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 > 第二章 朝堂之上,初次交锋

曹操在送走田靖等人之后,第二日则宴请了以太尉杨彪为首的一众文官。对于迁都之议,这些个文官虽然也知道洛阳的粮草供应全赖曹操,但是毕竟更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也更有儒家的担当一些。他们不管是同意迁都的,还是反对迁都的都引经据典说出一大堆理由来,曹操的宴席也成了辩论的场所。

郭嘉微微摇头,示意曹操看来此事宜缓不宜急,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曹操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既然现在时机不成熟,那么此事以后再议便可。不过有些重要的人才,曹操却是想在这样的机会多多亲近。比如御史中丞钟繇,业者仆射裴茂等等。

太尉杨彪对于迁都之事,自始至终没有发表一句意见,曹操也拿不准杨彪的想法。只好决定日后在寻机会登门拜访,探探这个老江湖的底牌。

一番折腾之后,曹操发现迁都之事着急不得。不过这两日也没有白费力气,至少曹操通过宴请武将文臣,一则看出众人的立场,一则也结交了百官,为日后行事奠定了基础。

献帝再次临朝的时候,曹操奏了一本,请将豫州的颍川郡并入司隶校尉部。理由主要是缓解河南尹治下人口不足的困境,同时可以颍川为河南尹南部的屏障。

曹操这一招唤作投石问路,还是要试试百官和献帝的反应。除了曹操宴请过的十几人之外,其他人大多不知道曹操的真实目的。

不过这件事情说简单些,是曹操把他豫州治下的一郡放到司隶校尉部,就像把一个鸡蛋从左边篮子拿到右边,说来说去都是曹操自己的事情,别人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理由。

就算田靖等对迁都持反对意见的人现在也不好说话,毕竟曹操只是提出给司隶校尉部增加一郡,而且这还增加了天子直接控制的税收范围,如果反对倒显着别有用心了。

献帝看了看半天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那就是百官都持支持了。献帝便问曹操,“爱卿此议实在是为大汉江山社稷稳固着想,朕心中十分欣慰。不知道爱卿以为何人可以做这颍川太守?”

曹操一看献帝首肯,便道,“臣麾下有一人荀攸荀公达,乃是颍川望族,曾为黄门侍郎。董逆篡权,公达曾因准备行刺董逆而下狱。后辞官在家。操兵进颍川,多次登门求教,方才请得荀攸出世。荀公达乃百里之才,领颍川太守当可胜任。”

献帝一听觉得可行,便准曹操之奏。

这时曹操又奏道:“河南尹张扬上表请辞河南尹之职,仍愿为河内太守。此事还需圣上定夺。”

献帝一听觉得奇怪,张扬之前在洛阳营造宫室,颇费了不少心血,又一直给洛阳输送钱粮,怎么好好的河南尹却不当了?

献帝却不知道,张扬一直与吕布有旧,而曹操和吕布是死敌,如今曹操做司隶校尉,张扬可不想到曹操眼皮子底下做河南尹受气。河内毕竟是他自己的地盘,经营日久,朝廷也不会让他一人独领两郡,所以还是决定辞了河南尹之职。

曹操接到张扬的表章之时,心说张扬也算有眼力的,原来还想找个机会对付此人,既然如此暂时便不动他了。

献帝虽然奇怪,但是这种事情也不好强求,便问曹操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曹操早有了腹案,便对献帝说,“御史中丞钟繇可当此任。”

献帝原本以为曹操还是会举荐他自己的私人,不想却是从自己身边的百官之中推荐人才。钟繇这个人献帝还是有些映像的,董卓干政之事,此人曾在自己身边担任过廷尉正,自己也对他比较信任,后来到朝中任职,不想已经担任御史中丞了。这下升为河南尹却是从一千石的官员升成了两千石,而且还是在京城做主官,想来钟繇定然对自己感恩戴德,倒是可以重用此人。所以献帝一样召准。

这时曹操又奏道,“如今司隶校尉部,共有八郡,京兆郡及左扶风、右冯翊尚在贼手暂且不论,但是现在河东和弘农两郡太守尚无人选,此事也应及早定夺,也好安抚百姓,镇守地方。”

田靖心说,这个曹操狡诈,说来说去还是绕到河东来了。他是想让赵俨做河东太守的,但是赵俨毕竟资历不足,威望不够,所以他想拖着此事,等河东治理的好了,再奏请献帝加赵俨河东太守一职。

现在曹操既然把话头挑开了,自己就不能不说话了,“圣上,河东的形势臣略知一二,自从我军收复河东之后,长史赵俨一直署理民政,兼顾屯田。河东能有今日景象,全靠赵俨之力。臣举荐赵俨为河东太守。”

这时曹操从旁道:“操听说这个赵俨主持当万年县令不到两个月,做河东长史不足半年,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政绩如何能当得河东太守。再说河东一郡西接右冯翊,北邻南匈奴,东面太行山中又有白波余孽、黑山顽匪,河东安危关乎整个司隶校尉部的安危,所以太守人选不得不慎。我倒不是发对起用新人,只是这个赵俨资历经验方面似乎都有些欠缺。”

献帝听罢也还是觉得曹操说的有些道理,便问曹操可有人才推荐。曹操却是推荐了杨修。

杨修原本是河东郡丞,对河东也更了解。不过杨修也算是田靖的人,田靖吃不透曹操举荐杨修到底是什么意思。莫非曹操与太尉杨彪达成协议?曹操这是在向杨彪示好?

想到这里,田靖觉得必须得说话了,“杨修作为河东郡丞,原是河东太守的最好的人选。但是安邑兵败,杨修作为郡丞本来守土有责,郡中属吏尚且留下安抚百姓,杨修却一个人逃到了弘农。如此岂能当得太守一职?”

曹操原本就是想给杨彪示好,至于杨修能不能胜任太守一职他并不关心。而且田靖当堂反对,只怕失了杨修的忠心,也会与杨彪产生嫌隙。对曹操来说确实利大于弊的,所以曹操也不反驳。

太尉杨彪却在这时开口了,“田将军所言不假,犬子确实让老夫失望了,圣人说舍生取义,他的圣贤书都白读了。现在犬子正被我禁足在家,别说河东太守,就是河东郡丞一职他也担当不起。日后老夫定然好生管教,让他懂得仁义理智信得道理。”

杨彪这话一出,却是摆明了支持田靖。田靖这才认识到杨彪还是原来的杨彪,刚才是自己相差了,险些冤枉了的他老人家。

曹操倒没有想到杨彪宁可责备儿子也要支持田靖,看来将来要多想些办法对付此二人了。曹操赶紧说道,“操刚入中枢,对很多事情尚不知晓,原来竟有此事,倒是可惜了,令郎一表人才,不如放到操麾下历练一段时日,不知太尉大人意下如何?”

杨彪一笑,“多谢司隶校尉的盛情,不过老夫想过,此子还是交由镇东将军田靖管教的好!”

曹操没想到在此碰了一鼻子灰,嘿嘿一笑,不再提杨修之事,继续说起河东太守人选来,“既然这二人都不合适,操就再举荐一人,弘农王邑当年在卢氏县令任上防治瘟疫有功,代领弘农郡太守之时又对安置流民发展生产多有建树。以王邑为河东太守,正好可以解决河东战后恢复生产的问题。”

献帝一听,王邑的事情自己也听张济等人说过了,此人可堪大用。“但是好是好,可是弘农郡又以谁为太守呢?”献帝问道。

曹操似乎早料到献帝会有此问,便说,“骠骑将军麾下能人无数,何愁没有能胜任弘农太守之人,武威贾诩贾文和曾官拜尚书,李、郭秉政之时,贾文和辞官归隐,倒不想却在骠骑将军麾下做个闲散的文士,倒不如请出此人来为社稷分忧?不知骠骑将军意下如何?”

张济上朝到现在一直都没有说话,因为他不习惯这些勾心斗角的伎俩。曹操在向自己示好不错,可也未必没有拉拢贾诩的意思。张济心说,曹操还真打错了主意,这个贾诩刚辞官时自己多次延请不就,后来不知怎么着贾诩就看上了自己的侄儿张绣,认为他有枭雄之姿,可以成就大业,便投在了张绣麾下。贾诩这个人自己都用不动,何况曹操。

不过张济自然不会把这些想法说出,只是一笑,“老夫是个粗人,这太守的人选还要圣上定夺。贾诩的能力自然是有的,不过此人愿不愿意做这弘农太守,我也不十分清楚,毕竟贾先生以客人的身份留在我军中,我可做不得主。”

曹操心说,这个张济老儿明明逮了便宜还不愿意领情。也不说话等献帝定夺。

献帝又看看田靖,问他有没有意见。田靖说道:“王邑大人领河东太守我没有意见。”

献帝一看既然众人意见都统一了,便下旨意,以钟繇为河南尹、荀攸为颍川太守、张扬为河内太守加安国将军、王邑为河东太守、贾诩为弘农太守。关中三辅之地,等平定李傕、郭汜之乱后,再定太守人选。同时明确如今司隶校尉部各郡县的主要任务是招募流民,恢复生产,安定地方,来年考核政绩以户口钱粮的增长为第一要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