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 第87章 月下父子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第87章 月下父子

作者:南方有嘉年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9 14:54:02 来源:小说旗

贾芸已经是名震京城的大人物,哪怕是这些苦力也知道贾东主的大名。

赫赫有名的京城文豪!

这样的大人物,原本以岳升龙的身份根本没机会接触,幸运的就是贾东主看上了西岭村,并且将其买了下来。

然后就是改建村庄修造工坊的大动作,护卫队顺势而出。

没有人意外,连倪二都觉得是岳升龙父子的时运到了。

“好了,岳老哥你看来是同意了,我会把你父子二人的名字报上去。”

“好!多谢倪二哥!”

倪二微微一笑,说道:“现在你们赶紧出城吧,再晚就出不去了。也不必谢我,其实我也是在帮贾兄弟找合适的人,这是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岳升龙重重点头,然后带着一脸懵懂的儿子岳钟琪飞速小跑出城。

他心里忍不住的雀跃和兴奋。

现在贾芸要做什么已经无关紧要。

以倪二和水脚帮的信誉,他们说贾芸信义良好那便真的是信誉良好。

况且西岭村的人也打听过了,贾芸贾东主的为人和信誉确实无可指摘。

这便很好了。

赶路回村的路上,尽管无星无月,天地间一片漆黑,但岳家父子走这条路已经千百次,哪怕看不到也是能稳稳当当的快步行走。

父子二人内心都是一团火热。

“咱们爷俩加起来一个月能拿六两银子,咱们此前一年也就赚十几两银子。”

“还能省了饭钱,一天供三餐饭食呢。”

“还有衣袍,靴子,都会定期发放。”

岳升龙越算越是兴奋,但他年岁大了,能控制的住自己的情绪。

岳钟琪却是兴奋的嗓音都在颤抖!

“娘不必再每天在油灯下纺线了,眼都快看不到了!”

“妹妹的嫁妆很快就能凑齐,再耽搁就成老姑娘了!”

“钟璜这小子每天都喊要吃肉,这一下天天给他吃肉也吃的起!”

“爹,二叔也该进这个护卫队,他的本领不比你差多少。”

岳升龙微笑着听着儿子说个不停。

岳钟琪武艺,将略,弓箭,马术,都是样样练的极为出色。

就是最难练习的马术,找赶车的借马骑乘,没多久就能骑射中活靶。

只能说不愧是将门之后,天赋异禀。

原本岳升龙就在矛盾,是将儿子送去从军,还是跟着自己继续干苦力。

现在这个难题算是解决了。

二弟岳超龙也能干护卫,他的本领也是远超常人,相信贾东主会要的。

这样两家人都能很快过上小康生活……

饶是人到中年,性格沉稳,岳升龙也是忍不住呵呵轻笑出声。

有时候岳升龙忍不住想……

自己这一生蹉跎不顺,受尽苦楚,是不是和祖宗在伪清入关时选择剃辫投降有关?

好在一切均过去了。

“贾东主……”

岳升龙轻轻念叨着,此时此刻,恨不得给贾芸立长生牌位。

“对了……爹,你刚算的不对!”

“怎么不对?”

黑暗中岳钟琪咧嘴一笑,刚爬上半空不久的月色照在他的牙齿上,隐隐散着耀眼的白色光泽。

“我一定能通过那个训练,最少能拿二两银一个月,所以咱们家是七两一个月,不是六两。”

月色下,爷俩对视一眼,都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

年前京师连下了两场大雪,后来天气转暖,雪化天晴。

但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天色晦暗,寒风呼啸,偏又落下寒雨。

识者不免嗟叹,这一场雨落下来不知道多少京师的贫民百姓之家更加难过。

无法出门揽活赚钱,也抵御不了这刻骨的严寒。

特别是街头巷尾的那些流民乞丐,怕是更加难过了。

但权贵大府,下雨最多是小有不便,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黛玉便是懒懒的不想出门而已。

早晨去了贾母处请安,待了一会子,接着便是回自己房中,安心等待。

当然等的是书局日报。

年前这段时间,报纸增刊已经稳定下来。

除了原本的邸抄版,民生版,市井版和小说版外,还有诗词和随笔版。

报社的几位名士写的文章都是一流,便是诗词在这个时代也属顶尖。

原本就是靠这个吃饭的名士。

只可惜雕版太贵,否则贾芸原打算把郑燮等人的画也雕版印刷,再加上这些未来铁定成名的大画家的画作,这才是真正的完整的报纸。

倒是可惜了。

黛玉自是不知,但现在的报纸已经足够吸引人了。

邸抄和市井版黛玉不是太喜欢,但也会看看。

叫人想象不到的是,黛玉很关注民生版,特别是扬州一带的盐价和物价,还有一些盐商消息。

这叫她有一种错觉,仿佛自己还身处扬州。

最喜欢的当然是小说版,新出的神雕一波三折,故事情节的紧张和冲突还超过了射雕。

特别是杨过和小龙女的相逢相知,令黛玉心中颇有期待。

除了最爱的小说版,随笔散文黛玉也是爱看的很。

史玉瓒,厉鄂,郑燮,李鱓等人都是游历过不少地方,经历的事情也是颇多。

文笔也是上乘。

笔记散文贾芸给他们算一篇十两,这几个人写起来的态度都是十分积极,除了自己写,还给熟识的名士写信约稿……这么一来稿子数量充足,不愁没文章可登。

除了游戏,随笔,散文之外,还有诗词。

虽说是不如唐诗宋词,但报社这几位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最顶峰,他们的诗词水准极高,当然也吸引了一批忠实读者。

这个时代或者说这个世界的娱乐水准还是太低,如宝玉,黛玉,后来的宝钗,迎春,探春,惜春,还有史湘云等诸人在一起说说笑笑便是娱乐。

后来搞个诗社,就是她们人生中最值得记忆的高光时刻,最难忘的回忆了。

再有呆香菱加入,凤姐出钱,李纨也加入进来,到了元春省亲时,大观园诸人写诗可以说是到了最风光之时。

而叫人悠然回味的,还是黛玉和湘云在月下联诗,月色清冷凄清,情境若寒虫悲鸣,在诗上成就不低,但在情境上,已经有一种繁花即将过去,悲剧大幕徐徐拉开的寂灭感。

黛玉此时当然不知后事。

她极喜诗词,所以副刊上的诗词最得她喜欢,当然也喜欢随笔游记。

可以大开眼界。

另外这些副刊也会登一些前人文章。

比如张岱的湖心亭记。

这篇散文小品实在是太过精彩,但这个世界的文化传播也没那么快捷全面,黛玉之前居然没看过这样精彩的小品文。

看完之后,如同真的在雪夜游过西湖,也如同品了一杯极品的好茶,吃了一口最好食材和最好厨子烹饪出来的好菜,真的是口齿留香!

这样的报纸,怎能不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