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水浒超凶凶 > 第252章 龙颜震怒群臣栗

水浒超凶凶 第252章 龙颜震怒群臣栗

作者:书山有路秦为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14 00:27:39 来源:小说旗

晁雄征正要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却见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进大堂,单膝跪地,高声禀报道:“报!太子殿下,宫中传来消息……”晁雄征眉头微蹙,心中暗自猜测宫中究竟发生了何事,竟让这名士兵如此急切。

他挥了挥手,示意士兵继续说道:“何事如此紧急?”

“太子殿下,宫中传旨,高俅大人在押送俘虏途中,被梁山贼寇杀害!”士兵的话音未落,大堂内顿时一片哗然。

晁雄征心中一沉,高俅虽非晁家盟友,但他的死讯无疑会引发朝堂上的巨大波澜。

他连忙稳住心神,吩咐道:“你先退下,此事我自有分寸。”

晁雄征匆匆赶往皇宫,心中盘算着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

皇宫内,赵佶面色铁青,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冷电般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大殿内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群臣个个面如土色,不敢贸然开口。

“众卿,今日有何奏事?”赵佶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却带着一股压抑的怒气。

王黼见状,心中一凛,却不敢退缩,壮着胆子出列,跪倒在地,高声说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赵佶的目光在王黼身上停留片刻,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王黼心中一松,却不敢有丝毫懈怠,急忙说道:“陛下,高俅大人在押送俘虏途中,不幸被梁山贼寇杀害。臣恳请陛下派遣大军,剿灭梁山贼寇,为高俅大人报仇雪恨!”

王黼说完,偷偷瞥了一眼梁师成,只见梁师成面色平静,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王黼心中暗自庆幸,梁师成毕竟是太尉,若能得他支持,此次剿灭梁山贼寇的行动定会更加顺利。

赵佶听罢,眉头紧锁,眼中怒火更甚。

他猛地一拍龙案,震得下方群臣纷纷跪倒,连大气也不敢出。

梁师成见状,连忙上前几步,低声劝慰道:“陛下息怒,高俅被杀固然可恨,但切不可因一时之怒而失了方寸。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派遣大军,剿灭梁山贼寇,以示朝廷威严。”

赵佶闻言,怒气稍缓,但眼中依旧闪烁着怒火。

他冷冷地扫视了一圈,质问道:“众卿,朕曾多次询问,你们都说天下太平,为何今日却多地造反?”

群臣闻言,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赵佶的目光。

宿元景心中一动,出列跪倒,语气恭敬地说道:“陛下,臣斗胆直言,各地造反之事,实因地方官员贪污**,民不聊生所致。若不及时整顿吏治,恐将后患无穷。”

赵佶闻言,眼中怒火更甚,正要开口质问,突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太监急匆匆地跑进大殿,跪倒在地,高声禀报道:“陛下,大事不好!东京城外,又有叛军聚集,声势浩大,请求陛下速做决断!”

赵佶闻言,面色铁青,目光如刀,扫视着下方的群臣,冷冷地说道:“众卿,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宿元景心中一凛,赶忙叩首道:“陛下,臣请旨前往东京城,安抚民心,平息叛乱!”

赵佶闻言,微微点了点头,目光却依旧冷峻。

他缓缓站起身,语气森然地说道:“众卿,朕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若不能平息叛乱,休怪朕不念旧情!”

“臣等领旨!”群臣齐声高呼,心中却各怀鬼胎,暗自盘算着如何自保。

赵佶转身离去,留下群臣在大殿内面面相觑。

殿外,风声呼啸,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宿元景缓缓站起身,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心中暗自思量着下一步的行动。

“宿大人,此去东京,可要小心行事。”梁师成的声音在宿元景耳边响起,语气中透着一丝关切。

宿元景微微一笑,拱手说道:“多谢太尉大人提醒,此去东京,宿某定不负陛下所托!”

梁师成点了点头,目送宿元景离去,心中却暗自盘算着,这场风暴,究竟会将大宋带向何方……第252章 龙颜震怒群臣栗

赵佶那如寒冰般的声音,带着失望和质问,直刺宿元景的心底:“宿元景,朕记得你曾言,天下承平日久,百姓安居乐业。可眼前这烽烟四起,又是怎么回事?莫非,你也在欺瞒朕吗!”

宿元景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脑门,他连忙伏地叩首,额头重重地磕在冰冷的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陛下息怒!臣绝无欺瞒之意!地方确有不法之徒,兴风作浪,但臣以为,这只是疥癣之疾,只需稍加整治,便可平息。”他极力辩解,希望能挽回赵佶的信任。

赵佶的脸色稍缓,但目光依旧锐利如刀。

“哦?疥癣之疾?朕看这火势,已然有燎原之势!宿元景,你莫要轻敌!”

王黼见状,心中暗喜,这正是他转移矛盾,推卸责任的好机会。

他连忙上前一步,跪倒在地,高声说道:“陛下明鉴!高俅无能,轻敌冒进,才给了梁山贼寇可乘之机!那些贼寇不过是乌合之众,人数稀少,不堪一击!若非高俅用人不当,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一时间,殿内群臣纷纷附和,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死无对证的高俅身上。

“王黼所言极是!陛下,梁山贼寇不过是跳梁小丑,不足为虑!”

“高俅平日里骄横跋扈,目中无人,如今落得如此下场,也是咎由自取!”

“陛下,当务之急是安抚民心,整顿吏治,区区梁山贼寇,不过是癣疥之疾,不足挂齿!”

梁师成也微微颔首,上前一步,轻声道:“陛下,如今天下大体平稳,只是局部地区出现了一些小问题。臣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很快平息这些动乱。”他语气温和,却暗藏玄机,既安抚了赵佶的情绪,又巧妙地掩盖了事实的真相。

宿元景听着这些颠倒黑白之言,心中怒火中烧。

他知道,如果任由这些奸臣蒙蔽圣听,大宋的江山危矣!

他不顾梁师成隐晦的警告,毅然出列,跪倒在地,高声奏道:“陛下!臣有本奏!”

赵佶的目光再次落在宿元景身上,带着一丝疑惑和不悦。

“宿元景,你还有何事要奏?”

宿元景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陛下,臣要奏报的是,如今各地造反之事,并非只有梁山一处!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皆有叛乱发生,百姓苦不堪言,地方官员却隐瞒不报,粉饰太平!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王黼等人脸色大变,纷纷怒视着宿元景,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

梁师成也微微皱眉,

赵佶的脸色瞬间阴沉到了极点,仿佛暴风雨前的乌云。

他死死地盯着宿元景,“宿元景!你可知欺君之罪,当诛九族!”

宿元景毫不畏惧地抬起头,直视着赵佶的目光,语气铿锵有力。

“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虚假!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若有半句假话,甘愿受罚!”

赵佶的胸膛剧烈起伏,显然已经愤怒到了极点。

他猛地站起身,指着下方的群臣,怒吼道:“好!好!好!朕的好臣子们!你们一个个都说天下太平,歌功颂德,可朕看到的却是烽烟四起,民不聊生!你们都在欺骗朕!都在欺骗朕!”

他怒不可遏,一把扫落龙案上的奏折,玉玺和镇纸也噼里啪啦地掉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声响。

殿内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朕要杀了你们!杀了你们这些欺君罔上的奸臣!”赵佶怒吼着,声音嘶哑而疯狂。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涌入一群身穿盔甲,手持利刃的班直士兵。

他们面无表情,眼神冰冷,仿佛一群没有感情的杀戮机器。

“陛下息怒!”

群臣见状,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跪倒在地,连连磕头求饶。

但那些班直士兵却如同雕塑一般,站在原地,纹丝不动。

赵佶的目光在群臣身上扫视着,充满了愤怒和失望。

他咬牙切齿地说道:“朕要杀了你们!杀了你们这些尸位素餐,欺上瞒下的废物!”

“陛下饶命啊!”

“陛下开恩啊!”

群臣的求饶声响彻大殿,但赵佶却充耳不闻。

他缓缓举起右手,声音冰冷地说道:“班直何在!”

那些班直士兵闻言,立刻上前一步,手中的利刃在火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森寒的光芒。

“给朕……杀了他们!”赵佶的声音嘶哑而颤抖,仿佛是从地狱深处传来的魔音。

然而,那些班直士兵却并没有立刻动手,而是面面相觑,似乎在犹豫着什么。

“你们……聋了吗!朕让你们杀了他们!”赵佶见状,更加愤怒,声音也变得更加尖锐。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低沉的声音突然响起:“陛下,万万不可!”

赵佶猛地转过身,目光如刀般射向声音的来源。“谁敢阻拦朕!”

只见殿前都指挥使高俅缓缓走出队列,跪倒在地,沉声道:“陛下,臣以为,此事还需慎重考虑。”

赵佶的脸色更加难看,他怒视着高俅,质问道:“慎重考虑?朕已经忍无可忍了!难道你也要背叛朕吗!”

高俅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直视着赵佶的目光,语气坚定地说道:“臣不敢背叛陛下,但臣以为,如今局势动荡,人心惶惶,若是在此时斩杀大臣,恐怕会引起更大的混乱。”

“混乱?难道现在还不够混乱吗!”赵佶怒吼着,一把抓起龙案上的一个镇纸,狠狠地砸向高俅。

镇纸重重地砸在高俅的额头上,鲜血顿时顺着他的脸颊流淌下来。

但他却依旧跪在地上,一动不动。

赵佶的胸膛剧烈起伏,他死死地盯着高俅

“滚!都给朕滚出去!”赵佶怒吼着,挥舞着手臂,将周围的一切都扫落在地。

那些班直士兵见状,立刻上前一步,开始驱赶那些跪在地上的大臣。

群臣哭喊着,挣扎着,却根本无法阻止那些如狼似虎的班直士兵。

他们被粗暴地拖拽着,推搡着,狼狈不堪地向殿外涌去。

宿元景也被两个班直士兵架了起来,向殿外拖去。

他回头看了一眼面色铁青的赵佶,心中充满了担忧。

“大宋……真的要完了吗?”宿元景心中暗自叹息,却无力改变什么。

就在这时,一个班直士兵突然停下了脚步,转过头,对着宿元景低声说道:“宿大人,小心王黼……”

宿元景闻言,心中一凛,猛地抬起头,想要问个清楚,却发现那个班直士兵已经转过身,继续驱赶着其他的大臣……

“滚!都给朕滚出去!” 赵佶的咆哮如同九天惊雷,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他猩红的双眼扫视着殿内瑟瑟发抖的群臣,恨不得将他们全部生吞活剥。

班直士兵们如狼似虎地扑了上来,冰冷的刀锋在火光下闪烁着死亡的光芒。

往日里高高在上的大臣们,此刻却如同待宰的羔羊,被粗暴地拖拽着,推搡着,官帽歪斜,衣衫凌乱,哪里还有半分往日的威严?

“陛下饶命啊!微臣冤枉!”

“陛下开恩!给臣一个机会啊!”

绝望的哀嚎声,恐惧的求饶声,在大殿内交织成一片,如同地狱的悲鸣。

宿元景被两个士兵架着胳膊,双脚离地,踉跄地向殿外拖去。

他回头望去,只见赵佶面色铁青,如同暴怒的雄狮,随时可能择人而噬。

突然,宿元景注意到,在慌乱的人群中,梁师成却显得格外镇定。

他缓缓地跪倒在地,对着赵佶重重地叩了一个头,然后猛地站起身,神情决绝,仿佛即将慷慨赴死的英雄。

“陛下!臣有罪!”梁师成的声音洪亮而悲壮,盖过了其他人的哀嚎声。

赵佶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了过去,他死死地盯着梁师成,

梁师成没有理会赵佶的目光,他高声说道:“臣忝为太尉,未能匡扶社稷,以致天下动荡,百姓遭殃,臣罪该万死!臣愿以死谢罪,恳请陛下准许!”

说完,梁师成再次叩首,然后头也不回地向殿外走去。

他的背影挺拔而决绝,仿佛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大殿内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梁师成的举动惊呆了。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平日里圆滑世故,八面玲珑的梁师成,竟然会做出如此惊人之举。

“梁师成这是疯了吗?竟然真的要寻死?”

“他一定是想以此来博取陛下的同情,保住自己的性命!”

“哼,他以为这样就能瞒过陛下吗?真是太天真了!”

大臣们惊惶失措,议论纷纷,但更多的是幸灾乐祸。

他们都希望梁师成能够真的去死,这样他们就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赵佶死死地盯着梁师成的背影,眼神复杂难明。

他万万没有想到,梁师成竟然会做出如此举动。

难道他真的是一心为国,想要以死谢罪?

“站住!”赵佶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威严。

梁师成的脚步戛然而止,他缓缓地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悲戚的笑容。

“陛下还有何吩咐?”

赵佶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怒火。“你真的想死?”

梁师成的他再次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地说道:“陛下,臣对不起您啊!臣辜负了您的信任,未能为您分忧解难,以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臣万死难辞其咎!臣唯有一死,才能向天下百姓谢罪!”

说着,梁师成嚎啕大哭起来,涕泗横流,仿佛真的悲痛到了极点。

赵佶看着梁师成痛哭流涕的样子,心中不禁有些动摇。

难道他真的是一片忠心?

难道他真的是为了国家社稷?

梁师成哭诉了良久,然后缓缓地站起身,再次向殿外走去。

“陛下,臣去了!”

他语气悲壮,仿佛即将踏上不归路。

赵佶的目光死死地锁定在梁师成的背影上,他的手指微微颤抖,似乎在犹豫着是否要阻止他。

大殿内的气氛凝重而压抑,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赵佶做出最后的决定。

梁师成一步一步地走向殿外,他的脚步沉重而缓慢,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刀尖上。

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就掌握在赵佶的手中。

然而,赵佶却始终没有开口。

梁师成的心中充满了忐忑和不安。

他不知道赵佶是否真的会让他去死,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应对。

他想放慢脚步,但又不敢,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前走去。

梁师成即将走出大殿,只要再迈出一步,他就要面临未知的命运。

“田虎之事,你可知情?”赵佶的声音在背后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