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邀请的代价 > 223 《心声》二

重生之邀请的代价 223 《心声》二

作者:抱月惊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8: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或许是氛围太好, 在这个节目上, 李幼荣意外的说了很多。

对于近期的热点,王茜也是会问的。首当其冲就是奥运会排练期间,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关于他两个经纪人的事。

李幼荣索性从头开始说。

他稍微把后背往沙发上靠了靠, 看着斜上方, 仔仔细细地回忆:“我第一个经纪人是李东。”

“对, 我当初, 前几年在香港还见过他。”王茜声音轻轻地,也没有恶意引导,只是跟着他说出自己的话,“当时他好像也是带了一个新人,在非常努力的帮他争取合作。”

不知道是想到什么,李幼荣稍微笑了一下, “经纪人和演员之间的关系,我用【休戚相关】这个词来形容应该不为过。说浅白点, 演员是经纪人手底下的商品, 商品推出去了,经纪人就能赚到钱。又或者是,演员是连锁公司参股方的老板, 经纪人是售货员,经纪人每卖出一个产品, 老板, 演员和经纪人才能都赚到钱。我不知道其他经纪人是什么样子的, 但是李东, 东哥,他确实是没有做【售货员】的心的。”

王茜点了点头,看着李幼荣等着他继续往下说。

“我跟他相处,只有几个月,就是我拍《草食》刚出道,事业有了水花的那段时间。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说过,我怎么说过,我出来做演员,家里人其实是不同意的。唱戏可以,但是这是你搞艺术的消遣,不能成为你的本职工作;拍一个宣传片可以,小打小闹也无伤大雅;做演员,那就不行。”

“家里人是对这行有偏见吗?”

“也不是偏见,就是觉得辛苦。”更深一层的原因李幼荣没说,他家庭情况特殊,要是太出名,他一做什么事,身后的人都得遭殃。所以入行来,他比旁人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也克制了更多坏的**。

说起来有点炒冷饭,可龚在荷当时把他往亚娱带,就是有让他早些死心的意思。

事后想起来,亚娱当时就已呈颓势了。

“李东可以说是,带我认识国内娱乐圈的第一个人——当然那时候还叫文娱圈。他其实没有什么别的功利心,也没有别人说的那样坏,也没想赚多少钱,说白了,就是憋着一口气,想搞业绩,想再度捧红一个人。”

王茜也在这方面做过功课,她搭话道:“当时我记得是,《草食》还没播完吧,你的粉丝就全部都在骂他。”

“那时候,热度太高了。”事情过去有段时间,李幼荣都有些想不起来了,但是他依稀记得,“那时候网上说什么的都有,或许现在人忘记了,不过我倒是记得,有说我变性的,整容的,抱大腿的,还有什么干爹之类……”

说起来还有些想笑,原来他曾经被人这么黑过。

“当时算是我国网络的飞速发展时期吧。纸媒还没完全淘汰,网络也被人操控把关,公司大概也没反应过来,那些谣言满天飞着,言之凿凿,我自己心里也难受,又要去参加综艺,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综艺……”

说着说着,李幼荣突然没声了。

他转头看着一直盯着他看的王茜笑了一下说:“总而言之,是各方面都没磨合好吧。我也不能说自己没原因,但要是说全部都是我的责任我也不认。这其实没什么,工作上的同事,不合适,就再换个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么久过去,要说李东真对李幼荣做了什么坏事,他是不记得了,但他仍放在心上的,是李东最后为了他去求江兰卿。

虽然江兰卿本来也没什么好心思。

李幼荣也不是说什么圣父品质,他只是不在乎了。谁工作上没有遇到过不顺心的,没有跟人起过摩擦,没有遇到过能力不行的同事呢?就当是一次不愉快的实习经历吧。难受有,快乐也有,现在再去评判谁对谁错完全没有必要。

“而且李东现在都退圈了,他生活得很好,再把他拿出来说话就有点不厚道了。我不知道一开始是谁提起的他,但这毕竟是我们自己的事,不好意思带外人的。要是对我有什么意见,直接提,当面采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咱娱乐圈可没有不让人金盆洗手的规矩吧?”

李幼荣这番话说出来轻声细语,听起来却一点也不软绵无力。王茜也是心里感慨,只要有实力,说话都有底气。至少面对这个新晋国际影帝,现在提词卡上关于李东的第二个话题她是不想提了。

她跳过直接进入下一个话题:“我前两天去回看《草食》,发现易铭你那时候的演技还十分生涩。”

李幼荣说起来倒有些不好意思,“麻烦你废时间去看了,那时候我完全不懂,站位都是刚学的,一些情感戏方面完全要么本色,要么靠人带。”

“毕竟你不是专业的嘛。”

“但是我觉得,既然做了演员就要对得起这个职业。”

“所以后来是特意去取经了吗?”现在冒头的新星演员因为频繁使用配音而被观众批评台词念白都不合格是怎么毕业的,王茜就有点好奇,“好像从来没有人说过易铭你台词不行啊,《草食》里你还带着很明显的口音呢。”

这时候电子大屏幕上出现的是当时《草食动物的爱情》里最出名的一张海报。

李幼荣看着笑了一下说:“我现在好像比那会儿胖点。”

台下有粉丝开腔说:“胖点好。”

李幼荣朝她们点了点头后才又跟王茜继续说:“《对不起,谢谢你》那会儿也有。但是因为台词少,拍之前每场又都会开剧本研读会,所以都改掉了。”

“之后就一起改掉了吗?”根据王茜手里的资料,好像李幼荣确实是那以后剧里剧外都没有怎么用过方言说话了。

“我那时遇到了一位十分优秀的配音演员,可以说我的台词功底,是被他一手□□出来的。”这位配音演员是谁李幼荣没说,王茜自然也不会去问,她仔细听着李幼荣讲述:“我觉得我特别幸运的事就是,在我刚开始迷茫的时候,有好朋友,好长辈在帮助我,提点我。”

对于演技的第一个问题,陆衍帮他解答。

对于台词的问题,白巧霞手把手地教他克服。

不会有人再有他这样的运气了。

王茜点头,用她那并没有很大起伏的声音引导,一点点的还是说到了金像奖上。

“当时知道最佳男主角是骆飞的时候,你有预料过这种情况吗?”

“还……真没有。”李幼荣顿了顿,也不准备打什么官腔,完全说的是心里话:“也不是觉得他资历不够什么的,是因为同期竞争还挺大的。我们自己的电影,之前是有去看过点映的,成片提出来看感觉是挺好,但是后来不是有事就直接出国了嘛,就也没有看其他片子,然后一回来去香港也一直在接受采访,跟记者打交道,余下来的时间休息都不够。”

王茜点头,她不认为李幼荣在敷衍观众,“当时电影频道的记者去采访你时的那个视频我看了,你确实够呛。”

“都这样。”李幼荣扯了扯嘴角,似笑非笑,“所以,我只觉得自己的片子好,却不知道别人的片子有多好。除了我们俩之外,提名最佳男主的都是有二三十年演戏经验的前辈了,所以就算是我自己也是想都不敢想的。”

王茜当时就在现场,她对这个情况很清楚,“但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说你是最有可能拿奖的那个。”

“这种话没有必要当真,听听就过了。”就跟刚才王茜节目念的那段开场白一样,不是把那些形容词都冠在他的名字前,李幼荣就觉得那是在说自己了。

媒体善于夸大其词,谁认真谁就输了。

王茜倒是拿这个开起了玩笑,“我发现李易铭你是一个不善于听别人夸奖的人。”

李幼荣真心实意地摇头,“我觉得我没那么好。”

王茜笑着反驳他,“我觉得挺好的。”

李幼荣实在无话可说,只能说:“人生不管哪个阶段,都怀抱着谦虚自省之心,这是好事。”

接着他又加了一句:“骆飞拿奖也是好事。”

王茜施施然,放出这个访谈里唯一的陷阱,“易铭啊,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上一届金像奖确实在这个地方有不公正存在。”

“实录已经出了,并没有不公正。”李幼荣皱着眉头反驳说:“我觉得这个争论不应该持续这么久,没有解释之前我确实……我承认我有不服气的情绪在,但是后来评委们都已经解释了。”

比起所谓的对他的打压,李幼荣宁愿选择相信他们是在真的提拔新人。

“我记得我刚演戏的时候就有一个老师跟我说过,说我要是真的演好了,就是遇到机会了。”

“什么机会?”

“两岸内地都存在的,青年小生的断层。我记得那个时候是说,《橘子洲头》那部电视剧,男主角本来是二十岁出头的设定,但是因为剧组里面老一代的前辈老师太多,导致挑不到一个可以扛得住阵仗的小生,到最后只能让中生扮嫩了。”

王茜虽然无奈自己的节奏被扰乱,但还好她还能跟着走,她立马接上话,“我有印象,这部电视剧的主演方面到现在都存在着争议。”

“就是这部电视剧之后,咱们小生圈开始异军突起,百花齐放。我是觉得这其中肯定有那些前辈对我们的提携的。”

“这个跟金像奖一样吗?”

“一样的。”李幼荣点头说,“我前面说过我很小就去学京戏了。大概是9岁的时候,我第一次登台。我还记得,其实那个场子原本不是归我唱,但是园子里的师哥主动对我师父提议,说让我试试。那个台子很大,但是他让给了我。后来我师父跟我说,这就是每个学艺的都要懂的【匠人精神】。”

“我是唱青衣的,但是我不可能唱一辈子青衣。等时间到了,我也应该像这位师兄一样,主动把我的台子留给更年轻更需要机会的师弟师妹们。同样演戏也是,我现在演小生,我不可能一直演小生,也演不完所有的小生,所以如果有恰当的时机,我也该给后面的身边的人留出一片空。生命在一代代的延续,艺术也应该被一代代的延续,在延续之中,扩大影响,传播下去。”

李幼荣觉得每个做演员的都应该要有这份考量。你当演员拍戏是为了什么?钱,名,还是为了艺术献身之类的?这些东西因人而异都可以有,因为这属于人的**,人不可能遏制这种情绪的出现。但是额外呢,他们是不是该增加一些其他的目的性?国家从弱变强不过几十年,近年发展更加可以说能用飞速形容,前段时间的奥运会开幕式虽然引得了全世界的瞩目,但是有没有人好好想想为什么外国人的态度大多数【中国是这样的吗】而不是【中国本来就该是这样的】。

想到重生前的所闻所见,【文化传播】四个字在李幼荣心里就宛如一个烙印。

这个概念其他国家早几年就提出来了。现阶段,如果要说传播力,无非影视和文字。文字是个大工程人们短时间看不到效果,但是视频影像却能给人带来最直观的感受。02年的《卧虎藏龙》让外方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武侠,那中方自己也完全可以再拍出更好的片子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中国仙侠,让他们知道中国的都市是什么样的,人民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这段时间在说的茶叶蛋梗,确实好笑,但更多的该是无奈不对吗?

李幼荣思来想去,于王茜来说也不过是一瞬间的是,现在时机很好,所以她根据着自己的节奏提问说:“这次获得金狮奖后,外媒对你相关报道,《同舟济》国内外的票房都不错,尤其是在其他东亚地区引起了中文风,那么,你有想去国外发展的想法吗?”

李幼荣思考很久过后,摇头。

只是一座金狮奖,根本不足以支撑他进军外国市场。

他的底气还不够,远远不够。

喜欢重生之邀请的代价请大家收藏:()重生之邀请的代价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