影响到酱油的生产;济州岛的土豆供货是按期完成了,但是牛肉和马肉的交货量明显滞后,不出意外的话将会连续第三个月不能完成交货计划;食盐的交货进度正常……(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