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1544章 最高境界(十八).

摄政大明 第1544章 最高境界(十八).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8 02:25:31 来源:小说旗

……

……

朱和坚与霍正源二人,皆是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两个词,一个是“将计就计”,一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是因为,他们皆是自认为看透了赵俊臣的如意算盘,认为赵俊臣自称想要与周尚景同归于尽、从庙堂之中退隐、还打算把自身势力拱手送给朱和坚的说法,其实就是画大饼罢了,仅仅是为了蛊惑朱和坚接下来在南京期间无条件的配合自己做事,待赵俊臣顺利扳倒周尚景之后,自然就可以背信违约、食言而肥了,让朱和坚竹篮打水一场空。

对于赵俊臣这样的政客而言,翻脸无情、毁约失信乃是常态,根本就不算事,难道朱和坚事后还能咬赵俊臣一口不成?

再说了,政客的事儿,那能叫言而无信吗?那是“基于现实情况变化的灵活应对”!

霍正源尤其确认这一点,因为他还非常清楚赵俊臣的后续计划——赵俊臣想要利用南京局势与周尚景同归于尽固然不假,但只是为了扳倒周尚景的权宜之计罢了,同时赵俊臣还正在庙堂之中暗中酝酿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意欲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以及在财政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于垮台之后迅速的东山再起!

所以,霍正源此时才会忧心忡忡,认为赵俊臣的这一招对于朱和坚恐怕是毫无作用,甚至还极有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毕竟,朱和坚的身份太特殊了,他极有可能继承储君之位、成为下一任的东宫太子,若是一切顺利,他就是未来的明朝皇帝!

正是因为这种身份、这种可能,所以当初太子朱和堉彻底失去圣心、储君之位摇摇欲坠之后,原本拥护朱和堉的清流们才会毫无心理负担的转投于朱和坚门下;所以当初沈常茂垮台失势之后,那些曾经的“沈党”官员才会没有任何犹豫的改换门庭,纷纷摇身变为朱和坚的铁杆拥趸。

对于绝大多数官员而言,他们想要在庙堂之中站稳脚跟,终究是要站队寻靠山的,但既然是必须要站队寻靠山,那又为何不能直接站队于未来的储君太子?又有哪一座靠山能够比未来的储君太子更加可靠、更有前途?

所以,霍正源虽然在刚才积极配合了赵俊臣,但等到朱和坚离开之后,依然是忍不住提出了异议——现在轮到赵俊臣要倒台了,虽然这次倒台在赵俊臣的计划之中,甚至是源于赵俊臣的亲手推动,但朱和坚会不会故技重施、同样趁机吞并“赵党”?

*

“赵阁臣,依照您的后续计划,利用南京局势扳倒周尚景之后,您本人同样会暂时离开庙堂权力中心,虽然您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后手、很快就可以东山再起,但终究是要离开朝堂一段时间,也必然会造成咱们这一派众多同僚的人心浮动!这般情况下,与七皇子合作过于紧密、甚至还承诺把自己的势力拱手相让,鄙人认为实属不智!

您可不要忘了,七皇子当初看似是积极辅佐太子做事,却又在太子失去圣眷之后迅速吸收了清流势力,七皇子当初与沈常茂结盟合作之后,也同样是在沈常茂倒台之际直接吞并了‘沈党’势力……七皇子就是靠着这般手段逐步势大的,时至今日‘七皇子党’的影响力已经仅次于‘周党’与咱们了,这一招可谓是屡试不爽!

而如今,您也要与七皇子紧密合作,又承诺事成之后把自身势力拱手相让,难道就不担心在自己暂时离开庙堂期间,七皇子会再一次利用他的身份地位,把那些原本支持您的同僚们皆是吸收到自己门下?如此一来,即便您将来还能顺利的东山再起,但返回庙堂中心之后,却已是朋党尽失、势力大减,岂不是损己利人、给七皇子做了嫁衣?”

说话之际,霍正源眉头紧皱,在赵俊臣面前来回踱步,显然是极不赞成赵俊臣的如意算盘。

仅仅是为了争取朱和坚在南京期间的全力支持,就要冒着己方朋党尽失的风险,在霍正源看来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听到霍正源的质疑、看到霍正源的担忧,赵俊臣既是欣慰、也是满意。

欣慰是因为霍正源确实是全心全意的辅佐自己,对自己可谓是忠心耿耿,否则他大可以趁势改投于七皇子朱和坚的门下,完全没必要提醒自己。

满意则是因为霍正源的聪慧与识趣,在赵俊臣与朱和坚谈话期间,霍正源可以迅速看穿赵俊臣的后续计划,虽然是心存顾虑,但依然愿意积极默契的配合赵俊臣表演了一场好戏、让赵俊臣顺利实现了自身意图,一直等到此时此刻才终于讲出自身想法、为赵俊臣查漏补缺,这种辅佐者简直是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赵俊臣愈发是下定决心,一旦自己未来出现意外,那霍正源就是自己最好的政治继承人——虽然霍正源的年纪要比赵俊臣大得多!

于是,赵俊臣也不打算向霍正源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

轻轻点头认可了霍正源的顾虑之后,赵俊臣抬手笑道:“霍大学士,你不必急着来回踱步,咱们坐下谈话……慢慢把事情讲清楚。”

待霍正源终于勉为其难的皱眉落座之后,赵俊臣悠悠问道:“霍大学士,你认为……你刚才所讲的那些担忧,七皇子是否也想到了?”

霍正源毫无犹豫的点头道:“七皇子必然是也想明白了这一点,所以他才会痛快答应阁臣您的条件,愿意在南京期间毫无保留的配合咱们的后续行动,完全不担心阁臣会言而无信!只需是阁臣与周首辅同归于尽,他就拥有十足把握,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趁机吞并阁臣的现有势力!”

赵俊臣再次点头:“那……霍大学士也认为,待本阁暂时失势离开庙堂权力中心之后,那些原本支持本阁的庙堂同僚们,一定会忍不住纷纷改投于七皇子门下了?”

“那是自然,阁臣您也清楚,咱们‘赵党’绝大多数人的秉性……”

说到这里,霍正源突然一愣,似乎临时想到了某些关键问题,不由是沉吟思索了起来。

*

所谓“赵党”,本质上就是一个唯利是图的贪官集合体。

既然这些“赵党”官员就是一群唯利是图的贪官,当他们看到赵俊臣垮台失势、离开庙堂之后,自然是会毫无犹豫的抛弃赵俊臣、为自己寻找下一个靠山,而朱和坚无疑就是最佳人选,不仅是未来的储君太子,在南京期间还积极配合赵俊臣做事、堪称是盟友关系,即便没有赵俊臣此前所承诺的拱手相让,改换门庭之际也是近水楼台。

理应如此。

然而,霍正源话到一半,却又面现迟疑,竟然有些不确定了。

在赵俊臣垮台失势之后,“赵党”官员当真会毫无犹豫的抛弃赵俊臣、转投朱和坚吗?

或者说,“赵党”官员们转投于朱和坚门下之后,就一定会收获更多好处吗?

只怕未必!

在“赵党”尚未成型之际,赵俊臣那时候还只是区区的户部侍郎,可谓是实力极弱,朝野形象更是要比目前狼藉得多,但依然有源源不断的官员舍弃了自己原本可以投靠太子朱和堉、投靠首辅周尚景、以及投靠其他权臣的机会,最终还是决定投身于赵俊臣门下,让“赵党”势力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仅次于“周党”的朝堂势力。

为何?

就是因为他们跟着赵俊臣可以捞到更多银子啊!

“悦容坊”的股份、川盐开发的巨利、“联合船行”的特权……等等等等,皆是让“赵党”官员们盆满钵满、日进斗金,就更别说户部与工部这两个油水衙门的种种好处了!

这样一来,习惯了追随赵俊臣期间的油水十足之后,“赵党”官员当真愿意舍弃既有利益,毫无犹豫的转投于朱和坚门下吗?

朱和坚又是否拥有能力,在短时间内给予这些“赵党”旧人满意的回报?

必然是绝无可能!

恐怕对于大多数“赵党”官员而言,仅仅是赵俊臣暂时垮台失势、离开庙堂,还不足以让他们下定决心背弃赵俊臣,至少要等到赵俊臣已经确定再无东山再起的机会,以及赵俊臣又迅速失去了自己对于“悦容坊”、“联合船行”以及晋商集团的影响力,这些“赵党”官员再无机会利用赵俊臣捞取各种好处之后,才可以彻底下定决心改换门庭。

因道义、理想、情谊等等因素而结成的盟友关系,总是要比想象之中更为脆弱,唯有因利益而结合的盟友关系,才是真正稳固的长久关系。

即便是后世,若是没有结合打土豪、分田地等等一系列分配利益的手段,先烈们也绝无可能只凭信仰与口号就改天换地、塑造新中国。

至于赵俊臣,他不仅是“赵党”明面上的魁首,更还是“赵党”诸多利益关系交织网络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所以,当赵俊臣暂时离开庙堂之后,朱和坚想要趁机吞并“赵党”,难度也远比预想之中更大,他必须还要全盘接手赵俊臣苦心经营的一系列利益关系——夺取“悦容坊”、控制“联合船行”、争取各地商贾势力的信任与合作、肃清赵俊臣残留在户部与工部的势力——这一系列的事情,皆是耗时耗力的大工程,绝非三两个月时间就可以初见成效。

这般情况下,就算赵俊臣暂时离开了庙堂权力中心,大部分“赵党”官员考虑到既得利益,也只会暂时观望局势、待价而沽,不可能直接背叛赵俊臣。

即便是部分“赵党”官员出于政治前途考量,选择放弃自己在“赵党”集团内部的既得利益,决定趁机转投于朱和坚门下,但等到赵俊臣将来东山再起,他们回忆起曾经的甜头之后,也大概率是要“迷途知返”的……就算没有“迷途知返”,也大概率会变成夹在赵俊臣与朱和坚之间的两面派、墙头草,反而是让赵俊臣将来对付朱和坚之际拥有了更多抓手!

想明白了这些情况之后,霍正源不由是暗暗心惊,因为他突然发现,赵俊臣虽然年纪轻轻、崛起时间也短,然而赵俊臣的根基之稳固却要远远超过古往今来的绝大多数权臣!

但仔细思索片刻后,霍正源还是摇头:“仔细想来,赵阁臣即便是暂时脱离庙堂核心,大部分追随者也不会轻易背弃阁臣,只要赵阁臣利用自己的残留影响力,紧紧抓住‘悦容坊’、‘联合船行’、工部户部、以及徽商晋商集团没有轻易放手,就这样稍稍拖延三两个月时间,再待您暗中酝酿的那场财政危机彻底爆发,东山再起之后依然可以保留大部分的既有势力!这方面却是鄙人轻视了赵阁臣数年来的苦心经营了!但……

这一切预想,终究只是最佳状况,到时候必然还会出现各种各样出乎意料的变数!更何况,即便是这种最佳预想,在赵阁臣脱离庙堂权力中心期间,以七皇子的手段依然可以说服相当一部分赵阁臣的追随者改换门庭、把他们收为己用!如此一来,待赵阁臣东山再起之后,依然会势力受损,就算是没有根基动摇、元气大伤,也一定会声势大降!”

对于霍正源的担忧与提醒,赵俊臣依然点头表示认同:“对啊,正所谓人走茶凉,‘赵党’乃是本阁亲手所建,所以本阁也非常清楚,追随本阁的诸多拥趸皆不是什么忠贞之辈!更何况,一旦离开了庙堂中心,本阁又能保留多久的影响力?即便是当今陛下,到时候也一定会觊觎‘悦容坊’、‘联合船行’这些聚宝盆,朝堂之中虽然没几个能办实事的清廉官员,却从来都不缺乏伶俐机敏的‘聪明人’,‘赵党’众官员就皆是这样的‘聪明人’,必然会看明白这一点……

所以,你的担心并没有错,在本阁脱离庙堂中心期间,一定会有不少‘赵党’官员迅速改换门庭、转投七皇子门下!即便本阁的计划一切顺利,能在两三个月时间内东山再起,也至少会有三分之一的‘赵党’会背弃本阁、摇身变成七皇子的拥趸!”

说到这里,赵俊臣却又话锋一转,向霍正源询问了一个未曾预料的关键问道:“但……霍大学士认为,这种情况对于本阁而言,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于七皇子而言,又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霍正源再次一愣,只认为赵俊臣在说胡话。

至少三分之一的“赵党”官员改换门庭、决定投靠七皇子朱和坚,这种事情对于赵俊臣而言自然是一件坏事,对于七皇子朱和坚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难道还有其他可能?

但仔细一想,霍正源又是表情微变、陷入沉思!

他突然发现,也许……这种情况对于赵俊臣而言还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对于朱和坚而言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正如所有人都知晓的事实,“赵党”就是一个纯粹的贪官集团,就算现在已经被赵俊臣逐渐改造成了朝廷之中的激进改革派,但依然不能掩盖其贪官集团的本质!

如此一来,大批“赵党”官员背弃赵俊臣之后,还当真就未必是一件坏事!

率先决定要背弃赵俊臣的那些“赵党”官员,必然是一群原本就对赵俊臣最无信心、也最无忠心之辈,待赵俊臣将来遇到真正危机之后,这部分人也最有可能背叛赵俊臣,所以赵俊臣在自己还能控制局势的情况下,让他们提前背弃自己,很大程度上也算是提纯朋党了,这是其一;

绝大多数“赵党”官员都是贪官,这些人时不时就会因为贪赃受贿之事闹出各种乱子,逼着赵俊臣不得不亲自下场给他们擦屁股,所以随着“赵党”成员的减少,赵俊臣将来必须要庇护贪官朋党的压力也会大大减轻,被人抓住把柄的机会也将会大幅减少,这是其二;

随着“赵党”规模越来越大,赵俊臣还必须不断拿出更多利益好处进行分配,虽然赵俊臣极为善于敛财,乃是朝野公认的财神爷,但也渐渐感到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了,而随着一部分“赵党”官员主动背弃了赵俊臣,赵俊臣就不必再向这些叛徒分配利益,甚至可以趁机重新划分“赵党”内部的利益分配,反而有助于赵俊臣加强“赵党”的内部凝聚力,这是其三;

当德庆皇帝见到“赵党”大量官员纷纷背弃赵俊臣之后,对于赵俊臣的忌惮与打压的心思也会大幅减轻,还可以极大程度上对冲赵俊臣在边军影响力的扩张,进而是让赵俊臣东山再起的计划增加更多的胜算,这是其四;

林林总总,霍正源细思之下,发现这种局势对于赵俊臣而言还真有不少好处。

简而言之,“赵党”势力近年来扩张势头太盛,看似是声势渐大,实则是愈发良莠不齐,而随着一部分“赵党”官员选择背弃赵俊臣之后,赵俊臣就可以趁机整顿内部、再立新规,排除掉一些只是跟风逐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墙头草,保留真正的精华部分……

实际上,只要暂时稳住霍正源、左兰山、陈东祥等等寥寥少数几位关键位置上的核心人物,赵俊臣的真实影响力就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伤筋动骨,东山再起之后反而是可以轻装上阵!

但反过来,赵俊臣在这种局面下所拥有的种种好处,也就是朱和坚所要面对的诸多坏处了。

而这些坏处,朱和坚则是基本上没有任何解决能力,看似占了好大便宜,实际上却是给自己埋下了无数隐患,说不定就是他最终功败垂成的直接引因!

……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