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听见重生儿子的心声在南洋建国 > 第80章 顾维钧的感想

顾维钧在南洋这短短的十几天里,所收到的冲击一点不比当年第一次到美国给他的冲击差。

南洋的朝气和冲劲是国内所没有的,这股朝气和冲劲主要来自南洋的这群年轻领导人。

尤其是皇帝刘铭华,每次和他沟通,都会让顾维钧有种自己一天不努力就会落后的感觉,这种感觉逼得顾维钧五十多岁不得不挑灯夜读。

这段时间研究南洋建立的过程,顾维钧对大陆一些人说的,刘铭华是靠投机靠运气,才有这么大成就的说法嗤之以鼻。

因为南洋是在各方势力的夹层中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期间只要走错一步,刘铭华等人就会遭遇灭顶之灾,南洋也就不会出现在世界上。

这是对刘铭华等人的胆识和眼光的考验,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顾维钧看来,刘铭华这些人的未来成就,一点都不比历史上那些名人差,甚至更高。

只有深入的接触才能知道,南洋建立的不易和艰辛。

比如刘铭华作为南洋开国皇帝,能文能武,杀伐果断又有容人之量,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的结合体。

最关键成为皇帝后,刘铭华并没有沉迷于享受,反而更加注重提高自己,让自己能够驾驭这个庞大的帝国,

刘铭华依旧不断学习,吸收古今中外的精华,来不断提升自己。

刘铭华是顾维钧见过学习能力最强的人,没有之一,学到新知识后,能很快的融会贯通,纳为己用。

这点通过他早期的治军和现在的治国,都能看出来。

根据地时期,刘铭华初掌军权,就可以通过古代的一些敢死队的想法,组建了第一支正规的现代特种部队,现在南洋特战队已经成为世界各**队学习的模版。

设身处地,就能看出刘铭华当时,对根据地劣势和日军的兵力不足的问题认识十分全面。能充分认识到敌我双方的优劣,顾维钧看来,刘铭华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还有让顾维钧佩服的地方,刘铭华这种没有优势创造优势的能力,是常人不能比的。

特种兵就是很好的例子,还有现在的琉球开发模式想来以后都会成为各国的研究对象。

治国上,南洋在教育借鉴了德国的双元制,外交部直接照搬了英国,文化开发据说正在学习法国,像想在南洋传的沸沸扬扬的美食节,以及自己妻子和皇后的奢侈品。

还有城市管理规划,学习美国,像刚刚的琉球赌城学习拉斯维加斯,和首都星海城很多地方都借鉴了纽约的城建。

由刘铭华带起的这种与时俱进,学习全世界的能力,是顾维钧想都不敢想的。这么善于学习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未来的南洋十分可期。

另外刘铭华不只是从书本中学习,在生活工作中也是不断向周围人学习,妻子、同事、下属以及外出遇到的陌生人,都是他学习的对象;这是很可怕的能力和态度。

刘铭华的好学在南洋已经成为榜样,也是所有南洋人学习的模板。

刘铭华记笔记的习惯也在南洋上下成为一种风气。不只流行于南洋的政府人员之中,南洋的商人现在都会随身带着笔记本。

顾维钧就多次看到黄宗孝和他交流时,每每有所感悟,就会拿出笔记本记录。

南洋这种自上而下的学习风气,让顾维钧有种回到上学时的感觉。

据传言说,南洋很多书商甚至海外书商,都盯上了刘铭华的读书笔记和日常生活笔记,想以此赚上一笔。

更神奇的是有一种传言,只要得到刘铭华的笔记,就能从中探索出南洋崛起的秘密,以此就可以建国,所以刘铭华的这些笔记也被世界上的野心家盯上了。

为此星海的国安局,抓到不少间谍,刘铭华知道后,也十分无奈,便打算放开一些早期的笔记,想以此平息众人的好奇心。

南洋报社凭着过硬的关系拿到了第一批的读书笔记的发行权,传出消息将在年初发行。

顾维钧到时肯定也会买一本看看的,相信有这种想法的人也不只是他一个,主要是对外界来说,刘铭华太神秘了,南洋崛起的也太快了,快的让他们反应不过来。

再有丞相李明轩,在顾维钧看来就是萧何式的人物,作为开国丞相,李明轩有着十分高明的战略眼光,这点从南洋极度膨胀,而占领区的管理人员能很及时的跟进上,并快速接受消化,就看得出来,李明轩的眼光和能力。

其次李明轩还有着非凡的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像掌管后勤,人员补缺,李明轩都做的如数家珍。只有这样刘铭华外出战争,才可以放心的把大后方交给李明轩,所以刘铭华能成就大业,李明轩有一大半的功劳。

还有接触顾维钧接触最多的是丹尼尔·威廉,作为南洋仅有的外国高层,大英贵族,并且还是皇后的外戚,丹尼尔并没有受困于这些身份。

而是以自己超强的组织能力,卓越的才华,丰富的国际见闻,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力,稳坐南洋外交部长。

顾维钧通过和他的几次接触,很清晰的感觉到丹尼尔在国际外交上,已经有了自己一套处理问题的思路。

这么年轻就有这种能力,在全世界的外交行业中都是很少见的。

另外还有李开、龙天、宋河等军方人才,虽然顾维钧都没接触过,但通过南洋流传出的一些战例。

这些流传出的战例,虽然里面掺杂了不少水分和个人情感,但至少故事的骨架是不变的,剥茧抽丝的也能说明这些人在军事上的才华。

正是这些英才成就了南洋的大好局面,有他们这些人,是南洋之幸。是华人之幸啊。

顾维钧经常遐想,如果自己没来南洋,那现在应该在和那些军阀搓搓麻将,听听小曲,整天沉迷于纸醉金迷的享乐之中,长此以来自己的一世英名可就毁了。

所以顾维钧一直觉得,当初选择来南洋是他最正确的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