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 第127章 马车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第127章 马车

作者:南方有嘉年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9 14:54:02 来源:小说旗

一行人陆续出广渠门。

一路很好走。

初一这天人群要么在庙会,要么在走亲访友。

大街上空荡荡的看不到人踪。

这也算是古老习俗的体现,贾芸看了也是勾起前世少年时的回忆。

前世少年时大家都穷,整个社会也不发达,也没有商场,影院之类可以玩乐的地方。

逢年过节,就是看晚会,白天就是走亲访友。

大街上也是空荡荡的不见人。

到他中年时,社会高度发达,遍布高楼大厦,三十初一还是车水马龙,过年的感觉反而不太强烈。

毕竟和普通的周末也没什么区别。

吃吃喝喝,看看电影。

这就是所谓的年味淡了。

这个时代的年味很浓,可能是还处于纯粹的小农经济社会,到了年底正是农闲之时,人们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过年这件事上。

富贵人家是享受,穷人家则是寄望于来年。

哪怕是一年盼一年,但到了岁末年初时,还是要善祝善祷,期盼有转运的那一天。

过年,寄托了太多东西了。

……

因为路广人少,车队前行很快。

不到半个时辰出了城,然后就是沿着大道向南。

车队有一百多匹骡马,都是装满了各种物资。

还有二十多辆大车随行,也是装满了钱粮年货。

要不是被韦期逸的事拖住了手脚,贾芸在年前就该过来了。

路途不近,但好在是沿着官道走。

靠近城池的地方还有不少店铺,主要是客舍,骡马店,车行,脚行,茶楼,酒家,饭馆等民生服务设施。

京城是大城,人口怕近二百万人,附城而居的人也有大几十万。

每年进出京城的也有过百万人。

可以说不光是大周,也是这个时间节点整个世界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百年之后,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以强大的资本促进了各自城市的发展,巴黎由遍地屎尿的脏脏城市变成了浪漫之都。

伦敦则更是世界的中心,毕竟英国在近二百年的时间内是当之无愧的全球帝国,超过三千万平方公里的领地,领土第一,海军第一,工业化第一,人口第一,Gdp,财政收入,军事支出,都是第一。

哪怕出了拿皇这种逆天的存在,英国仍能出钱出人,利用海军和运输加上金融的优势,多次建反法联盟,最终将拿破仑击败。

到那时,华夏的都城就黯然失色了。

当伦敦已经有煤气或电路灯,有了高楼大厦,有了市民公园,有了地铁,在路政,市容,卫生,交通等民生设施都已经接近现代化时,大周的都城应该还是现在这般模样,百年不到,落后的地方就太多了。

在此时此刻,迎头赶上,犹未晚也。

贾芸坐在车上,内心激荡,身体也是翻滚不已……

没办法,车太颠簸了。

两**车的车架车身是一体的,轮子是木轮镶铁,因为一体车身,马的负担也重,所以一车只能拉几百斤,超过一定重量,马的数量就要增加。

而且转弯很难,一旦道路狭窄,或是雨后泥泞,负重大了就很容易陷入烂泥之中,到时候反而更加麻烦。

马车,就是贾芸的布局的重中之重。

他要造四**车!

四**车的转向,减震,负重,还有节省的畜力,都是对两**车是完全的碾压。

甚至以四轮车简化版的三**车,也不是两轮车能比的。

俄罗斯经营远东,就是三**车带着无数移民跋山涉水奔赴远东。

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就是四轮马车的大蓬车,举家西迁,将蛮荒之地变成良田沃土,形成牧场,农场,村镇,城市,然后以铁路相连。

四**车的技术需要严格保密。

最少在早期是如此。

也可能会有人观看揣摩,但画猫难类虎,没有工匠图纸,光是看看就仿制,很多东西不是那么容易仿出来的。

况且在外也会有保密措施,不会轻易叫人看了去。

哪怕只能保密三年,凭贾芸的经营手段,就算有人仿制也是无法撼动他贾记车行的地位!

这一次,借着给西岭村送物资,贾芸也是要亲身体会一下这时代的马车……

果然,纸上得来终觉浅啊。

说颠簸,果真是颠簸的厉害。

贾芸这身体素质都有点吃不消。

无时无刻不在颠簸晃动。

怪不得这时代的贵人很少用马车出远门。

贾家一大家子,也就在城里出门逛逛,就得用不少车马人员随行。

出城还了得。

车身小,颠簸,需要用不少减震的东西,车身空间更小,坐的人也少,坐姿也不舒服。

当然是不宜远行,出门一次也得用大量人手了。

运货也是一样,只能装几百斤,单马只拉三四百斤,双马或双骡五六百斤。

这个动力,也就比人力小推车强点有限。

也怪不得,整个北方还是以手推车为运输主力。

哪怕是大周军方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军粮物资的筹措运输,也是以征调大量民夫,用独轮小推车和扁担来挑,大规模使用马车的记录很少。

可以说是没有。

也怪不得经济中心逐渐南移。

其实整个文明是要靠近水源才能发展。

一是农业需要水源。

二来就是人员的往来,交流,物资的运输,商业发展,都需要临水。

地中海文明发展商业为主,就是因为一个地中海连接了多个国家和文明,早在先秦时期,希腊人就和非洲各国来往贸易了。

两河文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因为相比黄河,两河流域的河流带来的更多是丰收和各种便利,而无黄河之害。

印度的文明也是建立在恒河之上。

等华夏的黄河越来越难驯服,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更因为战乱毁掉了关中的水利设施,又过度开发使晋北和陕北自然资源被严重破坏,耕作收益急剧下降……而长江流域随着多次战乱移民开发,经济和文化中心南移就不可逆转了。

南方的发展和开发,当然离不开水利。

长江为核心,洞庭湖水域,太湖水域,一直到湘江,珠江水域,基本上都是以江河湖泊为中心,城市和村镇沿着河流发展起来。

如江南的城市,都有水道相连,小船能直抵村落,甚至家门口。

这种运输和人员往来的便利北方根本没办法比。

而北方如果不是有京杭大运河为大血管连通南北,根本也不可能出现京城这样的超大城市。

以北方的造血能力和运输能力,根本负担不起。

贾芸要做的,是改变这种运输上的短板和不足。

同时也是为自己的实力增长布局!

西岭村对他的重要之处可想而知。

这也是贾芸在初一这天必须跑这一趟的原因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