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长生裁 > 第六章 说书人的下半场

长生裁 第六章 说书人的下半场

作者:人间武库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7: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何事见我?”

“请储大人回京,为太子师。”

储世衍问,伏阶卫答。

小茶馆二楼,暂无人出声。

里头众听客一时恍惚都错了神,不知该做什么反应,外头茶馆老板和伙计也揣着畏惧不敢进来查看。

“好大的人物。”

“太傅,鉴天阁首……东宫,太子……京城,长安!”

叶渝州曾经在长安待过一个月稍多,但是几乎没见过长安城的样子,因为是在牢里。

九岁那年,他和家人一起,被人从渝州押送入长安,只在昏沉的夕阳里模糊看到那座雄城一眼,便进了牢狱,在恐慌中,开始等待一场几乎完全不知缘由的流放。

父亲什么都没跟他说起过,他一直被单独关押、审问。

叶渝州和母亲倒是关在一起,但是母亲了解的东西似乎并不多,或者不愿意跟他多说。

就是在那间牢房里,叶渝州过了十岁的年,认识了他如今的妹妹,当时还很小的李映月,还有她的娘亲。

关押一个月后,两家人一起被流放。

安静的小茶楼里,叶渝州悄然将目光越过依然跪着的伏阶卫首领,看见一颗熊一样的脑袋和铁针一样刺出来的半颊胡须,看到老说书身上。

这位前鉴天阁首、前太傅,此刻毛发稀拉凌乱,原本最能撑场面的一帘白胡子,因为沾了茶水的关系,一时也支棱不起来,身上旧布衣和破裘皮混穿了四层,脚下鞋子却是趿拉着的,露出来好长一截脚踝。

这哪里来半分高人模样?

真要说,老头个子或许够高,八尺有余,放在整个固城也就一个公平伯比他还更高半個头……

可那是鉴天阁啊!传闻中,那座位于长安皇城东北角的石木楼建得很高,得太宗特许,高过了皇宫主体。

所以,鉴天阁,很高的。

鉴天阁之于大周,本身并不是实权划分的官府机构,其最初,是专为陆鱼招移星分玄,遏阻天下百年分龙气建立的,后被保留、延续,一直都有着崇高而超然的地位。

鉴天阁的具体职能中,也包含尤其令天下百姓崇敬与拥护的两面。

一面为星辰卜算之术,道法玄奇,最令民心敬畏、神往。

另一面预知气象,指导农耕,又最关民生,最易得民心,同时也最能教人笃信。

对于一个皇朝而言,这其实是存在一定危险性的。

因而传说中,陆鱼招本人,当年都曾亲口劝说过太宗陈荣,切莫再拔高鉴天阁地位。

太宗笑问再拔高又如何?

陆鱼招不与玩笑,认真说,若一日,我鉴天阁突然跳出来,向着天下人说上一句“星象有示,天谴人皇,德不配位”,你当如何?

怕不怕?就算你陈荣不怕,你的子子孙孙怕不怕?

太宗听劝。自那开始,皇家才对鉴天阁有所限制,改了阁主一称为阁首,陆鱼招之后连续三任阁首,都只做得大周玄门司星人,而未同时入朝为官。

如此,一直到今上登位,数载之后,才又突然冒出来一个储世衍,以四十不惑之年方出学宫,而后,三年登阁首,五年入中枢……

谁能想到啊,这位鉴天阁历任阁首中,不论经历、名声都仅次于圣阁主陆鱼招的显赫人物,后来竟然会出现在固城的小茶楼里说书,而且一说就是五年。

叶渝州也一样没想到。

虽然多年相处,叶渝州一早能够看出来老说书不似普通人,但就算是这样,他平日里做猜想,也从没敢往这天高海阔的路数上去想过哪怕一次。

“扑簌簌。”

听客中一些人到此时似乎终于回过神来了,瞧着自己刚说“真当杀了”那位前阁首、前太傅,就在眼前坐着,双腿开始筛糠似的不住颤抖,跟着,全身一并颤起来。

听动静,俨然这屋里有几只大鸟,随时要扑飞起来。

扑簌簌。

扑簌簌。

“啊呀,我毁了。”

这时间,众听客本都是一个战战兢兢,不敢声响的状态,因而突然一个声音出来,就显得格外清晰。

刚才嘴快提起“星月照金屋”和“干预立储秘闻”的那位,终于是扛不住自己心头的压力和恐惧,主动开口来寻一个结果了。

三名伏阶卫闻言一起扭头看向他。

这一眼,倒霉听客差点就把手上茶碗连同三魂七魄一块丢出去。

“没毁,没毁。”老说书笑着,转头寻看他一眼,温和说:“说书人的事,干他储世衍何事呀?”

说罢,主动招手示意他落座。

老头随后把伏阶卫三人也指去一侧的空桌坐下,喊人从外关了门,又把桌面茶水重新摆正……看样子,还要继续说完今日这一场。

但他手势请来,场内已经没人敢再发问了。

似乎已经特意在表明自己现在还是老说书的储世衍,并没有主动接续之前的话题,当众为叶渝州评说当朝礼部侍郎宋知籍。

叶渝州自然也不会再问。

全场悄然中。

“可以旁观是福啊!”静等了一会儿的老说书,突然自己开口感慨了一句。

这一句感慨意味颇复杂,初听像是对听客们说的,劝说在座众人继续刚才这场对大周皇朝的旁观评鉴,但是稍一再想,又像是说的他自己这五年,在固城闲居说书的日子。

叶渝州在其中听出来有不舍。

“说书爷要走了,是吗?”刚才惊慌时牵在一起的手还没想起来松开,李映月轻轻拉了拉哥哥,仰头哀愁问道。

“是的。”叶渝州点头。

一个人既然生出不舍,并且说出来,那就是要走了。放下固城这一段,老说书已经决定跟太子的人回去了。

结合刚才记史人的新年公开注,说天下变局将至,系舟人尚在茫茫……

“所以老头刚才突然那样大笑,不会是因为觉得,自己就是那系舟人吧?”

叶渝州思索间小声跟妹妹嘀咕。

而他身旁,李映月原本清澈的双眸,早已是一片水雾朦胧,正竭力忍着,不当众哭出来。

蜻蜓是没有六岁前所有记忆的,大概那个血夜让她发生了应激遗忘,所以她是一个没有过隔代长辈的小孩,后来因为郑老篾意外出事,甚至连父辈也没有了……这些年在固城的成长,李映月所有关于长辈慈爱、纵容的体会,几乎都来自说书爷。

所以,当分别突然而至,如今也才十二岁的李映月,是真的一下便觉伤心、不舍,难过起来了。

至于叶渝州,或多或少肯定也有一些,只不过他并不会直接将这种情绪表露在外。

此时,前方老说书在说完那句话后,已经又等了一会儿,屋里满满当当的人依旧没一个开口说话。

“既如此,今日便到此为止了。”带着几许遗憾,老头站起身,拱了拱手,继而俯身准备拿茶碗退场。

今日到此为止,那么明日呢?

明日当然也不会再有,固城的小茶楼从此不会再有一个做过鉴天阁首的说书人,来此评说大周天下,市井人心。

“所以,说书爷你原先真的有一屋金银吗?”突然一个稚气而清朗的声音问道。

李映月随声往前站了站,眼眶微微泛红,而目光中满是恳切。

老说书蓦然抬头,开心笑起来,像是得了奖励一般,看向李映月说:“哈哈,蜻蜓心思,单纯如故,果然还是最关切银钱。”

“那到底有没有呢?”

“想来应该是有过的,既然皇帝和这天下人,都说我曾有。”

老说书重又坐下,摊了摊手,示意两手空空,继续说:

“但是无论如何,我遇见蜻蜓的时候,都已是没有了啊。若不然年前看见那件华彩胡服,说书爷定然是要给蜻蜓买下来的。”

“唉,可惜。”李映月稚气一叹。

“着实可惜。”老说书洒脱一笑。

“那我再问个别的?”

“你且问。”

“刚才客人说及记史人公开注的时候,说书爷为何突然一阵大笑?”

李映月问这一句的时候,手上又拉了拉叶渝州,刚才他俩议论过这事来着。

“哦?”似乎有些意外李映月会问到这个,老头想了想,先反问:“蜻蜓觉得呢?不妨你先说说看。”

“我倒是觉得平常。但是鱼粥刚说,说书爷似乎是因为觉得,自己正是那系舟人,所以才突然发笑。”

李映月把刚才叶渝州嘀咕那话给说出来了。

闻言,周围一众刚松弛下来的听客们,也都把好奇关切的目光投向老说书。

“哈哈哈,系舟人么?”

老头又是一阵畅然大笑……目光在兄妹俩身上转了两遍后,语气突然变得极是郑重,说:

“固平生所愿也。然,已不敢自以为。”

李映月凝神思索一下,“意思不是哟?”

“不是。”

老说书摇头否认了,目光看着李映月,似突然有些遗憾,对她说:

“说书爷已经太老了,亦有错失、蹉跎,难再补还。今后系舟天下事,倘还能做得一个拉纤老朽,便已足欣慰。”

想来,这就是老说书愿意跟伏阶卫回去的理由了。

因为遗憾也好,因为尚有余力与不甘也好,他还想在后续那苍生渡沧海的狂澜中,再拉一把这天下舟的纤绳。

叶渝州对照时间,记起来老头当阁首和太傅时候那位前太子。

按照固城过往客商的说法,那位名为陈观常的前太子,似乎声名很好,贤德而有才干,但是可惜,心急一步踏错下了诏狱,不久便病死在狱中。

大概他就是说书爷口中那个无法补还的遗憾吧?

所以,他要回去,辅佐如今的太子?

叶渝州正自胡乱猜想着。

“那说书爷刚才到底因何突然发笑呀?”李映月目光温柔,继续追问。

老说书缓了缓:“因为,平海记史人的新年公开注,说及天下变局将至……蜻蜓可知道,今年是大周立国第几年呀?”

“第五十七年,我记得嘞,说书爷你过年时说起过。”

“没错,按此算来,大周天下勉强可以算作承平安定的时间,便是五十六年。”

“嗯。”

“五十六年,大周承平之年限,恰是陆公之寿数啊。老夫适才就是因为突然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忍不住大笑。”

“呃,这便很有意思吗?”李映月纳闷问。

“这便很有意思。”老说书认真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