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 第191章 城濮之战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第191章 城濮之战

作者:天民思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10 05:20:13 来源:小说旗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的夏天,烈日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球,无情地炙烤着中原大地。空气中浮动着令人窒息的燥热,连树梢的蝉鸣都显得有气无力。就在这仿佛能将一切融化的酷暑中,晋楚两大强国之间的纷争,正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岩浆在地下奔涌,表面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一触即发。

楚国大将子玉,目光深邃而狡黠,眉宇间总是萦绕着令人捉摸不透的谋算。他精心谋划着,决定派遣宛春作为使者,前往晋国,与晋君重耳展开一场关乎三国命运的交涉。宛春带着子玉的密令,踏上了前往晋国的道路。一路上,他反复思量着子玉交代的言辞,深知此次使命责任重大,每一句话都可能改变局势走向。

当宛春踏入晋国朝堂的那一刻,他的出现犹如平静湖面上投入的一颗石子,引起了阵阵涟漪。重耳君臣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审视着这位来自楚国的使者。

宛春站在朝堂中央,他的身姿挺拔而自信,毫无畏惧之色。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不卑不亢地向重耳君臣们提出了条件:“若晋国答应让曹、卫两国复国,楚国便即刻解宋国之围。”

这简单的一句话,却如同惊雷一般在朝堂上炸响。重耳君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应对。这个提议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是子玉精心设计的“一石二鸟”毒计。

在子玉的构想中,如果晋国应允了这个条件,那么曹、卫两国将得以复国。这对于曹、卫两国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恩赐,他们必然会对楚国感恩戴德,视楚国为救世主。而宋国也会因为楚国的解围之恩,对楚国产生深厚的感激之情。这样一来,曹、卫、宋三国都将被楚国的“感恩网”所笼罩,在未来的政治博弈中,对楚国俯首帖耳,成为楚国势力扩张的有力工具。

如此一来,楚国不仅能够增强在中原的影响力,还能有效地打压晋国的崛起势头。这是一个步步为营、用心险恶的计策,子玉的算盘打得可谓是精妙至极。

然而,如果晋国拒绝了这一要求,那么局势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曹、卫两国原本就渴望复国,如今复国的希望破灭,他们心中的愤恨和恼怒必然会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而晋国则会成为他们发泄怒火的对象。这两个国家对晋国的恨意将会深入骨髓,难以化解。

与此同时,宋国正深陷重围,苦苦等待晋国的救援。然而,晋国的拒绝无疑会让宋国感到被遗弃和背叛,他们会将晋国视为见死不救的仇敌。这种怨念一旦产生,宋国与晋国之间的关系也将彻底破裂。

无论是曹、卫两国的仇视,还是宋国的怨恨,最终都会导致这三个国家的立场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纷纷倒向楚国一方。子玉的这一招可谓是阴险至极,他不仅看透了人心的复杂和局势的微妙,更是巧妙地利用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利益纠葛,每一步都暗藏着无尽的杀机。

晋国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下水来。

狐偃率先打破沉默,他向来重视晋君与楚国交涉过程中的“地位平等”,听了宛春的提议后,顿时怒不可遏,大声说道:“子玉此言甚是无礼啊!我等国君只得到一份承诺,即让曹、卫复国,可他的臣子却能从这场交易中收获两份好处!不仅能让宋、曹、卫三国获利,楚国的威名也得以彰显。如此不公平之事,断不能答应!”

狐偃的目光仅仅停留在晋楚之间表面的利益平衡上,他未能看透子玉计谋背后的深远用意,只是凭借眼前所见的利弊,匆忙下了论断。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先轸的双眼突然迸发出一道锐利的光芒,仿佛能够穿透子玉的内心一般。他的目光如炬,瞬间洞悉了子玉所设下的重重机关。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先轸却显得异常沉稳,毫无半点惊慌之色。他冷静地分析道:“所谓礼,乃是安定人心之准则。楚国仅仅凭借一句话,便轻而易举地安定了三个国家,这无疑是一种高明的策略。然而,若是我拒绝楚国的要求,那么我所说的一句话,将会把这三个国家逼入绝境,这岂不是真正的无礼之举吗?”

先轸继续说道:“如今,如果我们不答应楚国的要求,那就等同于放弃对宋国的救援。这不仅在道义上站不住脚,而且在战略上也会对我们造成极大的不利。因此,我们不能轻易拒绝楚国。”

稍作停顿后,先轸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接着说道:“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取一种更为巧妙的策略。我们不妨私下答应恢复曹国和卫国,以此来引诱楚国放松警惕。这样一来,楚国必然会认为我们已经屈服,从而深入我们所布置的战场。”

说到这里,先轸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与此同时,我们再将宛春扣留起来,以此激怒楚国。这样一来,楚国必定会恼羞成怒,失去理智。如此,我们便可以根据日后战争胜负的情况,从容地谋划应对之策了。”

先轸的这番话,既看到了局势的错综复杂,又提出了一个既能打破眼前困境,又能为晋国谋取长远利益的绝妙策略,尽显其卓越的谋略与深邃的眼光。

重耳在深思熟虑之后,最终听从了先轸的建议,果断做出了决策。他秘密召见了曹、卫两国的使者,言辞恳切地许诺帮助他们复国。重耳的智慧和口才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巧妙地劝说两国与楚国断绝关系,让他们看到了复国的希望。与此同时,他下令扣留了楚国使臣宛春。这一消息传出,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各国纷纷议论,局势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子玉得知晋国的所作所为后,顿时怒火中烧。恼羞成怒的他如同被激怒的狮子,迅速集结楚军,挥师北上攻打晋军。楚军一路气势汹汹,战鼓隆隆,所到之处,尘土飞扬,旌旗蔽日,很快便进逼至陶丘。楚军的威势如同山洪暴发,势不可挡,仿佛要将一切阻挡在前的敌人碾碎。

重耳深知楚军此时士气正盛,若正面交锋,晋军恐难取胜。他冷静地分析了局势,决定采用诱敌深入之计。他巧妙地布置陷阱,故意让楚军获取一些虚假的情报,诱使子玉继续轻敌冒进。而晋军则按兵不动,佯装退缩。当楚军军官看到晋军接连后退,心中满是疑惑,有人大声问道:“你们为何如此退兵?”狐偃站出来,昂首挺胸,高声答道:“昔日我们在楚国之时,早已立下约定,交战之时晋军退避三舍。如今既已应约,断无食言之理。”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让楚军军官们一时无言以对。

重耳的退避三舍,蕴含着双重意义。其一,这是对往昔楚成王隆盛礼遇的真诚报答。当年重耳流亡楚国时,楚成王以最高的礼仪规格慷慨相待,不仅给予他安身之所,还在生活上处处照顾。这份恩情重耳始终铭记在心,如今面对楚军,他以退避三舍的方式,践行当初的承诺,彰显出君子之风与感恩之心,赢得了天下人的赞誉。其二,这更是一招精心策划的诱敌深入之计,旨在将楚军引入有利于晋军的预设战场,以便发挥晋军的战术优势,一举击败楚军。重耳的智慧与谋略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以退为进,将被动化为主动。

楚国方面,其军官们也察觉到形势不对,他们纷纷进谏,认为此时应当速速撤兵,避免落入晋军的圈套。他们深知,晋军的退缩绝非怯战,而是另有图谋。然而,子玉却被愤怒和傲慢蒙蔽了双眼,执意不肯撤军。他狂妄地认为晋军的退缩乃是怯战之举,这是天赐良机,断不可放过,一定要乘胜追击,一举歼灭晋军。他不顾众人的劝谏,一意孤行,将楚军带入了危险的境地。

四月戊辰日,重耳率领大军,会合了宋成公、齐国的归父和崔夭、秦国的小子慭,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城濮(位于山东省范县南)进发。一路上,军旗猎猎,战马嘶鸣,士兵们步伐整齐,士气高昂。抵达城濮后,大军迅速驻扎下来,营寨连绵数里,一眼望不到尽头。

与此同时,子玉也不甘示弱,率楚军急行军赶来,依托郄陵一带的险要地势扎下营寨。郑国、陈国、蔡国的军队也纷纷前来相助,一时间,楚军阵营士气大振,旌旗蔽空,刀枪如林,大有将晋军一举歼灭之势。次日清晨,子玉派斗勃前往晋营向晋国请战。重耳目光坚定,深知战机已到,欣然允诺次日在战场上与楚军一决高下。

在决战前夕,重耳极为重视军队的战斗准备。他亲自来到有莘这个地方,仔细检阅军队。只见晋军阵列严整,七百辆战车整齐排列,犹如钢铁长城一般。战车上的马匹披挂着精良的装备,每一匹都膘肥体壮,精神抖擞;战士们手持利刃,目光坚定,眼神中充满着必胜的信念。不仅如此,为了给这场关键之战增添助力,晋军又砍伐了当地大量的树木,工匠们日夜赶工,制作出众多可以作为作战器械的木兵。这些木兵形态各异,有的如同巨人一般,有的则精巧灵活,数量之多,让人望而生畏。

四月己巳日,阳光洒满大地,金色的光辉笼罩着整个战场。晋军在有莘北严整地摆开阵势,军容威严,气势磅礴。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士兵们身披铠甲,手持利刃,眼神坚定,仿佛一座座移动的钢铁堡垒。晋军的阵列整齐划一,中军大旗高高飘扬,重耳站在旗下,目光如炬,扫视着前方的战场,心中充满了必胜的决心。

楚军的队列同样是严整有序,子玉站在楚军的中军大旗之下,意气风发。他身披重甲,手持长剑,环视四周,自信满满地宣称:“今日我军必定将晋国彻底消灭!”那声音在战场上回荡,充满了不可一世的霸气。他的身后,楚军将士们士气高昂,战鼓擂动,战旗飘扬,仿佛要将整个天地都震得颤抖。

楚军的布阵也很有策略,子西负责统率左军,子上则带领右军。他们各自指挥着精锐部队,准备与晋军展开一场生死搏斗。楚军的阵列如同钢铁巨兽,随时准备吞噬眼前的敌人。

晋国方面,胥臣带领下军出征。他眉头紧锁,思索良久后,心生一计。他命令士兵用虎皮把战马严严实实地蒙上,每一匹战马都被装扮得威风凛凛。当这些披着虎皮的战马一冲向敌阵,陈、蔡军队远远地看到,顿时心生惧意。在他们眼中,这些战马仿佛是从山林中奔出的猛虎,凶猛而又可怕。陈、蔡士兵们吓得胆战心惊,毫无斗志可言,纷纷四散奔逃,楚国的右军顿时大乱,很快就溃败下来。

狐毛带领晋国上军的这一场戏码更是精彩绝伦。他命令士兵们树起两面大旗,然后佯装撤退,故意做出一副慌乱无序的样子。栾枝则带领晋国下军,驱使着战车在地上拖着树枝奔跑,一时间,尘土飞扬,遮天蔽日,让楚军看起来以为晋军在狼狈逃窜。不明真相的楚军信以为真,被晋军的“溃败之象”所迷惑,急忙追击。就在楚军踏入晋军的埋伏圈时,重耳安排的伏兵尽出,先轸和郄溱率领晋军中军如同猛虎下山般向楚军拦腰冲杀过去,喊杀声震天动地。狐毛和狐偃指挥着上军则从两侧对楚军进行包抄夹击,楚军顿时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

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晋军的将士们勇猛无比,他们怀着必胜的信念,与楚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马嘶鸣,刀剑碰撞,鲜血飞溅,每一步都充满了生死的较量。楚军虽然奋力抵抗,但在晋军的精妙布局与英勇作战之下,渐渐难以支撑。他们的阵线开始崩溃,士兵们丢盔弃甲,四处逃窜。

子玉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窜,一路奔逃回国。他回首望着那片曾经充满希望的战场,如今却只剩下满地的狼藉和楚军将士的尸体。他的心中充满了绝望和羞愤,自觉无颜面对楚君与众将。羞愤交加之下,他选择了自杀,以此来承担兵败的责任。他的生命在这一刻戛然而止,但他的失败却成为了历史的注脚。

城濮之战,至此落下帷幕。晋国凭借着卓越的谋略和英勇的战斗,成为了这场争霸战的胜利者,也奠定了其在中原的霸主地位。阳光再次洒在战场上,仿佛在为这场伟大的胜利加冕。晋军的旗帜在风中高高飘扬,象征着无上的荣耀与威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