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 > 第三十七章 三顾茅庐 孔明出山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庞山民的陪同下去往隆中,到了隆中有一山曰隆山,隆山以南一片高岗,称为卧龙岗。岗前一片疏林,林中有一茅庐,乃是诸葛亮隐居之所。

庞山民来到茅庐之前,正欲叩门,正巧发现童子出来打水,便问童子:“你家先生可在庐中?”

那童子道:“先生昨日出门访友去了。”

庞山民问:“可知孔明去何处访友,几日回来?”

童子道:“先生没说去哪,以往出门,或三五日,或十余日,我也不知他何时回来啊。”

庞山民回身看向刘备,刘备道:“不妨事,既然来了,今日就在此处等上一等,如果晚间诸葛先生未归。那么我们就五日之后再来。到时也不劳庞兄再引路了。”

主人不在不便叨扰,三人就在门外树阴下休息了半日。到了晚间不见诸葛亮回来,刘备便带关羽、张非返回江夏。

等回到江夏,却是得到一个好消息,赵云将军死里逃生,单枪匹马回到江夏来了。刘备大喜,立刻为赵云接风洗尘。赵云失了兵马,丢了平舆,羞愧不已。刘备道:“我自征缴黄巾以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只要留得性命,早晚有我们打败曹操的一天。”赵云部曲尽失,刘备重又给了赵云三千兵马以为部曲。

五日之后,刘备先使人打听诸葛先生消息,听闻诸葛亮已经回去了。刘备让关、张二人立刻备马,要再次登门拜访。

张飞心中不满道:“一个山野村夫,使人唤来便是,如何值得哥哥亲自去请?”

刘备道:“孟子曾经说过,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乃当世大贤,可解我兄弟如今之困,正当亲自拜访,怎好命人召唤?”

刘备带了关、张二人再次骑马前去隆中,拜访孔明。到了草庐,刘备下马,叩门问童子。

童子答道:“正在堂上读书。”

刘备大喜,便跟着童子进门。至中门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刘备往里一看,一少年人正在堂中读书,吟咏之声徐徐传了出来:“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刘备进草堂施礼道:“备久慕卧龙先生乃是当世贤才,一直无缘拜会。五日前与庞山民兄同来拜访,可惜先生不在庐中。今日得见先生,实乃万幸。”

那少年慌忙答礼;“将军莫非是刘皇叔?我不是卧龙,卧龙乃是家兄。我们兄弟三人,长兄诸葛瑾,现在江东孙仲谋处为幕宾;二兄诸葛亮,号卧龙,之前出外访友一直未归;我是行三,名诸葛均,尚在庐中随兄长一起读书。”

刘备道:“不想两次不遇大贤,既然孔明先生未回,也不好一直打扰。我这里留书一封,若是先生回来,请转达令兄,以表刘备殷勤之意。”

诸葛均给刘备奉茶,二人攀谈之中刘备发现诸葛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已是出色的人才,对诸葛亮的期待更大了。刘备顺便问起诸葛均可愿意出仕,诸葛均道此事要听兄长安排。

刘备不便多打扰,便起身告辞。

刘备回到江夏,一面布置防御,一面招募兵马,但是自己这数万兵马不知未来去向如何,心中实在难安。又过了几日,刘备听闻这次是诸葛亮回来了,连忙命人备马再次寻访。

这一次刘备到的草庐,还是童子相迎。问起孔明先生可在庐中,童子言道先生正在午睡,便要进去通禀。

刘备道,“不妨事,先让先生午睡,不可打扰,我等在院中等候便是。”

刘备愿等,张飞却是老大的不乐意。刘备嫌他聒噪,把他赶出院中,到外面等候。张飞心说,这个鸟孔明,装神弄鬼假扮高人,我放一把火,看他醒不醒。张飞虽然莽撞却也不是冒失,不敢当真防火烧了草庐。只到后院点起了半干的柴火,这种柴不易着火,只是烟大,不一会儿烟味就到了孔明午睡的小屋。

也不知是烟火熏醒的,还是到了时辰自然醒了,孔明一升懒腰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吟罢,起身问童子道:“有客来否?”

童子道:“今有刘皇叔来访,等侯多时了。”

孔明道:“你这童儿好不晓事,既有客来,何不早报。”诸葛亮整理衣冠,出了卧房到前厅相迎。

刘备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貌,当真让人心生敬仰。刘备赶紧施礼:“刘备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今日幸得相见,还望能够聆听先生高见。”

孔明道:“亮不过南阳一野人,如何值得将军屡屡拜访,实在惭愧呀。”

刘备看门见山,把自己现在的情况说了,请诸葛亮能够指点自己。诸葛亮问道:“不知刘皇叔志向如何?”

刘备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然而智术浅短,一事无成,今日希望先生能指一条明路!”

孔明沉吟少许,道:“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刘备听罢大喜,突然觉得老天当真待自己不薄,没想到眼看要五十岁了,终于得到了能辅佐自己成就霸业之人。刘备顿首拜谢,“先生之言,令我茅塞顿开。今日刘备希望先生能以天下苍生为念,勉为其难出山助我,我愿以军师之职以待先生。自我一下,不论将领士卒,皆听先生一人号令。”

诸葛亮推辞再三,刘备长揖不起。孔明最后叹一口气道:“罢了,那我便到这尘世走上一遭。”然后告诉童儿,“好好看守草庐,来日等自己帮助刘皇叔取得天下,说不得还要回乡归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