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擎国 > 第一百零三节、机器声轰鸣

擎国 第一百零三节、机器声轰鸣

作者:梦里挣扎.Q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8: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与姜田还有闲情逸致分析唯物主义辩证法不同,日本人对于那十几船的钢铁可是印象深刻,当这些在中国人看来都属于小舢板的货船停靠在江户之后,卸货的脚夫们全都震惊了。幕醮荒茉趫鄢鋈耄墒撬约旱拇比灰氐酱蟊居R蛭庑┐嫌凶欧⒍秸钗蟮母痔蘼凼怯谜庑┒鞔蛟斐傻督#故侵瞥苫鹎够鹋冢蓟岢晌胙蛊渌庋竺挠辛ξ淦鳌S绕涫悄切┯玫牡督JΓ诳醇饷从胖实母侄е罅窖壑狈啪猓压痔抵性挠萌值牡督A耍丛谌思已壑校飧侄Ь褪遣恢登亩鳌?

其实明朝的钢铁产量虽然很高,但是和庞大的国土与军民需要来比,钢铁还是属于价格偏高的战略金属。至于长时间被明朝控制的蒙古诸部,铁器更是要代代相传的重要宝贝,直到南明在张韬的带领下,动用北方逃难的流民组成开矿冶炼的专业队伍,大规模运用焦炭炼铁,使得南明在短时间内不仅弥补了北方沦陷所造成的产能亏空,而且反而将中国的冶金水平提高到了工业革命前的极限。姜田曾经问过张韬,他一个行伍出身的军人,怎么会懂得那么多土法炼铁以及煤炭制焦的法子?结果答案让他目瞪口呆,简短的四个字耐人寻味:大炼钢铁!

那个时代已经被历史定性,是个妄图用人力战胜科学的愚蠢错误,不仅造成了大量浪费还使国家的发展走了太多弯路。虽然后来咱们成了钢产量世界第一的大国,每年粗钢的产量比日、美两国加起来还多,但是提起那个时代还是有不少人痛心疾首,认为没有这段弯路咱们不知道要提前多少年实现目标。但是张韬却要反问一句,如果没有这个教训,你们怎么知道这个办法不可取呢?又怎么会坚定国家发展规模化大型钢企的决心呢?再说这些土法炼钢的技术已经属于工业化早期的最高水准,虽然没法和二战后那种愈发变态的联合钢厂相比,但是至少也不输清末的整体水准。在那个时代中总结出来的许多经验放在明末,那简直就是逆天的存在,否则他张韬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底气沿江硬抗百万鞑子大军?这里边恐怖的钢铁产量功不可没。

后来全国统一了,军方对钢铁的需求大幅下降,但是那些已经存在的土高炉却依然耸立着,大规模建设一样需要铁器不是。可实际的产量还是严重的多于需求。后来无论是西班牙人还是葡萄牙人,还有更精明的荷兰人,都发现大明的铁价急剧下跌,以至于铁锭都成了有利可图的大宗商品,除了吃惊于南明爆发出的惊人产能之外,他们也深刻的体会到这个庞大的国家究竟蕴藏着多大的实力,葡萄牙人对自己能保有澳门是窃喜不已,西班牙人也庆幸那个狗屁的入侵大明计划终究没有实施,却又害怕自己以前杀华人杀上了瘾,有朝一日会不会被人反攻倒算。荷兰人则在担忧觉醒的中国会不会挑战他在东南亚的地位,好在这个时候的荷兰人为了对抗西班牙,所以一直笼络着海外的华人阶层,与那些蠢货屠杀华人的行径完全相反,就算有一天荷兰要躲避中华的锋芒,也不至于会让对方揪住辫子清算。

各怀鬼胎的欧洲人先不提,关键是隐藏在江户的间谍们,看见那闪耀着银白光芒的钢锭时,都知道德川家的实力必然因此而大幅增长,等他羽翼丰满之后,会不会再次发动一场关原合战,彻底将外样大名全部清空呢?别说德川家会这么做,就是换做他们自己也会这么做,这不仅是一山不能容二虎,还有一点便是至今那些外样大名依旧在暗中积蓄力量,若不提前做好准备,怎样阻止灭国之战的出现呢?为今之计也就只剩下了更多的进口武器与钢铁这一条道路。

要不怎么说这军火贸易是超级大国无法割舍的肥肉呢,有这种战乱频繁的地区,就有超级大国武器出口商的身影,而作为唯一的指定供货商,中华在东亚这一亩三分地上的优势不言而喻。后来甚至出现了日本倒卖中**火给荷兰人的事情,当然事情败露后就变成中华直接向欧洲出口。从此奠定了咱们武器研制大国的地位,并且保持了三百年。

手里把玩着几枚硬币的姜田,有点玩味的看着上边的花纹,硬币的做工算不上精美,但是哪怕经过远涉重洋的洗礼,这些硬币依然光亮如新,至少稍加擦拭就像是刚从工厂里出来的一样。

“这就是铂金属?”张韬同样拿着一枚硬币翻来覆去的看,除了能看出这玩意和银子有差别之外,很难相信会是后世比黄金还贵重的东西。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太多的话,的确是这样的。它的特点在于延展性高耐腐蚀,在工业上有着很高的价值,只可惜产量太小,后世又大多用在了饰品上。”

在这俩人的面前有着满满几十箱铂金币,这是海关与西班牙人达成的协议,不用他们自己掺在银币中混进来,而是按照略低于白银的价格收购这种假币,一开始还只是少数一些船长自己挑拣出来,到后来就变成了吕宋那边集中囤积,很显然那些人连自己的同胞都瞒着,暗中将这种没用的东西交给中华换成正经的白银或是商品。不过海关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来交换的是铸币厂最近刚生产出的等量银币,看着这些含量比自己银币还纯的中华新币,那些西班牙人当然是非常愿意,并且允诺下次一定运来更多的假币。至于有没有人怀疑过中华的动机?这一点西班牙人也想到了,并且组织在东南亚的有识之士进行了鉴定,得出的结论就是这种东西的确是百无一用,虽说也算是一种金属,但是想不出它有什么特殊意义。这就让吕宋总督放心了,并且开始从路过的宝船上挖掘这种假币。

“这些白金你打算做什么?”张韬不在乎十几箱白金的去留,反正这年头除了他们俩人就没人知道白金的意义,所以哪怕让艺高人胆大的飞贼们溜进皇宫,也绝对不会偷这些东西。

“除了做点坩埚与实验用具之外,我想现在最主要的是制造成标准度量衡的衡器,原先咱们老家的法国就是这么干的,还可以少量的添加试制光学玻璃,剩下的也就只有打造成首饰了。”姜田肯确定的给白金找到了归宿。

后世对中国工业起步的描写中,这些白金是必须要提到的东西,很多人都认为是姜田发现了西班牙假币的金属很特别,于是便有了白金在化工领域的大规模运用,使得廉价耐腐蚀材料普及之前,中国能够在实验室中大规模制备危险品。虽然后来博物馆中收藏的衡器原型莫名其妙的变轻了,但是白金依然显出了其极其稳定的化学性质。至于中华的皇家珠宝,也是世界上其他王室中拥有白金最多的,有人测算仅凭这些白金首饰,就已经坐稳最富有的皇室称号。历史上曾经记载了十几吨白金都是这样流入了中国,但是无论皇家珠宝还是姜田实验室中的各种器具,都无法和这些进口量对上号,于是这也成了历史的一个谜团,多达十吨的白金在史书中的去向成了空白,以至于有人猜测,是否当年意识到了白金的重要性,把它们埋藏了起来以备不测?

历史总是爱和人开玩笑,姜田和张韬的确是藏匿了大量的白金,不过和世人猜测的不同,他们知道如果一个国家需要靠埋在地下的储备度过难关,那绝对离亡国不太远了,其实三百年后人们大多注意到了中华的货币超发现象,但是币值却依然坚挺,自以为聪明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世界通用货币各种敛财手段,就像另一个时空如何解释美圆一样。但是只有极少数最高层的精英才知道,隐藏在各种金融杠杆之后的是数量多达两百吨的白金储备,远非欧洲不靠谱的历史记载中所说的十几吨。也正是靠着这些,中国不怕任何形式的金融危机,除非地球毁灭。

眼看着天气逐渐变热,小冰河的影响已经减弱到不可察觉的地步,长江以北也逐渐恢复了农业生产,并且在高产作物的刺激下,至少那些原先灾难频发的地区能够保证粮食自给。许多人都跳出来大喊天命所归,这是老天爷承认新政权的征兆。其实聪明人都明白,儒家讲子不语怪力乱神,本心来说儒教应该是排斥其他宗教的,可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利益,这些满嘴子曰诗云的家伙也没少宣扬封建迷信。关键是老百姓就相信这一套,明末天灾**不断,明显就是末世的征兆。现如今风调雨顺,可不就是新朝定鼎的最好解释。甭说是忠于前明的文人士子,就是那些姓朱的遗老遗少们也都接受了这个结局,没办法,千百年来中原一直都是这个样子,皇帝从来不是一家一姓的专有工作。

姜田此时也真的用上了白金坩埚和一些反应釜,这种玩意在后世能羡慕死所有的科学家,虽说白金在化工领域的作用远不如在珠宝领域里知名,但是至少在现在,那些弱酸弱碱的简单试剂还不能对它造成任何伤害。而姜田之所以不选择玻璃代替,主要是怕这些笨拙的学生不小心打碎一个试管……天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最近一段时间,在朝堂上虽然吵成了一锅粥,但是姜田却出奇的平静,并没有参与到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的各种争夺,有些焦头烂额的两方也没机会关心姜田在干什么,似乎为了躲避争斗,他真的开始潜心研究不问政事。但是科学院的上下却都知道,不是他不关心政治,而是根本没空去关心。在皇帝的大力支持下,在科学院全体的努力下,第一台水力冲压机终于开始装机调试。经过了三个月的艰苦奋战,这台简陋到令人发指的冲压机却是世界上目前冲力最大的机器,测试当天不仅姜田到场,就连张韬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现场观摩。

只见工人扳动离合器,一直在河面上随水流旋转的水车猛然一震,轴承吱吱的响了起来,带动一组齿轮开始做功,然后工人手持这一张银板,小心翼翼的塞到冲头下边,踩动脚边的一个踏板,只听得哐嘡一声,围观的人都不禁哆嗦了一下,却看见貌似坚硬的银板被压出了一个空洞,而一枚银币就顺着轨道滑落到一旁的木箱子里,三下五除二的一块银板就变成了蜂窝。而银币则一枚枚的滑落,清脆的撞击声刺激着所有人的耳朵。

几个工人连忙将这第一批工业化批量制造的银币给抬了过来,张韬捡起一枚放在手中,不仅边缘整齐有滚边,就是上面浮雕一样的花纹都清晰可辨。从做工上看已经和后世的硬币不相伯仲,平滑的表面更是银光照人比世面上流通的元宝漂亮了许多。照这个速度,就是将国库中所有的存银都制成硬币,也用不了几年的时间。考虑到损耗和流出境外的部分,只要有几座这样的制币工厂就能满足需要,火耗更是低到了几乎没有。

姜田也在观赏着样品,其实他早就知道了结果,毕竟他是主要的设计人员,可是这时候就是要装作很仔细的观赏,用以陪衬来视察的皇帝,这还是宋老头偷偷告诉他的,毕竟对于官场的门道来说,他不如那老家伙经验丰富。

“好!这样一来,税制改革终于可以开展了!”张韬扔下硬币,然后转向一脸恭敬的宋应星:“宋大人果然不愧为国家柱石,这择址建立铸币厂的事宜就交由宋大人办理。”

很多人不禁在心中暗想,明明最大的功劳是姜田的,为什么皇帝反倒称赞起宋大人?虽说他是科学院的院长,但是这次的工作也就是协调一下罢了,实在当不起柱石的称呼。脑子转的快的再看看姜田,却发现对方完全没有愤怒或是失落的表情,就好像大功的确是宋应星的,于是很多人在脑中自动勾勒出了一个真相,那就是宋老头要退休了,所以皇帝和姜田要送给他一个功劳,至于他走后谁能接替院长之职,那傻子都能看出来,只要不让姜田上位,这科学院里的研究员们就第一个不同意!

其实他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莫说姜田没有这个想法,就算有也不会用这么委婉的作法。而且他不仅身兼数职还带领着很多的研究团队,哪有功夫搞行政管理。所以宋老头不仅一时半会走不了,就算走了也要派个外人来管理科学院。这倒不是姜田不担心外行领导内行,而是在科学研究上,他姜田要是自称外行,谁敢称内行?论起专项研究永远都只会是他说了算。而故意捧宋应星的理由也很简单,目前外界一直都在传言宋老头要致仕还乡,他姜田就是最热门的下届科学院院长,围绕着这方面的暗潮一直都在涌动,只要姜田一上台,估计紧跟着就是各种各样的小动作纷至沓来,他们很清楚皇帝的改革意志十分坚定,那么为了做最后的努力,假设能将一直都置身事外的姜田绑架到改革事情上,就会形成某种掣肘,至少也是要让朝廷妥协一二。

先不管这些人是不是急昏了头,他们要是知道姜田一直都在支持着改革,并且为了能碾压一切旧势力,全力的在提升中华的科技实力,不知道该作何感想。再说他张韬是那么容易妥协的人吗?如果他真的有所妥协,那就证明是在谋划着更有力的进攻,这一点所有和他交过手的人都会明白,只是这些思维还停留在旧时代的士绅官僚们不清楚罢了。现在放出风去显出他宋家依然被皇帝赏识,这老头的退休计划同时也遥遥无期,就从根本上让挟持姜田的人无处下嘴。从而能腾出手来干一些更有用的事情。

“朕一直怕过分的动荡影响国家恢复,所以才没有使用雷霆手段,可这帮孙子当朕是好欺负的!”回去的路上,张韬一脸杀气的愤恨怒骂。

和他一同坐在车里的姜田到没有那么生气:“毕竟你要刨他们的祖坟,换做是谁都要反抗一下。今后官绅除了名字和别人不一样之外,就没有任何阶级特权了,这比杀父之仇都要不共戴天。”

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的张韬转而长叹:“我现在才明白走资派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他老人家……”

这话说的有点让人难以理解,世界上除了姜田就没人知道什么叫走资派。至于连张韬都要称呼成为老人家的那个人,也只有姜田深有同感的点点头。

感慨完了,张韬转头对姜田说:“这样吧,反正我最近就要动手了,你那里也要放暑假了,期末考试之后就去天津船厂督造新型帆船,那帮家伙也够废物的,到现在还没能搞定新船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