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长征:我有复兴系统! > 第31章 扎西

长征:我有复兴系统! 第31章 扎西

作者:一枪破苍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7: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红军被迫进入云南威信、贵州毕节、川省叙永三省交界处一带集结。

1935年2月5日,红军在水田寨一个叫鸡鸣三省的村子里,中革召开了一次非常的重要会议,即鸡鸣三省会议。

这次会议,可以说是遵义会议的延续与补充......

接着,红军边打、边走、边开会,从1935年2月5日至2月9日,在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扎西县境内,在水田寨、大河滩、扎西寨连续召开会议,

扎西会议也算是遵义会议的延续和最后完成,因为当时召开遵义会议时,敌人紧逼、军情紧急,所以一些细节以及书面文件都没有落实到位。

扎西会议将这一切完善,因此,扎西会议也是长征路上一个重要的会议。

除此之外,扎西会议还确定了红军新的战略行动方针,作出回师黔北,重占遵义的重大决策。

与此同时还对部队进行了整编。

不要小看这一次的整编,这可是一次重要的关于整顿士气的精兵决策。

红军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率领86000多名红军将士,被迫长征以来,在突破敌人的五道封锁线,特别是血战湘江后,减员过半仅剩下30000多名将士,士气低落,前景黯淡。

在这个时候还要整编缩制,这是为什么?

在我们的印象中,红军曾经是一直扩编的。

比如在当年在井冈山时期,创建第一支红军时,就是将唯一的这支队伍取名为“红四军”,而不是定为“红一军”,就是有点唬人的味道,让人觉得红军有四个军,实力是不可小觑的。

而如今怎么了?

不需要虚张声势了吗?

红军不是依然还很弱吗?

是的,一点也不假,红军虽然依然还小弱小,但是今时不同往日,过去是有险可据,以逸待劳:而如今却是绝地反击,需要更快速、更精干的队伍。

因此,扎西整编,不仅是部队编制体制的‘轻装’和物质上的‘轻装’,更重要的是官兵思想上的‘轻装’,从观念上适应了大转移中的运动战。。

本次整编,全军除干部团,共编为17个团,红一军团缩编为2个师6个团,红三军团缩编为4个团,红五、红九军团各编为3个团,红100团建制依旧保留。

为了加强川南的革命力量,中革派原红五师徐政治委员、军委纵队干部团上干队余政委等组成川南特委,率几百人在扎西东南的石坎成立了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积极活动于川滇黔边地区,策应主力红军作战。

川南游击队在红军主力转移后,继续在当地坚持斗争。

“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整编好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

......

红军进入川滇边境后,小酱也开始重新调整部署。

将湘军改为第一路军,在湘西“围剿”红二、六军团。

薛月兵团和滇黔两省敌军组成第二路军,龙运为总司令,薛月为前敌总指挥,辖4个纵队,以吴齐伟部4个师为第一纵队;

周混元部4个师为第二纵队;

滇军孙度部4个旅为第三纵队;

黔军王家咧部5个师为第四纵队,与川军潘文化部一起,企图围歼红军于长江以南、叙永以西、横江以东地区。

2月7日,龙运命令第三纵队由镇雄、毕节向扎西以南之大湾子推进;

第一、 二两纵队主力集中黔西、大定(今大方),一部向叙永推进;

第四纵队留赤水河以东之遵义、桐梓、赤水等地区。

川军以一部兵力固守叙永、古宋、兴文、长宁等地和长江、横江沿岸,防止红军北进;

主力则由高县、珙县、长宁及其以南地区向扎西推进。

......

小酱命令四周的部队再次围拢过来,企图将红军消灭于叙永以西、横江以东、长江以南地区。

面对危局,中革打算乘敌人注意力都集中在川南之机,迅速回师东进,再渡赤水,向较空虚的黔北进击,机动歼敌。

从要北渡长江,到在川黔滇边建立根据地,再到回师黔北,这个转变时间只在三、四天内,可见当时的形势是何等瞬息万变。

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

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对于行动飘忽不定的红军,小酱也搞不清楚红军的具体行动路线,以及下一个行动目标,只能被牵着鼻子走。

在这种情况之下,红军突然转兵东进,于2月18日从太平渡、二郎滩等地区突破战斗力较弱的黔军防线,架浮桥东渡赤水河。

驻守在这里的是黔军王家列部的两个团。

众所周知,黔军都是双枪兵,一手步枪,一手烟枪,战斗力非常低下。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成为了突破口。

在确定二度赤水回黔北之后,杨定国就将自己的狙击连跟两个突击连合并,然后分成数个小组,网赤水河方向散开,目的就是为了打探哪个方向的敌人部署薄弱,或者说哪个地方驻守的部队是黔军。

在目标明确并且己方火力强大的情况下,轻而易举的就将王家烈部的两个团给击溃了。

以至于红四团大部队赶到之后,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只能开始架设渡江浮桥。

红四团架设浮桥,红100团负责在四周警戒,防止敌人前来破坏浮桥的架设。

一直到红二十的大部队赶到之后,杨定国这才带着红100团朝着娄山关赶去。

红军长征路上的第一次大捷,他可不会错过。

经过了数次大战,红100团还剩下600名战士。

为了方便指挥,杨定国直接100人为一个连,分了六个连。

一个狙击连,统一装备加装了四倍镜的莫辛纳甘步枪,集中了全团枪法最好的战士。

一个机枪连,100挺轻机枪,火力足以压制数倍于己的敌人。

两个突击连,统一装备MP40冲锋枪。

一个掷弹筒连,分了10个班,统一配备一杆莫辛纳甘步枪以及三具掷弹筒。

掷弹筒这个东西轻便、容易携带、易上手可以有效拔出敌方火力点,有些时候是真的可以发挥出奇效。

最后一个连的战士主要负责弹药的搬运,统一装备莫辛纳甘步枪。

......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