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饮食男女 > 第723章 昔日恋人

饮食男女 第723章 昔日恋人

作者:武文弄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0 12:07: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为什么要搞摩托车护卫队这种徒有其表,有华无实的东西?

李学武倒是能理解王小琴的想法,要创建摩托车巡逻队,变革现有的治安保障机制,必然要创造一个“品牌”来作为标志。

同时,考虑到老李喜欢装哔的性格,王小琴此举未尝没有投其所好的意思。

只要能得到李怀德的支持,她在主持质安部成立后的第一把火就烧起来了。

保卫处并不是第一次申请采购摩托车了,最近的一次还是李学武批复的申请。

只是前几次的摩托车采购用于巡逻上的比重很小,多是用于治安处理和通勤。

以王小琴现在的意思,是要组建专门的环生态工业区治安维稳力量。

李学武对此也持支持和认可的态度,时移世易,现在红星厂职工所面临的安全需要和环境已经较以前发生了很多变化。

同样的,应对新的安全需要和形式,保卫处的工作方式也需要做出变化。

王小琴没有跟他谈过,也不需要谈这些事,生态工业区的范围太大了,光靠自行车可不足以覆盖到所有的治安需要。

李学武在任时提出了布置治安岗亭和派出机构的意见,也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工作布局。

但王小琴想的更直接,她要应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亮马河生态工业区人口流动大的问题。

拆迁和搬家,进场和竣工,各种职业的人群会在红星厂保卫力量较为薄弱的环节渗透。

李学武在工作上讲究动态防范,防治结合的手段,王小琴更有掌控积极性,是要把危险消除在萌芽阶段。

工作量很大,也很辛苦。

看得出来,王小琴在红星集团工作压力很大,要做到尽善尽美其实很不容易。

这种事李学武没法劝,还是要等她烧完了三把火,看看实际情况才能缓和神经。

至于说护卫队的编制是放在保卫处合适,还是放在委办合适,怎么说怎么有。

按编制属性来说,这是一支纪律队伍,且拥有保卫和护卫的性质,自然应该放在保卫处。

可按管理和使用来说,是要配合集团的车队来执行任务,放在车队也无可厚非。

这把火是王小琴点的,苏维德一定不是很看好,更不想让她烧顺利了,所以才有了放在委办的建议。

这手段算不得什么,充其量就是为了他那支杯子找回点面子罢了。

杯子总不能白摔吧。

6月23号,周一。

李学武陪同董文学和程开元会见了来访的圣塔雅集团总裁香塔尔一行人。

最近一段时间双方联系的很是紧密,一些项目频频落地,相关的技术和资金正在一一到位。

同圣塔雅集团谈完,红星钢铁集团这边又在同国内的几个资本银行在谈合作的细节。

要谈注资程序,要谈监管细节,要谈利益分配,很麻烦,高雅琴和景玉农组织了相应的谈判团队,正负责处理这件事。

其实红星钢铁集团的管理班子还是非常有战斗力的,领导们普遍都很年轻,有干劲。

尤其是业务水平上都很有想法,敢承担责任,相关的项目推进的还是很快的。

李学武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些行动,但负责协调和调度各部门配合,也是忙的脚不沾地。

“飞行器项目还是好谈。”

会客室,李学武坐在程开元的身边,看着斜对面的圣塔雅集团的几位负责人讲道:“至少比能源总公司的项目好谈。”

“我听说香塔尔总裁在辽东对部分矿业的基础情况不是很满意对吧?”

他问了一句,见对方点头,便继续讲道:“很正常,国内的工业基础就是这样,真发展好了,也没有咱们合作的机会和空间了是吧。”

“今天讲飞行器项目,我说两点建议啊。”

李学武看向程开元和董文学做了请示,得了两人的点头示意,便继续讲道:“既然合作的框架协议已经签了,我觉得项目就可以开始干了。”

“不要等,任何理由耽误时间都是没有必要的,先把两条生产线的架子搭起来。”

他叠着腿,手比划着讲道:“具体的技术指标和合作方案咱们慢慢谈,摊子摆在这黄不了。”

香塔尔其实很在意他的意见,同董文学和程开元分别讲了国际贸易过程中技术变现和转换的难度。

这些技术的输出,圣塔雅集团是承担了很大风险的,一些封锁的现状还存在。

他们需要将相关的技术做出口到符合贸易规则的国家,手续转一圈之后,才能走港城过关。

正因为技术输出和输入的不容易,耗时时间比较长,所以双方都很慎重地在考虑合作的进程和速度。

李学武用法语直接同对方展开了沟通,要确立这种先合作后补票的信心。

不能等,生产线的上马不能等,未来说不定还要发生什么样的变故。

好在香塔尔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今天的会谈双方都有心理准备。

“坦诚一点,我们开放第二条和第三条生产线建设规划,请贵方的工程师和设计团队进驻。”

李学武盯着香塔尔的眼睛讲道:“从现在开始,到第一台直升飞机下线为止。”

“后续要不要继续开展技术和其他领域的合作,我们先打一个问号。”

他看了董文学和程开元一眼,又继续讲道:“并且,我们愿意把主动权交给贵方。”

香塔尔看了李学武,转头同副总裁和技术顾问做了短暂的沟通。

并没有让红星钢铁集团这边多等,几分钟后,她站起身,径直走向这边,分别同董文学三人握了手。

翻译做了解释,香塔尔代表圣塔雅集团答应了李学武的意见,飞行器项目即刻开始合作。

董文学是很欣慰和兴奋的,钢城飞机制造厂即将完工的KH-4直升飞机年底前下线,而第二条和第三条更加先进和强大的直升飞机生产线又要开始建设和铺装。

他十分坚定地讲,三年之内,钢城飞机制造厂将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直升飞机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

技术引进的效果就是这么强。

——

“谈的还算顺利?”李怀德端起茶杯说道:“能源总公司那边什么情况。”

“我觉得还是脑子出了问题。”李学武抽出椅子,坐在了办公桌的对面,“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他将手里的笔记本放在了桌子上,很是不满地讲道:“明显是接待工作没做好,相关的生产环境和基础对方一定会有心理准备的。”

“嗯,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李怀德点点头,放下茶杯讲道:“纪久征在技术处做的时间久了,头脑明显有些僵化,有点放不开啊。”

“现在换人不合适,再给他一段时间。”

老李自己选的人,跪着也得再给纪久征争取一点时间。

别看在人事问题上老李表现的非常倔强和**,但对于李学武的意见他还是听得进去的。

尤其是业务和用人这方面,李学武要是对某人表达出了不满,他也会慎重使用的。

不过纪久征的问题很特殊,这个人没有什么毛病,风评和能力也都是看得见的。

老李用他在能源总公司,看重的便是他四平八稳的性格,这是红星钢铁集团运营的第一个资本和技术股份占多数的企业。

当然了,以李学武的性格,这样的企业不可能让纪久征混日子,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日子。

好不容易谈下来的项目,也是极力争取到的资本运营实验机遇,不能给他浪费了。

“那就再用他三个月,总公司的架子搭不起来就换将。”李学武必须给老李面子,但也做了期限,“当初我可是做了卜清芳同志的工作。”

“嗯,清芳同志的能力我是信任的。”李怀德了然地点点头,看向李学武问道:“你不是要推荐她给你搭班子吗?”

“我是很希望机关里多留一份战斗力。”李学武点了点桌子,“就怕出现现在这种情况。”

“下面出了情况,上面没有人可用,到时候要耽误工作。”

他顿了顿,这才继续讲道:“三个月以后纪久征能做出成绩,那就调卜清芳同志来综合管理部担任经理职务,任副秘书长。”

“如果他拿不起来,那就调他回来担任综合管理部的经理,让卜清芳去能源总公司。”

李学武的话说的有点复杂,他话里的这两个人,两个职务,好像谁都能干一样。

可实际上,李学武后半句话就已经判了纪久征死刑,调他回来担任部门经理,可没有副秘书长的身份。

为什么要推卜清芳担任副秘书长?

很简单,李怀德的态度已经很清楚了,最迟明年年初董文学回京,他去辽东。

现在都已经快要7月份了,再不把综合管理部和接班人选定下来,黄瓜菜都要凉了。

用卜清芳,不用梁作栋,这是李学武早就定下来的计划,因为梁作栋不可靠。

你问卜清芳就可靠了?

谁都不可靠,但她是女同志,两人相处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彼此都很清楚对方需要什么。

卜清芳在机关工作是有短板的,李学武恰好能弥补她的短板。

所以,在李学武离开京城,去往辽东的时候,秘书长的身份暂时不会动。

为了不耽误集团的工作,势必要有人来帮助他分担这边的工作。

直到他在辽东站稳了脚跟,秘书长的身份才能换成委办副主任,或者副总。

这期间如果想走的更稳一些,总经理助理的职务也可以做过渡。

至于说他卸任秘书长职务以后,由谁来接班,还得看具体的表现。

卜清芳接班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她缺乏独立的管理经验,这一次没下去主持工作,她确实走错了一大步。

就算有李学武的照顾,也无法弥补这种缺失,她想要进步,早晚要走外调的路。

如果集团班子里女同志较少,她或许还有机会,但现在班子里已经有了三位女同志。

这已经是现在这个时代最开明的表现了,用不着继续补充女同志进班子。

李怀德也是这么想的,见李学武如此说,知道他是想给卜清芳一个机会。

“宣传处的工作你怎么看?”他从抽屉里抽出一份文件推了过来,“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组建文艺工作团?”

李学武看着文件上的抬头,有些诧异地抬起头看了李怀德一眼,复又翻开文件看了起来。

“按文艺工作队现有的规模,无论是从管理上讲,还是从表演需要上看。”李怀德语气和缓地讲道:“是时候提一提级别了。”

“按制度规划提级我没有意见。”李学武一边看着文件,一边附和道:“这上面提到要拆分现有的文艺工作队,成立专业文工团是……”

“嗯,我也是很犹豫啊。”李怀德站起身,走到窗边望向窗外,讲道:“文艺宣传工作本身就拥有服务大众和正治宣传两种属性。”

“集团制度变革和发展,文艺宣传工作要先行,尤其是从近两年厂里的形势发展看,职工对精神文化需求在大大地增加啊。”

他回过头,看了看李学武,“当然,我并不是说形势大好,天下成平,正治宣传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关于文艺宣传队,我的意见是提到管理层面上来,放在宣传处为好。”

李怀德向办公桌这边走了两步,隔着茂盛的绿竹同他讲道:“我知道你的担忧和危机意识,这一点我非常的认同和理解。”

“所以精神文化需要和宣传工作可以稍稍分开来建设,也体现了咱们集团文艺工作的专业性嘛。”

老李说的冠冕堂皇,看似复杂,实则就一个意思,文艺宣传队在当前的集团发展的形势下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太过于锋芒毕露。

谁敢否认文艺宣传队的能量?

当初李怀德上位只依靠了两股力量,李学武为他准备的青年突击队和文艺宣传队。

青年突击队名存实亡,已经很少有人提起了。文艺宣传队倒是发展的很好,只是掩藏了一些锋锐和针对。

现在集团化变革在推进,李怀德是要对集团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动刀子。

“成立专业的歌舞剧团我是很认同的。”李学武先是表达了支持的态度,而后看着他认真地讲道:“可我担心的是形势发生剧烈变化。”

“说说看,我就是要听听你的意见。”

李怀德对于李学武的质疑没有懊恼,他非常相信李学武的正治敏感度,这种信任也多次帮助他脱离陷阱,规避风险。

他走到李学武的身边,敲了敲放在桌子上的文件,道:“它之所以还在我这里,就是想再等一等,看形势有没有什么变化。”

“李主任,我的研判可能有误差,但是,”李学武想了想,认真地讲道:“您应该知道,上面几乎已经放弃了原有的工作形式。”

“嗯嗯,我也想到了这个。”李怀德坐回到了办公桌后,点了点桌面,问:“你对未来上面的工作形式或者政策有什么考虑吗?”

“我不敢肯定,但一定跟宣传工作有关。”李学武认真地讲道:“大学习活动第一阶段已经完成,上面派驻到各单位、系统的评估调查组都已经回去了,那么第二阶段必然有所改变。”

“按现有的政策和态势,加强工人和农民参与大学习活动积极性,增强两方在变革活动中的话语权,这不是什么秘密。”

李学武点了点桌上的文件,提醒老李道:“三支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文艺宣传工作,咱们厂在这方面一直做的都很优秀。”

“要加强文艺宣传工作的建设,要树立优秀正派的宣传观念。”

他语气较为谨慎地提到了上面从年初到现在,人民大报上风向的变动和调整。

李怀德听得非常认真,也在认真地思考着。

好一会儿,等李学武讲完了,他这才指了指李学武手边的文件,问:“那这项工作,你的意见是暂缓执行,还是做出变动?”

“李主任,我完全支持您的意见。”李学武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见老李依旧看着他,这才认真地回答道:“成立文工团没有问题,但也不妨碍在文工团内部组建文艺宣传工作队。”

“有针对地选拔优秀宣传标兵。把思想过硬、技术扎实,能承担压力的同志安排到相应的管理岗位上去。一旦有工作需要,也方便调整。”

“嗯,你想的很全面。”李怀德双手交叉在小腹前,抬眼望着顶棚的灯考虑了几秒钟,这才看向了李学武,“这份文件你拿回去,以综合管理部的名义修改发布执行。”

不等李学武回复,他又坐直了身子,讲道:“你来负责指导和帮助宣传处组建文工团。文艺宣传队就挂在综合管理部。”

“协调宣传处没有问题,文艺宣传队挂在综合管理部是不是——”李学武迟疑道:“放在组织工作部是不是更合适一些?”

“不,放在你手里我更放心一些。”李怀德近乎于直白地语气说,“就这样吧。”

——

李学武回到办公室以后并没有立即着手安排文工团的工作,而是端着茶杯思量许久。

而后,他把电话打到了文艺宣传队,是王亚娟接的。

“秘书长?您找我?”

“嗯,晚上有空吗?”

李学武在电话里讲道:“如果方便的话,我请你吃个饭,聊点事情。”

“吃饭?咱们俩吗?”王亚娟有些惊讶,“我是有空,不过您——”

“那就这么定了,晚上我去文宣队接你,吃西餐怎么样?”李学武不容她再迟疑,道:“如果没什么忌口的话,咱们去尝尝老莫的新菜。”

“呃——好。”王亚娟只来得及应了一声,便听见听筒里传来了盲音。

这人真是,打电话一句废话都没有,一分钟不到,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呢,便挂断电话了。

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手里还掐着电话发楞,一时间心都乱了。

如果是谈工作,电话叫自己去办公室谈就好了,或者就直接从电话里问也方便。

如果是谈私事,两人之间好像也没有什么牵扯和瓜葛了。

以前妹妹王亚梅隔在中间,总把他们俩往一块凑,每次见到他总有尴尬的感觉。

她当然意外李学武回来后的改变,更是一连串的发展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直到现在她还不敢相信,最年轻的厂领导是她曾经的恋人。

这段恋情倒也有不少人了解,也成了她在文宣队地位超然物外的主要原因。

厂里没有人敢追求她,家里的关系,或者街道上的邻居们倒也有人给她介绍对象。

只提到了她的基本条件,对方或多或少地都打了退堂鼓,或是她不满意。

跟李学武同岁,今年22岁的她早就该找对象了,可到现在连家里都不敢催她。

连妹妹王亚梅都开了窍,经李学武介绍嫁给了在卫三团工作的帕孜勒。

父母当然是高兴的,在家里特别收拾出了一间屋子给两人做婚房。

只是她在家里的处境愈发的尴尬。

父母不敢说,妹妹一味的迁就,反而让她有种不自在的感受。

所以借着文宣队整顿的机会,她同舞蹈团和专业演员搬进了集体宿舍。

在这里虽然有些不方便,可总比在家里当多余的那一个人强。

有时她也会想起李学武,想起两人的过往,可每次想起都是以无奈和忧伤来结束。

最近她更是刻意躲避了李学武,尽量不碰面,不要自己看见他,想起他来。

李学武是厂领导,每天都忙,想见他都难,刻意不见,那就真是见不着了。

从年前到现在,两人差不多有大半年的时间没有见面说话了。

他突然的一通电话,还是约她吃西餐,彻底将王亚娟遮掩在心头上的红布扯了下去。

她躲避着李学武,可对李学武的关注一点都不少,知道他连中餐都养生着吃,还吃西餐?

要吃西餐不在国际饭店,非要跑去西城老莫吃,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傍晚,胡思乱想,魂不守舍一整天的王亚娟背着小皮包从办公室出来往楼下走。

周小玲见她下来,笑着迎了上去,“指导员,等你好半天了,晚上一起吃饭啊?”

“啊?小玲啊——”王亚娟心里有事,冷不丁地被她吓了一跳,“不好意思啊,晚上我有事,改天咱们再约啊。”

周小玲为啥等她吃饭,王亚娟知道,最近她正在谋划调走的事,是需要她做档案的。

能从文宣队得一个好评离开,去新的单位也能顺顺利利。

两人以前是同一个文工团舞蹈队的战友,现在虽然一上一下,可她也从没摆过谱。

周小玲怕是担心两人以前没什么交情,在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口角矛盾,影响了她的考评。

看着有些为难和遗憾的周小玲,王亚娟拍了拍她的胳膊,认真地说道:“你的事我都知道,放心吧,我这边你不用担心,保证让你满意。”

“谢谢指导员,我就是想请您吃个饭表达感谢。”周小玲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但嘴上还是客气道:“再说我要走了,也想跟您亲近亲近。”

“咱们战友的关系还不够亲近啊?”王亚娟笑了,拉着她的手说道:“别扯没用的了,好好准备考试吧,等你的好消息。”

“那我就把这顿饭留在出成绩的时候了啊。”见王亚娟真有事,周小玲也不再强求,送了她几步,道:“到时候你可不能再拒绝我。”

“别客气了,我都要不好意思了。”王亚娟看见门口的汽车了,赶紧摆摆手,说道:“我真有事,明天有空咱们再聊啊。”

“好——”周小玲站在院门口,看着王亚娟急匆匆地走出门,上了那台厂里都熟悉的伏尔加轿车,心里一阵错愕,随即便是目光闪烁。

汽车启动,李学武看了一眼车窗外,对着身边座位上的王亚娟问道:“周小玲找你有事?”

“说是吃饭。”王亚娟有些紧张,又有些尴尬地看向了窗外,就是不敢看李学武的眼睛。

“呵呵,是工作调动的事吧。”汽车开上了厂区公路,绕过下班的人群,从车辆出入口开了出去,直往西城而去。

车上,王亚梅微微低着头,应付道:“可能吧,她没说。”倏地,她突然转头看向了李学武,“你怎么知道——是你应的她?”

“很意外吗?”李学武淡淡地笑着,“她找到我,询问我的意见,说想去做飞行服务管理。”

“我还以为她——”王亚娟微微摇了摇头,道:“我想起来了,她和你妹妹是朋友关系。”

“你相信只是朋友关系?”

李学武好笑地打量了她一眼,看着前面说道:“李雪可不会为她在我这说情,我也不会为了一己之私就偏袒于谁。”

“有些工作需要热情,需要主动,她既然有这个心思,那就让她去做吧。”

王亚娟没有说话,只是打量着他,眼前熟悉的男人让她有些陌生,陌生的又让她有些熟悉。

——

老莫餐厅,经历了关闭、重组、整顿之后,再一次对外开放。

服务生和厨师换没换不知道,但味道变了。

王亚娟点菜很仔细,并没有狠狠地让李学武破费,倒是他主动要了几道硬菜。

吃西餐,硬菜也就是海鲜或者牛肉,越珍稀的才是越贵的,李学武倒是没多嘴馋。

王亚娟点的蔬菜沙拉他吃了不少,把牛排切好了,同她做了互换。

看着自己已经吃了两口的牛排到了他那里,王亚娟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他现在就是自己曾经期待的成熟模样,只是让她有些无所适从。

“亚梅最近怎么样?”李学武并没有在意她的表情变化,随意地问道:“老是见不着她。”

“还——还就那样。”王亚娟看了他一眼,用叉子叉了他切好的小块牛肉吃了起来。

“每次我去大院接孩子,不是休班,就是忙,连说句话的工夫都没有。”

李学武放下手里的刀叉,看着她笑了笑,“你呢,最近在忙什么?我也好久没见找你了。”

“我?我也是那样。”王亚娟不敢同他对视,低着头摆弄着盘子里的黄瓜装饰,“上班,下班,睡觉,还能咋样。”

“听说你住在集体宿舍了?”

李学武似是无意地说道:“我是给宣传处说,专业演员要加强正治和文化学习,强调纪律和管理,可没有让你们干部跟着受约束。”

“不是,是我自愿的。”王亚娟低着头说道:“来回的也不方便,住在宿舍挺好的。”

好不好李学武还能不知道吗,工人新村还没有建成,现有的工人集体宿舍还是二十年前的建筑,十多个人挤在一个屋里,环境可想而知。

关于她的生活,李学武不太方便多问,聊王亚梅,也是因为有私交关系存在。

看着她不愿意说,他便绕过这个话题,聊起了文艺宣传队的情况。

“文宣队的工作忙不忙?”李学武将鸡蛋羹向她的方向推了推,“你还兼了宣传科的工作,机关制度变革,没有很辛苦吧。”

“您请我吃西餐,就是为了关心我工作辛苦不辛苦?”王亚娟听他兜圈子,抬起头看了他说道:“那我是不是该受宠若惊了。”

“我不能请你吃饭吗?”李学武好笑地说道:“我想听你聊聊文宣队的事。”

“就为了这?”王亚娟怀疑地看了他一眼,放下手里的刀叉道:“我都不敢吃饭了。”

“怕我卖了你啊,呵呵。”李学武玩笑了一句,表情逐渐认真了起来,“确实想了解一下你们单位的情况,在单位里又不方便说。”

“我就说的嘛,你咋可能想起来请我吃西餐。”王亚娟的脸上看不出喜怒,拿起刀叉吃了起来,这一次倒是显得从容了许多,只是低下头去,落寞又重新写在了脸上。

“你想了解些什么?”她指了指盘子里的牛排说道:“就冲这顿饭,我今天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没那么严重,一顿饭还收买不了你。”李学武微笑着介绍道:“领导对文艺宣传工作有了一点点想法,让我做一下调研工作。”

“我第一个便想到了你,作为指导员,你应该对文宣队的工作最为熟悉了。”

“有想法?什么想法?”王亚娟好奇地看向他,问:“是李主任还是谷副主任?或者是……”

“所以呢?”李学武认真地问道:“如果我说领导要提文宣队组建文工团,你有什么想法。”

“我?我能有什么想法,高兴还来不及呢。”王亚娟坦然地讲道:“谁不喜欢进步。”

“那就跟我说说进步的想法。”李学武没在意她的态度,点头说道:“我想听听你对现在文艺宣传队的评价和意见。”

“我没什么意见,都挺好的。”王亚娟很是维护自己的单位,“要说评价,我说出来的话,难免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

“所以您不如把实话告诉我,我好也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一下,到底是不是好事。”

“呵呵呵——”李学武轻笑着摇了摇头,道:“意见还没统一呢,咋跟你说。”

“那就说说你的意见呗。”王亚娟打量着他,“人家都说你能当集团一半的家。”

“真要是那样就好了。”李学武端起汤碗喝了一口,“我一定安排你进步。”

“得了吧,铁面无私到连自己的妹妹都不照顾,还能照顾我?”王亚娟好似无意地点了李学武,又继续说道:“我能知道谁来主持文工团的建设工作吗?”

“没什么好隐瞒的。”李学武点点头,说:“李主任属意我来负责,我也正在考虑。”

“那还考虑什么,安排我进步的机会这不是来了嘛。”王亚娟淡淡地说道:“别说我没有给你机会啊,想想给我安排个什么职务。”

“你想要什么职务?”李学武笑着看了她,道:“安排你去带文艺工作队怎么样?”

“我就知道,文工团提起来也是为宣传和正治服务的。”王亚娟似乎有些遗憾地说道:“不过我倒是很理解,也许这就是艺术的意义吧。”

“艺术也不能野蛮生长。”李学武微微一眯眼睛,提醒了她一句以后,这才讲道:“领导有意在文工团内部设立文艺宣传工作队。”

“文工团还是放在出版社下面,但文艺宣传工作队挂在综合管理部,归我管辖。”

“挺好的,至少是被重视了。”王亚娟点点头,随意地说道:“但我不想去工作队,我想继续留在团里工作。”

“为什么?”李学武没意外她的选择,“是因为工作,还是因为人。”

“你觉得呢?”王亚娟抬起头,看了他好半晌没有说话。

这顿西餐她吃的味同嚼蜡,丝毫没有品尝到老莫的味道,嘴里满是苦涩。

从餐厅里出来,她本意是想叫个三轮车回厂的,但李学武坚持要送她。

“送我回家吧,我想回家。”

王亚娟上车后别过脸去,看着窗外,语气有些落寞和萧索。

李学武点点头,给聂小光说了她家的地址。

这个倒是熟悉,他熟悉王亚娟家里通往所有胡同口的道路,曾经为了方便跑路做了不少准备。

一路上两人没怎么说话,车厢里淡淡的幽怨弥漫,让开车的聂小光都觉得有些压抑。

不自觉的,车速快了起来,汽车很快便到了王亚娟家所在的胡同口。

“我送你进去吧。”李学武一同下了车,她家距离胡同口还有一段距离,这段路可没有灯。

王亚娟哑着嗓子说道:“不用了,都到家了,你也早点回去吧。”

“不差这一会儿了,路有点黑。”李学武叮嘱聂小光道:“调头在这等我就行了,马上。”

聂小光哪里敢有意见,应了一声便回了车上。

胡同里不算很黑,有大院门厅会挂门头灯,虽然不是很亮,但也不至于走路撞墙。

王亚娟默默地在前面走着,李学武很是理解地在后面跟着,直到快要到她家了。

突然地,王亚娟站住了脚步,距离她家还有几步路远,望着二楼的灯光,她倒是怯了。

“怎么了……”李学武走到她身边刚想问,却见她扑到了自己的怀里,紧紧地搂住了自己。

“学武,你要我吧,呜呜——”王亚娟压抑了许久的情绪终于在这黑暗之中释放了出来,她哭着说道:“我没有家了,呜呜呜——”

李学武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看着关闭的院门,以及她房间亮着的灯光,能猜到一些情况。

这年月有几个住大房子的,她父母也是随单位在街道分的房子,四口人能有多宽敞。

定了小闺女养老,大闺女在家里就成了问题。倒也不是她父母不待见她,只是事实客观存在,当父母的能有什么办法。

总不能让新婚的小两口分居吧。

卫三团是后调进来的,要分房子只能等卫戍区统一协调,驻地是没有位置的。

要么就是去山上,可王亚梅在这边还有班上,怎么能说为了她就撵了小闺女出去。

无关亲情,父母还是爱她的,也正因为这份爱,才让王亚娟有了为难,有家不能回。

今天被李学武的电话扰乱了心绪,躲避了大半年积攒的压力,再加上李学武的谈话,彻底让她崩溃了。

她说不清自己是爱李学武,还是不爱,或者是想要一个依靠,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家。

神经绷紧之后,只需要一根稻草就能让人崩溃,压抑之下,连哭泣都是小心翼翼的。

李学武将她抱在怀里轻轻安慰着,直到她的情绪稍稍稳定了下来。

“你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的坚强。”他拍了拍王亚娟的后背,轻声说道:“又何必为难自己。”

王亚娟无法回答他的问题,只是紧紧地搂着他,抓着他的衣服不敢松手。

她宁愿这是一场梦,也不愿意抬起头看他的脸,接受那让她尴尬的现实。

聂小光看着重新走回来的王亚娟,以及领导,稍稍惊讶过后下车打开了车门。

李学武也没多给他解释,扶着王亚娟上车后,示意道:“回厂区,去招待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