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听见重生儿子的心声在南洋建国 > 第152章 李开的困境

这边莱昂·姆巴刚完成一场对法军的胜利。

与此同时,刚果金沙萨的李开正在忙于召集军队。

安哥拉那边的局势变化太快了,他需要更多的兵力来应对。

可是,他手下的军队太少了,只有区区二十万人。这些人要守护近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还有漫长的海岸线。

再三抽调,李开发现最多只能抽出二万五千人到安哥拉战线防御,剩下的兵力需要全力守卫海岸线抵御法荷联军海上的袭击。

李开坐在指挥所里,眉头紧锁,手里拿着一张军事地图,仔细研究着军队部署。

这时,一个参谋走了进来,向他敬礼说道:

“报告,将军,张参谋长前来报到。”

李开抬起头,看了一眼参谋,然后点了点头,说道:

“让他进来。”

参谋转身走了出去,不一会儿,张东阳走了进来。他向李开敬礼,说道:

“报告,将军,我是张东阳,前来听从您的命令。”

李开站看了下张东阳,向他招招手,说道:

“东阳,你来的正好,你过来看看。”

李开指了指地图上的安哥拉战线,说道:

“东阳,你来的正好,你看,现在我们的情况很严峻,一不好很可能全军覆灭。”

李开让张东阳上前,指着地图分析道。

“你看南边是漫长的安哥拉边境,无险可守,西面是大海,现在我看了最多抽出2.5万人应对葡萄牙人;这边西边是大西洋,漫长的海岸线,法荷两国的战舰一直在袭扰不断,东面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危险重重;北面就是法国殖民军了。我们很危险啊,可以说四面受敌。”

说到这里李开停了下,正视着张东阳严肃的问

“你告诉我,莱昂·姆巴他们能挡住法军多久?”

看着李开严肃的表情,张东阳不敢有丝毫马虎,心中仔细考量一番,沉声说道:

“一个月,将军,保守估计我觉得1个月不是问题。”

“1个月吗,这么说我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解决葡萄牙。”

李开听到这个时间想道。

虽然此时莱昂·姆巴取得了胜利,但李开和张东阳对他们的未来都不看好。

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法军不会善罢甘休,尤其是现在李开这边的局势,他们更加不可能放弃这个机会,法军会不惜一切代价地进攻莱昂·姆巴,尽快击溃他们,好与葡萄牙前后夹击李开。

“这样的话,就不能打硬仗了,要出奇兵才行。”

李开想了想,皱着眉头说道。

葡萄牙军队人数众多,且装备精良,如果和他们硬碰硬,胜算并不大,只会造成更多的伤亡。

“是的,我也这么想,尽量避免与葡萄牙打硬仗,起兵虽然风险比较大,但目前看来是我们最好方式了。”

张东阳也表示赞同。

他知道,以他们目前的兵力和装备,想要和葡萄牙军队正面对抗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如果能够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的弱点,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这也是他们南洋所擅长的。

“将军不知国内的援军什么时候能到?”旁边的一个参谋问道。

“至少也要 1 个月吧,我们不能等援军。”

李开摇了摇头。

他知道,国内的援军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但不知道会不会有变故,李开不想将希望寄托在援军那里。

“这样吧,东阳辛苦你一下,先不要休息了,赶紧带人制定出作战方案,最晚明天交给我。”

李开想到这里对张东阳命令道。

“是,将军。”

张东阳敬了一个军礼,领命道。

第二天四点钟,李开早早地来到了参谋处。

此时张东阳带领着参谋处的全体人员,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讨论,终于制定出了一份完善的作战计划。

最后,张东阳拿着计划,仔细地审阅着每一个细节,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份计划关系到整个战局的胜负,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确认没问题后,张东阳签上名将它提交给了正好进来的李开。

“李将军,这是我们制定的作战计划,请确认。”

“好好,诸位辛苦了,都尽快回去休息吧,东阳你等一下,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李开接过计划后,看了下,大方向没问题,就安排他们休息了。

“东阳,你先在椅子上休息休息,我看看计划。”

“好的,将军。”

其他人走后,张东阳坐在椅子上不敢放松。

李开坐在另一边,开始仔细地阅读了作战计划,将自己代入到计划中,脑海中模拟计划的可行性,李开时而眉头微微皱起,时而沉思。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期间众将陆续到达会议室,不到5点就全部到齐了,进会议室后,所有人都很严肃,知道今天这个会的重要性。

进了后发现李开正在看计划,都没有出声,默默等待。

过来好一会,李开看完计划,发现所有人已经到了。

“大家都到了,这是参谋处昨晚做的作战计划,我看来下没什么大问题,东阳你来讲解讲解,大家一起评审评审,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说着李开将张东阳叫到了主席台讲解作战计划。

在讨论过程中,有将领提出了一些质疑和担忧,也有将领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议。李开认真地倾听着每个人的发言,不断地记录着重点和要点。

这些意见和建议都是宝贵的,它们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作战计划。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激烈讨论,众将们终于达成了共识。

他们对作战计划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更改,以提高计划的可行性和灵活性。

李开对众将的表现感到满意,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有时比带军打胜仗更重要。

南洋的这种模式,从刘铭华起兵的时候就保留着。

前期是因为刘铭华初涉军事,不太了解,想出了这种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法子,后来由于效果显著,这种模式不断完善推广。

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一套由参谋部拿出作战计划,众将一起查漏补缺,在这过程中,各个军官都能充分理解作战思路,避免因理解分歧,导致任务失败,计划通过后,最后由最高主管派发任务。

现在这套目前不仅不用在军事上,在南洋已经蔓延到政务及商业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