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 第168章 迎敌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第168章 迎敌

作者:南方有嘉年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9 14:54:02 来源:小说旗

“将军,狼烟!”

“狼烟起了!”

到了傍晚时,所有人都渐渐放松下来。

虽说也有小规模夜袭,但众人都知道,夜袭无非就是扰乱精神,根本不可能会有大规模的决战式的夜袭。

有经验的将领,早早安排扎营和分批值夜的人手,除了当值人员外,就算有动静,大半营盘仍然如常,将士们该怎么休息还是怎么休息。

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的人普遍营养不良,七成以上的人患有夜盲症。

一入夜之后,几乎是什么也看不到,几乎可以算是失明。

治疗也简单,补充营养就好。

在后世就是吃一阵维生素A就好。

在这个时代就得大量吃动物内脏。

哪有这条件。

不光是虏骑,就是周军也有相当数量的夜盲症患者。

大规模夜袭,对双方来说都难。

所以古往今来夜袭成功的战例屈指可数,主要也就是勇将带着没有患夜盲症的精锐,突入敌营薄弱之处,一举成功。

到了傍晚时,基本上这一天就熬过去了。

所有人精神都放松下来。

但就在此时,异变陡生!

远方的军台陆续飘起狼烟!

所谓狼烟还真的是狼粪燃烧,喜峰口到古北口这条战线的中间也有很多火路墩和军台。

火路墩一般是十来人的一个小队驻守。

小型的只有几人。

一般是三层塔形建筑。

一层放粮食,养牧畜。

二层住人。

三层有箭孔或弩机等防御武器,一旦遇警,关闭院门和堵死底层,十来人只要敢于抵抗,过百敌骑也未必能强攻得手。

虏骑小股入境,这些火路墩也能牵扯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

当然,火路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报警。

通过这些建在要道边缘的火路墩发出的警讯,看到的狼烟数量,方位,可以判断出敌人的规模和来处。

这就很重要了。

更上一层的就是军台。

军台有数十人,也是三层,但是建筑模式是方方正正。

如同一个敌楼。

顶层也是一样堆积狼粪或牛粪。

有警讯也是第一时间燃烧狼烟。

军台人数多,还有骑兵,不光是报警讯,还有负责袭扰敌粮道后方的责任。

更上一层,就是方圆里许的军堡。

内驻军马过千,还有少量的平民居住。

若是战时,也会接纳边民入驻。

军堡就是墩和军台的核心,一个军堡要支撑几十个墩堡和军台,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此时最少有超过十个军台墩堡燃烧狼烟。

一则是说明最少有过万骑兵蜂拥而来。

二来则是向敌骑宣示存在。

几十个墩台加军堡可能有近万驻军。

若敌骑深处,一旦战事不利,还被骚扰后方,甚至被组织起来的周军隔断退路,后果也是会相当的严重。

这不光是发布警讯,也是驻军将领视情况而定,并不是虚张声势。

最少也可以算是一种心理战。

对冯唐等人来说,情况就不太妙了。

“看来虏骑的将领接到指令了。”

“他们是要不惜把突袭进来的游骑打光,也要和咱们换车队。”

“对北虏高层来说,牺牲一些游骑,只要能阻止咱们补给沿途城池军堡,他们还是占便宜。”

“朝廷也有虑于此啊。”

“将军,怎么办?”

冯唐脸上肌肉抽搐着。

就知道这一次的差事不好办。

要不然,那些景和武勋还不抢着来?

这一次大战最关键之处就是眼前的车队。

护住车队安全抵达就是大功一件。

冯唐已经是神武将军节度副使,距离封爵只差一步。

再立军功,升任节度使,皇帝总不好还勒着他冯家的侯爵不松手吧?

又不是新封爵位,只是把战死兄长的侯爵归他承袭就好。

但很明显,这一次军功不好拿。

不然还真轮不上冯唐。

冯唐真正的根基是贾家旧部,少年时就跟着垂垂老矣的荣国公贾源,青年时跟随贾代善。

现在年过五旬,贾源,贾代善都不长寿,贾家败落,冯家两个侯爵先后战死……

到如今左右逢源,贾家这个宗主不给力,冯唐还是处处吃亏。

就如这一次的战事安排,最危险的护送任务冯唐一争就到手了。

到底是他“争”还是别人安排,这个就不好说了。

功是大,要有命拿才是真的。

护送失败,丢官罢职都是小事。

搞不好要下诏狱了。

搞的更不好要被斩首谢罪了。

真的到下诏狱的地步,不如自己抹脖子,省得受罪受辱,有辱冯家门风。

到此时,冯唐也没有办法想太多。

抽剑在手,脸也变得极为狞恶:“怎么办?这个时候了还能怎么办?集兵,结阵,成锐阵,与敌骑打对冲!”

骑兵对战,最凶险最直接的战术就是锐阵对冲。

不搞什么防御,也不搞步骑协同。

一锤子买卖。

哪怕是大将,在这样的骑兵对冲战中也有可能殒命战死。

只要有可能,一般来说很少有大规模的万骑以上的对冲战。

大周更习惯依托城池,步兵和虏骑打消耗。

虏骑则是更习惯左右翼来回策骑飞奔,消耗周军火器和弓箭,同时用自己的骑弓杀伤周军有生力量。

可能整天打下来,双方都很难锐阵交战。

都有顾虑。

但此次不同,周军必须护住粮队。

虏骑必然要冲击车队,破坏送粮。

只能锐阵对冲,一战定生死!

“车队那边只有三千多步兵……”

冯唐看了一眼,车队蜿蜒如龙,但也停了下来。

似乎是要有所动作。

冯唐漠然道:“我等拼尽全力,誓死不退,唯战而已!车队若破,也与我等无关了,那是镇兵和内府,还有贾芸的事了。”

诸将心中也是明白,开始遵令集结麾下骑兵。

确实如此。

众人已经将生死抛诸度外。

他们在,对冲后还能咬住虏骑不放,敌骑想破坏车队也要防着周军冲过之后再兜回来。

骑兵对冲相当凶险,容不得他们做别的事。

这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可能会有小股游骑冲到车队那边。

如果这样也挡不住……

那也无计可施。

冯唐等人连命都未必保的住,这时候想的越多就是错的越多了。

……

“敌骑快到了!”

“结方圆阵!”

“快点,迟疑者斩,后退者斩!”

负责贴身保护车队的是一位蓟州镇的副将,麾下三千步兵。

这些都是附近迁安,玉田等州县的驻防步兵。

在蓟镇算三线部队。

一线当然是各将直属的各营精锐,包括骑兵在内,大半精锐都有披甲,且最少有三四成的铁甲披戴。

兵器也是精心打造的精铁强兵。

此外火器,强弩,也都装备这些一线精锐。

蓟镇十一万兵马,这样的精锐在四万人左右。

此外就有三万多人的边军驻守在外围关隘,分布在长城一线,墩,台,堡,城之中。

喜峰口,三屯营等地就是这样的二线驻军。

他们也有一定的披甲,也有火器等重型武器装备。

二线驻军有四万余人。

剩下的三万人左右,就是在蓟镇南边驻守,算是内线部队,装备和训练都是最差的。

他们算是最后一道防线,主要就是用来守城。

一旦蓟镇大量军台关隘失陷,主力损失过大,三线驻军就负责守城,拖延虏骑大举南下的步伐就可以了。

此次蓟州主力还在与虏骑主力对峙,能抽出一万余骑护送粮队已经是出尽全力。

只能用这些三线驻军沿途出动,加入护粮队伍之中。

人马也抽调不出太多,毕竟城池也相当要紧。

要叫虏骑趁虚而入,北直隶南方,山东北部,都是大周统治核心之所,关系到大量人口土地和漕运,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京营则是尚未集结完成。

而且很明显……京师更要紧。

京师一旦失陷,那就不是北方糜烂的问题了。

是北方,中原,西北,都守不住的大漏。

能守住江淮一线就是大周国运不绝了。

京营三十多万,最多会抽几万精锐随时准备支援蓟镇战场,前提还得是宣大精锐赶过来的情况之下。

宣大等镇兵不至,京营不会动。

狼烟四起,风声鹤唳。

蓟镇三线兵等同内镇兵。

训练,装备都不怎么样。

眼见数里外骑兵已经集结,似要打马对冲,步兵这边更慌了。

很明显,骑兵不过来步骑协同,是要以骑对骑,拖住虏骑主力。

但若是有少量虏骑冲过来,对这些三线镇兵仍然是严峻的考验。

贾芸也是看到了。

冯唐的选择还是对的。

过来与车队裹挟在一起,严重限制大周骑兵的发挥,战术上直接就被动了。

更关键的就是,在车队这边打起来……把车队直接打烂了,这还有什么意义?

对贾芸来说,这也是最后一次考验了。

明天天明就动身,不到午时车队就能赶到三屯营,再运送一些给喜峰口。

那边人手充足,傍晚前就能把所有军需接收完毕。

车队返程,然后轻型马车先赶路回通州,继续运送军需至蓟州等地。

距离不过百多里,数日内就能完成。

内府的人力和车辆已经在补给,贾记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到喜峰口,三屯营。

现在已经是最后关头了。

和蓟镇步兵的慌乱不同。

随贾芸出行的车行护卫人员却是纹丝不动。

赵致仁,冯致信,周致诚……

这些最核心的班底已经站在护卫队伍之前。

此外就是从西岭村抽调过来的护卫人员。

两者相加,过两千人已经集结到位。

弓手二百,长铍手一千五百,盾牌手五百。

二千二百人。

七成是贾芸以奴契约束的伙计们,平均年龄只有十六岁。

可以说是少年兵了。

还有数百人,是招募来的来历清白,成家立业的青年男子们。

多半是京郊各村的猎户或脚夫,柴夫。

胆大心细,体魄过人,还有不少人有射猎练成的射术。

这就相当难得了。

经过元朝之后,华夏尚武之风被彻底摧毁了,尚武习射的汉人男子极少。

很多人对两宋的误解就是文弱,其实并不然。

北宋的民间组织相当多,拥有大量的枪社,拳社,弓箭社等。

五代遗风尚存。

所以金国在北方遇到了极大麻烦,义军四起,河北中原大量义士拖住了金军主力南下的脚步。

一直到立国几十年,河北山东的义军都不停的给金国捣乱。

甚至金国灭亡后,元初之时,汉军世侯成为忽必烈的蒙元军队的主力。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战争最终能打赢,靠的就是汉军世侯。

世侯出身,就是北方汉军和北宋末年的义军起家。

但元朝这个殖民政权为了压制汉民,强行分蒙古,色目,北方汉人,南方汉人四等。

禁汉人结社,禁习武,禁射猎。

百年时间,把汉人的组织性和尚武习气毁的差不多了。

加上朱明三百年更是文官彻底占据上风,尚武之风被彻底摧毁了。

明末的惨况,就是这种情况的现眼报。

大周也没有民间结社习武,贾芸能集结这么多部下,其中还有不少弓手,只能说他是把京城附近能搜罗的人才都搜罗到麾下了。

主要原因,还是水脚帮的配合。

这里头有不少人手,就是原本水脚帮的人。

半年多时间,这些人手和伙计们彼此配合,演习,训练,一起随车队辗转千里。

实战也不少。

总有小股土匪甚至地痞无赖不开眼。

伙计们以小队为基准单位随车队出发。

遇到大股土匪就几个小队集结合作。

半年多时间,实战经验还真的不少。

大规模的合练演习更是超过百次。

贾芸一直是在等这一天。

虽然他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机会,但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一次的运粮,看似是天子信重朝廷压迫,甚至有人打主意……但谁又知道这里头是贾芸自己顺势而为呢?

这个机会,岂有放过之理?

但是否能成,还是要看自己!

“传我之令,车队按平时训练那般速度收拢!”

“铁厢车居外!”

“弓手居于厢车间隙!”

“刀牌手掩护弓手!”

“长铍手居于车阵之中!”

“静候迎敌!”

“是,东主!”

随着贾芸发布命令,由赵致仁等人带头,所有人都怒吼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