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秦始皇的2039征战全球 > 第181章 集权初策

秦始皇的2039征战全球 第181章 集权初策

作者:艾逸非凡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9 13:20:18 来源:小说旗

咸阳宫的朝堂之上,庄严肃穆,凝重的气氛仿若实质化的浪潮,扑面而来。嬴政端坐在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身姿挺拔,气场强大,他的目光如同一把锐利的宝剑,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群臣。那眼神中,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决心,仿佛在向整个秦国宣告,一场翻天覆地、影响深远的变革,即将拉开帷幕。

“经此番动荡,朕深切领悟,唯有大力加强大秦集权,方能使政令畅行无阻,凝聚举国之力,成就宏图伟业。” 嬴政的声音雄浑有力,犹如洪钟鸣响,在空旷的朝堂中久久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群臣的心尖上,令众人心中一震。言罢,他缓缓起身,动作沉稳而有力,手中展开一份诏书,昭告天下,一系列旨在强化皇权的政令,就此颁布。

在政治架构的革新上,嬴政踏出的第一步,便是直击要害,大力削弱地方诸侯的权力。长久以来,地方诸侯在各自的领地内,犹如土皇帝一般,手握极大的自主权。这一局面,虽在过往的岁月里,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地方的稳定与秩序,但也如同隐藏在秦国肌体中的暗疾,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凸显出其弊端 —— 大秦政令的推行,处处受阻,难以真正贯彻到秦国的每一寸土地。嬴政深知,若想实现秦国大一统的千秋伟业,这一障碍,必须破除,且刻不容缓。

于是,他果断下令,收回地方诸侯手中至关重要的军事指挥权和财政大权,将这些核心权力,统一收归直接管理。自此,地方诸侯的军队,不再能自行其是,必须接受统一调配,如同棋子一般,听从棋局掌控者的指令;财政收入也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定期如数上缴,绝不允许私自截留分毫。

此政令一经宣布,朝堂之上瞬间炸开了锅,一片哗然。一些地方诸侯的代表,脸上满是不满与愤懑之色,他们纷纷快步上前,向嬴政进谏。其中,一位年迈的诸侯代表,身形微微颤抖,声音中带着几分恳切与焦急:“陛下,地方诸侯世世代代守护领地,多年来,始终对秦国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二心。如今陛下骤然收回权力,恐怕会让诸侯们寒心呐,这对地方的稳定,也极为不利啊。”

嬴政目光冷峻如霜,直视着这位老臣,沉声道:“朕并非无端猜忌诸侯,实在是天下初定,局势错综复杂。若不加强大秦集权,如何能有效应对各方层出不穷的挑战?地方诸侯手握重权,各自为政,长此以往,秦国必将陷入分崩离析的危局。朕此举,皆是为了秦国的长治久安,为了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共享太平。”

尽管诸侯们心中依旧充满了不甘与不满,但在嬴政那强大的威严与不容置疑的气势之下,也只能无奈妥协,选择接受。为了确保政令能够顺利施行,嬴政紧接着雷厉风行地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这个机构的成员,皆是由他亲自精挑细选的亲信官员组成,他们肩负着特殊使命,如同嬴政安插在秦国各地的耳目,负责巡查四方,严密监督各级官员的一举一动。

这些监察官员,手持嬴政亲自赐予的令牌,令牌之上,刻着象征皇权的印记,赋予了他们先斩后奏的无上权力。一旦发现地方官员有违抗政令、贪污**,或是心怀不轨、妄图谋反的行为,他们可当场采取行动,立即进行惩处,无需层层上报、等待批示。

嬴政派遣这些亲信官员奔赴秦国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不辞辛劳,深入到秦国的每一寸土地。在巡查过程中,诸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有些地方官员,表面上对政令点头称是,一副恭顺服从的模样,实则阳奉阴违,暗中拖延执行,甚至私自篡改政令内容,以满足一己之私。

就有这么一位郡守,在接到上缴财政收入的命令后,竟只上缴了极少的一部分,其余大部分钱财,都被他偷偷私吞,中饱私囊。监察官员得知此事后,迅速展开秘密调查,四处收集证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待证据确凿,他们当机立断,将这位郡守押解回咸阳,交由嬴政处置。

嬴政得知此事后,怒发冲冠,雷霆震怒。他当即下令,将这位郡守当众斩首,以儆效尤,并将其罪行昭告天下,让秦国百姓都知晓其丑恶行径。“违抗政令者,此乃下场!” 嬴政的声音,通过各种渠道,传遍秦国各地,一时间,朝堂内外,人人自危。官员们深刻认识到,嬴政此次加强大秦集权的决心,坚如磐石,不可动摇。若稍有不慎,犯下错误,必将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然而,嬴政的集权举措,并非仅仅依靠严苛的惩处来维系。他深知,要想让官员们真正心悦诚服、真心服从,还需恩威并施,给予他们一定的激励与切实的保障。于是,他精心推出了一套全新的官员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全面而细致,涵盖了官员的政绩表现、廉洁自律程度,以及对政令的执行力度和效率。

对于考核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官员,嬴政从不吝啬赏赐,不仅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还为他们提供晋升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对于考核不合格、不称职的官员,则会毫不留情地进行降职或撤职处理,将他们从重要岗位上撤下,以整肃官场风气。

在推行集权政令的漫长过程中,嬴政始终十分注重与地方的沟通和协调。他时常派遣使者前往各地,深入民间,了解地方的实际情况和百姓的真实需求。对于地方提出的合理建议,他都会虚心采纳,认真考虑,并及时调整政策,以确保政策能够贴合实际,造福百姓。

有一次,一位监察官员在巡查时,发现某个地区因连年遭受干旱灾害,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挣扎在生死边缘。然而,当地官员却麻木不仁,不顾百姓死活,依旧按照原计划强行征收赋税,丝毫没有体谅百姓的艰难处境。

监察官员将此事迅速上报后,嬴政听闻,大为震惊与痛心。他立即下令,减免该地区的赋税,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并紧急派遣经验丰富的官员前往救灾。这些官员带去了粮食、种子和农具,帮助百姓渡过难关,重建家园。这一举措,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百姓的心,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和衷心拥护。地方官员们也从中看到了嬴政的仁政之心,对他的敬畏与忠诚,又增添了几分。

随着时间的缓缓推移,嬴政的集权初策逐渐显现出显着成效。地方诸侯的权力被大幅削弱,大秦的权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如同高耸入云的巍峨山峰,屹立不倒。国家的行政效率大幅提高,政令能够迅速、准确地传达至秦国的每一个角落,并得到有效的执行,整个大秦的运转,变得更加顺畅高效。

在军事方面,由于军队统一归大秦调配,秦国的军事行动变得更加协调一致,如臂使指。各部队之间的配合愈发默契,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成为了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

在经济领域,大秦对财政大权的牢牢掌控,使得能够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发展。嬴政下令修建了一系列宏伟的水利工程,其中,郑国渠的扩建工程尤为瞩目。扩建后的郑国渠,灌溉范围更广,使得关中地区的大片农田得到了更好的灌溉滋养,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为秦国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同时,他还果断推行统一度量衡的政策,这一举措,如同打通了秦国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促进了商业贸易的蓬勃发展。秦国的商业活动日益繁荣,各地的物资得以顺畅流通,货畅其流,大秦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如日中天。

在文化方面,嬴政也高瞻远瞩,开始大力推行统一的文化政策。他下令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文字。这一举措,意义非凡,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大秦的行政管理,使得政令的传达更加准确无误,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不同地区的人们,从此能够更加顺畅地沟通交流,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学校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嬴政在各地广泛设立官学,精心挑选学识渊博的学者担任教师,教授儒家经典和法家思想。在官学的培育下,大批有学识、懂治国的人才脱颖而出,为秦国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然而,集权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康庄大道,而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一些旧贵族和保守势力,对嬴政的改革举措心怀不满,他们视改革为洪水猛兽,妄图维护旧有的特权和利益。于是,他们暗中勾结串联,组成了一股反对势力,试图破坏改革的顺利进行。

有一次,几位旧贵族联合起来,心怀叵测,煽动地方官员抵制政令。他们四处散布谣言,蛊惑人心,说嬴政的改革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是一场灾难,会给秦国带来灭顶之灾。嬴政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立即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在他的雷霆手段之下,参与阴谋的旧贵族被一网打尽,无一漏网。

嬴政将这些旧贵族的罪行公之于众,大白于天下,让百姓们看清了他们的丑恶嘴脸和险恶用心。百姓们纷纷唾弃这些旧贵族,转而更加坚定地支持嬴政的改革。

在成功处理完这些反对势力后,嬴政并没有丝毫懈怠,停下改革的坚定脚步。他深知,加强大秦集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犹如攀登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完善和巩固。于是,他开始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及如何全方位提升大秦的综合实力。

嬴政召集了朝中的大臣和智囊团,齐聚一堂,共同商讨下一步的改革计划。一位大臣上前献策,建议在地方设立郡县制,彻底取代原来的分封制。郡县的官员由直接任命,对中央负责,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度,确保政令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执行。

嬴政听后,眼前一亮,仔细斟酌一番后,觉得此计切实可行,极具战略眼光。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郡县制。

为了确保郡县制能够顺利推行,嬴政亲自参与郡县长官的选拔工作,精心挑选了一批忠诚可靠、能力出众的官员担任郡县的长官。他对这些官员进行了严格系统的培训,让他们深入了解的政策和要求,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同时,他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对郡县官员的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监督。通过这套监督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官员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确保郡县官员能够尽职尽责,为百姓服务。

随着郡县制的逐步推行,秦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地方的权力进一步集中到大秦,大秦的管理变得更加有序和高效,如同精密运转的机器,每一个部件都各司其职,协同合作。百姓们也逐渐适应了新的政治制度,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显着改善,对嬴政的统治,也更加拥护和爱戴。

但嬴政头脑清醒,深知改革之路漫漫,仍有诸多需要完善之处。在法律制度上,虽然秦国早已有律法,但由于各地执行标准不一,如同杂乱无章的拼图,这给集权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嬴政决心统一法律,让秦国境内的每一个人,无论贵贱贫富,都遵循相同的法律准则,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他召集了国内顶尖的法家学者,汇聚一堂,对现有律法进行全面细致的修订和完善。新的律法更加细致入微,严谨严格,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的商业交易,到严重的刑事犯罪,都有明确清晰的规定,让每一个行为都有法可依。

在推行新律法的过程中,嬴政也遇到了一些阻力。一些地方官员习惯了以往的执法方式,思维固化,对新律法的执行不够积极主动,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嬴政再次发挥监察机构的强大作用,对这些官员进行督促和惩处,以强硬的手段,确保新律法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他还在各地广泛设立法律宣讲点,派遣专业的法律人士前往宣讲,向百姓普及新律法的内容和精神。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讲解,让百姓们明白法律的威严和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在军事方面,嬴政敏锐地意识到,仅仅统一军队调配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建立一支更加精锐、战斗力超强的大秦直属部队,作为秦**队的核心支柱。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选拔,挑选出最优秀的士兵,组建了一支名为 “虎贲军” 的精锐部队。

虎贲军的士兵,个个经过严格残酷的训练,他们体能卓越,战斗技能精湛,装备更是精良无比。他们直接听命于嬴政,如同嬴政手中的利刃,成为了秦**队的核心力量,令敌人望而生畏。

在外交上,嬴政也充分利用集权带来的强大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活动。他派遣了更多的使者前往各国,一方面,通过展示秦国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文化实力,威慑各国;另一方面,运用巧妙的外交手段,分化瓦解各国的联盟,削弱秦国的外部威胁。

对于那些与秦国友好的国家,嬴政给予他们更多的贸易优惠政策,促进双方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政治上,也给予大力支持,巩固双方的友好关系。而对于那些对秦国怀有敌意的国家,嬴政则采取强硬的态度,进行军事威慑,展示秦国的军事实力;同时,在外交上进行孤立,让其在国际上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实施,秦国的国力蒸蒸日上,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嬴政站在咸阳宫的城楼上,俯瞰着整个繁华热闹的咸阳城,心中感慨万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