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 第157章 一注财源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第157章 一注财源

作者:南方有嘉年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9 14:54:02 来源:小说旗

“借着此事,丰台大营,西山大营又能动一动。”

“老十四,你的旧部,要从陕甘那边调回一些来。”

“嗯,这是自然,不过最要紧的还是九门提督和上三卫,也就是领侍卫内大臣才是最为要紧的地方。”

“这怕是没办法,老四他在禁军上看的甚严,中车府成天都盯着。”

“中车府,有没有办法?”

“戴良跟着老四二十年了,老四对戴良可以说是最为倚重,富贵荣华一样不少,咱们要拉,怕是难。”

“事在人为,越难就越要设法。老四给一万,咱们给十万,戴良最为缺钱,平素咱们就养着他,关键之时,再一锤子买卖干翻他!”

“钱粮……”

这些人中,义智郡王最擅长理财。

但此时义智郡王卫棠也是面露为难之色。

“摊子太大了,用银子的地方太多,这个月因为京师戒严,外来的商队无法进出,此后几个月收入怕也是要锐减……”

“南边呢?”

“南边江南那帮子官绅大家族又不老实,上个月又假冒海寇,洗了咱们在浙省的好几个仓库,损失可不小。”

“他娘的……这帮子文贼,一个个满嘴仁义道德,暗地里下起黑手来比谁都黑,心黑手也黑!”

“总得想办法狠治他们一回才是。”

“甄家也是废物,放在江南多年,就是压不住那些地头蛇。”

“甄家是只顾自己发财,哪还管这些?”

诸多宗王提起江南闽浙的官绅大族也是皱眉。

这是另外一股子势力。

明面上,那几个大家族就是科举世家。

最古老的能上溯到唐朝时期。

最不济也是在南宋时就成为科举世家,经历南宋,蒙元,前明,最少都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和积累。

他们的家学渊源深厚,科举实力强大,只要王朝开科举,这些家族就世代不绝,最差时都会有几个进士族人,大量的举人,秀才。

鼎盛时,可能会有族人任大学士,尚书等高官。

他们的族地祖居,会有几十道石牌坊,犹如一道道荣耀之门。

这些家族的实力太强,不光是自己家族,还有大量的门生故旧和姻亲家族,彼此声气相连,利益相同。

前明末年时,江南根本就失控了,朝廷在江南收不上税,也控制不住地方。

北方受灾严重,赤地千里,无力负担朝廷。

江南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也就是伪清控制江南时,为了征税,用哭庙案等三案,杀戮了过万江南士绅,杀的这些世家胆寒,加上伪清有八旗这个牢固的基本盘,根本不用科举世家,是以伪清二十年,江南被其牢牢控制。

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这些家族在大周百年元气尽复,更是牢牢控制了江南的经济命脉。

棉布,生丝,瓷器,茶叶,这几样绝对是外贸利润的大头,重中之重。

而走私这些货物的收益,也是被这些家族所控制,大半被他们纳入囊中。

在外海,这些家族养着强大的舰队私兵,假扮为海盗。

若是可以商量,这些家族就以朝廷律法和人情世故来对抗朝廷和官员。

若是不行,则海盗就会出现掀桌子。

哪怕是宗室亲王,也是拿这些家族没办法。

景和年间,贾代善南下督造海船,王家,史家等各家也在江南坐镇。

景和帝更是六下江南,巡视地方,强化皇权。

还有甄家这样的亲信家族坐镇金陵,压制江南世家。

可惜,收效甚微。

一群亲郡王脸色难看,恨恨之余也是难堪。

他们在南边的势力远不及北方。

也有暗中经营的海岛,港口,还有船队。

但规模远不能和江南世家相比。

这些年来吃亏不少。

江南世家也不会坐视这些宗王的实力扩大。

每隔几年就会洗劫一回。

双方心知肚明,可惜宗王这边只能干吃亏却没有太多办法。

了不起在朝廷出手,将这些家族的官员罢免弹劾一批,甚至弄死几个出气。

也就只能如此了。

对方的核心盘在江南,总不能派兵血洗江南?

大周和伪清不同,基本盘就是宗室,勋贵,文官这三驾马车。

毁江南,也就是自毁长城。

“有一注财源,外人不注意,我已经派人盯着很久了。”

眼见众人有些失望,卫棠诡秘一笑,说道:“你们猜猜看,几个月时间能赚几十万两,月入超过十万或接近十万两,这是哪一家的买卖?”

“不可能吧?”

“十万两一个月?咱们有几千人在辽东挖金矿,偷挖人参,还有船队在南边走私贸易,一年收入也就几十万到百万两,整个京城,还有哪家的买卖能超过咱们?”

“难道是赵国公家?”

“不太可能,田铎这老狐狸,万事不沾身,只拿国公俸禄和几代先皇赐下的庄园收益,别的一文不取。军中惯例的一些吃空额的事,这老狐狸也从来不沾,更不要说倒卖军械,和套寇,北虏走私等事,别的景和勋贵敢做,田铎却是绝不可能。”

“除了田铎这老狐狸,还有首辅老赵?”

“还是陶炳吉?”

“除了这些人,我竟想不出来有哪家敢把生意做这么大?”

“各家钱庄,银号,票号,还有丝店,布店,瓷器,这些我们都是盯着做,咱们自己也在做,这些买卖,我们是做不过南边那些大家族,北边的买卖,也就是和口外套寇做粮食走私还有些赚头,但各家一分,一年能赚十来万两就算是买卖做的极大了。”

整个北方,论经济活力当然远不及南方。

一是经济中心南移是从宋朝就开始并不可逆转了。

人口,文教,工商贸易,中心都在南方。

二来是北方战乱不止,天灾不停。

从明中后期到伪清和大周前几十年,小冰期持续近百年。

百年时间,北方一直是天灾不断,后来又战乱不休。

到现在为止,沿着边境线还是没有恢复太平岁月的光景。

这怎么发展?

明末时,最成功的北方商人团体就是晋商。

这帮家伙在天启年间开始与东虏接触并合作,出卖大明的情报获得东虏的赏赐,走私粮食给蒙古和女真人,获得重利。

伪清入关后,将这些晋商列为皇商,此后二百多年,这帮晋商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好多家都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有几百万两白银身家的巨富。

红楼世界,出现了大周这个新的汉人王朝,这些晋商自是没有好下场,有的抄家灭族,有的和东虏一起逃到辽东。

剩下的介入不深的少数晋商,也只能苟延残喘,不复当年风光。

整个北方,最有活力最强者晋商遭遇打击,商业活力当然更是远不及当年。

这也是这些亲王,郡王,尊贵之至,手握重权,却只能去挖金矿,挖人参来赚钱的原因所在。

也就是他们能做这种最为犯忌的买卖,毕竟身为皇子时开府建衙,手握重权,有不少使出来的心腹。

虽说他们现在不掌实权,但他们的势力中仍有掌权亲王存在。

并且这些心腹跟随日久,托以重任,自是有不少把柄被握在王爷们手中。

只要抛出来,抄家灭族是逃不掉的。

宗王为核心,文官武将为爪牙,外围还有效力的商人士绅之流。

再下一层才是普通的吏员,兵丁,壮士之流。

这些人驭使着采参客,矿工之流,在辽东偷偷采参挖矿。

另外便是,与东虏暗通款曲,购入东虏的东珠,皮毛,用粮食,生铁与其交易。

换来的这些好东西,再偷偷在大周售出。

这么多亲王,郡王,掌握的力量超出常人想象。

最为牵扯他们精力和时间的,就是要获取大量钱财的过程。

他们养大量心腹,买通将校,打赏部下,都是需要大量金银。

同时,求田问舍,一直求财,也是表面上的一层掩饰。

夺嫡失败,只想为子孙多积攒一些钱财,也是之前大周皇子们的惯例。

只要不太过分,太祖之后,太宗,景和帝,都是睁眼闭眼,任由兄弟子侄们多捞一些钱。

隆正帝按理来说也该如此。

这两年来,也确实并没有严查这些兄弟子侄的行为。

当然,隆正帝内心如何想的,并无人知道。

其背后还有景和帝这个太上皇在,若苛待兄弟子侄,老爷子怕是看不过去。

种种原因之下,这些宗王日子过的滋润无比。

表面上当然也就是求财,别事不问。

但其实经营势力,用银子开道,扩大实力,这些事也是一直没停过。

这也是因为,景和帝生下诸多皇子,其中出色的委实不少。

便是被景和帝放弃的义忠亲王,其实也足堪为守成之主。

大周因为国势和外敌原因,对皇子教养格外上心,加上有皇子办差的养蛊之策,最终便是形成了如今尾大不掉的局面。

隆正帝是景和帝挑出来的认为最为合适的人选。

但其余的皇子不这么想。

毕竟这位皇四子生性谨慎,细致,苛刻,这算是优点。

缺点就是孤傲,自负,冷漠,还有些性情残酷。

可想而知……

有当年夺嫡之争,大家无所不用其极。

甚至有暗中下毒等事。

一旦景和帝这位太上皇离世,当年的皇子,现在的亲王郡王们会遭遇什么,可想而知。

就算没有这层顾虑,失败者也很难接受现实。

哪怕自己不行,也要推一个交情好,信的过的兄弟上位。

最适合的是义忠亲王。

比景和帝脾气还要好,说好听点是宽容,难听点就是宽纵。

其子宁郡王卫熹更是处处学父,祖,为人潇洒大度,儒雅宽仁。

祖,父,子三人,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很多人都想不通,景和帝为什么不选这一家子继承大周江山?

说起来,可都是“深肖朕躬”!

其实……

景和帝也是犹豫再三。

但还是选择了颇有些刻忌寡恩,为人过于精细,做事过于琐碎,苛责的隆正帝。

对朝廷,社稷来说,义忠亲王,还有宁郡王,实在都不适合。

景和帝已经过于宽仁。

义忠亲王和宁郡王加倍的宽仁。

大周吏治已经不清,若是放在这父子二人手中几十年,怕是真的要亡国了。

景和帝追求身后之名,确实做了不少糊涂事。

但景和帝并不蠢。

选择隆正帝,就算是神来一笔。

而眼前这些诸王,却并不清楚。

只道是父皇被老四给蛊惑了。

他们誓要拿回自己该有的一切。

财富只在其次,重要的是权力,地位!

智郡王卖关子,诸王猜测好一阵子,都是不得要领。

最后还是敦郡王不耐烦道:“九哥,有话直说吧,咱们又没有你的理财本事,哪顾猜的到是哪家有这本事!”

“好,我来揭谜底。”

智郡王举杯,一饮而尽,然后笑道:“你们断然想不到的,这个日进斗金的厉害人物并非是哪个世家大族,也不是我辈中人,更不是什么勋贵高官,而是一个穷小子,短短大半年时间,他的产业已经到了百万以上,而且还在与日俱增!”

“嗯?”

这时义廉亲王霍然张目,脸上露出不可思议之色。

智郡王知道廉亲王麾下有不逊中车府多少的人手,情报收集的功夫怕是比隆正帝都差不了太多。

这位亲王恢宏大气,为人洒脱,但又不失精明。

同时乐善好施,在百官中形象极佳。

可以说当时是举朝拥戴。

所有人都以为若义忠亲王不能复位,最好的继承人就是廉亲王。

结果廉亲王几次被景和帝敲打,严词训斥。

最终被排除在储位之外。

但多年经营之功,加上诸王支持,廉亲王拥有常人想象不到的财力。

加上他心思缜密,虑事周全,多年时间,经营出一支神秘的力量。

探查情报,收集百官资料,驭使地方势力。

在辽东挖参,挖金的管事人,也是廉亲王的心腹奴仆。

也只有这位,才能把这么庞大的产业管理的井井有条。

不然的话,被人瞩目和暴露也是迟早的事。

智郡王长于谋划经营,但管理部下,和地方官员打交道,这些事还是廉亲王做起来更得心应手。

也是因为这些能力,使得这些诸王心中不服。

廉亲王何事不如隆正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