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 > 第五十二章 杨彪辞官,请立丞相

田靖入宫,见到献帝,把淮南情况详细禀报了献帝。说到得了玉玺,却又在南阳丢失之事,只得向献帝请罪。

献帝听说玉玺丢了,心中也甚是不快。这玉玺能否在他手中,意义非同寻常。不过唯一只得欣慰的就是至少这玉玺不再曹操手中。献帝让田靖派人好生查访,一旦有了消息,立马禀报。献帝对田靖说,“这个任务我就交给你了,什么时候找到玉玺,什么时候回来缴令。你这次在淮南也是十分辛苦了,至少没有让剿灭袁术的战斗让曹操一人独领大功。你想要什么封赏,说吧,我也不能让你白白辛苦。”

田靖一笑道,“圣上,我如今这征北将军已经很遭人妒忌了,还是不要封赏了。否则封一个更大的官,却让曹操趁机把握召回朝中,那就得不偿失了。臣还是在外问陛下奔走的好。”

献帝听到如此说,倒是一惊,心想曹操将来未必不会行此计啊,还是要多加小心才是,否则自己能控制的力量就更少乐。但是转念一想,田靖麾下的兵马真的是我能控制住的吗?想到此处便道,“对你就不封官了,赏赐还是要的。你手下将领立功的,可递一个名单上来,我给他们封赏。”

田靖听罢欢喜倒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便把王平、伍芳、鞠演、陈双的功绩报了,又言道刘辟、龚都降汉,这次也都立了大功。

献帝想了想便封王平为平南中郎将,伍芳骁骑中郎将,刘辟为横水中郎将,鞠演为积射校尉,陈双为讨虏校尉,龚都为破虏校尉。除了王平的平南中郎将,位列四征四镇四安四平之列,其余名称皆是新设。自己的属下受封赏自然是好事,但是田靖却隐隐感觉到一丝忧虑,看来献帝并不能完全信任任何人。

第二日一早,正是大朝。田靖平时本不用上殿,但是这次刚刚征讨袁术回来,自然是要见君复命的。

到了朝堂之上,曹操位列武将之首位,他后面是车骑将军董承。田靖在武将班中以位序排好。再看向对面太尉杨彪,觉得他今日脸上似有忧愁之色。田靖因为回来的匆忙,还不曾去杨彪府上拜望,也不知有何事发生。

这时献帝上得朝来,众臣行礼之后依次奏报近日要事。献帝让田靖上前,向众臣说明讨伐袁术的情况。田靖禀报完毕,回到队列之中。曹操道,“正好征北将军禀报袁术之事,臣麾下夏侯惇、曹仁尚在寿春,扫除袁逆余党。左将军刘备领兵追击袁术,如今已至徐州。袁术身边只有几千残兵,而且无一立足之地,估计旬日便亡,不足为虑。不过袁术地盘如今却要良将镇守,方能长治久安。臣请封曹仁为安南将军,节制九江和庐江两郡,驻守九江;以于禁为庐江太守。陈登为广陵太守。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领吴郡、会稽、丹阳三郡。”

曹操对孙策的封赏实际上等于承认了孙策实际占领的吴郡、会稽、丹阳三郡势力范围,同时也把广陵和九江全部纳入自己的治下。那么周瑜占领的广陵南部和孙策占领的九江南部则早晚要退回去了。在曹操看来,孙策是定然不敢与自己为敌的。

曹操的提议,献帝自然允准。就在众人都以为今日之事到此结束的时候,曹操又道,“臣的兵马攻进袁术的王宫之时,曾经发现许多书信”,说到此处顿了一顿,“其中有许多是太尉杨彪的夫人与袁术的往来书信。”说到这里却不说了,曹操只把目光盯向了杨彪。

杨彪看到献帝也来看到,“便上前道,臣之发妻乃是袁术胞妹,二人有些书信往来也是正常的。袁术篡逆之后,我曽嘱咐她不得再与袁术往来。”

杨彪虽是向献帝禀告,却也是告诉百官自己没有与袁术私下往来。

哪知道曹操却对献帝道:“话虽如此,只不过杨夫人的信中却言及了许多朝廷大事,而这些对于袁术的军事部署和战略决策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曹某看来,此举实同通敌无异。”

话说到这个程度,杨彪心中已经明白,这是曹操要对他下手了。而夫人书信一事只不过是一个借口。杨彪正要分辨,却听献帝说道,“杨太尉的为人朕是信得过的,断不会因私害公,更不会勾结袁逆。大将军是不是……”

曹操似乎根本没有听到献帝的话,只是说,“是否通敌,臣说了不算,圣上说了只怕也不算,不如还是将杨彪及其夫人收押,交由廷尉审讯。”

这一下到让献帝无言了,众臣有想为杨彪的说话的也不好说。杨彪兀自不动,看着曹操究竟要把自己怎样。

田靖想也不想出班道,“臣以为,杨夫人与家兄书信往来,本属平常,毕竟杨夫人也想不到袁术会反。而在袁术造反之前,就算偶尔言及朝中大事虽然不妥,但也不是什么通敌谋反的大罪。大将军一心为国操劳,圣上和百官都心中有数。只不过此次从几封书信的证据来看,并不足以入太尉之醉。而且《礼记》有云‘刑不上大夫’,太尉大人乃三朝老臣,劳苦功高,怎好因几封书信而令其受牢狱之灾呢?”

曹操看到田靖,心说,这个毛头小子每每与我作对,来日定要让他好看。曹操也不看田靖,对献帝说,“征北将军所言也有些道理,臣也不愿老太尉老来受此牢狱之灾,不过杨彪实在不适合再担任太尉之职。”

杨彪听到这里,已经知道了曹操的底线,而且也知道如今自己根本不可能与曹操相斗。便出班道,“臣年事已高,不能再在朝堂之上位圣上效力,臣愿请辞官回归乡里,还望圣上允准。”

献帝还待挽留,一看今日形势,怕是不行了。便点头道,“既然如此,朕不便挽留。还望老太尉回乡之后好生将养身体。”

众臣见到一直和曹操站在对立面的太尉杨彪,就这样便被斗倒了,也是吃了一惊。那些站在曹操一方的自然欢喜,那些原本有心效忠献帝现在也有些打鼓,都不敢得罪曹操。

曹操之所以这时发难,主要是因为如今袁术基本已经被消灭了,如今除了袁绍已经没有人能与他为敌。袁曹之战既然不可避免,曹操就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朝中的反对势力对此战的影响。拿杨彪开刀只是一个开始,曹操只有整合了后方各势力,才能真正放手与袁绍一战。

杨彪告老还乡,他的家乡是陕西华阴,如今关中战乱,自然回不去。田靖正要起程返回平阳,便邀杨彪同往,杨修现在在他麾下为主薄,杨彪去投儿子倒也说得过去。

曹操在朝堂上搬倒了杨彪,便开始酝酿下一步的计划。如今荀彧、程昱、钟繇等人都在曹操府上,郭嘉和荀攸正随夏侯惇的大队班师,所以没有到场。

曹操道,“如今搬到了杨彪,这反对我的人只怕这一段时间都会禁声。我要趁这个时机,让圣上回复汉初丞相之职,不再设立三公。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荀彧道:“我以为此时请设丞相,朝中定然无人反对,献帝亦当允准。明公为丞相实是实至名归。”

程昱道:“正是,明公以丞相之职发布政令,正可以使百官各司其职,各正其位。”

众人商议一番之后,便决定在朝野之中先造舆论,然后等下次上朝的时候再由其它人提出,众臣附和,倒要看看献帝如何应对。

十日之后再次大朝,一个从来不曾有人注意的小小议郎刘桢突然上表请献帝恢复汉初之制,取消三公,设丞相总揽朝政。

此言一出,可谓一时激起千层浪。曹操有意当丞相之事已经在官员之间传闻了一段时间,但是今日有人在朝堂之上提出,还是让众人吃了一惊。也不知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官是自己揣测曹操心思大胆上奏以为晋升之阶,还是曹操有意指使。百官没有明白献帝和曹操的心思之前,都不敢随便表态。

献帝听到这句话也是吃了一惊,他知道曹操骄横,已经处处隐忍,却不想曹操咄咄逼人。刚刚挤走了杨彪,却又要罢三公置丞相,这是要大权独揽啊。献帝知道,既然曹操动手了,那么就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一次避是避不过去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正面面对,他倒要看看有多少人站在曹操一边。

献帝想到这里,看向曹操,“既然有人上表请罢三公并让大将军担任丞相,不知道大将军你觉得如何?”

献帝这是要让曹操自己说出他的想法,好揭露他的伪善嘴脸。

曹操见献帝如此问,倒也不客气道:“这既是臣下上的奏表,自然要圣上酌情处理才是。臣自问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劳心劳力,不敢有丝毫懈怠。若非有臣,圣上如今还在李傕、郭汜两个祸国奸贼之手,如何能有今日风光;若非有臣,不知道袁术、吕布这些狼子野心之徒是不是各个自立为帝,大汉江山如何能有今日稳固。臣当不当丞相不是臣说了算,而是圣上说了算。这汉家江山能不能守得住,臣说了也不算,同样也是圣上说破了算。”曹操说罢,用眼睛看着献帝反应。

献帝一咬牙,心中暗恨,却也不知道如何阻止。便道:“众位爱卿对此事可还有不同看法?”哪知问过之后,鸦雀无声。献帝叹了一口气道,“既然如此,便让荀彧众人下去拟各章程出来,下次上朝再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