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宦官离宫之后 > 第一五三章 千面懵逼

宦官离宫之后 第一五三章 千面懵逼

作者:笔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22:18:51 来源:小说旗

苏阁老举头望月, 心中思绪绵延。爱妻临终之前,他执着她的手,曾经亲口承诺过,一定会照顾好苏三, 可现在,只怕他会食言了。

“婉絮啊,”苏阁老望着皎洁的圆月,轻念爱妻之名, 心中慨然长叹:“你若是在天有灵,定要保佑我们的三子平平安安,可莫要有什么不该有的心思啊!”

苏阁老望着月亮,久久无言, 许久后收神回来, 环视左右, 清冷的夜色下,周遭花草石台布置精巧, 却让他觉得更多了一重空寂。

他又望了望月亮, 低下头, 有些苦涩地笑了。许久后,他望着满园融在夜色里的清冷月光, 幽幽地长叹了一声:不是这里太空了,只是他的身边少了一个人而已。

苏阁老静静地站在石桌旁的方寸间, 合眸去融合下内心与外界的空寂孤独, 待他负手离开花园时, 他的身上已看不出一点曾流露出的疲态与孤寂。

朝堂上还有一番争斗要应对,手下还有那么多人唯他的马首是瞻,他没有时间自怜与担心。一切既然未到最后,那么成败输赢,就总还是未知之数。或许他不敌女帝与命帝,但不管是为了儿子,还是为了宗族,他都没有怯懦与后退的理由!

苏阁老回到房中,叫来了两名倚重的幕僚,与他们密谈了半个时辰的时间。

密谈后,两名幕僚分别离去,苏阁老在下人的服侍下,换上公服,乘轿从家中出发,前往午门。

四更过半,再过不多时,便到了鸣第一通鼓的时候了。浓重的夜色中,午门外偌大的场地上,已经站满了等候上朝的官员们。

依照本朝礼制,朝中大小官员,不论品级高低,凡在京者,皆可参与早朝。但七品以下者,不强制每日参朝。

通常七品以下的官员,若无要事需要奏秉天听,早上根本都不会往午门这边儿来。在家多睡一会儿,到时间了,就去各自衙门点卯办公,该干什么干什么。

但今天,朝中不论大小官员,除了称病在家的程阁老之外,基本全员到场。一千余人凑在午门外,场面颇为壮观。

所有人都知道苏阁老三公子的别苑里,昨天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堂堂锦衣卫副指挥使沈青白,带着数百名锦衣卫,将苏阁老三公子的别苑围了个水泄不通,最后踏出别苑大门时,不仅满身杀气,还浑身是血,似乎还受了很重的伤。

然而最诡异的却不是这件事,而是事情出了之后,不论是皇上那里,沈青白那里,还是苏阁老那里,都平静得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没人知道,他们到底都在想些什么。也没人能确定,今天的早朝上,到底会演变成什么情况。

程苏二党相斗多年,始终没分出个胜负来。前一段时间,程阁老遭受女帝申斥,旋即坠马受伤,程党自此内乱不断,有人转而投靠了苏党,有人反水参奏程阁老纵容族亲为非作歹,为害一方,妄为阁臣。

眼看程党大厦将倾,这个时候,苏阁老那边却出了这么严重的事儿,现在程苏二党到底谁能笑到最后,可真是不好说了。说不定,最先被踢出内阁的,反而会是原本最可能成为首辅的苏阁老!

苏阁老一倒,那朝堂大权,可就尽归于养病在家的程阁老了。毕竟二人在朝野经营多年,哪一个倒了,没有另一个出面承担大局,只怕都会让朝局顷刻大乱。

女帝就是再有能耐,若是同时失去苏阁老和程阁老,怕也是控制不了朝中这些早已成了对头的群臣。届时无人压阵,所有人为求自保,互相之间肆意攻讦倾轧,朝局非乱成一锅烂粥不可!若要废去一人,只有格外倚重一人,方可控制住局势。

此时此刻这个复杂而微妙的时间点上,在场的朝臣们,心中无不各有计量。

属于程党的人,从昨晚到今日凌晨这段时间里,都多多少少,或早或晚地接到了消息:今日不可对苏党发动任何攻讦参奏,程阁老自有安排与谋划,凡不遵从,擅自行动者,一律除名调用。

可是除了面见过程阁老,或是被程阁老面见之人相约交谈过的几个人之外,所有人都不知道程阁老到底是怎么安排的。

这段时间被苏党欺压了这么久,所有坚持留守程党之人都盼望着,在如此的大好时机下,程阁老拿出真正的雷霆手段,不要再让苏党有什么死灰复燃的余地!

苏党的人,今日凌晨也陆陆续续地接到了一些消息,今日一切如常,不可为苏阁老三公子之事在朝堂发声,否则便是自毁前程,自断前路!

这就让人十分摸不着头脑了,堂堂阁老之子的府邸被锦衣卫们大举围困,传得朝野皆知,不问个清楚明白,这像什么话?就是没罪,时间一长,也变成有罪了!欲加之辞的道理,难道没人懂吗?

可是疑问再多,一层一层的重话传下来,也没人敢轻易做出什么奏本发声的打算。毕竟独木难成林,孤树难成行,上面既有提醒,其他人又都不开口,只有自己发声,那岂非与找死无异?

既不属于程党,也不属于苏党的人,内心活动比这两党的人更要丰富。

今天不管是程党得力,还是苏党失势,都连累不到他们的身上。不管局势如何风云变幻,他们都能稳稳地躲在浪潮之旁,从容不迫地见证风云变幻,权力更迭。每当这种局势转换的时候,都是借势而起的大好机会。

只要他们找准时机发力投靠,一朝平步青云,从此官运亨通,都是大有可能之事。说不定局势重定之后,位高权重之人里,他们也会身为其一。

众人心思电转之时,不知是谁最先说了一句:“苏阁老的轿子来了!”所有人都转身回头,于厚重夜色中,去探寻苏阁老的官轿。

苏阁老的官轿稳稳落地,轿夫打起轿帘儿,身着一品公服,气度非凡,威势极重的苏阁老缓缓跨出自己的官轿,站在午门外的砖石上,目光沉沉地扫视众人,坦然自若,气定神闲地迎接着每一道目光的探寻。

已换了武官公服,提前来此,但一直隐于远处的苏大走了过来,躬身向苏阁老行了一礼,恭敬地道了一声:“父亲。”

“嗯。”苏阁老微微抬起唇角,应了一声,对他道:“时辰不早了,去列队吧。”

苏大恭敬称是,去往自己平素所站之处。苏阁老扫视众人,微笑着道:“诸位也随我一同列队吧,快到了敲鼓的时辰了。”说罢,双手缓缓合握,举步走向自己平素所站之处。

原本广场上还有些议论之声,待苏阁老父子自官员中自动让出的一条路,走向自己平素所站之位后,这议论声便越来越小,乃至陡然消失了。

所有官员互相看了看,也都开始依照各自平素的站位,列起了队伍,心中却在震惊于苏阁老父子俩太过淡定的表现。

这两个人是怎么做到如此若无其事的?苏三那里发生了那么大的事儿,苏阁老既是父亲,又是首当其冲的阁老大员,没道理会如此镇定非常啊。就算是装,也不该是装得这么像啊!

在场之人心里,不由都泛起了一些嘀咕。这其中,苏党之人自是更多了一些信心,而程党之人,则更多了一些忧心。既不是苏党,也不是程党之人,只觉得眼前的局面,太过诡异复杂,完全看不透。

过不多时,天光之中,微微透出一丝亮色,城墙上,第一道隆隆鼓声响起。

平素第一道鼓声响起时,文武百官们才会开始按各自的官阶品级站位列队,这次虽然比平时多了许多人,列队速度却比平时早上许多。

一道鼓声之后,官员们都觉得第二道鼓声来得有些漫长。终于第二道鼓声响起时,官军旗校率先入内,待到第三道鼓声终于响起时,文武官员们都迫不及待地自左右掖门而入。

过了桥,官员们再整理好次序,乐起,升御驾。鸣鞭后,官员们向女帝行礼时,眸光无一不扫过女帝前方,沈青白所侍立之处。

遥遥看去,身着公服的沈青白,依旧身姿笔挺,威武端肃。部分排位靠前,或是目力极佳之人发现沈青白还是一如往常一般面无表情,教人一点儿也看不出任何端倪来。

至于女帝,更是神色如常,威势极重又从容有度,也是看不出有一点儿不对劲来。所有人都深觉,今日确实是诡异至极!

大臣们礼毕起身之后,便可开始奏事,然而足足过去了半刻钟的时间,偌大的奉天门广场上,却无一人出言奏秉。

苏党的人,除了苏阁老、苏大等少数几人,一个个的都在暗中瞟着程党的人,心里都在犯嘀咕,这么好的机会,程党的人怎么一声也不吭,到底是在等什么?

程党的人也全都在纳闷儿,不是说程阁老都有所安排吗,怎么这么半天了,还没有人参奏苏党?程党的人一个个的,全都暗中拿眼神往前排瞟着,尤其是瞟那些程阁老的心腹们。

若是这些疑惑与提醒的眼神儿能够变成箭头,方有固与王一辑等人此刻早已变成筛子了。然而方有固与王一辑等人却像是什么都没感觉到,依旧是稳如泰山,气定神闲地站在那儿,好像今天早朝上,根本没什么事儿与他们有关。

苏阁老一直镇定非常,气度沉稳地耐心等待着。他与幕僚密谈后,已然在朝堂上,又做了一手安排。他便是要看看,今日程党和女帝都能如何向他发难,他也要看看,程阁老称病在家的这段儿时间里,都和手下的人搞了什么名堂。

然而,又等了一刻钟,也还是不见谁有任何动静。

这回,不仅是参与早朝的百官们站不住了,苏阁老心里也泛起了一些疑惑,余光也不禁有意无意地瞟向了周边与后方。

今天若是程党不对他下手攻讦,那可真是天下第一匪夷所思之事了。

便在此时,方有固和王一辑相视了一眼,王一辑微微闭了闭眼,方有固随即长出了一口气,微微地打了个呵欠,官员的队列里终于站出了一个人来,所有官员们都把目光集中向了这个人,却也所有人都震惊地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是这个人站了出来——户部给事中沈有思。

此人素以不结朋党,清正无私着称,难道他早就成了程党或者苏党的人,只是伪装得太过成功,以至于骗过了朝中所有的人吗?他突然站出来,是要说什么?今日的朝堂大戏,终于正式开场了吗!

在场官员注视着沈有思,都感觉有些热血沸腾,同时也有些心惊肉跳。

沈有思坦然地迎着众人各怀鬼胎的扫视,出列奏秉道:“臣户部给事中沈有思有本启奏。如今距离边疆战事止息,已近一载,今年户部钱粮较往年都更丰裕,而黄河长江水患过后,灾民流离失所,便在京城之外,就有无数逃荒而来的饥民,翘首以待救命之食,然户部上下,除臣之外,至今无一名官员,外出踏访灾情。臣请陛下,开放官粮,赈济灾民,并治罪于救灾不力,致使灾民流离失所,至今仍饥肠辘辘,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户部大小官员!”

沈有思虽已四十有二,却精神勃发,声若洪钟。一番奏秉说完,户部官员无不心惊,一时竟忘了今日朝堂上的表现空间,本应是属于程苏二党权力之争的。

这六部的给事中们虽然官位不高,都只是正七品而已,然而权责却极大,上可封驳御批,下可纠劾百官,堪称朝中大事小情最强插手者,大小官员皆可批驳者。

前两朝连续几百年间,给事中们都是喷天怼地已成常态,本朝也不例外。这是连皇帝都敢找个由头就喷一顿的官儿,问责一下户部上下又算得了什么。

朝臣们无人对沈有思问责户部上下的举动有所质疑,全都齐刷刷地打量着户部众人,等着他们的反应。反应被给事中给喷了,那就要么硬挺着,被对方喷成筛子,受责领罚,要么就正面硬刚,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户部尚书王季几不可查地长叹了一声,看了户部侍郎石宇中一眼,户部侍郎石宇中心中一阵无奈,却不得不匆忙出列。毕竟户部上下,就没有比他嘴皮子更利索,又更适合在今天这个场面里出头的了,在今天这个微妙的朝堂氛围,真有小官儿敢冒头,过了今天,不说飞灰湮灭,也要被收拾得掉层皮!

石宇中跨出一步,朗声道:“臣户部侍郎石宇中有本启奏。沈有思之言,绝不可取信!”

“黄河长江水患之后,臣与户部上下,无不为百姓生计心忧如焚,臣与尚书王大人,早已将我部上下提出的种种应对处理之策,合议奏秉于圣上。至于逃荒而来的灾民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纯属是无稽之谈!不论是城中,还是外省,据臣调查所知,都有许许多多心怀仁义,古道热肠的商户,主动广设粥棚,出物出力,救助灾民。”

“商贾聚财于民,如今逢临天灾,施还于民,此举可谓饱含仁义厚道之风,纵观历朝历代,如我朝商户这般,有先贤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危济困,无私相助之行止者,罕能一见。这足见陛下英明神武,统率有方,方使得社会风气仁厚友爱,无私可赞。臣以为,礼部应当对这些古道热肠的商户,予以褒奖,以倡导教化,激励仁厚!”

被点到的礼部官员,心中翻白眼的翻白眼,无语的无语。

本来被弹劾参奏的是户部上下,这户部侍郎一番话,既驳斥了户部上下的失察、失职,又给自己揽了一道功。商户统归户部去管,赞颂商户,嘉奖商户,那最终,不还是给户部贴金吗?

这石宇中也真是有本事,一番话,不仅把罪责撇了个清楚,还给自己脸上贴了金。但是今天这个重要的日子里,他把户部自己摘出去不就完了吗?干嘛还要往他们礼部身上搞事情,还让不让人说大事,说要事了!

没人想在今天这个场面上出头,更没人想耽误程苏二党斗法,可是已经被点到了,又不能不接着招。礼部没办法,眼神交流一番,最终,这事儿还是落到了礼部尚书出面回应。

毕竟嘉奖百姓可不是小事,大可倡导风气,小则影响被奖励之人的宗族运数,都必须慎之又慎,再加上今天这个局面,也只有礼部尚书亲自出面镇场了。

大半个时辰过去后,朝臣们你来我往之间,竟是没有一个人提到昨日之事。

苏阁老默立首位,已然明白,程阁老比他想得更加狡猾,也更谨慎非常,在今天这种日子里,竟然都不肯出手。

而程党一方也已明白,苏党比他们想得更聪明,也更沉得住气,今日若非女帝主动提及昨日之事,只怕就算是早朝结束,苏党一方也不会就昨日之事,提到一句话。

于是,朝臣们的目光,渐渐地都集中在了金台高坐的女帝身上。

女帝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官员们,脸上风平浪静,心中却在冷笑。从今天这个局面来看,她她此前不仅小看了苏家,也小看了程苏二党,乃至于当朝的所有官员。

经过了昨日,今天满朝官员,竟无一人提起苏三别苑之事。这些官员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本事,可真都是炉火纯青啊。苏家,程阁老,两边的老狐狸,更是修炼得快要飞仙破境了!

可以,很可以,这个局势是越来越有意思了。那她就好好陪她这些总是能给她惊喜的朝臣们过一过招,看看谁能笑到最后。

既然没人说,那就都不要说了,她更不可能傻到主动去提昨日之事。女帝给身边的陆止使了个眼色,陆止随即宣出早朝结语。

结语宣出,即为早朝将要结束之意,是给朝臣最后奏秉的时间。朝臣有事便继续奏秉,若是无事则就此退朝。退朝后,除四品以上官员,可以奏请继续面圣之外,其他人一律各回衙门,各自公干,若再有本要奏,则将奏本送往通政司待呈。

结语宣出后,无人有事奏秉,早朝旋即终止。

百官们都在一脸懵逼中,踏出午门,不敢相信今日的早朝,竟然就这么平平无奇的结束了。

今日,本应该风起云涌,波诡云谲的一天。今日的早朝,本该是他们见证历史,重塑人生的一次朝会,本该是他们人生履历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竟然什么都没有发生!

昨天他们一个个在家里,都是苦熬了一宿,都认定了今天将要发生朝野震荡,名留史册的大事!就这么回去了,连见老婆孩子,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简直是荒谬至极!无语至极!

百官们一个个心情不爽,兴味索然地去了衙门,女帝却是思虑沉沉地移驾勤政殿。

不多时,她看着后被送来的奏折,终于彻底忍不住笑了——送来的几份奏折,全都是揪仪官弹劾大臣们早朝失仪的折子。

谁在早朝上态度不够认真,望了天,看了地,谁在早朝上打呵欠了,谁挖鼻孔了。在今天这个日子里,就连最古板激愤的揪仪官,都只给她说这个。真是有趣至极!

女帝干脆不再理会,直接宣沈青白觐见,询问牙槽箔片调查事宜,然而沈青白尚未在这一点上理出任何头绪。

待回到诏狱,沈青白见到鱼羡,得知鱼羡已将所有于班二人去过的铺子里的人,都带了回来。除了一个人在拒捕之时,咬碎牙根得以自尽之外,其他人都是活口,顿时兴致大起,即刻便一个一个地查验这些人。

出乎他的意料,这些人被卸掉了下巴的人,经观察之后,竟然有一半都在牙槽里埋有毒物,这说明于班二人常去之地,都藏有幕后之人的眼线。

如此一来,更佐证了他此前对这个幕后之人的判断——这个幕后之人的财力、物力与势力,很可能远超他最初的预计。

沈青白选了一个身体看起来很精壮的牙槽藏毒之人,将锦衣卫内所有的郎中都叫了出来,让他们以这个人来练手,将藏有毒物的牙齿,连同牙龈,一齐去掉,让那藏有毒物的牙根,再无被咬碎的可能。

锦衣卫的郎中,年年月月地待在锦衣卫,与各种重刑之人打交道,早就听惯了这种要求。这些郎中里,更没有一个是善茬,也没有什么医者仁心。他们的医术,在这里,就只是服务于上面,让一个人生,或者让一个人死之用的工具而已。

这些郎中也没有浪费这个练手之人,很快就研究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他们用烙铁,将这个练手之人的牙龈烫穿,既去掉了牙齿牙龈,又顺道给止了血。练手之人昏死之后,救过来,把下巴推回去,除了脸皮牙床都缺损了一块,说话十分漏风,以及每说一个字都会痛得生不如死之外,倒是不太耽误他们交待沈青白所想查问之事。

郎中们如法炮制,将所有藏毒之人都如此去掉了口中毒物,随即功成身退。

然而,沈青白虽然得到了可以审讯只用的活口,可真的一个个审过去,却没有一个人肯供出幕后之人,更没有人说出如何与上线联系。不论他如何严刑拷打,这些人就像中了邪一样,抵死不肯供出一点线索来。

若说一个两个人如此,沈青白还可当做是幕后之人训练有素。可是七个八个都如此,这种意志和决心,真的是靠训练,就能训练出来的吗?真的是靠笼络与威逼,就能获得的吗?

沈青白开始觉得,他已无法想象,幕后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到底是用了什么手段,才能让这些人如此死心塌地。

朝堂上,一日日地过去,一连十余日之后,都还风平浪静得一如从前。

假山下,倒是挖出了苏三谋逆的种种罪证,地面上,也终是发现了一本记载奇特的账册。可不管是苏三也好,还是苏家上下也好,都始终是心如止水,冷静非常,半点把柄也没有露出来。

若不是锦衣卫还团团围拢在苏三的别苑外,几乎要让人不太确定,将近半月之前,是否曾真出过震惊朝野上下的锦衣卫围困阁老之子府邸之事。

也因为时间过去了太久,多多少少,都开始有一些苏三别苑被围的真正内情,开始在朝野之中流传。

唐正延作为耳目广博的生意人,自然是第一批知道这些格外有价值消息的人。他本想早点通知陆怀,让陆怀高兴一下,也顺便,再游说一下陆怀,加入程党。

苏三别苑,若真是因为苏三牵涉谋反被围,那苏家,便是十死无生,再无可能在朝堂上与程阁老作对了。到时程阁老大权独揽,权倾朝野,便真是彻彻底底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管陆怀有任何顾虑,也该彻底地能放下了。

然而考虑了一阵儿之后,唐正延又暂时按下了告知陆怀的打算,他要等这个消息更确切,更稳妥一点儿,再告诉陆怀。

而陆怀,在唐正延得知苏三牵涉谋反的消息时,正灰头土脸地从密道里钻出来。

经过漫长而隐秘的努力,密道总算是彻底地修整好了。秀珠将他扶起,进了左手边,他们住的房间,轻轻地为陆怀掸去衣服上的灰尘,待他洗了脸,便用手巾,细细地为他擦去脸上和手上的水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