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清末恶徒传 > 第一百零七章 胡聘之来信

清末恶徒传 第一百零七章 胡聘之来信

作者:蹈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18:43:05 来源:小说旗

回到县里,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县衙自然要休班。这时候薛成章拿着 一封信件递给杨旭,走的是官驿,说明寄信的人 应当是官场中人,杨旭拿起折刀拆开缝线,里面才是信,里面的名字是胡萃臣,原来的山西布政使胡聘之,现在不是调任到浙江去了吗,怎么想起来给自己 写信了,两人从身份地位到学识都不是一条线上的人。

杨旭疑惑打开信纸,原来上次微服私访乡宁,对待大清与日之战只说强弱没有深究,胡聘之也觉得杨旭的观点甚为深刻,尤其当得知这几个月来,清日关系开始往不好的苗头发展,朝鲜内部乱局已现,东学党自1864年被扑灭以来开始越来越壮大,这一年来竟几次提出恢复其创始人崔济愚的名誉,这是个造反的头头,朝鲜再脑残也不会恢复崔济愚的名声,东学党开始酝酿造反的声势越来越大,这时候日本政府反而怂恿清军出兵朝鲜平乱,典型的驱虎吞狼之意,傻子 都能看出来。中日之间在朝鲜的利益对抗的越来越激烈。这才是胡聘之的担心。

这次的来信就是询问可有战胜的机会,杨旭一阵踌躇,寻来薛成章到书房里给胡聘之写回信。

中日之间的矛盾不仅是表面国与国的关系,更是日本在经历痛苦转型期的政策,众所周知,工业革命是需要资本的,英国出现“羊吃人”的现象,更是发动无数场殖民战争为自己的工业发展提供引擎,同时期的法国德国甚至于俄国莫不是如此,而日本山地众多,日本的发展也是以工农业剪刀差的模式在发展,典型的以牺牲农民的代价来发展工业,这是最不可取。不仅国内乏力,国际上的列强实行金本位代替银本位的金融策略,变相的又从日本捞取了大量的资源。而日本迫切的想转变如今的态势实行金本位,但是金本位需要大量的资本作为后盾,简而言之,日本银根紧张,紧张到生死关键时刻遍视如今日本,发展已陷入瓶颈期,最广大的老百姓食不果腹,造反的火种布满日本,光是西历1892年到西历1893年之间就发生了一百多起,虽然国家不平静但是日本已经闯进了现代化工业国的门槛,虽然这个工业国底子很薄,但是已经具备了一定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实力,民族意识觉醒,战争动员能力更是大清国所不具备的。反观我大清国依旧是农业趋向工业的进程开端,我们没有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能力,动员能力基本上就是拉壮丁,强行摊派,上下级关系更是权责不明,相互推诿。

日本的财政大量的用于军事拨款,具消息称日本从西历1890年起军费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六成,这是个疯狂到任何和平国家都不可能做到的举动,即使英国在英法战争在紧张的关键军费支出也只有四成,尤其是日本在西历1890年后,日本爆发经济危机,日本掀起了“米骚动”,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西历1892年*裸的表示我大清的东北、朝鲜和台湾是日本生命线,日本具有保护权,战争意图已经十分明确,环视四周,俄国强大若斯,日本只会面对我们。

由于军费的激增,原本西历1885年开始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92年就已经完成,这时候日本陆军已经具有日军常备兵力和23万预备兵力,海军的总吨位超过我大清的北洋,尤其是速射火炮更是我军的数倍,到了这一步,日本人手里的*的光影已是隐约可见,日本政府不发而发,战争冲突的脚步已经开动起来了。

反观我朝的形势,对视日本的我北洋海军,自西历1890年以来,甚少训练,如今的能力水平不足88年的一半,更是幌谈药事储备缺失,自光绪十八年北洋海军上书补充军火库,费用二十万两白银,至今我朝都未能应允,我朝视北洋海军为李家私兵,压根不想过多的拨款。(李鸿章署理直隶大部分的税收塞进了自家口袋,还拿出千万两白银供给盛怀宣利用官办身份做生意)自1888年起,我朝未更新一艘军舰,在这个海军军舰更新每三年一轮新技术的状态下,在日本步步紧跟的状态下,我水师已经失了两轮。

海军不行再说陆军,淮军精锐两万七千人,辅军三万,还有湘军六千余驻直隶,可否赢的对战六万多人的军备整齐的日本陆军?

第一种可能,日军在朝鲜被我淮军打败,日军海军胜利,日本拥有制海权,可以将后备军源陆续开进朝鲜,我军败局已定,况且淮军守的是从朝鲜、辽东、京畿到山东漫长的地域。

第二种可能,日本打败我军在朝兵力,趁势追击,那辽东就完全掌握在日本的手里了,日本可以从陆上进攻威慑京畿,或者登陆山东,攻击海军驻地,北洋水师休已。

第三种可能,我军在辽东拦住日军打成相持阶段,我水师幸得上苍保佑,神威大发使得对日一战,海军损失对等,这时候开始各回各家舔舐伤口,以便再战,日本在西历1890年就开始自己制造排水量2000多吨的军舰,而回视我军依旧是十年前那样知道三四百吨的炮艇,如此一来胜败可知。

但是我大清富有四海,兵力二百余万,刨去六十万的绿营,三十万的名义上的旗兵,和近四十万的各地住汛勇营,剩下六十万,(在不吃空饷的情况下的人数)一旦打成持久战,我军会不会胜利,我的答案是不会,自发匪以来,军队自治,各地方 军种之间各不隶属,淮军取直隶财政施养淮军,各地方都是类似情形,我损失一分,旁人乐见其成,(这里杨旭想说朝廷没敢说,只能让胡聘之自己体会)那我何必费心劳力。

何况陆军的物资一直都是大量缺失的状态,就拿朝鲜驻军和淮军来说,每年上奏朝廷补充军备物资,这都快十年了,愣是没有齐备过,这还是我军最精锐的部队。

即使我地方督抚拳拳爱国之心,我军大部分的军力不是在东南就是在西北新疆与俄国对峙,西北兵力跋涉到辽东没有七八个月来不了,最快的是东南部署的物资和军队,自从黄河冲垮运河以来,1855年起我军开始由河运改为海运,运河大部分已经淤积不便通行,而走海路,日军掌握制海权。即便我军陆路运输,从物资筹备到给养筹备,再奔波入辽,最快半年有余,半年啊,黄花菜都凉了。

细细的分析出来,杨旭的心理也是凉凉的状态,信写道最后其实杨旭想建议快速补充物资打拖延战,日本国小,时间一长肯定我方在谈判上占优,但是这话没法说,你能正大光明的说我朝要受到城下之盟,这话说出来小心别人弄死你。杨旭在信上说明日本的优势,又说了日本的劣势,至于我大清,都不必明说,胡聘之历经管理过三省之地,从内陆到沿海,他比谁都清楚。

薛成章写的大汗淋漓,不是累的是吓得,惊颤的说道:“难道今年我朝就过不去了。”

杨旭笑着宽慰他,“即使甲午战败,什么日子改过还得过,估计老佛爷过得更滋润也说不定。”甲午赔款赔的都是地方收入,很多收入都是进了地方督抚的口袋培养自己的势力,甲午战争其实夺取了地方的很多财权,若非不是如此,在慈禧死后,朝廷也不敢搞皇族内阁,甚至用满人夺取地方汉人督抚权力,汉人督抚一害怕,手脚一动,整个大清就崩塌了。

自己的话语很多地方不乏粗鄙之处,薛成章还得重头修改一遍,把不该说的,修饰一下语言。

官驿与民间的传信方式,无论是效率还是准确度上高了数十倍的等级,可以说在没有电报的年代,这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传递信件的方式,有缝线和印泥就避免途中被打开的风险,不过路途遥远,这封信到了胡聘之手里已是农历一月底的事情了。

胡聘之是所有封疆大吏的汉臣中,慈禧最看重也是最喜欢的一位,究其原因莫不是胡聘之是一位能臣,同时不贪权,不培养亲朋党羽,最重要的没有同时期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那样收拢地方财政养着自己的军队的同时还培养自己的“皇商”队伍。在此时尤其难能可贵,所以对于胡聘之,慈禧放在心中的第一位。其实胡聘之就是遵循上千年来作为臣子的职责,为国尽忠体恤地方。

胡聘之在细细的研读杨旭的来信后忧心忡忡,重新修饰一番加上自己的理念,上书朝廷,这个已是后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