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清末恶徒传 > 第一百三十八章 甲午阴云

清末恶徒传 第一百三十八章 甲午阴云

作者:蹈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18:43:05 来源:小说旗

朝廷的邸报很快就传到了浙江,其实朝堂上的消息不到两日就已经随着电报传到浙江布政使衙门,电报这玩意可以说是大清国发展最快的洋物件,到1894年里程已经到了七万多公里,使得上情下达,1882年李鸿章率先使用电报指挥淮军入朝控制“壬午兵变”。不过大概的事情发展简直如乡宁的“村夫”所说的一模一样,就连步骤都是如出一辙,胡聘之大汗淋漓,手里攥着半年来与山西乡宁所有的通信,朝鲜事变,我朝应援,日军一方面极力促使我朝出兵,一方面小动作不断,这第一步,第二步,事情的发展好像就是那个乡宁的小知县安排的一样,往下细看第三步的变化,日军必定与我军同时入朝,驻扎朝鲜汉城,肆意挑衅,期待与我大清发生冲突,第四步日军大肆增兵,撕毁合约,战争被点燃了……

一封一封的信件,一页一页的纸张在手中滑落,以前心理的侥幸,现在如同在眼前上演一样,胡聘之大吼一声,将桌上所有的信件拨撒在地上,“黄口小儿,不值一信!”然后瘫在椅子上,胡家的大夫人带着丫鬟在门口待了半饷,见老爷差不多气顺了,把丫鬟手里的茶杯接在手里,独自一人抬脚步入厅堂。

“老爷已不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了,气坏了身子不值当的。”一边把茶碗放在胡聘之的身边,一边弯腰一张一张的捡起散落一地的信纸。看看已是暮年两鬓微微发灰的妻子,胡聘之一句训斥的话都说不出口,“你说,这个国家这个朝廷真的完了吗?”

胡夫人顿时左右瞧了瞧,小声的说道:“老爷怎么什么话都能出口,这种不敬的话,老爷还是少说。”

胡聘之无奈的笑了笑,“真能尽人事听天命了,让刘先生过来,老夫起草一份奏本递上去。”

“我这就叫人请刘先生过来,不过老爷咱这不该讲的话就不说了,刘师爷不是外人,但是日子久了难保不传出去闲言碎语的,对老爷不好。”

胡聘之看着老伴一脸的担忧,心中一暖,“行,我也是知命之年的人了,不是涉世未深的孩童,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还是知晓的,你且放心,去吧!”

在刘师爷的帮助下很快一份劝诫的奏本就写好了,以前虽说上奏过警示日本的奏本,但是都是提醒,这份可是真正的事实劝诫。过去的奏本都是走海路一路上京,但是时日寻多,这次干脆直接在电报房发到北京,有北京的家属接电后重塑一份上本。

很快奏事处就接到浙江布政使奏本,封疆大吏的奏本直接递给宁寿宫处的李公公,知道老佛爷喜欢掌控地方重臣,李莲英不敢懈怠,赶紧报给慈禧。

这一封奏本可是把慈禧惊的不轻,不是朝鲜出事吗,怎么奏本上说着说着大清和日本国要打起来了,但是胡聘之是浙江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绝对不会无的放矢,很多预警消息的确的发生了,但是要说区区的小日本国要跟自个打仗,慈禧还是觉得有些不大可能,不过心里还是闹得慌,这光绪十六年以后,无论是淮军还是北洋水师的弹药兵备可是一直没补,上次听兵部的人说缺额达六成,真打起来,可是会不会出事啊?慈禧有些拿不定主意,对李莲英说道:“这事情你可看过,你觉得呢?”

李莲英低头叙道:“老奴看过是看过,可是祖宗家法,奴才对朝廷大事不能多言。”

“让你说你就说!”

“是,是,是,老祖宗要奴才说,奴才就大胆说一说浅薄之言,就姑且一说,老佛爷姑且一听,说错了可不干奴才的事!”见慈禧不耐烦的摆手,李莲英生怕招致慈禧反感赶紧张口说来,“其实经过这些日子的胡大人的奏本,在老奴看来,我大清之威雄踞东方,蕞尔小国定然不敢触碰虎威,不过宵小也有罔顾大势,螳臂当车的时候,老奴观日本国数年之感,也是知道其狼子野心,洋人国家纷纷过来求财,日本国未尝没有分一杯羹的打算。”

说和没说一个样,打或者不打都说了一遍,慈禧捂着脑袋想了一会,“把这奏本送与李中堂看看。”

李莲英很快到了李鸿章府上,李鸿章来朝廷商议援朝的决议,一直在京,还未离开。见李莲英赶过来,赶紧上前迎接到府中大堂,稍一说明来意,李鸿章也是一脸的纠结。淮军和北洋水师是李鸿章手里的依仗,怕就怕别人打自己手里的主意,打开浙江布政使的奏本快速看了一遍。按照眼光来说,李鸿章可是中国最早看世界的那批人了,但是一旦涉及别人触碰自己手中的权力的时候,李鸿章就不舒服了。

“胡萃臣的奏本我看了,我部军容鼎盛,无大忧,可以令朝廷安心,让太后放心,只是,只是这内饷缺失,物资不备,烦请李公公回去通禀太后,如此我部内外齐心,外贼可搙。”

李莲英站起身来,拱手告辞,“既然如此就不打扰中堂大人休息了,我还得回去交差呢。”

李鸿章赶紧相请,“李大人急什么吗,你我可是半年未见,坐下来吃个席面,好好叙叙。”李鸿章称呼自己大人,李莲英感觉很受用,不过慈禧的差事可不敢耽搁,推辞一番,赶紧告辞,李鸿章赶紧掏出两千两银子的程仪送上,感谢奔波之劳,李莲英自然乐呵呵的笑纳。

李鸿章的态度慈禧早就猜得**不离十,但是事关重大,尤其是京畿之地连同辽东之防还有海防都在淮军的手里,慈禧有心插手,但是李鸿章水泼不进,慈禧只好作罢。至于要钱饷,李鸿章都不在乎了,自己还闹腾个啥呀,最多把奏本给旁边的皇帝看看,让他早朝上议一议,听听朝公们的意见。

朝堂上的事情杨旭不关心,在家休养这段时间,身体不能走动,只能在竹榻上,捣鼓赚钱的买卖,不仅为了赚钱更重要的给自己人洗澡,无论是招揽的军队还是乡下的佃户们,身上都有一股沤臭味,这时候人凡是能七天洗一次澡那就是高门大户的人家,但是即便是高门大户冬天也不会洗几次澡。杨旭刚到这里的时候,时常被熏得干呕,人人身上都有一股臭气,女人还好一点,一到夏天每个男人都是行走的“粪池”!普通寻常人家春冬秋三季几乎不会洗澡的,只有夏天的时候洗几次,就是自己身边人来说,张月菀身为新妇,半个月洗一次澡,算是很勤快了,林霜和苏凌筱几乎一个月洗一次还是杨旭催促的结果,杨旭自己则是发扬“封建豪门”优势,几乎三日一洗,自己是拼接的鞭子,虽然头发长了一年多,但是还是不如别人的大辫子的长度,这时候官员的体面,辫子也很重要,身边的人不干净,杨旭也干净不了,尤其是寄生虫,每次和别人相处完,总感觉有虱子之类的飞到自己的身上,奇痒难忍。就是辫子——清国特色的大辫子,寻常人家一年也不会洗一次,编织麻烦,上面油光闪闪,走近一闻隔夜饭都能吐出来,上面虱子,臭虫蚁绝对不缺乏。虱子和虫蚁寄居在人身上不仅吸血溃痒还会传染疾病,尤其是在军队作战时候,伤病员身上的各种病菌随着寄生虫跳到正常人身上,会传染一大片。

自己仅有的化学知识,做不了大的玩意,不过这肥皂还是能做出来的,现代肥皂在十三世纪就已经在欧洲普及开来,在十七世纪就已经在欧洲各国大规模生产,其中英国的规模最大,不过论品质还是西班牙的最好,西班牙人用橄榄油代替英法使用的动物油脂或者鱼油,动物油脂用在纺织物上最好,用在人身上总有一股怪味,反而橄榄油的有一股清香,但是橄榄油昂贵,所以一般用于贵族使用。

这时候西方列强也开始往中国大规模出口肥皂,但是价格不便宜,在社会上不普及,只有沿海的地区的有钱人家才会购买一些,美国是主要的来源国,不仅出口肥皂还出口钾,要知道用草木灰得到的氢氧化钾的纯度不够,但是杨旭购买十分困难,况且价格十分昂贵。只好自己烧制木灰,当然不用自己亲自动手,氢氧化钾容易获取很简单,当年美国人闯西部淘金,自己都会制作肥皂,在一个木桶底下打上很多小孔,然后在里面方面麦秸等过滤物,上面放木灰,然后把木桶放在石磨上,在流水道上放很多石子过滤多余的木灰,最后接到的水溶液就是碱——氢氧化钾溶液。至于氢氧化钾的浓度杨旭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扔进去一个土豆,土豆在桶底上浮2.4厘米就是合适的浓度。

然后就是油脂,杨旭分两种猪油和菜籽油或者豆油,植物油是做给人用的肥皂,添点花瓣香味做香皂,而动物油脂做成的皂用来洗衣服。把氢氧化钾溶液和油脂放在锅里煮,知道变成很浓厚并有硬的感觉,舌头舔上去没有刺痛感即可,但是做出来的肥皂是液体的,最后加点盐点成固体。

最后得出来的结果就是肥肉一斤四十文,菜籽油或者豆油七十文左右,盐五十文一斤,加上木头烧成灰,人工,做出来每块皂的成本直逼五十文,这样的价格估计没有几个人会买的,只能拿回家自己用。杨旭小时候读过很多穿越文,一旦造出来就是供不应求的模样,忽然觉得自己没有多少主角光环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