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 > 第四十八章 传国玉玺,寿春城破

田靖领兵擒了陈纪,占了当涂之后,便开始按兵不动。对他来说,第一个攻到寿春城下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献帝要的是传国玉玺,而他早在三个月前就已经让胡才的人想办法混到了寿春城中,而且袁绍的身边也有胡才安排的眼线。如果说以前他们很难动手盗得传国玉玺,但是现在战事吃紧,寿春城中风声鹤唳,人心惶惶,胡才他们的机会就来了。

田靖一接到献帝的命令之时,就向杨彪打听了玉玺的形状规格,并且从杨家保留的圣旨之中,找出了玉玺刻字的图样。然后便交由匠人秘密赶制了一个“传国玉玺”交给了胡才,让他相机行事。

胡才扮作商贾很早的时候就与袁术的掌玺郎杨远建立了联系。今日胡才又来拜访,杨远却是面露忧愁之色。

胡才问道,“杨大人今日下朝,怎么这般忧虑。莫非朝中有什么大事?”

杨远叹道,“哎,如今汉朝十万兵马来攻,北线已经破了当涂,连骠骑将军陈纪都被俘虏了。东线,曹操的大军围困阴陵,车骑将军张勋只怕也支撑不了多久。这寿春城只怕过不了几日就要大军围城了。你说能不担心吗?”

胡才道,“杨大人你说这寿春能守得住吗?”

杨远悄声道,“能守住个屁。我那兄长杨弘原本是袁术长史,如今做了朝廷的司徒。他跟我说啊,如今这城内的军心不可用啊。皇帝撤了原来的守将,用他的侄儿袁胤和亲信将领桥蕤守城。若非如此,只怕大军围城之时,早就有人倒戈投降了。”

胡才道,“那要是汉军入城,我们这些商贾只怕要受池鱼之殃啊。”

杨远道,“莫说你,我们在伪朝为官的只怕各个也保不得性命。”

胡才想了想道,“我们这些人不好说,不过大人的性命定当无忧,而且说不定还有大大的功名等着大人。大人你可知道汉军若是进城,最想找到的是什么?”

杨远一愣,“当然是皇帝……”

胡才道,“若以在下愚见,当是传国玉玺。”

杨远惊讶道:“传国玉玺,不错,当是传国玉玺才对。想不到你一介商贾,居然晓得此事。”

胡才道,“大人将传国玉玺献给何人,何人就会给大人荣华富贵,大人不仅没有性命之忧,反倒是奇货可居。所以只要保证城破之时,玉玺能在大人身旁就好了。”

杨远大喜道,“听胡兄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啊。”然后二人又闲聊了一会儿,胡才起身告辞。

杨远等胡才走后,立马去城中找了匠人,然后将传国玉玺的尺寸规制,字体特点全部告与工匠,让他们十日内赶制出一个玉玺来。

十日后杨远携了假玉玺进宫,到放传国玺的库房悄悄更换了玉玺。然后把真的玉玺,带出宫来,放在家中墙壁的安格之内,小心收藏。但等来日城破,显出玉玺,换取性命和功勋。

但是史达早在杨远府前安排了眼线,一等杨远带了玉玺回来,便暗中盯梢知道了玉玺藏在何处。然后趁其不备,又用事先做好的假玉玺与杨远的玉玺调了包。

史达的人一经得手,立马想办法撤出了寿春,然后与田靖汇合。田靖想了想,自己还要继续与曹操的兵马一起攻打寿春,玉玺留在此处也不是办法。便安排史达一路乔装打扮,经由汝南进入南阳,绕道弘农,洛阳,再往许都见杨彪大人,让杨彪交给献帝。

史达领命之后,领人出发。田靖心里一块大石落地,这次进攻寿春之战从心里上便轻松了许多。三日之后田靖开始整军,徐徐南下,准备进兵寿春。这时,夏侯惇和曹仁的大军经过一个月的苦战也终于攻下了西曲阳。张勋帅几百人逃了出去,不过却没有敢去寿春,他怕袁术砍他的脑袋。张勋直接绕过寿春,逃往合肥去了。

田靖与夏侯惇、曹仁的兵马共同围困寿春,共计六万兵马,加上大军远来,也没有什么攻城器械,所以这寿春城十分难攻。寿春守军有五万,加上城高池深,只怕没有半年之功,根本无法攻克。

田靖和夏侯惇、曹仁商议,围住三面城门,只留南门不攻。然后每日派人城前叫阵,剩下兵士则去周围伐木,赶制攻城器械。

过了十日,杨奉、韩暹的两万兵马赶来,负责西门的进攻。联军声势更盛,城中士卒士气越发低落。

又过了一个月,孙策领兵三万在连克历阳、阜陵、全椒之后,终于也赶到了寿春城下。这下围城的兵马达到了十余万人。加上攻城器械也逐渐造好,对寿春的攻势也越来越犀利。联军每日攻城,丝毫不曾停歇。

袁术已经下了召命,要求各部兵马勤王。但是刘勋在安丰按兵不动,张勋在合肥苟延残喘,哪里会有兵马来救。

没有了援兵,城内的士兵士气自然不足。加上袁术一向不恤百姓,城内百姓巴不得城破,更不用说万众一心了。

曹军的军营之中,夏侯惇、曹仁、于禁、郭嘉、荀攸等人在商议破城之法。夏侯惇态度谦恭,问计于郭嘉,“可有破城良策。”

郭嘉笑道,“前日将军攻城拔寨,一路势如破竹,这眼看寿春城破在即,如何倒请教起我来了。我郭嘉一介书生耳,哪里懂得这领兵打仗的事情。”

其实之前曹仁曾经提醒夏侯惇问计于郭嘉,荀攸,毕竟曹操派他们来相助,可不能把他们晾在一边。不过当时夏侯惇却不以为然,说出了“郭嘉、荀攸一介书生耳,哪里懂得行军打仗之事,看我一月之内攻破寿春”的话,没想到竟然传到了郭嘉的耳朵里。

夏侯惇老脸一红,囧道:“奉孝,我在这里给你赔罪了。我今日方知明公为何每战必将你和公达带在身边了,这行军大仗我们固然懂得,但是运筹帷幄,阴谋算计,还需要靠你出谋划策才是。之前我说的话不入耳,你就权当放屁。今日你一定要给我出出主意,否则这寿春久攻不下,我们粮草不济,士卒厌战,那样情况可就糟了。”

郭嘉道,“明公既然派我们来,我们自然有对付袁术的计策。将军即使不问,我也是要说的。否则岂非对不起明公。袁术自从称帝之后,骄奢淫逸,荒唐无度,弄得将士离心,百姓恨他入骨。这样的人可以说是自作孽不可活。我们一方面固然要以堂堂正正之兵,吊民伐罪。另一面也要通过我们的人,利用袁术小朝廷内部的矛盾,启动扇风点火,推波助澜。一旦寿春城内的百姓反他袁术,寿春岂不不攻自破?”

夏侯惇道,“奉孝所言,甚是有理。只是不知如何开展。”

郭嘉笑道,“将军领兵渡淮的时候,我的细作就已经潜入寿春城中了。如今只要的我信号,便可随时发动。”

“好,那么便定好半月之后,城中百姓若是趁机反叛,你的人马便想办法夺取东门,接应我军入城。也可在城中放火,制造混乱,我们趁机攻城,说不定也能一战而克。”夏侯惇道。

荀攸说,“按理说袁术是首恶,只要除去便是封侯之功,是万万不能放走的。但是寿春城高池深,兵多粮足,若是四门都围死,强攻城池,袁术的兵马定然负隅顽抗,至死不休。这样即使胜了伤亡过大也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我的意思是调田靖的兵马撤出北城的进攻。所谓围城必阙,要得就是让城中兵马以为尚有一线生机,不肯拼死守城。然后让田靖的兵马,以及侯成、宋宪、魏续的兵马在袁术逃跑的必经之路上设伏,想办法生擒袁术。”

夏侯惇一听,大喜道,“此计甚妙,如此胜利的把握又大了一些。”

众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性的操作问题,然后夏侯惇以曹操的名义召集田靖、杨奉、孙策前来议事

夏侯惇把郭嘉荀攸的计谋简单告诉诸将,让他们按计行事。同时确定了兵马攻进寿春成后,各部兵马去攻打什么衙门。其实这个利益分配也很重要,谁都知道袁术的奇珍异宝,美人佳丽定在皇宫之中,这去其它地方的人定然捞不到这么多好处。如今决定曹军占领皇宫,孙策去攻府库,杨奉去占粮仓,只怕他们心中不乐意。尤其是田靖在外设伏的,只怕更没有机会参与利益分配。夏侯惇一开始还担心众人不答应,没想到众人都很好说话。其实他那里知道,各人有各人的心思。在杨奉、孙策看来,一旦城破,哪有那么多话说,都往皇宫去。到时候推说约束不住士卒便是。可是田靖早知道传国玉玺已经到手,至于其它事情倒也不计较了。

半月之后,郭嘉在城中细作利用“士卒向百姓强行征粮,又拆毁百姓房屋做守城的滚木雷石”之事,撺掇百姓造反。又利用了军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厌战的情绪,鼓动他们倒戈。

结果百姓造反,冲击府衙,烧毁官仓。那些早有反叛之心的士卒趁此机会,打开了东门,接引曹军入城。原本固若金汤的寿春城就这样被攻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