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六百人?”刘翔吓了一跳,这一个小小的知府衙门,居然有上千的衙役!这还没算上南海番禺两县。如果全加上,这广州城里的胥吏至少也有三千人。
按照现代标准来说,广州这样有几十万人口的城市,有三千“做公的”堪称机构精简了。人民负担应该不重。问题是古典社会的中国,重官轻吏,虽然都是吃“皇粮”,官吃掉了“皇粮”的绝大部分,留给胥吏的连“喝汤”都办不到。不管是六房经制吏一年七两二钱,还是“有编制”的衙役的三两六钱,再次的每月只有六斗米。其实都不够生活,更别说绝大多数人一文钱收入都没有。所以这三千多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得自己找吃的。
这三千多号人既不能枵腹从公,又是官府在基层权力的化身,利用职权刮地皮,吃拿卡要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旧式的政府实际上也是默许这样做得。
可以想象这三千多“做公得”对百姓和城市经济的危害有多么剧烈。刘翔看着下面这黑压压的人群,如果不是自己握着“枪杆子”,又有一套现成的干部行政班子可以依靠,一个外官跑到这里来做官,能不被胥吏卖了还帮着数钱就算好得了。
他缓缓扫视了一遍庭院里的胥吏们,长达一分多钟,庭院里一片肃杀,只闻风吹叶片之声。良久才道:“诸位既已弃暗投明,效忠元老院,我这里有一番话要说,望诸位好好记在心间。”
下面立刻齐声唱喏:“请大人训示!”
刘翔道:“我知道,你们这些人当差不易:大明给得工食银少到不能养家糊口――大多数人还没有这点工食银;官长呢,又视你们为奴仆贱役;这官衙里的大小政务。说是官老爷在做,实际都是你们的手笔。”
人群的脸色微微有些变化:历来官老爷上任,总有一番官话训示。无非是“历禁弊端贪腐”,表一表“为国为民”的决心。少不了还要“训诫”胥吏们一番,要他们“实心办差”,“不得舞弊”云云,实则都是官样文章,没人当回事。这位刘大人一开腔,说得却是另一个调调。
仔细品味,却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也体谅他们的“难处”。众胥吏不禁暗暗嘀咕。这刘老爷葫芦里卖什么药?
刘翔话锋一转:“自然,世上从无枵腹从公的圣人,你们也不是。吃惊的差点念不下去。
在场的胥吏们也是一阵骚动。
甄豪韧是广州府户房司吏,虽不过小小一个经制书吏,却是广州城里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他身为广州府户房书办的头目,整个广州府的税纲皆操之其手,十五县一州上至县令,下到粮差,都要仰其鼻息。知府老爷虽然官面上可以摆一摆“大人”的官威,私下里待他还是客客气气的。地方缙绅亦不敢太拂他的面子。他二指宽的条子下去,竟比县令的札子还管用些。
吕易忠根本没想到这捕拿的第一名就是这“立地知府”,他久居官场,见过不少“拗相公”,清正廉明,不畏权贵。可是还真没哪个敢对胥吏动真格,特别是这掌握财政粮赋大权的户书,遇到当官的清正廉明又精明能干时,最多也是收敛锋芒,暂时蛰伏而已。上官也是见好就收,绝不会穷追到底。
甄豪韧已经很久不上衙办事了,在家里或是茶馆中指挥自己的徒子徒孙办差弄权。他吃定髡贼坐了天下也少不了自己,这次点卯根本就没来。
孟功常也吃了一惊,在他们这些胥吏看来,甄大爷那是云端里的人物――六房的书办是“吏”,比他们这种“胥”要高出一个层次来,何况他还是六房中最要紧的户房书办的头头!
不过今天甄大爷根本没有到场,他赶紧回禀道:“回大人的话,甄豪韧未到!请大人赐下牌票火签,小人这就去拿。”
“速去!”
孟功常不敢怠慢,立刻点了几个弟兄一起去了。这边吕易忠念出了第二个名字:
“毕武思!”
人群又是一阵骚动,如果说甄豪韧是“立地知府”,毕武思就是“坐地太岁”――广州府快班班头。这个位份,连“吏”都算不上,是地地道道的“胥”。可是他的威势一点不比毕甄豪韧小多少。
他手下的爪牙白员最多,不但城中的城狐社鼠全要听他的招呼,外来进城发财的各路“神仙”若是不给足孝敬,也休想在这一府两县的地盘上开张。至于一般的百姓那就是视同草芥一般了。
林佰光搜集了很多他的黑材料――其实也根本算不上黑材料,许多恶行在广州城里已经是尽人皆知,手上光人命就十几条。家中聚敛的财富虽然无人知晓具体数字,但是有人估计他每年的“常例银子”就达数千两。家财至少十万以上。
赵宪、艾凡都是快班的衙役或者白员,听得要拿毕班头,都吓了一跳。平日里他们连和毕武思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他极少上衙,都是他的徒子徒孙们吩咐,逢年过节或者祝寿的时候大家一起去磕头送礼,毕班头若是冲着他们说几句话,有个笑脸,那就是大大的赏脸了。
眼下上官叫拿,他们自然不能违命,当即将手中链条一拽,朝着毕武思走了过去。
赵宪皮笑肉不笑的躬着身子道,“毕爷!小的公事在身,请您老多担待……”
毕武思今天是亲自来应卯的――他不比甄豪韧有家传秘学可以倚仗,所以特别巴结。听得刘翔要拿问自己,心中不由一慌。他到底积威犹在,将手一摆,赵宪等人便不敢强拿。
毕武思强作镇定,向上拱手冷笑道:“小的有什么事忤了大人,大人要拿小的开刀?小的虽不是什么圣人,这些年也保得广州一方平安,宵小不敢作乱,请大人三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