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听见重生儿子的心声在南洋建国 > 第115章 草根崛起的时代

李印是从山东移民到南洋的,由于长得人高马大,被移民局分配到了民风彪悍的若开山脉西部地区。

最近这段时间,有人到村里招工,到北部的的大山上开采石料。

李印自小有一把力气,便报上名,到了背部大山,开采石料。

干了没多久,李印凭借着那股子山东人的憨厚老实,受到经理的信任,被升为主管,负责开采石料的业务。

后来,由于公司转型为开发商,同时,运送石材的船只出现几次事故,便决定将开采石料这种风险较大的业务转出去。

年轻的李印知道机会难得,他毫不犹豫地拿出所有身家,然后借了些钱,将公司开采石料的业务买了下来。

买下这些业务后,李印不敢有一点疏忽,这里面可是他全部的身家,但凡出点事,就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于是李印一直事必躬亲,亲自押船到新加坡、星海市送货。

在送货过程中,李印在维持原来公司的业务同时,通过他们还拉上来很多业务。

他的诚信和勇气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为他积攒了第一桶金。

这第一桶金对李印来说意义重大,第一桶金不仅还上了之前的债务,还让他有了些许家底

回去后,李印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这几次的送货让他看到了石头的需求量是多大。

他毫不犹豫将自己的第一桶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购买了更先进的设备,提高了石料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购买了几艘大船,提高运力的同时,也保证运输的安全。

在他用心的经营下,短短两年,李印成为南洋最大的石料供应商。

这是还年轻的李印不再满足这些下游产业,开始想着上岸,开拓上游产业。

于是他来到了星海市,每次来星海市送货,李印都被这座城市所吸引,曾经多少次发誓有机会一定到这里闯一闯。

在他看来星海市具有无可言喻的魅力,不像新加坡、雅加达已经很成熟了,当地居民比较排外,星海市作为建国后的新型都市,对外来人员有着极强的包容性,散发着蓬勃生机,这里有着无数机会,遍地都是黄金。

李印在来到星海市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永昌集团,成为房地产开发商,之前的采石业务并没有放弃,而是并到了永昌集团。

通过之前的关系和自身实力接到一些单子后,李印的永昌集团在星海慢慢站住了脚。

......

南洋这股由日月宫带起的地产热,造就了很多李印这样的人,让他们一夜暴富,实现阶级跃迁。

这些人暴富后,为了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也会大肆的建造豪华庄园。

有时为了面子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设计和建造每一个细节,从建筑风格到园林景观,从室内装修到家具摆设,都力求完美。

在这个时期,许多南洋的普通人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一些勇敢的人更是抓住了这个商机,通过包工赚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其中,园林设计行业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在短时间内,南洋地区涌现出了上百个园林设计团队,他们奔赴在南洋的各个工地上,打造美丽的园林景观,经过一次次实践。

南洋出现了大量杰出的建筑设计工作室,并做出南洋承接海外业务。

其中有名的就是星海的居然工作室,新加坡的海天工作室和天和工作室,雅加达的NB工作室,被称为南洋设计界的四大天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市场需求,带动学术教育,南洋各大学纷纷开设了园林设计专业,以应对庞大的市场需求。

这一波房地产热潮带动了一大批产业的迅猛发展,从土地开发到水泥、钢铁、运输、施工机械、装修建材、园林、设计等,一整条产业链都被拉动了起来。

李明轩的南洋政府很快从快速增长的税收中,看到了这波房地产带动的经济飞速崛起的趋势。

直接将排队的勋贵府邸列上规划,投入到建设中,要知道南洋的开国勋贵可不少,为稳住南洋各地,开国时,刘铭华在南洋各地封了近万个勋贵,这时十分恐怖的数量。

理论上,南洋政府要为每个勋贵建造府邸,可是由于数量太多,政府财政有限,只能一个个排号,按之前的计划所有的府邸建完要到20年后。

没想到日月宫带起的这波房地产热潮,让政府财政一下子暴涨。

所以李明轩为防止这波房地产热过早消退,开始有计划的向市场外包勋贵府邸。

希望可以让这波房地产热更加持久。

其实不只是房地产火热,南洋所有行业都在迅速发展。

在刘言看来此时的南洋,有点像后世的90年代,属于莽荒时期。

南洋刚刚建国,面对民众庞大和多样化的需求,市场供应严重不足。

市面上的物资十分紧缺,任何产品,哪怕质量很差,也能销售一空。

有资源的大肆倒买倒卖,民间头脑灵活点的拼命想办法开厂和做生意,小作坊、乡镇企业遍地开花。

另外,南洋此时法规不健全。体制刚刚运转,法制建设没有办法及时跟上,在管理上存在诸多空白,对市场新生事物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市场十分混乱,监管和惩罚机制无法覆盖。随便你怎么干,大量的漏洞和空子可以钻。

这种混乱的市场环境,对早期的民间私营经济发展是很有利的,但对殖民时期遗留下的殖民产业就很不友好了,没有了殖民者的庇护他们根本不是私营企业的对手。

所以在民间资本崛起的期间,南洋出现一大波的殖民公司倒闭。

最重要的一点是创业没有门槛。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是粗放式经营,缺乏技术含量,更重要的是缺乏成型的资本力量。

无论从事哪一行,都没有门槛,只要拉一批人集点资,就可以从小作坊开始创业。

市场物资极度短缺,做什么都不愁销路,也没有规章制度来卡你脖子。

而当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大小小的资本集团占好位置后,就会开始“规范市场”,各种行业的门槛就会大大提高。

到那时普通人再想创业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