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是中医 > 第249章 代课

我是中医 第249章 代课

作者:已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12 03:08:31 来源:小说旗

司南直接说道:“汪老师讲到第一四一条。

该讲第一四二条了。”

陈诚点了点头:“已经讲到结胸了?讲得不慢呢。

你们感觉跟得上吗?”

三人神情各异:“只能说单个每一条拿出来是理解到了。

至于合起来嘛,差的可能会比较多。”

陈诚微微皱眉,这个情况他的办法不多,汪榆的课他也听了不少。

讲的课没什么问题,为了让同学们好理解,他显然是用了心的。

只是这结合的事情,确定就要看悟性了。

“我能给的建议是多读,多背,背到什么时候滚瓜烂熟了,总会有一部分能结合起来。

其他的,就只能在临床上多看了。”

听陈诚这样说,三人表情各不相同。

杨涛主打一个失望,他以为陈诚会有什么诀窍呢。

洛知韫失望不多,显然他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司南是唯一一个点头的,他早就知道这玩意没有诀窍了。

越到后面,越是纯看悟性。

第二天一早,几人锻炼完后,难得的一起行动。

来到教室,方学在他的老位置认真看着书。

陈诚才想起来,好久没见这些同学了。

“方学。”

陈诚走上前喊了一声。

方学疑惑的抬起头,随后惊讶道:“咦,陈诚你今天怎么也来上课?”

陈诚咧嘴一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你在和心堂做的还好吧?”

方学微笑着点了下头:“还好。”

陈诚点点头,想了一下,还是说道:“这学期就这样,下学期要不要来我的医馆?”

方学愣了一下:“可以吗?”

陈诚指了一下洛知韫三人:“他们现在周末就在我的医馆帮忙。

你的话,寒假就可以来。”

方学立刻站了起来:“我来。”

“恩,你继续看书吧”。

陈诚也在一旁坐下看起一会儿要讲的东西。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陆续来到教室。

每个到教室的人看到陈诚都会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

没多久上课铃声敲响。

众人没有看到汪榆从门外进来。

倒是看到陈诚站了起来,随后拿着书走上了讲台。

除了陈诚宿舍的三人,其他人都张大了嘴巴。

陈诚把书放下,笑着开口道:“今天汪老师请假了,让我帮他代课。

所以今天上午,就由我给大家讲课。

可能和汪老师的讲课方式不一样。

我讲课时常会发散的比较远,我尽力克制一下。

如果我没注意到,你们记得提醒我一下。”

随后陈诚开始操作电脑,调出要讲的内容投影到黑板上。

也给同学们一个反应的时间。

一分钟后,陈诚看向台下,还有人在神游天外的样子。

便拍了拍手:“下面我们就正试开始。

每一四二条: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

答曰:按之痛,才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才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

这个条辨说了两个问题,这第一句是结胸。

后面一句是藏结。

这里呢,仲师也说了难治。

当然只是难治,不是没得治,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后面还有很多写着不治的,别看到了就害怕,生怕病人死在了你手上。

就算遇到了不治的,我们也应该最自己最大的努力。

说远了,回到条辨上。

因为难治,所以从这里开始,伤寒用的很多猛药方子,就出来了。

大家看这上面写的脉象,是不是很相似?

对于大家来说,不,应该说对于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医来说,都是分辨不出来的。”

众人皆是皱眉,不少人都问道:“那这个脉象不是就没有用?”

陈诚轻笑一声:“对现在你们来说,作用不大,对我来说嘛,就不一样了。”

他这话,让不少人都翻起白眼,显然是被陈诚装了一波。

见状,陈诚再次一笑:“既然说到这儿,就给你们拓展点你们在学校不会学的知识吧。

王叔和这个人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吧?”

台下的人纷纷点头。

“你们知道的肯定是他整理伤寒杂病论对吧?

只是他得到的不全,只是前半部分,所以他重新取名叫《伤寒论》。

杂病部分是唐朝时期,有人发现了一本书和《伤寒论》有一部分相似。

还多出了杂病的部分,所以他们整理出来叫了《金匮要略》。

这个你们肯定都知道。

虽然他只整理出了前半部分,但是对医圣着作的传承却有着巨大的贡献。

不是他的话,我们现在看到的《伤寒杂病论》还不知道残缺成什么样?

也有可能就看不到这部着作了。

而你们知道的王叔和肯定是褒贬不一的。

因为后世很多医家,在注解《伤寒论》的时候,只要遇到解释不通的,就把责任直接推到王叔和的身上。

说是因为他乱改,才导致后世看不懂的。

不过我推荐你们认真的去读一读他写的《脉经》。

从《脉经》当中,你们可以看出王叔和对文献收录的重视,他很在乎文献的原始样貌。

所以在《脉经》中,可以看到很多古朴的文字,这些文字都是没有经过润色的。

从此处可以得知王叔和更不可能乱改仲师的文章。

我要拓展的知识,就是王叔和的《脉经》中,人迎气口诊脉法。

他在《脉经》中收录了一篇失传的《脉法赞》,这篇文章的文字很古老,对比之下在《内经》中很常见这种写法。

也可以得知《脉法赞》的成书相当早。

它的原文,我给你们背一下,你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我说像《内经》了。

《脉法赞》云: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

魂、魄、壳、神,皆见才口。

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左大顺男,右大顺女。

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

神门决断,两在关后。

人无二脉,病死不愈。

诸经损减,各随其部。

察按阴阳,谁与先后。

阴病治官,阳病治府。

奇邪所舍,如何捕取?

审而知者,针入病愈。

这就是原文和内经的写法一样吧?

这篇文献中对人迎气口的定位有记载:左手关前一分为人迎,右手关前一分为气口。

知道了人迎和气口的位置,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分便出阳病和阴病。

用左右手关前一分做比较,左手脉大就是阳病,右手脉大就是阴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