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宦官离宫之后 > 第一□□章 铤而走险

宦官离宫之后 第一□□章 铤而走险

作者:笔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22:18:51 来源:小说旗

陆怀报完姓名, 却没见到张师爷有任何反应, 心中不由有些奇怪。

他曾是内官,不管他犯了什么事, 都只有内廷的人才有资格审他。外朝的法司,外朝的官吏,就算是奉旨审他, 也得会同锦衣卫共同审讯才行。

像这个师爷这样单独审讯他, 属于私审内官,是坏了规制的,轻则罚俸丢官, 重者坐牢流放都有可能。

而顺天府尹, 作为聘任其担任幕僚师爷的主官, 就算本人没有参与对他的审讯,依然也会因此受到牵连。这些规矩, 这位师爷不可能不知道。

但这位师爷听到他的名字, 却既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也没有中断讯问, 难道,这位师爷不知道他曾是内廷中人?

按理说, 顺天府尹既然要利用陆仲德私造海船之事做文章,相关的人与事,总要摸一摸底才行。

他作为陆仲德的侄子, 也是帮着陆仲德铺路搭桥, 结识唐正延的人, 顺天府尹应该不会不知道他的存在。既然知道,就不会不查他。如果查了他,就不会不知道他曾是内官。

现在这个师爷,是甘冒大不韪,明知道他曾是内官,还是要审讯他,要从他这里套出什么有用的口供呢,还是真的对他过往的身份不知情?

陆怀微微垂眸,考虑了一下,觉得不可能是前一种原因。他曾是内官,这个身份对官吏来讲,就是一道不能碰的紧箍咒。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不能单独审讯他。

私审内官,首先就是一条大罪,就算是从他这里套到了什么,能够证明陆仲德所犯之罪的供词,也会因为违反规制而不受承认,不被认可。

能担任顺天府尹的幕僚师爷,必定不会蠢得做这种要担干系与罪责的无用之功。

所以,原因应该只有后一种可能了。这个师爷根本不知道他曾是内官。

对陆仲德这样的商人来讲,有一个在宫中供职的子侄,是一件非常光彩,非常值得夸耀的事情。能与宫里扯上关联,不管是攀关系,还是谈生意,都能大抬身价。

不过,以陆仲德和他之间的真实关系来讲,陆仲德没有用他来自抬身价,也属正常。

如果陆仲德说出了与他的这一层关系,那么免不了就要有人想利用他这一层关联,请托一些事情。那样的话,陆仲德与他打交道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多,昔年之事露馅的概率,自然也就更大。

他在宫里这么多年,从来也没见陆仲德有什么事情托他帮忙,也没见到哪个人是打着陆仲德的旗号,来找他帮忙办事的。只有在他的娘亲来京之后,陆仲德为了能和唐正延攀上关系,才带着陆海源来拜访了一次。

想来,除了与唐正延之间,少不得他铺路搭桥之外,在其他人那里,陆仲德对他这个身在内廷的侄子,都是能不提则不提。否则,当年的事,陆仲德也不可能瞒下这么久。

他只是陆仲德的侄子,并不是陆仲德的儿子,这么些年,又都小心行事,低调谨慎。若是陆仲德有意隐瞒,顺天府尹不知道有他这一号人的存在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陆怀微微合了合眼眸,压下心间翻涌的情绪。再重新抬起头时,便见张师爷那双精明而有神的圆眼睛,正在一瞬不瞬地盯着他,似是要将他每个微小的表情,都收入眼底。

陆怀与张师爷四目相对,不由心念电转。

在城门处,如果他表露过往的内官身份,他自是能够走脱,但他无权过问官府拿人之事,只能眼看着陆海发、陆海源兄弟二人,落入顺天府尹的手中。

他原本以为,张师爷知道他的内官身份,听到他报出姓名,知道他是谁了,自然便会立即终止审讯。未免事态扩大,被他扣上私审内官的帽子,很可能会息事宁人,让他一道带走陆海发、陆海源二人。

放走陆海发、陆海源两人后,顺天府尹未免多生事端,短时间内,应该也不会再去找陆海发、陆海源二人的麻烦。

他只要另外再想办法,将陆仲德住在城东的账房,还有那些与私造海船相关的账册转移走便好。

但现在,距离他、陆海发和陆海源被抓进大牢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陆海发、陆海源二人,很可能已经遭受了审讯。

陆海发、陆海源兄弟俩都是娇生惯养大的,没历过什么事,也没经历过什么风浪,被抓到牢里,就已经是六神无主了。再受点刑,只怕是随便哪一样刑罚,这两人都抵受不住,说不定,很快就会招认什么。

而且,根据差役抓他时,问他的话来推断,陆仲德给陆海源传递的字条很可能也泄露了。那账房,还有账册,现在是否还安全地待在城东,也不好说。

就算他现在自报了内官的身份,也无法保证能将事态控制住。

与其如此,倒不如就将他的内官身份先隐瞒下来,看看这师爷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到底把他们抓进来,是什么目的。

如果真是存着想要诱出他们的口供,来定陆仲德参与谋逆之罪的话,那他就再利用他的内官身份,把事情搞得严重起来。

私审内官,威逼口供,顺天府衙有理也让它变成没理。

这是一招险棋。他瞒了内官的身份,那他在这个师爷的面前,就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师爷如果拿不到想要的口供,是不会对他客气的,他很可能要受刑,但为了让事情不至于落到不可控的境地,他也只有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了。

陆怀微微垂眸,暗自深吸了一口气,继续用平静的语气,回答师爷的问话。

“在下平日里做点小生意。近日灾民大量涌入京畿,因不忍心看着他们缺医少药,食不果腹,便在城外设了几处施粥的地方,这些日子,也都在城外忙于安置、照料灾民。”

“今日两位堂弟前来寻我,说是叔父被顺天府衙抓了,想让我一起跟着来问问到底是什么缘由,所以我才与他们一起乘车入城。没想到在城门处,竟被官爷们截住了,捆绑至此。”

陆怀言辞间,故意流露出不知陆仲德的情况如何,同时,暗暗观察师爷的表情。

如果他表现得很了解陆仲德的情况,就会让这位师爷倍加警惕。只有装成什么都不知情,才能让这位师爷放心大胆地编排说辞,套他的话。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最大程度地从师爷的话里,推敲出当前的局面究竟如何。

张师爷没想到陆怀连陆仲德被抓的缘由都不知道,就被卷了进来。

如果陆怀真不知情,那对他套口供来讲,自然方便许多,就怕陆怀是藏着心眼,故意推说不知。

陆怀是老实,还是精滑,这差别可远着呢。对付老实人,有对付老实人的办法,对付聪明滑头的人,另有对付聪明滑头之人的办法。

张师爷轻轻捻了捻山羊胡,眯着那双精明而有神的圆眼睛,盯着陆怀,勾起了一个老谋深算的笑容。

“既然那兄弟俩,只是想来府衙问问为什么抓他们的父亲,又何须大老远的,非要跑到城外找你同来?我看你分明是没有说实话!”

张师爷说罢,突然沉了脸色,用力狠拍了一下惊堂木,厉声质问:“从实招来,你与陆海发、陆海源兄弟俩进城,到底所为何事!要干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惊堂木一声干脆的巨响,极能震慑住人的心神。再加上师爷自进门起,就一直是一张笑面,这会儿突然变了脸色,寻常人叫这个变故一惊,吓也吓出实话了。即便是再有心隐瞒,心虚之下,谎话必定也是编得漏洞百出,说得结结巴巴。

这是掌管刑名之人,在刑讯之初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是最有效的一招。

张师爷平日管的是刑名,是个动用酷刑,眼睛都不眨一下的人,之所以一进门起就对陆怀一张笑面,就是为了用上这一招时,效果更好。

可惜,陆怀不是寻常人。他不仅没有被师爷突然的变脸,和威慑的惊堂木吓到,还能从容地按照师爷想达到的效果,表演出害怕的样子,态度越发恭敬地,结结巴巴地回答师爷的话。

“师爷大人,我说得真的、真的全都是实话!我久住京城,两位堂弟却是从小都在南方啊!他、他们为了应考,这才来到京城。他们在京里人生地不熟,父亲突然出事,找我这个长住本地的亲属帮忙,这也是常理啊!”

“小人一向安守本分,若是早知道叔父犯了重罪,连我两位堂弟也牵连其中,是万不敢趟这趟浑水的。最多就是帮着叔父与堂弟们请一位好讼师,哪敢还与堂弟同车入城呢!大人您一定要相信我啊!”

张师爷盯着陆怀,微微眯了眯精明有神的圆眼睛,捋了捋山羊胡。看陆怀这个害怕的样子,倒不像是装出来的。说的话嘛,从情理上来讲,也能说得通。

不过在他审讯陆海源的时候,陆海源已经招了,今天与陆怀、陆海发一同进城,是要到城东一处四合院里,寻找陆仲德的账房,还有那些与私造海船有关的账册。

安置账房与账册的宅子是在京城买的,陆怀是长住京城的人,又是陆仲德的侄子。这个当口上,陆海发、陆海源兄弟俩又是别人都不找,偏偏先去找了陆怀,这分明说明陆怀与陆仲德一家的关系极为密切。

就算陆怀不知道陆仲德犯了什么事,也不知道陆海发、陆海源兄弟俩今天进城的真正目的,对那座宅院,想来总是知情的。对陆仲德的一些事情,想必也是比外姓人更清楚。

陆怀说他平时做些小生意,陆仲德也是商人,陆怀做的生意,是不是就是靠陆仲德关照的?甚至,可能根本就是在替陆仲德管照一部分生意才对!

陆怀可能是个老实本分的人,才让陆仲德放心将一些生意交给陆怀去管。但就从陆怀避重就轻,回避与陆仲德的生意关系,还有与两个堂弟的亲近关系来看,陆怀必定还隐藏了一些事情。

陆怀以为能瞒过去,可是,什么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张师爷轻轻捻了捻胡须,唇角暗暗勾起了一个有些阴森和得意的笑纹。

陆怀最好是隐藏了什么有价值的事情,让他能挖出一点有用的东西,进一步给陆仲德定罪最好。

如果陆怀知道的,是一点无关紧要的事情的话,那么,陆怀进这一趟大牢,就太冤枉了。就凭陆怀和陆仲德一家的关联,陆怀就算真不知情,经过他的审讯,也得变成非常知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