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听见重生儿子的心声在南洋建国 > 第127章 斯里兰卡

听见重生儿子的心声在南洋建国 第127章 斯里兰卡

作者:空中翅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6: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到众人的情绪回复后,龙天转头对刘铭华说道:

“陛下,这是个好机会啊,趁各国的注意力都在印度上,我们可以大量向斯里兰卡移民,为华人开拓更多的生存空间。”

“对啊,陛下,龙局说得对,我们要抓住这机会,”

宋河收起心神,立马举手赞同。

罗平贵、王平宇也纷纷点头。

刘铭华看到众人的呼声,自然顺从民意了,他心里其实也是这个打算,不过下边人说出来好像更好些,更有利于保持他的光辉形象。

“可以,林参谋,今天拿出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记住最好不要让我们和英国发生正面冲突,我们和英国虽然不对付,至少面子上要过得去。”

“是,陛下。”

作战参谋部部长林荣欣立刻领命。

第二天,经过指挥部众人的举手表决,通过了参谋部一晚上制作的方案。

具体的方案执行计划,刘铭华交给了任务成功率最高的李为民。

当然这个作战计划只是行动的大方向,纯理论的,具体的情况还需要李为民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李为民收到命令后,当天带领一个特战大队李开了南洋,潜入斯里兰卡岛。

作战计划是让他们化身斯里兰卡本地居民,然后通过起义的形式推翻英国在斯里兰卡的殖民政府。

特战队进入岛上后,为了更像当地居民。

李为民带领全部队员脱光衣服,站在太阳底下暴晒起来。

直到皮肤被晒得黢黑黢黑,和斯里兰卡的本地人的肤色无异才停止。

期间,特战队的每个人都为自己取了一个印度名字,同时适应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学习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习惯。

在准备好一切之后,李为民的特战队才展开行动。

由于李为民充足的准备,他们的神烦并没有引起英国殖民当局的怀疑,甚至斯里兰卡当地的居民也只是以为他们是从生产中出来的部落。

开始时英国殖民者只是认为,这些人只是一群普通的居民,不堪忍受英国的殖民统治,决定起义的。

虽然这些人的战斗力强的有些超出他们的意料,也只是把这些归结为一直在深山打猎的猎户,和正规训练的军队是没有可比性的。

当李为民领导的起义军突然出现时,英国殖民主管迈克尔·欧文并没有放在心上,甚至认为这些人只是一时冲动,很快就会被镇压下去。

然而到了战场时,英国人才知道自己之前的判断是有多错,李为民的军队战斗力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仅仅一个照面,就将英国殖民军击溃。

所有死去的殖民军都是一枪毙命,这么厉害的枪法岂是普通猎户能有的。

英国殖民主管迈克尔·欧文看到殖民军的尸体,立马判断出这一波人的来历有问题,绝对不会是大山的猎户。

迈克尔·欧文虽然认识到了问题,可惜为时已晚,本就空虚的斯里兰卡殖民军兵力十分有限。

被一波击溃后,斯里兰卡的英国殖民军再难组织起有效的反抗。

迈克尔·欧文看到大势已去,很明智的带领殖民军向李为民提交了投降书。

李为民接受了迈克尔·欧文的投降后,第一件事不是急于对外宣布斯里兰卡的独立,而是让起义军控制住全岛。

控制住斯里兰卡后,李为民立刻沟通南洋指挥部,申请尽快向斯里兰卡移民。

收到李为民的电报后,早已在安达曼岛上准备好的上百万移民,随着刘铭华的命令,移民船浩浩荡荡的向斯里兰卡驶来。

仅仅 800 公里的距离,两天的时间,移民船很快抵达斯里兰卡的最大港口科伦坡港。

随同移民一起到来的是南洋派遣的政府官员。

李为民站在港口,看着一艘艘满载着移民的船只缓缓驶入港口,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激动。

这些移民们大多数都是从大陆赶来的,他们背井离乡,远离故土,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和未来,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在移民船上,有许多老人和孩子。他们经历了漫长的航程,他们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疲惫和厌倦,相反,充满了兴奋和期待,同时有些对未来的迷茫。

看到他们。李为民想到当年的自己好像和他们没什么两样。

随移民一起来的是,刚刚从苏拉威西岛政法大学毕业的学生。

苏拉威西政法大学前身是苏拉威西岛的根据地大学,从根据地建立开始,每年都会向南洋政府输送大量的人才。

正是每年苏拉威西政法大学的大量毕业生,填补了南洋迅速扩张的带来的基层官员空缺。

众所周知,移民工作十分繁杂,但凡了解情况的都不想接受这活。

而学生恰好是富有激情,充满了精力和干劲一群人,让他们来做移民工作再好不过。

另外对于这些年轻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磨炼和机遇,既然是移民,就代表大量的职位空缺,在这里破格提拔是常有的事。

不用像正常途径进入官场那样,需要熬资历等位置。

几年之后,这些参与移民的同学,可能已经成为掌权一方的重要领导了,而那些正常途径的同学,可能还只是个普通政府职员。

陈省身原为三宝垄市市长,由于在位时工作出色,被任命为斯里兰卡的最高行政长官。

这次到斯里兰卡是他主动提出来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三宝垄市已经发展到了瓶颈,剩下的只要按部就班即可。

长时间处于安逸的环境,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冲劲,他只有38岁,还年轻,不想自己的仕途止步于此。

早早向李明轩申请调任工作的请求,正好这次斯里兰卡缺少主管,李明轩在征求他的意见后,就将他调到这里。

到达岛上后,陈省身每天带领这些准官员深入到移民和当地居民中。

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提供了各种帮助和支持,同时安排人组织了培训班,帮助移民和当地居民学习汉语和南洋文化。

在经济方面陈省身并没有大的动作,只是尽快恢复岛上的生产,组织农民种植农作物,发展渔业和手工业。

至于机械、化工,并没有急于引进,岛上的底子太薄了,这些产业的到来,对斯里兰卡弊大于利,再说他心目中未来斯里兰卡的定位也不是工业城市。

为了尽快恢复岛上的生产,以贷款的方式,陈省身从南洋大量引进大量农业机械。

在南洋的全力援助和陈省身一干人的努力下,仅仅半年的时间,斯里兰卡全岛的农业恢复了生产。

同时,一套较为完善的政府机构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

斯里兰卡的秩序恢复了正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