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左舷 > 第351章 态势感知系统威力初显

左舷 第351章 态势感知系统威力初显

作者:步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7 10:07:20 来源:小说旗

机载雷达出现了四个高速移动的空中目标,是两个双机编队。李海立即切换跟踪模式,对这四个目标进行跟踪。

他的操作刚刚完成,朱炜的声音就在耳机里出现了,“洞幺!已经查明不明空中目标的身份!他们是印度空军的训练分队,机型是阵风m,两批四架。对方发来实战对抗请求,基于国际空中相遇原则,指挥中心决定同意他们的请求!”

“洞幺,气象条件不理想,我们能用的只有你这架战机,你需要做到的是,本着专业原则,将对方驱逐出我编队空域,明白吗?”

李海嘴角扬起求战之笑,道,“我师父对阵风m的评价很高,那是一款很优秀的舰载战斗机。我非常迫切地领教一下,这款战机在印度人手里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敌众我寡,不要轻敌。”朱炜提醒道。

李海回复,“明白。”

话音一落,他便把油门杆推到尽头,直接用力推过了加力档。两台ws-10b航空发动机很快进入了军用推力工作状态,两个喷口像开放的菊花迅速张开,红蓝色的火焰喷射而出。

刚刚补充过油料,尽管只是对接训练,但是高速油泵工作之下,583号歼-15t同样补入了两百升的油料。原本载油消耗不多,有了这两百升油料打底,李海开加力的底气很足。

他的师父在给海航学院授课以及给他开小灶的时候,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能量原则”。

古语有云,无坚不摧,唯快不破。

意思是,再坚固的防御,总会找到摧毁它的办法,而从来最有效的办法是“快”,有了更多的速度,就有了更多的能量,当能量超过防御阈值,防御必破。

空中交战尤为看重能量。

战斗机获取能量的办法是速度,依靠更高的速度获取更多的能量,转换为更大的动能,便可以在空战中始终占据领先于对手的优势。

在空战中,飞行员迎战时大多会做同样的动作——开加力爬升高度。其目的就是获取更多的高度,然后通过加速俯冲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速度,即动能。先敌占据有利阵位、先敌开火,就能把80%的胜率抓在手里。

这样的原则,即便到了以空空导弹为主要武器的现代空战,同样是没有改变的。

此时李海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

他面对的是四架阵风m舰载战斗机,必须要把最多的优势抢占在手,第一轮攻击要打掉两架,如此才有较大胜面。

法国佬在军事装备上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他们总是特立独行,偏偏还能搞出不少好东西。而且,法国佬大概是在二战中的表现太“出色”,战后表现得很硬,什么北约华约的,老子谁都不跟,我自己就是主角。

这一点在武器装备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当年搞出来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是当年最智能的坦克,也是第一款使用了cpu的坦克,这个坦克的技术指标,放在现在都不算是过时的,要知道,这款坦克的定型时间是1990年。

而海军方面,他们拉斐特级护卫舰、紫苑防空导弹,曾是我人民海军眼热且渴望得到的装备。

战斗机方面的明星产品同样很多,大名鼎鼎的幻影系列战斗机,尤其是幻影2000,是现役中惟一一种不带尾翼的三角翼启动布局战斗机,关键人家这飞机还卖得很好,客户五星好评。

阵风m同样如此,法国佬不屑于用美国通用电气的大推力发动机,宁愿用两台中推力发动机来实现技术指标。当然,这里面也有“舰载战斗机采取双发是优选”的原因。

印度空军购买的阵风m算是批次比较先进的,这个飞机比较智能,就驾驶而言,大致属于傻瓜式,说白了,稍稍培训就能开起来。而能被挑选出来飞阵风m的飞行员,那都是印度空军里的精锐。

一句话,李海面对的对手,并非草包,反而是一国空军中的佼佼者。

不过,李海表示,老子打的就是精锐,不是精锐还凸显不出哥们的战技能力来。

机载雷达获取到的目标信息和编队相控阵雷达实时同步到作战情报中心上的数据,误差相当小。编队的舰艇,除了补给舰,其余的都搭载了相控阵雷达。基于海军指挥作战情报系统,所有的态势感知手段都被整合起来,统一实时地显示在情报信息平台上,用户能够在上面轻松地获得所有想要的情报信息。

假若机载雷达无法获取飞行员所需要的相关目标信息,那么飞行员可以从信息平台上面找到,更快速的办法是,指挥中心将相关信息指定抄送给飞行员,飞行员甚至不用操作就能轻松看到,只需要确认,以及选择打击方案。

第一批目标的距离是150公里,歼-15t的机载雷达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探测受到了影响,而舰艇相控阵系统能够克服这些障碍,多套系统相互佐证,得出了最为精确的目标数据。

李海手里没有能够打150公里远的空空导弹,并不是没有配备,而是本次飞行只携带了近距格斗空空导弹,也只带了四枚,有效射程不超过20公里,在恶劣气象条件下,这个数字是要缩水的。

这款格斗导弹是军中性能最高的,也是当前服役中最先进的格斗导弹pl-10e,最大速度高达4马赫,机动过载60g,离轴发射角高达90度,采取红外成像制导,具有反隐身、抗干扰等能力。

这款导弹最大的亮点在于,可以向前发射但攻击后方目标,这种能力超过了美俄的同类产品。

换句话来说,一旦进入了pl-10e的有效射程,目标的逃生机率不高于5%,如果采取双发攻击,目标的逃生机率不会高于2%,而一旦进入该导弹的不可逃逸区,命中率是百分之百。

李海的战术很简单——以更大的航速冲进目标编队范围先敌开火,抢占战场主动权。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使用舰空导弹攻击目标?

这么做,就违反了国际空中相遇规则,出师无名。

583号歼-15t狂飙至超音速,挂架上的四枚pl-10e格斗导弹并没有对战机的超音速飞行产生多少影响。该导弹的气动外形本身就是为了高速而生的,能跑4马赫的情况下,可见其空气阻力是多么的小。

几十公里后,第一批阵风m有反应了,显然他们的机载雷达探测到了583号歼-15t,对占据了高空并且以超音速直冲过来的姿态,迅速做出了回应——立即爬升高度。

与此同时,第二批阵风m立即下降高度,一直降到了超低空,583号歼-15t的机载雷达很快就失去了这两个目标的踪迹。低气象条件下,机载雷达的性能受到了限制,尽管歼-15t那颗大直径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性能超群。

一直以来,机载雷达下视探测能力都是一个技术难点,在陆空上,需要从繁杂的地波信号中将目标信号区分出来,在海空上则会受到地球曲率、海面杂波以及气象的影响。

优秀的飞行员从不迷信装备的性能,确切地说,不会被装备左右自己的作战决策,而是基于自己的作战决策思想,来发挥装备的作用,挖掘装备的潜在性能。

李海瞬间就判断出了对方的意图——两架阵风m牵制他,另外两架则采取低空突防的方式直指我护航编队。

对手也是有胆量的,在低气象条件下进行海上低空突防飞行非常危险,弥漫海况的暴雨团已经笼罩了我护航编队,范围直径将近三十公里,他们要对我护航编队形成有效的威胁,比如要突入三十公里范围之内。

在空中相遇、海上相遇规则下,在几十公里之外晃悠是无法形成威胁的,只有一种标准——你得逼近到对方的视距之内,距离越近,威胁的标准越高,越能基于对手震撼。

无疑,印度空军阵风m编队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李海当然可以不管那两架低空突防的阵风m,专心地对付高空迎来的两架阵风m。

但是,对于舰载战斗机部队来说,编队防空永远是第一作战使命,而不是将防空压力全部压在护航舰艇的舰空导弹身上。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海军失去了唯一的对手,他们为对抗苏联研制出来的、正在研制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一下子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没有敌人了。

除了苏联,这个星球上所有国家的海空军加起来,也敌不过一个美国海军航空兵部队。

于是他们的f-14重型防空战斗机迅速退役,那些在研的先进舰载战斗机项目被叫停,将航母编队舰载战斗机部队的责任,全部压在了f-18这一款什么都能干什么都不精的舰载战斗机身上,搞出了所谓的多面手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

即便如此,f\/a-18e\/f对于绝大多数国家的航空兵部队来说,都是碾压级对手的存在。

而自从我人民海军第一艘航母服役,以制空为主的歼-15重型舰载战斗机从航母飞行甲板一跃而起后,美国海军感受到了威胁……

我人民海军对舰载战斗机的发展有明确的思路,早早就确定了轻重搭配的原则,即制空战斗机与攻击战斗机成两条路线发展,而不是发展一款多面手。

这一点与人民空军的思路是不谋而合的。

具体到李海这些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身上,他们驾驶的歼-15系列重型舰载战斗机,从来都是以防空为第一任务,而反舰、对地等,则更多以来舰载导弹来实施,以及不久的将来会登上航母的歼-35隐身战斗机以及由这款战机指挥的无人机群,那才是未来海战的核心。

于是,李海压根不带犹豫的,立即压杆俯冲下高度,机头直指低空突防的那两架阵风m信号消失的前方,他要拦截这两个目标。

高空超音速俯冲,歼-15t的空速很快就突破了1.5马赫,这是极限了,再快的话,格斗导弹会脱离挂架。

正在奋力爬升高度的那两架阵风m突然看到目标超音速俯冲下高速,连忙压坡度跟着俯冲追击,他们的任务是掩护底下两架友机突防,目标放弃了他们的情况下,做出相应的反应是必须的。

李海没有忽略这两架高空上的阵风m,他不断地观察着自己与两批目标的相对距离和各自的飞行参数,等待着时机。

此时,朱炜提醒道,“洞幺注意,你的十二点方向上方,敌机两架正在俯冲。”

“明白。”

李海回复,突然打开火控,aesa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进入作战搜索模式,以最大功率扫描,这时机头是冲下的,扫描的重点是低空突防那两架阵风m。

在机载雷达重新捕捉到目标的前两秒钟,编队的舰载相控阵雷达首先锁定了目标,并且在几毫秒内将相关参数同步到了情报平台上。

李海立即摁下锁定键,雷达波束锁定了那两架在低空高速飞行的阵风m。

那两架阵风m的座舱里,雷达告警声骤然响起,像催命符一样让两名印度空军飞行员心神大乱。此时他们即将要进入暴雨区,本来就处于全神贯注低空突防飞行,突然被吓一跳,顿时手忙脚乱起来。

海空烟雾弥漫,基本要借助仪器进行飞行,靠眼睛是分不清楚天空和海面的,稍有不慎,一头扎进海里一点都不奇怪。

两架低空突防的阵风m立即做出规避机动,开过战斗机的都知道,雷达告警声响起,意味着空空导弹即将到来或者已经在路上,必须要迅速做出反应。告警声越急促,意味着对方的信号越强烈,也就意味着距离越近。

他们丝毫不敢怠慢。

然而,就在此时,李海突然收油门、放减速板,猛然拉杆蹬舵,583号歼-15t的机头骤然抬起,整个机翼向下压,强大的阻力让机身结构发出刺耳的声音,李海整个人被瞬间过载死死地压在座椅背上,他双目通红,脸部肌肉瞬间苍老几十岁。

区区**个过载对他来说是洒洒水,他有条不紊地操作着,解除了原先的火控锁定,在战机右俯冲改为斜向上六十度爬升姿态后,立即收回减速板,同时油门推到底,再一次打开加力,战机像是急速转弯的蛮牛一样,一个飘逸的飘逸掉头,机头直指俯冲而来的另外两架阵风m。

李海的真正目标是俯冲而来的那两架阵风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