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到民国成为何大清 > 第105章何大清接见南洋华人家族代表

佳兴公司工业设备业务的筹备工作看似重回正轨,然而,更大的难题却如一座巍峨的高山横亘在何大清面前。沿海各省尽数沦陷,山西、河北等地也深陷敌手,海上被日军海军舰队严密封锁,这使得获取工业设备原料成为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何大清坐在办公室里,面前堆满了各地传来的市场调研报告,每一份都写满了无奈与艰难。原本从沿海港口进口原料的渠道已被彻底截断,而从内陆省份转运,不仅路途遥远、运输成本高昂,还时常受到战火波及,运输安全难以保障。

“何总,咱们联系的那些内陆供应商,要么是产能不足,要么是运输困难,根本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负责采购的主管满脸愁容,声音里透着深深的疲惫与焦虑。

何大清眉头紧锁,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大脑飞速运转:“不能就这样放弃,我们再想想办法。对了,那些相对偏远、日军势力薄弱的地区呢?有没有可能从那里找到突破口?”

采购主管无奈地摇头:“何总,我们已经尝试过了,这些地区的工业基础本就薄弱,即便有一些原料,质量也参差不齐,根本达不到我们的标准。”

一时间,办公室里陷入了死寂。何大清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忙碌却又隐隐透着不安的城市,心中暗自思忖: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不行,佳兴公司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绝不能在这一步被绊倒。

此时,家中的吴珊珊也察觉到了何大清的异样。夜晚,何大清回到家,一脸疲惫,连平时最爱逗弄的何雨柱在身边撒娇,他都只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吴珊珊心疼不已,轻声说道:“大清,公司的事别太着急,身体要紧。”

何大清叹了口气,将目前面临的困境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吴珊珊。吴珊珊思索片刻,说道:“我听说一些山区里有百姓自己手工制作一些简单的金属器具,虽然规模小,但说不定能从中找到一些可用的原料或者技术呢?”

何大清眼睛一亮,一把抓住吴珊珊的手:“珊珊,你这个想法太妙了!我怎么没想到呢?”

第二天,何大清立刻安排采购团队兵分多路,深入四川、贵州等地的山区,探寻当地的手工业情况。同时,他让研发部门着手研究,如何将这些可能找到的简易原料和手工技术进行改良,以适应工业设备的生产需求。

佳兴行动队也再度出动,这次他们的任务是为采购团队保驾护航,确保他们在偏远山区的安全。在山区的走访并不顺利,道路崎岖难行,语言沟通也存在障碍,但采购队员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一家家作坊走访,耐心地与当地百姓交流,了解他们的制作工艺和原料来源。

经过多日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些收获。在四川的一个偏远山村里,采购队员发现了一家小作坊,虽然规模极小,但他们制作的一种特殊合金器具,其材质经过检测,经过适当加工后,有可能用于工业设备的部分零部件生产。何大清得知消息后,立刻亲自前往山村。

在简陋的作坊里,何大清与作坊主人李大爷促膝长谈。李大爷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对自己的手艺充满自豪。何大清诚恳地说:“李大爷,您这手艺可真是宝贝啊!要是能和我们公司合作,不仅能让您的手艺发挥更大的作用,还能帮助更多的人,为抗战出一份力。”

李大爷听后,有些犹豫:“俺们这小打小闹还行,能帮上啥大忙啊?而且俺们也不懂你们那些大生意的规矩。”

何大清耐心解释:“李大爷,您放心,我们会派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指导,帮助您扩大生产规模。至于合作的事情,我们会制定最合理的方案,一定不让您吃亏。”

经过一番劝说,李大爷终于答应合作。何大清随即安排技术人员入驻山村,对作坊进行改造升级,同时组织周边有手艺的村民加入,扩大生产规模。

然而,仅仅依靠这一处作坊远远不够。何大清继续发动公司的力量,四处寻找类似的资源。在贵州的山区,他们又发现了一处储量虽小但品质优良的矿石矿脉。虽然开采难度大,但何大清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组织人员进行开采和运输的筹备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运输难题再次凸显。山区道路狭窄,大型运输车辆根本无法通行。何大清发动员工们集思广益,最终决定采用人力和牲畜相结合的运输方式,将原料一点点运出山。

与此同时,何大清还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政策支持。政府对抗日企业的困境十分重视,为何大清提供了一些运输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的压力。

随着原料供应逐渐有了起色,何大清又将目光投向了产品销售。他深知,在这艰难时期,只有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才能让公司的产品顺利售出。于是,他组织销售团队深入各大工厂,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根据反馈对产品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在一次与兵工厂的交流中,兵工厂负责人提出,他们急需一种能够提高枪械生产效率的小型设备。何大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立刻组织研发团队进行攻关。经过日夜奋战,研发团队成功设计出了符合要求的设备,并迅速投入生产。

当第一批设备交付到兵工厂时,兵工厂的工人们试用后赞不绝口。设备投入使用后,枪械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兵工厂当即决定与佳兴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这一成功案例在业内迅速传开,越来越多的工厂主动找到佳兴公司,寻求合作。

何大清站在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和运转的机器,心中充满了感慨。在这艰难的时局下,佳兴公司一步一步地突破了重重困境,虽然前路依然荆棘密布,但他坚信,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为抗战胜利贡献更多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