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重生60,开局悬壶济世 > 第240章 一九七一年的圣诞节

会上李大伟提出引入包工制。

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李大伟联合几名管理人员制定了详细的价格体系针对不同品牌型号汽车的零件拆解薪酬规则。

员工可单独也可组队拆解,原底薪保留,在此基础上,多完成一个零件即可获得从几分至几十美分不等的计件薪酬。

工人想加班完全没问题!只要不超法律规定最高工时限制即可,若超过也有风险自负的责任声明——如出任何意外伤害由个人全责与公司无关。

这种虽然听似残酷但却是实际存在的法则:想要挣更多就得付出更大努力工作!

可是这个提议被张明和汤姆否决,认为过于危险且据数据分析显示疲劳工人会提高事故发生概率 。

他们考虑的并非人命而是事故成本比多出小时创利润低得多。

最终将每日最长工时限定在十四小时内。

随后李大伟把新规定公告在车间里引发一片欢腾,那些请来的本地管理者对此十分惊讶,不明白为何被告知将来需额外付出时间反而如此喜悦?

但他们哪里懂得对于这群员工而言,按件计酬意味着什么。

---

从实施开始当天,拆卸效率就成倍提高 。

一周之后,固定团队成立后又实现双倍增益。

dmL因此专门举办了一场庆祝酒宴赞誉李大伟的伟大贡献,然而他自己心中无比谦卑因为他深知背后真正伟大的是辛勤劳动着的人们。

产量提升零部件增长,伴随而来的难题则是支付给工人薪水也相应快速增加造成账目紧张。

张明给李大维修团队组建设立最后时限,否则可能因拆车业务支撑不住倒闭。

修车学徒正在本土工程师培训下学习知识不过这并不容易。

首先是语言障碍重重,其次是无收入的学习阶段令很多人羡慕隔壁拆车高薪诱惑。

李大伟了解他们的想法但他认为单纯用金钱鼓励不足以达到理想效果于是采取了一些变通办法包括简化并专业化工艺流程 。

培养每位工成为全能机械师不现实,他决定分工教学让各个小组专门负责不同品牌车型维护修理操作步骤通过聘请专业翻译配合摄像团队将每项拆装录制形成标准化示范教程,并辅以中文翻译表格帮助对照实践每个环节直至熟练掌握技能为止 。

结果仅仅半个月时间,所有学员已经能够胜任基础工作 。

检测问题交予专业人士处理,本土技师仅标注待检项目具体位置即可;后续车辆送入车间后由现场工作人员根据标记更换对应配件 ,使整个流程井然有序 。

最后,李大伟还将验车表发放合作二商家手中要求雇佣技师填写确保收车质量符合验收标准。

若不符合即通知修正否则退回甚至按废品价收购。

如此便减少了专业检验人员配置需求量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能。

一个月下来dmL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基本覆盖巴尔摩区域内的二手车业务生态。

不得不进入该框架否则就会因失去竞争优势面临倒闭命运。

dmL独特的经营和管理模式迅速显现作用带来丰厚收益,引起了银行业的极大关注,加上第二大股东张明推动其形象不断攀升受到各界资本追捧 。

随之而来要求上市声音越来越高 ——毕竟唯有公开上市公众才有获利途径嘛 !

现在李大伟已无所谓了 ,标准化程序日渐成熟只要资金充裕随时可以拓展更多

不论是李峰还是陈梅,他们都不插手这家店铺的运营,店里的事务完全依赖张叔一个人打理。

这家位于主厂旁边的商店,在张叔的经营下业绩尚可,每个月总能有数千元不等的收入。

对于张叔而言,这样的收益已相当可观。

他一生未曾见过这么多钱。

李峰日常生活开销,基本上由陈梅和张叔承担,包括衣服鞋袜都是这两人帮他购置。

在闲暇下来之后,李峰近期频繁造访洛克菲勒医院。

后来,他还以自己公司的名义向洛克菲勒医院捐赠了一笔款项,作为回报,医院为李峰安排了一个特别房间。

李峰决定长期驻扎于此,开启他对神经外科领域的专项学习。

他下定决心不再依赖他人帮助,转而自学相关专业知识,并尝试将其与自身特有能力结合,用于给妹妹小玲治疗。

经过半年的研习,加上医院专家们的指导,李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然而由于其原本是电子工程背景出身,逐渐地在学习中偏离了原有方向。

医院方面提供的方案集中在如何解决小玲脑部的血栓问题上,但李峰心知肚明,妹妹大脑里的血栓早已被他彻底清理干净。

不过他也无法向医生们提供证明或者改变他们的判断。

那该怎么办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研发新设备,借助设备提供的数据让医院更改诊疗方案。

李峰虽然改行半途进入医疗领域,他的专业知识远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权威专家,但在某些方面如医疗器械设计上却极具天赋。

于是他再次联络到了老朋友琼斯先生,这已是许久未曾通话的一次联系。

这次李峰需要说服琼斯给他筹备一笔巨款。

两天后,琼斯抵达李峰家中。

“琼斯,我需要上百万美元的资金!”李峰开门见山提出请求。

“杰瑞,这笔钱数目太大了,你知道公司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分红是不可能给出这么一大笔金额。”琼斯直接否决李峰的想法,分红无从谈起。

“那我可不可以以个人持有部分股份做抵押向银行借款?”李峰说明了自己的计划目的。

“用股份抵押?杰瑞,你是要拿这些钱做什么用途?你也知道这种做法存在很大风险,并且当前时期银行也不会给予太高的估值。”作为李峰合作伙伴的琼斯提醒说出了其中隐患。

“我想研发一台全新的医疗设备,你对医疗仪器了解多少?”李峰神秘地说出自己的目的。

“具体是什么样设备呢?”琼斯的好奇心被引发出来,尽管知道李峰虽聪慧但仅有高中学历背景。

“我想制造扫描设备。”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装置?具体作用又是什么?”琼斯陷入迷惑状态,不清楚这个词语背后代表含义到底为何物。

“简单描述,这个应该叫做x射线断层成像仪一类的东西,能够通过x射线透视人体,借助电脑技术把以往只能拍摄单一层面照片升级成全方位三维立体显示,它还能……”未及说完就被打断。

“等等,你到底想造x光机还是计算机?”琼斯根本听不明白李峰所指代内容是什么意思。

“把它理解成为将两类产品合二为一使之更加强劲吧!”李峰试图进一步解释概念性思路。

“上帝啊!难道您明白你自己到底想要说什么吗?”琼斯语气充满质疑感叹道:就高中毕业生还折腾高科技研发干么呢?不如继续拆解汽车赚钱多省事啊!

“没错,相信我的能力吧,一定可以成功的。”李峰笃信肯定地说了一句。

不过这句话对琼斯而言并无实质性意义。

之所以李峰选择这样做全因为发现该类机器按照时间线上此时应当已经有人研发出来了才对,但在现实里并不存在,对比原先世界记录四年前就应该问世并且开始应用于实际临床试验了。

然而查找资料过程中他发现,英国人似乎并未在这个方向投入研究力量导致这一发明空缺状况产生。

对此李峰认为这是属于机遇时刻来到面前不能错过的绝好机会。

毕竟市场需求广阔毋庸置疑,即使单看后续中国市场引入的数量级达到几千台级别;别忽视这点数字背后的经济效益——售价动辄几百万美元起步;一旦掌握这项生产技术不仅占有巨大市场份额还将掌控后期维护更换零配件生意渠道,简直就是印钞机。

再退一步讲即使单纯利用超能力复制这些机器硬件本身价值也不斐。

除却外部包装其它构成核心组件部分不多复制一台足矣确保毕生吃喝无需忧愁。

所以何不挑战一番追求更高目标而非局限于废铜烂铁买卖或猪肉贩卖那样低端产业类别?

另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感觉自己穿越到这里造成别人未能实现本应该出现的技术成果缺失现象那么是不是

于是,当下重现一件自己曾经研究并熟悉的事物对于周明浩而言并不算太大的挑战。

……

沉浸在研究中的日子单调却不失乐趣,时光便这般飞逝而过。

转眼间就到了一九七一年的圣诞节。

加上这一天,周明浩已经有差不多九个月未曾离开这栋小楼了。

由于当天是节日,尽管不是他们熟悉的本国节日,但陈晓峰和刘敏还是找到了这里,并强行将正在进行最后调试工作的周明浩拉了出来。

“明浩,不管你正在忙什么,今天是我们这儿最重要的节日,入乡随俗,总该庆祝一下吧!”陈晓峰一边拽着周明浩往外走,一边念叨个不停。

“明浩哥,你也确实该休息一下了。

想一想,有多久没迈出这扇门了?你还记得我们的模样吗?”刘敏也劝说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