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 > 第三十一章 夏侯练兵,郭图献计

赵云走后,公孙瓒封夏侯兰为护乌桓校尉,命其领骑兵两千,步军三千,立刻驰援蓟县。

不过公孙瓒没有想到夏侯兰接到命令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居然是抗命。

夏侯兰接受了护乌桓校尉的任命,却反对立即出兵。理由很明确,鞠义的先登营,尤擅强弩,而且射程远,威力大。现在的幽州骑兵,全部是轻甲为主,根本防不住弩箭,界桥之败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步兵对阵,我们的步兵训练不足,面对敌军弩箭攒射,不消多,只要战损达到二成,则全军不战自溃。为了对付先登营最好的办法是训练刀盾手,排演阵法,以正兵对正兵,靠纪律和严格的训练,方有一战之力。否则去了也是送死,不去也罢。

公孙瓒的性格实在不是一个能听进别人意见的人,但是这一次,他也知道鞠义的厉害,觉得夏侯兰的话不无道理。不过训练可以,但时蓟县的求援一次紧似一次,如今又不是和平时期,哪里有那么多时间训练呢。“不知夏侯将军训练刀盾手需要多少时日?”公孙瓒问道。

“如若平时,至少需要半年,眼下事情紧急,我认为至少一月,才能与先登营一战,至于胜负,末将则不敢妄言。”夏侯兰认真说道。

公孙瓒心想,一个月,只怕蓟县早被攻破了,也不再与夏侯兰商议,直接命令道,“罢了,本帅给你时十日时间训练刀盾手,十日之后立即出兵,驰援蓟县,违令者斩。”

军令一下,夏侯兰再无办法,之后硬着头皮领了军令下去。开始着手训练刀盾手。

………………………………………………………………………

放下夏侯兰训练刀盾手不说,单说冀州袁绍。袁绍出生于世家大族汝南袁氏。袁氏家族号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生的英俊威武,加上出生世家,年少为郎,不到二十岁即为濮阳长。何进当权,后任西园八校尉之首的中军校尉。后董卓篡权,袁绍出为渤海太守,关东群雄讨伐董卓,袁绍被公推为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可以说袁绍一直是在同辈中一直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袁绍和公孙瓒的矛盾由来已久,袁绍为渤海太守,准备攻打冀州牧韩馥,与公孙瓒暗中相约,共图冀州。结果借了公孙瓒的势,却逼韩馥让位与自己,白白得了冀州大片基业,却让公孙瓒白忙一场。袁绍与从弟袁术向来不和,袁绍派兵袭取袁术的阳城。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越正在袁术军中,与孙坚一起回援阳城,被袁绍的部队用弓箭射死。公孙瓒大怒,举兵攻打袁绍,袁绍节节败退,为了讨好公孙瓒,任命其从弟公孙范为渤海太守,希望两方和好。没想到公孙范到了渤海立即倒戈,公孙瓒势力更盛。双方征战不休,直到袁绍重用韩馥旧将凉州人鞠义之后,终于在界桥大败公孙瓒,形势才有了彻底的改观。

冀州军转攻为守,袁绍很想彻底大败公孙瓒这个强大的对手,但是老天似乎并不帮忙,就在袁绍准备整军北上一举击败公孙瓒的时候,魏郡发生了兵变,叛军与黑山军汇合,占领了邺城,整个幽州共有十余支黄巾余孽死灰复燃,四处作乱。这下袁绍一下慌了手脚,把手下大将颜良、文丑、张颌、高览等人全部排出去围剿黄巾余孽。无暇顾及公孙瓒的事情。

这个时候故幽州牧刘虞之子侍中刘和到了冀州,拜见袁绍,希望袁绍能够率兵奉迎天子。袁绍这时候焦头烂额,实在没有心思理会刘和,就把他好吃好喝的供起来,说一旦冀州平定之后,再商量奉迎天子之事不迟。

袁绍没想到自己冀州大乱的时候,公孙瓒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先是阎柔等人打出为刘虞报仇的旗号在渔阳起兵,反对公孙瓒;接着辽西乌桓首领蹋顿野心勃勃想要染指幽州。这个时候原本没有用处的刘和,一下有用了起来。袁绍根据谋士沮授的计谋,借用刘和的名义,打着为刘虞报仇的旗号,在冀北兴兵。一共提供兵马五万,由鞠义统领。起初也只是想给公孙瓒找找麻烦,让他两头难以兼顾;当然也存了一旦公孙瓒兵败浑水摸鱼的念头。

不过袁绍却没有想到,明明是一招闲棋,无心落子,没想到鞠义尽然抓住机会,绕道上谷,兵围蓟县,阎柔也取得了渔阳之战,潞河之战的胜利,现在顺利南下与鞠义汇合。加上幽州各郡对公孙瓒早有不满,纷纷骑兵响应。现在公孙瓒退守易京,除了易京的两万兵马之外,只有蓟县一座危城。以前觉得不可打败的公孙瓒竟然一下败了,还败的一塌糊涂。对袁绍来说着胜利来的太快也突然了。

他现在想着的是,如果鞠义攻破幽州的治所蓟县,那么整个幽州从名义上也就被彻底攻破了。但愿鞠义不要攻打的太快,否则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赶上进城受降。袁绍看着鞠义送来的战报和各路探马送回的情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不过袁绍手下还是有清醒的人,比如说谋士田丰。田丰上前说道,“主公,鞠义虽然绕道上谷,兵困蓟县,但是蓟县乃是边陲重镇。自我朝开国以来,至今屡有修缮。城高百尺,墙厚逾丈。加上当年刘虞经营日久,城中粮草充足。只要城中有五千守军,鞠义两万大军即使半年怕也难以攻下。到时候,粮草无继,师老兵疲,公孙瓒如从易京出兵,则鞠义必败。还请主公早日挥军北上,兵困易京,以为呼应,然后命人运粮草器械兼程北上,才是持久之计。”

“这个……有理。只是如今各将均领兵在外,剿灭黄巾余孽,孤哪有那么多士兵北上呀。”袁绍有些犹豫。

“主公莫听田丰危言耸听,岂不闻阎柔已经带兵南下,那么鞠义的兵马更为强盛,而且幽州各郡县均杀公孙瓒所致长吏,以迎主公。我看主公应上表朝廷,自请为幽州牧,然后命人加封这些郡县的官员,让其为鞠义将军供应粮草。一旦打下蓟县,则易京孤城不日而破,主公何虑之有?”说话的却是许攸。

这时沮授发话了,“主公我看元皓(田丰字)与子远(许攸字)所言均有道理。以在下看幽州军虽败,但根本未伤,元气未失。一旦不小心,逼得公孙瓒狗急跳墙,我军必然得承受很大的损失。如果主公只是想达到扰乱幽州的目的,那么鞠义已经成功了,可以嘱其相机行事,尽量杀伤公孙瓒的士兵,破坏他的生产,一旦遇到危险,迅速撤回冀州,以期将来再战。如果主公想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打败公孙瓒,就必须果断放弃冀州南部的部分领地,只留张颌高览监视黑山军,不让其做大,剩下的部队和将官全部北上,兵围易京。集中冀州十万兵力,准备两年时间全部攻克幽州。子远说的封赏,也很重要。只是主公现在领幽州牧似乎并不合适,这些反对公孙瓒的郡县,其长官多为故幽州牧刘虞的旧部或者感念刘虞的百姓。主公如果打为刘虞报仇的旗号,或者帮助刘和的旗号,反倒容易团结这些人。等幽州大局定好,再请任命幽州牧不迟。”

……

这下众谋士你一样我一语的辩论开了。袁绍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谋士,而是谋士太多。他又是一个优柔寡断,不擅决策的人,所以下面的人挣得面红耳赤,他既做不了决定也没有好的办法,只好宣布,“此事明日再议,容我好好想想”便到后堂休息去了。”

袁绍走后,众谋士不欢而散。大家走的干干净净,之余郭图一人。郭图看大家都走后,悄悄走到后堂,名一个小厮通禀袁绍,就说郭图有要事相见。

小厮进去,不一会儿出来请郭图入内。袁绍一见郭图问道,“郭先生,今日堂上不见先生讲话,现在可有良策以教我?”

郭图刚忙说道,“主公,在下对眼下的形势也做过分析,目前最要紧的既不是增兵,也不是封赏,您知道什么吗?”郭图故意调了调袁绍的胃口,“乃是一个人……”

“一个人?”袁绍听完也愣了一下。“先生究竟何意,不妨直言。”

郭图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袁绍,主公以为,“现在蓟县如果被攻下,谁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自然是我……了。”袁绍虽然这样回答,却是不太自信了。

“不瞒主公得益最多之――恐怕是刘和。主公要知道阎柔他们起兵打的是为刘虞报仇的旗号,一旦蓟县被攻破,那么阎柔等人必定会迎刘和为幽州之主。主公如果此别看此时刘和支身一人前来,而且靠着冀州军打败公孙瓒,但是外人并不知道。之前主公为了不让公孙瓒说我军签了停战协定,立马毁约,就假刘和之名起兵,现在到成全了刘和的名声。幽州各郡反对公孙瓒的人马多是心向刘虞之人,刘和为幽州之主他们自然愿意。到时候刘和成了幽州之主,反倒不理会主公,那么岂不成了为人作嫁衣?”郭图说完看了看袁绍的表情,他知道自己这次说道了袁绍的心里。

“这刘和可能控制?”袁绍缓缓说道。

“如今能,将来则必不能。况且这种事容不得任何假设。”郭图说道。

“那你的意思是……”袁绍没有说,眼中却漏了杀机。

“不错,刘和一定要除去,但却要假公孙瓒之手。主公可下令鞠义放弃蓟县,南下兵困易城,然后让刘和带领三万人马北上与鞠义汇合。主公可命我监军随刘和一同北上。到时候我和鞠义暗中相商,让刘和攻城,死于幽州军流矢之下。刘和一死吗,阎柔等人定然心向主公,到时候攻破易京,公孙瓒死于非命,那么蓟县早晚必降。”郭图说道。

“先生好计!正好可以弥补我军军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去掉一个潜在的危机,而且兵困易京,也方便孤北上受降。当真是一时三鸟的好计。”袁绍笑道,“那么事不宜迟,我这就命人起草军令,促刘和北上。先生明日可带孤的军令前去蓟县,命鞠义即刻放弃围城,南下易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