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听见重生儿子的心声在南洋建国 > 第53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

刘言作为南洋的太子也参加了建国典礼。

典礼上看到南洋如此强大的武装力量。

刘言感到十分陌生,陷入迷茫中,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重生了的蝴蝶效应。

要说是吧,明明自己什么也没做啊?要说不是,这一世相对前世变化太大了。

刘言此时有点慌乱,按这个节奏发展,前世的那些事肯定也会发生变化,那自己重生的最大杀器可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不过转念一想,现在已经成为了南洋帝国的太子,未来的南洋皇帝,已经处在人生巅峰。

前世的那些机遇好像也用不太上了,自己知道大方向也是不错的金手指。

想罢,刘言心情顿时舒畅起来。

兴致勃勃的看起了阅兵仪式。

身边的刘铭华听到儿子的心声,发现他想通了,也就放下心来。

在全场所有人的不同心情中,阅兵仪式顺利结束,自此代表这次盛大建国仪式的完结,也代表一个实力强劲的新玩家你进入国际俱乐部中。

第二天,全球媒体竞相报道南洋建国仪式的壮观场景,展现出其崭新面貌。

法国法新社从军队方阵和新型火箭的独特视角,见证了南洋强大的军力。

纽约时报则聚焦于年轻皇帝和政府领导人的风采,揭示他们为南洋带来的勃勃生机。

作为皇后伊丽莎白的故乡,英国泰晤士报特别关注这位来自英国的南洋皇后,当天的她的优雅、智慧与魅力以及在仪式上穿着华丽的皇家礼服,令世界为之倾倒。

随着报纸的传播,南洋等一干领导人被全世界所熟知,相应的一干高层相继进入人们视野。

随着这些年轻领导人的走红,他们不仅成为了无数年轻男女的偶像,还激发了更多人追求梦想的勇气。男人羡慕他们的才华和权力,

对于女性来说,刘铭华、李明轩、李开和龙天这四位年轻人,成为了她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她们向往他们的帅气、自信和魅力,梦想着能够与他们相识、相知、相爱。

......

1945年9月15日,建国大典已经过去了一周,南洋也逐渐恢复正常。

不过这段时间南洋在国际上可不平静,各国评论员对南洋的一众高层各种热评。

尤其是李开、龙天两位军事领导人,还有李明轩、丹尼尔两位政府高层。

对于李开、龙天两人,因为作为军人战功无疑能说明一切。人们更多的是嫉妒,由于年轻不稳重,对他们的未来可能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各种猜测。

但是到了李明轩、丹尼尔两位政府高层,就不一样了,他们太年轻了,刚刚25、26岁,就出任如此要职,以后处理国际事务时,走进一干平均年龄60往上的各国高层中,如同冬天里的一朵鲜花,太惹眼了。年轻的让人嫉妒。

反正大多数这些年轻人年纪轻轻就掌握了重权,身居高位,年轻气盛,让人感到嫉妒和不安。

他们担心这些年轻人缺乏经验和能力,无法胜任如此重要的职务,或者做出不理智行为,威胁未来的国际和平。

外界的各种言论南洋的高层也都看见了,不过并没有一个出声反驳。

他们知道在事实面前,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的。

因此每个人都憋着一股气,定让他能看看,治理国家与年龄无关,即使年轻也能带领国家一点点强盛。

今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会议,刘铭华看到众人的劲头很是满意。

会议开始前。刘铭华率先说道:

“想来国际上的评论诸位也应该都看到过,对于他们我是嗤之以鼻的。我从来不相信年龄代表能力。想下,古代甘罗12岁为相,大汉的冠军侯霍去病,一弱冠之年封狼居胥,甚至前朝的康熙帝,6岁擒鳌拜。无一不说明这一点。排资论辈那是庸才的晋升渠道,我们南洋要时刻贯彻能者上庸者下,唯才是举。”

“古人云: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我是赞同的,打江山大多靠的是一世的冲劲,是一个很快出成果的事,守江山,更多看的是长久的努力,是一个见效很慢的活。”

“我们诸位既然打江山没落下,我希望在后面的守江山上,我希望我们都能跟上,不会被落下;但是,期间如果出现某个人的能力不足以胜任岗位时,我将会毫不留情将其换下。”

“我目的不是让你难堪,而是你在这个岗位已经阻挡了国家的发展。以后南洋所有的岗位都是用来服务南洋群众,服务国家的,不是我们耀武扬威的依仗。国家给你岗位是让你发挥你的才华,让南洋变强、变好的。”

“以上希望大家都记住,现在我宣布政府第一个五年计划会议开始。”

率先发言的是科教部部长刘杰。

“南洋立国之初就确立了科教兴国的理念,因此教育是我们当前的重中之重。未来五年内我们计划在全国所有镇级至少有一所小学,区县级至少建立1所中学,省级至少完工一所大专院校。”

“规定汉语、英语作为南洋的官方语言,在全国开展全民扫盲运动,务必在五年内所有南洋人至少能用一种语言完成日常交流和读写。”

“对于科学研究,我计划仿照美国,建立自己的研究中心,前期可由国家或皇室拨款,主要是面对基础类科学的研究,以此来打牢南洋的科研厚度。”

之后是交通部,工业部,卫生部......

最后是军部,李开长起来沉稳的说:

“我预测未来的战争肯定是高科技武器的战争,军事和科技结合,而不是现在靠人数取胜。”

“所以我们需要裁兵,现在我**队总数量大到800万人,太过庞大了,未来我计划逐年裁兵,最终保证在200万人。”

“我们未来的招兵更多的将是面对全国的各个高等院校,需要他们操作高科技武器,我们需要更多有文化的人参军入伍。”

“前期五年我们会以此为目标,对全军进行培训学习,所有没通过的将被裁撤,表现优秀的将会的到重用。”

......

第一个五年计划会议前后一共持续了15天,会议期间,刘铭华很少发言。而是很认真听取各部门的规划,通过他们的发言,不难看出每个部门都准备的很充足,不过总体给刘铭华的感觉就是比较激进,可能是因为都比较年轻的关系。

对此刘铭华并没有指出,他并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只要过程可控就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