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听见重生儿子的心声在南洋建国 > 第178章 粤语标准化

“其实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怕粤语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你看现在大陆局势基本定了,未来他们必定也要同一语言,毫无疑问,肯定会选择普通话。如果我们也选择普通话。那么粤语只有香港、澳门地区了。”

“未来随着我们和大陆影响力不断增大,香港、澳门的人肯定会转学普通话,用不了多久,粤语就会消失。”

“铭华,的确会这样,如果我们选择粤语,那么粤语和普通话就能共同存在。”

李明轩补充道。

“是的。这样吧,不用你们政府出面了,我就以皇--帝的身份推行粤语吧。”

刘铭华好像想到了些什么,决定道。

“你是想让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以及非洲地区的华人也都用粤语?”

李明轩听到刘铭华用这个身份推粤语,立马猜到了他的目的。

“嗯,未来,我期望,南洋和这些地方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而语言统一无疑是前提,能很好的拉近这些地区的距离。”

“行,这样再好不过了。”

李明轩对未来这个大市场很期许,其实不只是李明轩,南洋所有些见识的人都期盼着统一市场的形成。

......

一周后,刘铭华正式以多国最皇--帝的名义发了一份倡议。

倡议的目标分别是南-洋政府、斯里--兰卡政府、马达--加斯加政府、吉布--提政府和香--港华人代表、澳--门华人临时府(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澳门之所以是华人临时政府,是因为,自从葡--萄牙与南--洋发生军事冲突后,南--洋就出动部队,将澳--门的葡萄牙殖民者给驱逐出去了,并且,帮助当地组建了华人临时政府)。

倡议内容是,为促进各地区的友好交流,提议相关国家的官方语言通用粤语,并邀请各国相关语言专家及宣传部人员,到新加坡共同商议粤语标准及规范。

刘铭华的倡议很快在各地的官方报纸上被头版头条登出。

这是刘铭华自从被称为多国-皇--帝后,发布的第一条倡议,因此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这次还包含了香港和澳门地区,随着香港大公报等刘铭华的倡议。

这份倡议在香港华人中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作为粤语的重要使用地区,在香港和澳门的居民对刘铭华的倡议反响热烈。

当地许多有影响力的语言学家,纷纷毛遂自荐,前去参加粤语标准化大会。

香港成为第一个响应的地区,派出了最有影响力的语言专家组,来到新加坡。

在香港代表团出发的同时,其他各国政府也开始积极响应刘铭华的提议。

不久之后,各国相关语言专家和宣传部门的代表齐聚新加坡,共同商讨粤语的标准和规范。

会议期间,专家们积极讨论,充分交流意见,为制定一套完善的粤语标准付出了努力。

......

朱广潜作为近代着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及语言学家,自从知道南洋将对粤语标准化后,就升起了浓浓的兴趣。

朱广潜自费从大陆来到了新加坡。对于这个国度,他的内心其实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十多年前,他曾来这里求学,那时的新加坡在他的记忆中还留有深深的印记。

然而,此次故地重游,他却惊讶地发现,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让他几乎认不出来了。

下游轮的那一刻,朱广潜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码头上海泊着来自各国的商船,原本应该是人头攒动、劳工忙碌的地方,现在却完全被机械所取代。

吊装机高效地吊运着货物,叉车和货车自动穿梭其中,一切都显得如此井然有序。

新加坡码头的先进程度一点不比纽约港、伦敦港差。

朱广潜发现这些设备的厂家都是汉语,不难猜测都是南洋自己生产的。

让他不禁感叹南洋的科技发展之迅速,从赶走日本人后,南洋就埋头发展,短短4年的时间竟然已经达到这个程度。

朱广潜漫步在港口,目光被港口的繁忙景象所吸引,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津津有味地观察着每一个细节。

正当他陶醉在眼前的一切时,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亲切的呼唤:

“孟实老弟,你也来了。唉,孟实,朱孟实。”

朱广潜听到声音回头看去,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竟然是胡适,那个他一直敬仰的学者胡希疆!

朱广潜赶紧迎上去说道:

“希疆兄,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

胡适看到自己没叫错人也很高兴。

“嘿,我看着像你呢,就试着叫了一声,没想到还真叫对了!你也是来参加粤语标准化的吧?我就说嘛,像你这样的语言专家肯定会来的。”

“希疆兄说笑了,在希疆兄面前我哪敢自称专家啊,孟实纯属过来学习。”

朱广潜在胡适面前可不敢托大,同时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希疆兄这次过来是为什么,据我所知希疆兄好像不擅长粤语吧。”

“嘿,我确实对粤语了解不多,最近这不是被国内的事搞得烦死了,正好借这个机会出来转转。”

胡适无奈的说。

“出来转转也好。”

朱广潜很理解胡适的处境。

“孟实,刚刚你在看什么?看的这么投入?我叫你好几遍才有反应。”

胡适似乎不愿提及国内的那些事,他刻意转移话题。

朱广潜知道胡适不想聊这些,很识趣的反问:

“奥,希疆兄,你看那港口的机械化程度,是不是很高啊?”

胡适顺着朱广潜的指引望去,微微点头,应道:

“嗯,确实很不错,大部分的工作都实现了机械化,不过这也没什么吧,上海应该也差不多做到了吧?”

朱广潜凝视着那些高效运转的设备,感慨道:

“上海确实发展得不错,不过你看看这些设备,它们的厂家可都不是西方的啊。”

胡适听到朱广潜的话,露出惊愕的神情,难以置信地问道:

“嗯?这这,难道是南洋自己生产的?”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四周看了下,所有设备上的生产厂家都是中文字体,很明显有能力生产这些的只有南洋了。

想到此处,胡适的心中涌起一股钦佩之情。

“没想到南洋竟然如此厉害!当年我还曾评论刘铭华不挥师北上,不是雄主呢,现在看来,是我目光短浅了。”

他的目光停留在港口的设备上,那些陌生的汉语标识,无不在诉说着南洋的崛起和强大。

当年南洋军队打到大江时,国内大量学者希望刘铭华挥师北上,直接统一全国。

没想到,南洋队却在优势情况下,退了回去。

这让国内很多社会活动家很愤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