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清末,这大清不保也罢 > 第97章 会考

清末,这大清不保也罢 第97章 会考

作者:叫baby起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6:21:55 来源:小说旗

李经孝看着眼前的顺天贡院,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

原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时,顺天贡院被火烧,遭到严重破坏,后面科举制废除,顺天贡院再也没能复建。

李经孝心里暗暗发誓,绝对不让历史重蹈覆辙。

这次他的目标就是去台湾做官。

李经孝和赵曾重排队进入考场。

考生还是挺多的,检查非常严格,衣服还有带的东西都会检查。

如果有人想作弊一旦发现夹带者,将取消其考试资格,并带枷示众一个月。

检查出来的人也会获得赏赐。

所以检查的都很严格,比后世高考严格的多。

会考一共三天时间,李经孝真是走了那啥运了,考的内容至少自己会。

和前面考试一样写了锦绣文章,中不中就看结果了。

三天时间转瞬而过,李经孝这次考试几乎都在无聊和发呆。

他没搞懂为啥考这么久,吃不好,还睡不好。

考试结束后李经孝比赵曾重先出考场。

一出考场就看到赵继元带着赵灵曦他们正在等着自己和赵曾重。

赵继元:“孝儿考的怎么样?”

李经孝:“见过舅父,我也不知道怎么样,听天由命吧。”

赵继元:“没事,你还小,未来还长,怎么曾重还没出来。”

几人又等了一会儿,赵曾重才走出来。

和李经孝不一样的是,李经孝出来是那么的自信。

赵曾重则是一副邋遢模样,赵继元看着自己儿子的模样就知道,在会试悬了。

赵曾重慢慢走向赵继元他们这里,然后给赵继元他们行礼。

赵继元:“你多学学孝儿,你看看你这样子,成何体统。”

“就算考得不好不要放弃,下次再来,知不知道。”

赵继元在这方面是很有经验的,毕竟考到四十多岁才考中进士。

赵继元带着几人回到府上,给他们弄了一顿好的,补补身体。

李经孝感觉这完全没有必要,自己一点都不虚,也没废什么脑力。

接下来,李经孝和赵曾重带着两个丫头天天在街上逛。

买好吃的,好玩儿的。

至于马正已经被李经孝派出去了,让他好好了解一下京城。

测绘一个标准的京城地图,方便后面攻占京城,不得不说李经孝想的够远的。

这期间翁同龢也没有找李经孝的麻烦,毕竟科举这里面他没那胆子去动手脚。

而且队伍一个李经孝他感觉自己有的是方法,先让李经孝蹦跶一段时间。

时间很快到了三月初,今天是会试放榜的日子。

李经孝对今天放榜还是很上心的,能不能通过科举去台湾做官就看这次了。

不然回去靠着自己父亲的面子去台湾做官,也太丢自己穿越者的身份了吧。

赵曾重:“经孝你有信心能过吗?”

李经孝:“有啊,要有希望,如果不过我就不考了,我回去啃老。”

赵曾重:“什么是啃老?”

李经孝……

“啃老就是回去继续看书,看到老!”

他实在是不好解释什么是啃老。

赵曾重:“那我考不中,也回去啃老。”

李经孝……

多好的一孩子,就这样被他带歪了。

李经孝:“大兄,等会我从前面往后看,你从后面往前看,我们看到对方名字了都说一声。”

赵曾重:“嗯嗯,这个好,就这样。”

等他们来到放榜的地方。

李经孝:“我的个乖乖,这人也太多了吧?”

这次考试的好几千人,最终录取的也就三百来个。

又过了一会儿,突然铜锣声响起,众人知道开始放榜了。

李经孝他们开始也没去和他们挤,让他们先看,榜也不会跑。

和前面李经孝看乡试放榜一样,有没中失望的,有中了激动晕倒的。

各种各样的都有,年纪也是参差不齐的。

等人少了很多后,李经孝和赵曾重开始一个从前面,一个从后面看。

李经孝刚到最前面,准备快速看人名。

这时就听到赵曾重的声音。

“经孝快来,中了,中了,真的中了。”

李经孝“卧槽,你倒是说清楚啊,谁中了,你还是我啊?”

李经孝连忙往最后走去,来到赵曾重身边后。

“经孝快看,这里这里,中了,真的中了。”

李经孝按照赵曾重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个熟悉的名字,那不就是他李经孝。

李经孝“仔细看了看,倒数第三名。”

虽然是倒数第三名,他也非常高兴,至少中了不是,获得了贡士名称,也获得了四月份的殿试资格。

李经孝心想“要想考中,看来还是要用锦绣文章啊。”

接下来两人继续看,找了两遍都没有找到赵曾重的名字。

赵曾重还是很失落的。

李经孝:“大兄别失望,大不了回去啃老。”

赵曾重重拾信心:“嗯,我要回去继续啃老。”

李经孝心想“这傻孩子,哎。”

两人回去后,赵继元他们得知李经孝会试中了,让他立马给家里写信报喜。

赵府也好好给李经孝庆祝了一番。

赵曾重有他老爹多次失败案例在,他也没有特别着急,继续自己的啃老生活。

赵继元也一直在给李经孝讲殿试应该怎么准备。

到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不要冲撞皇上之类的。

李经孝听的也非常认真。

他不敢有丝毫大意,毕竟这关乎自己能否去台湾做官。

能参加殿试他们就可以称为准进士了。

这就要从北宋嘉佑二年说起,也就是1057年的殿试,宋仁宗亲自主持,宣布殿试不淘汰考生,凡是参加殿试者一律录取。

这一年参加殿试的388名进士科举人、388名诸科举人全部被录取。

从此,殿试不淘汰,只是根据考试成绩给考生排名就成为定制。

后面的各朝各代也沿用这个规定。

所以会试结束后,考中贡士以上的人,都可以称为准进士。

只需要参加殿试排名就行。

考生按照不同的名次被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后世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就是一甲,一甲也拥有一些特权。

李经孝现在就在行,这次殿试他要怎么发挥,怎么发挥才能写一篇锦绣文章,能讨好考官,还能讨好小皇帝。

还有就是不知道这次主持殿试的是慈禧还是皇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