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 > 第42章 局中局·心难测

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 第42章 局中局·心难测

作者:孙苏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17:15:25 来源:小说旗

袁谭自敲定荆州方略后,营帐内日夜烛火通明,张合所率先锋军的每一步动向,皆有快马加急传报。

荆州局势如绷紧之弦,一触即发,长安这边同样暗流涌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逢纪悄然入帐,神色凝重:“主公,那黄巾余孽近日在青州又有复燃之势。虽说当年被朝廷与各路诸侯打散了大部,可残党蛰伏多年,趁着天下大乱,勾结当地流民、山贼,啸聚山林,打家劫舍,还扬言要重燃黄巾烽火,推翻汉室。当地官军围剿多次,皆是铩羽而归,若任由其坐大,恐成肘腋之患,危及咱们后方根基。”

袁谭眉间紧蹙,手指轻叩桌案:“黄巾贼寇,反复无常,着实棘手。不过这或许也是个机会,可命青州守将暂且围而不攻,佯装不敌,引其主力聚集一地,咱们再派一支奇兵,直捣黄龙,擒贼先擒王,将其头目剿灭,余众自会溃散。再者,可差人散布消息,言明朝廷既往不咎,招安条件优厚,分化其内部心志不定之人。”

正说着,审配匆匆赶来,拱手道:“主公,十常侍虽早已覆灭,但听闻宫中宦官势力又有死灰复燃之兆。一些小宦官趁着咱们忙于外事,暗中攀附献帝身边近臣,试图恢复昔日权柄,内外勾连,传递朝堂机密,若不早除,恐生大变。”袁谭目光一凛:“哼,这些阉党,竟还敢兴风作浪!审公,即刻清查与宦官勾结者,一个不留,连根拔起。另外,安排咱们的心腹之人入宫侍奉,务必掌控宫廷内闱动向,莫让献帝再被小人蒙蔽利用。”

诸事纷扰间,曹操营地却陷入诡异沉静。荀彧依计行事,暗中将各地分散屯粮之地细细梳理成册,以备不时之需。郭嘉却似有所察,某日寻到曹操,直言道:“主公,荀彧近日行踪颇为隐秘,常与各地守粮官密会,依嘉之见,恐有变故。虽说他一心为公,但袁谭诡计多端,保不准已暗中拉拢,不得不防。”

曹操目光深沉,把玩着手中令箭:“奉孝,吾亦有此顾虑。不过荀彧跟随吾多年,其忠心毋庸置疑,许是行事谨慎,怕粮草之事泄露。暂且莫要打草惊蛇,暗中盯紧便是。”

而江东孙坚,经山越一役,元气大伤,正于营帐内调养伤势。其弟孙静入内,忧心忡忡道:“兄长,我军新败,士气低落,战船器械损毁严重,短期内难以恢复战力。此刻袁谭又虎视眈眈荆州,若他得手,顺江而下,咱们危矣。听闻袁谭广纳贤才,不如咱们也效仿一二,开榜招贤,不拘一格吸纳英豪,充实军力。”

孙坚忍痛坐起,点头道:“贤弟所言甚是,速去办吧。另传令下去,加紧操练水军,修缮战船,虽一时难有大动作,但也不能松懈,以防袁谭突袭。”

袁谭这边,先锋张合已率兵潜入荆州边境,隐于山林密处,窥探刘琮、刘琦争斗局势。刘琮一派仗着蔡氏撑腰,愈发骄横,肆意克扣刘琦军饷粮草,引得刘琦麾下将士怨声载道。

一日,刘琦军中几位将领私下相聚,其中一人怒拍桌案:“这刘琮小儿欺人太甚!咱们为刘家拼死拼活,他却如此克扣,莫不是想逼咱们哗变?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了,投奔袁谭去,听闻袁公仁义,必不会亏待咱们。”

众人相视,皆有此意,正欲行事,却不知已被蔡氏眼线探知,火速回报。

刘琮大惊,急向蔡氏问计。蔡氏冷笑:“怕甚?那刘琦想反,咱们便先下手为强。 可修书袁谭,言明刘琦欲勾结外敌谋逆,求袁公速速进兵相助平叛,待袁军一到,咱们再设法将其驱离荆州,这地盘,终究是琮儿的。”

刘琮依言照办,书信加急送往袁谭手中。

袁谭展信阅毕,心中暗忖:“这蔡氏母子,打的好算盘,想借吾手除刘琦,独占荆州,吾岂会遂了你们心愿。”

当下唤来逢纪,低语几句,逢纪领命而去,转而密会刘琦,将蔡氏阴谋和盘托出,刘琦又惊又怒,对袁谭感激涕零,愿率部投诚,只求保麾下将士平安。

此时,青州黄巾那边,袁谭派出的奇兵已悄然就位。为首将领高顺,率陷阵营将士如鬼魅夜行,趁着黄巾主力聚集庆功,防备松懈,一举杀入营寨。

高顺长枪舞动,如蛟龙出海,所到之处,黄巾贼寇纷纷倒地,其头目尚未反应过来,便已被高顺生擒。余众见大势已去,纷纷丢盔弃甲,跪地乞降。袁谭招安令适时而至,大半黄巾残党就此归降,编入军中,青州之乱遂平。

长安城内,审配雷霆手段整治宦官势力,一时间宫中血雨腥风。

诸多小宦官被斩杀殆尽,献帝虽惊怒万分,却也无奈,深知自身势单力薄,难以与袁谭抗衡。

袁谭入宫面圣,恭声道:“陛下,臣此举实乃为陛下清君侧,保宫廷安宁。如今天下纷争,臣殚精竭虑,只为汉室复兴,望陛下莫要听信小人谗言,误信奸佞,坏了祖宗基业。”献帝面色阴沉,却也只能强压怒火,虚与委蛇。

荆州前线,张合依袁谭指令,按兵不动,静观刘琮、刘琦变局。刘琮久等袁谭援兵不至,心中慌乱,蔡氏更是每日哭闹,责骂刘琮无能。而刘琦在逢纪辅佐下,整军经武,势力渐盛,还不时派人骚扰刘琮营寨,荆州局势愈发混乱。

与此同时,曹操终是按捺不住对荀彧的猜疑,设下鸿门之宴,邀荀彧赴会。酒过三巡,曹操举杯道:“文若,你我相识多年,风雨同舟,可如今这乱世,人心难测。吾听闻你与守粮官过从甚密,可有此事?”荀彧心头一震,抬眼直视曹操:“主公,臣一心只为曹营安稳,分散屯粮乃是为防袁谭突袭,绝无半点私心呐。”

曹操凝视荀彧良久,缓缓放下酒杯:“吾信你,文若。但往后行事,务必告知吾一声,莫让流言蜚语坏了咱们君臣情分。”荀彧暗自松了口气,却也明白,自此与曹操之间,已有了一道难以弥合的裂隙。

袁谭得知曹操、荀彧嫌隙加深,计上心来。

他修书一封,故意泄露给曹操眼线,信中言辞恳切,邀荀彧弃暗投明,来长安共襄盛举,助汉室重振。曹操截获书信,勃然大怒,决意试探荀彧忠心。

他假意派荀彧出使长安,与袁谭议和,暗中却命人监视一举一动,若荀彧稍有异心,便就地格杀。

荀彧接令,心中五味杂陈,深知这是生死考验。行至半途,偶遇昔日同窗好友,现为袁谭谋士的辛毗。

辛毗劝道:“文若,曹营多疑主,你之才学何必埋没于此?袁公求贤若渴,胸怀天下,正是你施展抱负之地,不如随我同往长安。”荀彧长叹一声:“吾受曹操知遇之恩,虽有猜忌,却不忍背离。且吾一生只为兴复汉室,袁谭之心,真如表面那般纯粹?吾需再思量。”

待荀彧抵达长安,袁谭亲自出城相迎,礼遇有加,席间论及天下大势,袁谭侃侃而谈,言语间皆是对汉室尊崇、对百姓怜惜。荀彧心中暗生波澜,却未表露。几日后,荀彧返程,袁谭未强留,只赠厚礼,笑言:“望文若一路平安,他日若改变心意,长安城门永远为君敞开。”

荀彧回营,如实向曹操复命,曹操表面欣慰,实则猜忌更甚。而袁谭这边,通过荀彧之行,洞悉曹营虚实,知晓曹操虽未中计,但内部裂痕已深,只需再添一把火,便可燎原。

于是,他令逢纪将曹操暗中监视荀彧之事大肆宣扬,曹营上下议论纷纷,谋士武将人心惶惶,多有忧虑自身安危者,军心动荡初现端倪……

风云依旧谲诡,局势恰似乱麻,袁谭周旋其中,每一步皆慎之又慎,却也步步紧逼对手要害。新的权谋篇章悄然铺展,各方势力在这乱世熔炉中或挣扎、或蛰伏、或进击,未来棋局走向愈发迷离,可袁谭逐鹿之念坚如磐石,只待契机,再度落子定乾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