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 第96章 天时人口论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第96章 天时人口论

作者:南方有嘉年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9 14:54:02 来源:小说旗

厉鄂此时已经以诗才闻名大周全国,但诗人却难变现银钱,扬州马家兄弟等盐商偶尔资助一二,却不能当常项收入。

厉家不是什么官绅家族,连书香世家也不是。

厉鄂少年聪慧,读书有成,但家境贫寒,靠兄长卖烟叶维持家人生计,这样的家境,想接受书香世绅家族系统的科举教育,根本没有这种可能。

厉鄂功名不顺,早早有文名却无功名,年过四十仍无法安身立命。

要到年近花甲才混到待选知县,可一直没选上,最后贫病交加而亡。

此公一来应聘,贾芸立刻给了主编待遇,月俸五十,三节两寿额都是额外给一个月俸禄。

此外有花红贽敬,算一算一年怕是能过千两。

这比扬州盐商给的要多的多了。

那帮子就是找名士文人撑个场面,过后就摞开手了。

想以此安身立命根本不可能。

对贾芸来说,书记日报招来一个名闻全国的大诗人,千多两银子不仅值,简直是大赚特赚。

要知道,这整个时间点,百年之内,写诗没有强过厉鄂的。

虽说把厉鄂放在唐宋最多三流,放在前明也只是二流。

但放在伪清康雍乾这近百年时间内,厉鄂就是写诗最强的一位,没有之一。

写词的有个纳兰性德,放唐宋也算一流,比起超一流还有差距,写诗的诗人伪清这个时间段就差太远了。

厉鄂入职不到两个月就下定了决心,此后就跟着贾东主干了。

这一次的风波,这几位主编的着急程度,不逊于那些与贾芸一体的伙计们。

不光是实打实的银子,众人也看的出来书局日报的影响力。

他们已经名士,在日报再干一两年,一定会声闻全国。

到时候可真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了。

但眼下,还得看贾芸怎么着手解眼下的危局。

也是众人最为悬心之处。

别看现在就一群商家跑来退广告。

若是再不能还击,怕是会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才是众人最为担心的地方。

……

书房中,贾芸已经打好了腹稿,准备开笔了。

正面还击,不论是与韦期逸论战儒学,或是从细节出发,都是驳不倒对方。

后世一句话,不要和弱智辩论,他会把你的层次拉低,到达他熟悉的战场,然后轻而易举的战胜你。

不要自证,自证就输了。

韦期逸影射贾芸的人品,影射贾芸的用心。

用儒家的大道理压制贾芸。

如果贾芸和对方“辩经”,那可正好落到对方圈套之中。

敌人已经挖好陷坑,准备好索套弓箭等着呢。

和这帮文官大佬们辩经,那真是自寻死路了。

没有获胜的可能。

也不能不加理会,韦期逸可是监察御史。

写文章不理,接下来就是弹劾了。

孔子诛少正卯又有什么罪名?

不都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贾芸不能辩驳,接下来就是心达而险,言伪而辩,记丑而博这些罪名可以扣在贾芸头上了。

抄没书局,禁毁报纸……

一整套的操作在后头等着。

这就是文官设局的厉害之处,看似绵软,但章法严谨,一环套着一环,环环相扣。

贾芸自不会上他们的当。

得从自己的角度和长处出发。

儒家这套天人感应的这套,其实稍微有点脑子的都不信。

万历年间,儒臣们群起而攻,说万历不够勤政,不敬上天,不法祖宗,在后宫好生气,受饮酒……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知道后宫的事的?

甚至万历和皇后不同房也被上疏说教一通,把万历气的无可奈何。

当然,万历也不是好鸟,明亡于万历是没有话说,确实如此。

但后来天启四年之前,朝中基本上都是东林党,是东林党势力最大的时候。

那时候可谓众正盈朝了,天灾没有了?

天启年间东林党当国的那几年,天灾一点没少。

崇祯就是典型的圣君模板,俭朴节约,勤政临朝,不用太监,信重文臣。

特别是崇祯初的那几年,几乎就是标准的明君。

哪怕崇祯亡国,李自成和伪清两方面都没有人在道德和治国上说崇祯的不是。

无非是能力高低,但“君非甚暗”算是盖棺论定,大家都认账。

那崇祯年间的天灾少了?

没法解释,就只能扯到虚无缥缈的“气运”之说。

无非就是说大明气数尽了。

这个说法,相信的人更多。

包括帝王在内,其实都是信气运一说。

王朝初立,气运加身,万事皆无往不利。

到王朝末期,气运衰退,天灾**不断。

前明亡国时,就是标准的气数已尽的感觉。

只是这气数之说,贾芸要敢写,明天一见报,当晚刑部大牢的单间就给他备好了。

那是真找死!

谁敢说气数?

谁敢说能断定王朝气运?

谶语之说,东汉初特别流行,光武帝刘秀亲自动笔和别的势力打笔仗来解说谶语。

东汉之后,这种事就特别犯忌讳,人主不说,人臣更不能说。

要破局,就不能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贾芸要写的,是天时人口论。

博闻强记还是基础。

他原本就记了大量资料,历朝的食货志,还有后世学者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明中后期到清前期的小冰期研究,研究文章很多。

顺道带起了很多相关的研究课题。

贾芸要用来还击的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天时说。

天时说,分为小冰期论和降水带论。

在此之前,贾芸已经请郑燮替自己画了几幅画。

并且请张记书局的张煊带着雕版师傅过来,现场雕版。

这一次的还击,就不能计算工本了。

雕版再贵也得用。

毕竟现在贾芸还没搞出铜版画技术来。

现在的大书桌上就摆放着几张画。

北边的草原。

西北的沙漠,戈壁。

沿着西北到辽东的蜿蜒如龙的长城线。

晋北的张家口到蓟州,大山绵延不断。

这就是巍峨雄伟的燕山山脉。

山脉之中,张家口,蓟州,喜峰口,紫荆关,山海关。

大片海域。

还有被这些地方保护着的大周神京城。

一目了然,令人印象深刻。

有着画,贾芸再开笔,说服力无疑要增强许多!

“图画上蜿蜒如龙的城墙便是长城,庇护大周的伟大防线,也是华夏两千年的生命线。也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线,沿着这条线,越是向北,降雨就越少,越不适合农耕。可以看到,漠南的地理划分虽然小,但草场明显比漠北要多的多,漠北虽大,却因为降水量太少而遍布戈壁,草场反不及漠南大。一旦遇到降水减少,或是降雪增多,北方的牧人无法生存时,就会一直南移。这也是华夏从古至今,都面临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战争不绝的原因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