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宦官离宫之后 > 第一六六章 得求陆怀

宦官离宫之后 第一六六章 得求陆怀

作者:笔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22:18:51 来源:小说旗

明日司礼监的值员, 不管是陆止也好, 还是不是陆止也好,只要发现他是内官, 必定会将案卷压住不呈。

虽然司礼监中,勾心斗角的事情不少,常有借刀杀人之事。但他笃定, 这份案卷只要被压住了, 最终便会被打回来。不会有人敢用他涉案这件事,去动摇陆止。

毕竟,他这次被审, 还牵涉着朝局。

今上一直按兵不动, 引而不发, 满朝文武,也都揣着明白装聋做哑。谁敢在这个时候, 替今上做主, 直接把盖在整个朝局上的盖子揭开,那岂不是在与今上作对吗?

司礼监的人, 不管是谁,这个轻重, 想必都是分得清的。

只有把案子压下去,才是聪明的做法。他在口供露的破绽,他的内官身份, 便是将案卷驳回的关口。

他要的也就是这个结果。以他现在所处境况之复杂, 案子真捅到皇帝那里, 对他是不利的。但案卷呈报司礼监,再被打回来,就是另一回事了。

只要案卷被打回来,站在上风处的便成了他。

到时候,他自有办法拿捏住顺天府衙。张师爷和府尹不仅得放了他,还得把他,以及所有陆家人的口供都彻底销毁才行!

陆怀偏头又看了一眼燃烧的长烛。

狱中的长烛比家用的要长一倍,估计蜡烛燃尽时,回驳案卷的公文,也就到了顺天府衙了。

陆怀的四肢百骸都痛得厉害,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时,也缓缓地合上了眼睛。

他得养精蓄锐,接下来与顺天府衙还有好一场周旋要理会。

次日。深夜。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圆在值房里归置了一些奏章,正准备洗洗手,到一旁榻上小歇一觉,忽见自己的大徒弟王恭匆匆走入。

王恭生得老相,刚刚二十出头的年龄,看着倒向三十多岁,为人一向稳重。此刻进门,手里拿着一份奏章和一叠公文,神色却有些犹疑不定。

王圆瞥了有些反常的徒弟一眼,撩起水,简单洗了洗手,拿干巾一边擦着,一边朝王恭走了过去,缓声问:“怎么了?这么晚,是谁递了奏本上来?什么事情?”

王圆人如其名,性情圆滑厚道,生得方脸大耳,眼睛细长,一副笑面福像。三十六七的年纪,看着却像比徒弟王恭还年轻些。

他任司礼监秉笔已有五年,一搭眼看奏章和公文的封装,便知道徒弟王恭拿来的不是急报急递,因而问得也不着急。

王恭神色有些迟疑,眼珠左右扫了扫。

王圆略一考虑,便抬手摆了摆,屋内伺候的宦官们便乖觉地向他躬了躬身,都退了出去。

待所有人都走后,王圆才压低了声音,神色间也多了几分严肃地问王恭:“出了什么事?”

王恭语气慎重地道:“师父,有人开始向苏家发难了。是明刀明枪来的,直指苏家谋逆罪证。”

“哦?”王圆长眉微皱,马上从王恭手中拿过奏章与公文,扫到顺天府衙的封底,心头思量万千,赶快一一快速查看起里面的内容来。

越看,眉头便皱得越深。

待到看完,王圆不由得轻轻叹息:“这倒真是来了个烫手的山芋。”

当下局势未明,苏家谋逆的证物,早就已经查抄出来了,可今上却迟迟没有进一步的动作。苏党、程党的人,一个个也都比猴还精,更是一个赛一个地沉得住气,谁也不肯率先发难。

朝堂上,表面上看是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顺天府尹司百熊这个时候递上这个奏章和公文,虽然意思是请旨会同其他法司,共审罪涉谋逆之犯,然而不管是奏章、公文,还是公文里附带抄录的案卷口供,都未加密,是直接通过通政使司走明路送上来的。

这打的分明是破局第一剑的主意。

他只要司百熊上的这份奏章与案卷,往上一递,就是彻底将朝堂表面的平静,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程党也好,憋着劲儿想要和苏家、苏党撇清关系的人也好,弹劾苏家,罗织罪名的奏章,就会像洪水一样涌来。

王恭看着王圆眉头紧皱,却是迟迟不语,不由有些担心,低声地询问:“师父,这……您打算怎么处理?”

“嗯……”王圆紧紧捏着奏章,沉吟再沉吟,却依然是难以决断。

“递上去容易,就怕坏了今上的安排,那罪过可就大了啊。”

王圆倒是不在乎,一旦撕开了口子,程苏二党会斗到什么程度。他自入司礼监那天起,就没站过任何王公大臣的队,虽然少拿了很多好处,但却安全,下面的人不管怎么斗,都波及不到他。

只是今上的态度,实在是让人琢磨不透。

今上若要治苏家,自然会给他们透出消息,可今上尚且没有意愿打破朝局的平静与僵持,他若是将奏章递上去,就等于捅破了这层窗户纸,把难题直接推到了今上的面前。

他若是如此不通事理,不能为上面分忧解难,那他只怕受今上厌弃,乃至于距离离开司礼监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但要是压着不报,这奏章、这公文、这案卷,都是走明路递上来的。从通政使司,到司礼监,所有经过手的人,都会多多少少知道这其中的情况。

这些人里面,这些人的背后,混着多少方面的眼线,谁也不好说。他要是真压着不递上去,那恐怕在苏家倒霉之前,他倒要先成了众矢之的了。

这司百熊是故意给他出了一个难题啊。

王圆的指尖不断摩挲,忧虑越发浓重。

王恭跟着王圆,身在司礼监多年,听着王圆言传身教,再加上耳濡目染,听到王圆说了顾虑,略略思索下,也便想清楚了其中的关窍。

王圆是秉笔太监,是为皇上分忧解难的人,他是王圆的徒弟,他最大的事儿,除了当好差事,便是要为师父分忧解难。

眼下最重要的事儿,显然就是得想个办法,把这奏本回了过去,不能让这烫手的山芋待在他们司礼监里边。

王恭仔细思索一阵儿,忽然想起案卷里一个不太起眼的细节来。

他之前看的时候就觉得有点不对劲,这一琢磨,就更觉得不对劲来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用这件事做一点文章出来。

“师父。”王恭凑到王圆身边,小心地进言:“案卷里,有一份口供,署名人是陆怀,似乎有些不妥。”

“嗯?”王圆展开案卷,翻到陆怀的口供,仔细看看,没看出来哪里不对劲。

他蹙眉抬头看着王恭:“口供里没见到什么出入,你觉得哪里不妥了?”

“师父,您忘了吗?陆秉笔在兵仗局任监丞的那位师父,上下似乎就是这个名字。”王圆小声提醒。

“徒儿有个老乡在兵仗局,也是监丞,徒儿听老乡说过,陆秉笔师父的家乡,似乎就是嘉扬府。您再看看案卷上写的,这人的籍贯,可不也是嘉扬府吗?”

王圆心中“咯噔”一声,仔细回忆,陆止的师父好像确实是叫陆怀。陆止擢升秉笔太监后不久,还特地回兵仗局去看过那个师父。

同样是叫陆怀,同样又是嘉扬府的人,现在又同样都是身在京城。若是在这口供上署名的陆怀,和陆止的师父陆怀是两个人,这岂不是太巧了吗?

可若是同一个人,这事情可就大了……

私审内官,顺天府衙上下与此事有关联者,都脱不了干系。而且这口供,只怕也便大有问题了吧?

放内官出宫,是今年的事情。陆怀如何可能在去年,便与叔父同去东南?就算是昼夜兼程,这一来一回,没有半个月也不够啊,一个小小的兵仗局监丞,若真是私自出宫,如何能瞒得过那么久?

不过这件事不能闹大,一旦捅到今上那里,就等于兜了个大圈子,又把难题出给今上了。这案卷就是陆止直接拿到了,也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陆止那里,过后他自然回去交代,但现在,得先把这件事查清楚,压下去才行!

可以以陆怀的身份,做做文章,把这份奏章,连同案卷公文,全都打回去,只是不能太声张了。

王圆想了想,招手让王恭附耳过来,在王恭耳边嘱咐道:“明天寅时,你便先去一趟内官监,先查查陆怀的底。然后再去兵仗局,闲聊着套套你那老乡的话,看看陆秉笔师父的家人,能不能与口供里的其他人对应上。”

“若真是同一个人,我便有理由将这些都打回去。切记不能声张,你悄悄查完,回来只告诉我一个人就行了,这案卷奏章,你就当没看过,只要打回去了,不管这一路上有多少人知道,就都无妨了。”

“记着,寅正前一定要赶回来,这事儿得抓紧,要是朝会开始之前,还没打回去,可就麻烦了。”

“徒儿明白,徒儿寅正前,一定把这事儿查清楚。”王恭谨慎地道。

次日一早,天还擦着黑,顺天府衙的角门就让人敲响了。

片刻后,一身青衣,年约五十,蓄着长须的通政使司书吏经由引领,来到了府衙主簿的房里。

他见了主簿,也没有好脸色,直接便将手中的东西重重地扔在了桌案上。

“啪”得一声,让主簿心里都是一惊。再定睛一看,书吏扔的东西,分明就是他们昨日呈上去的奏章和公文案卷,心中便又是一沉。

县衙主簿也是一身青衣,戴着四方吏员帽,小眼睛,八字胡,已经是四十多岁的年纪,也是在衙门里浸淫了二三十年,既世故又老成。

本来一大早被叫起来,以为是上面有好消息传来,哪想到,通政使司来人了,却是这个态度。

这番态度,必有缘故,想必是递上去的东西出了什么纰漏。

不过,案卷虽然做得急了点,却是府衙上下,从府尹,到师爷,再到他们这些主簿、典史都合计过的。应该也不至于出什么严重到,让人家来了直接就给脸色的事情啊!

主簿不知怎么回事,也只有陪着小心道:“张大人,是我们哪里做得不到了,让您一大早便这般生气。有什么不对之处,您尽管教训,我一定受教!”

主簿虽然紧张,但因为有同乡之谊,与这位张大人还算熟识,说话倒也不是十分见外。

张书吏一听这话,却是脸色更加难看了,冷着声音道:“岂敢教训!我还要请主簿老爷多多关照,可不要时不常地,就给我递上这样一种‘万无一失’的案卷来。我在衙门里苦熬这许多年,谨小慎微的,也只不过是想平安退休,老了归家还能按时领些禄米罢了!”

主簿精得冒油似的人,那能听不出这话的分量来。

这分明是说,昨日递上去的东西,差点害得书吏前程尽毁,要丢饭碗。

主簿略一思索,进了内室,取出两锭大元宝,塞进张书吏的手中,陪着好话道:“张大哥,哪里说得这么重的话?到底是什么缘由,总要点拨我一下才好!”

“这公文里附带的案卷,是要呈给今上的,你说我们哪一张,哪一句,敢不认真细审?要是真出了什么纰漏,您好心卖我个人情,总得与我透露一二,以后我们必定倍加小心,再不敢在同样的事儿上出漏洞了。您这份情,我可会永远记得的!”

张书吏脸色稍微缓和一些,但仍是拉着一张长脸,紧抿了抿嘴角,半天,才不悦地道:“也不是我就想这个态度对你。是司礼监的公公,拿着这些东西,就是这么对我们的!”

“这么大的事,我现在真怀疑,你们到底仔细查了没有!要不是转送这些东西的公公,过往与我有些交情,发现不对劲,直接就给驳了回来。只怕这回,你我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主簿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忙问:“张大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啊?”

张书吏叹了口气,加重了语气道:“你可知道,司礼监近来颇得今上器重的秉笔太监陆止的师父叫什么吗?你又知不知道,他师父的籍贯是哪里?”

“不、不会是……”主簿瞪大了眼珠子,指了指被扔在桌子上的案卷。

张书吏无奈地翻了个白眼,用力点了点案卷:“名字叫陆怀,籍贯是嘉扬府!有个弟弟,叫陆海发!你们这回,可是捅大篓子了!私审内官,本就是一条大罪。要是审个无足轻重的,也就罢了,你们好审不审,偏偏审了秉笔太监的师父!”

“你可知道,这陆止公公升了秉笔的位子,地位稳固后,第一件事便是回去探望了他这个师父。他这个师父离宫后,偶然一次回宫去办事,这陆止公公还特意拨冗过去相见,这是什么样的师徒情分啊!”

“我给你一句明话吧。你们递的奏章和案卷,是明路递去的,经手的人多,人多口杂,保不齐什么时候就要传到陆止公公的耳朵里。要是在传过去之前,你们能安抚好他的师父,大事化小则罢,要是安抚不好,摆不平这个事儿,陆止公公追究起来,哼,什么后果,你就自己想吧!”

张书吏把主簿塞进他手里的银子,往桌案上重重一搁,拱了拱,告辞道:“这银子,我就不收了,我为你们转递公文,也只是领着公家的差,分内的事。现在出了事,该提醒的,我提醒到了,你们就请好自为之吧!我衙门里还有事,先告辞了!不必远送!”

张书吏说罢,举步便走。

主簿要送,又被张书吏拦了下去。

主簿看着张书吏飞也似的远去,用力拍了下脑门,只觉得自己的脑袋快要烧起来了。

这是做的什么孽啊!昨天张师爷鄙视陆家一家都是没有骨气的货,稍微用点刑就什么都招了,他还跟着一起笑来着。现在,现在他真是哭都找不着调了啊!

这陆怀,可真是害死他们了,那么重的刑上去了,他竟然就受了!怎么、怎么都不说他是内官呢!他若说了,谁敢动他一下!

主簿六神无主地荒了一阵,他老婆出来问他怎么回事,他赶紧定了定神,扶正被自己弄歪的帽子,一溜烟儿地往后堂跑。

得赶紧找张师爷商量一下,抓紧禀告老爷,朝堂上千万别提这件事。

另外他们得想办法,求求那个还被他们关在牢里,两天都没给饭吃的陆怀,千万千万,得把这事儿了了!

现在就怕,他们肯了,这陆怀却不肯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