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水浒超凶凶 > 第423章 雄征谋政展新篇

水浒超凶凶 第423章 雄征谋政展新篇

作者:书山有路秦为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6 05:14:09 来源:小说旗

天色逐渐亮起来,灵州城头的将士们已经全副盔甲,准备迎接可能来临的西夏大军。

城头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铁锈味,阳光透过城墙的缝隙洒在将士们的盔甲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晁雄征站在城头,目光深邃地望着城外。

他的身旁站着刘锜、韩世忠、姚平仲,以及马麟、石勇、苏义等一众将领。

城下的田野显得格外寂静,偶尔能听到远处的马蹄声,但那声音却渐渐远去,令人心生疑惑。

“奇怪,西夏人怎么还没来?”姚平仲微微皱眉,忍不住开口说道。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疑惑,仿佛在问自己,也似乎在问周围的人。

刘锜.';,

目光扫过城外,眉头紧锁。

“种老将军或许已经率兵入西夏,打乱了他们的计划。”他沉声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位年轻将领的声音虽然低沉,却充满了自信,让人不禁对他的话多几分信任。

韩世忠点了点头,补充道:“也有可能是后面的大军已经打下了鸣沙,城外的西夏兵马可能已经得到了消息,暂时撤退了。”

晁雄征听罢,心中暗自思索。

他明白,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只有及时抓住战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猛然抬头,目光依次扫过刘锜、韩世忠、姚平仲三人,沉声道:“三位将军,你们可愿出城探查一番?”

刘锜闻言,立刻挺直了身板,双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末将愿往!”他坚定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股强烈的使命感。

韩世忠和姚平仲对视一眼,随后齐声应道:“末将等也愿往!”

晁雄征微微颔首,心中暗自感到满意。

这三人不仅武艺高强,更是骁勇善战,有他们在,探查敌情自然更加稳妥。

“好!你们三人小心行事,务必探明敌情再回。”他沉声吩咐道。

刘锜、韩世忠、姚平仲三人齐声应答,随后转身向马麟望去。

马麟心领神会,立刻下令:“来人,把缺口的木栅栏搬开!”

顿时,几名士兵迅速行动,搬开城头的木栅栏,动作干脆利落,显得训练有素。

韩世忠三人再次向晁雄征致意,随后纵马飞奔下城,向着城外的方向疾驰而去。

看着三人离去的背影,晁雄征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

他转身对身旁的石勇吩咐道:“你去告诉王宫,让他准备一些食物和饮水,分发给四门的将士们。”

石勇闻言,神色一松,连忙抱拳应道:“末将领命!”他转身快步离去,身影迅速消失在城头的阴影中。

周围将士听到晁雄征的吩咐,顿时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他们都知道,长日的守城战不仅考验体力,更考验意志。

在这关键时刻,能够得到食物和饮水的补给,无疑是一股巨大的鼓舞。

晁雄征继续巡视城头,不时与将士们交谈,鼓励他们保持斗志。

城头的气氛逐渐变得热烈起来,将士们的士气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时,晁雄征的目光落在了一位中年将士身上,他便是十夫长苏义。

苏义神色坚毅,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屈的斗志。

晁雄征走上前去,和颜悦色地问道:“苏义兄弟,你看起来有些疲惫,辛苦了。”

苏义抱拳行礼,声音沉稳:“末将不累,多谢少庄主关心。末将曾是黄州人,后来流落梁山,幸得晁家庄主收留,才有了如今的安定生活。”

晁雄征闻言,心中微微一动。

他想起梁山的往事,不禁感叹世事无常。

他温和地说道:“梁山英雄辈出,你能在其中脱颖而出,必有过人之处。如今,你在我晁家庄,便是我的兄弟,有什么困难尽管说。”

苏义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微微颔首,正欲开口再言,一个士兵突然从城下急匆匆地跑来,神色紧张地对晁雄征说道:“少庄主,城外有动静!”

晁雄征顿时面色一凝,心中思量片刻后,沉声问道:“什么动静?”

士兵急忙答道:“似乎是西夏人的马队,正向着城西方向快速移动!”

晁雄征立刻下令:“传令下去,各处加紧戒备,准备迎战!”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决断力,周围的将士们立刻忙碌起来,气氛紧张而有序。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是刘锜的声音:“少庄主,末将等探查回来了!”晁雄征原本严肃的面容,在听到苏义的名字后缓和了不少。

他拍了拍苏义的肩膀,一股老兵特有的风霜感从指尖传来,粗糙得像饱经风雨的船帆。

“好汉不问出处,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你在我晁家庄,那就是自己兄弟。”

这时,一旁的马麟凑了上来,嘿嘿一笑:“少庄主,苏义兄弟可不是一般人。当年在梁山,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冲锋陷阵,那是真不怕死。要不是咱们庄上百夫长的位置都满了,他早就当上百夫长了!”

晁雄征听罢,饶有兴致地看向苏义。

“哦?这么说,你还是个有功之臣啊。那这些年,庄上的赏赐可没少给你吧?”他故意问道,语气轻松,想活跃一下气氛。

苏义憨厚地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少庄主说笑了,庄上待我不薄,吃穿用度,那都是最好的。只是,末将也没啥大功劳,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晁雄征哈哈一笑:“这有什么过意不去的?只要你忠心耿耿,为庄上效力,那就是最大的功劳!对了,苏义兄弟,等你天下太平了,有什么打算?”

苏义略微沉吟了一下,抬起头,眼神坚定:“少庄主,俺没什么大的志向,就想跟着你,跟着晁家庄,一直打下去!俺这辈子,就认准晁家庄了!”

晁雄征听了,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这些从梁山过来的汉子,最讲义气,也最重情义。

他点了点头,郑重道:“好!既然你有这份心,那我就答应你。等咱们班师回朝,我就让你去新兵营当个百夫长,好好操练新兵!”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将士,提高了声音:“而且,我还要宣布一个决定!等天下平定了,所有百夫长以下的士兵,只要当够三年兵,就可以解甲归田,回家种地!庄上会给你们分田地,让你们安安心心过日子!”

此话一出,城头顿时一片哗然。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当兵吃粮是很多人的唯一出路。

一旦当了兵,基本上就是一辈子都拴在军营里了。

如今,晁雄征竟然要让士兵解甲归田,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短暂的沉默之后,城头上的将士们突然齐刷刷地单膝跪地,高声呼喊:“少庄主仁义!我等愿为少庄主效死!”他们的声音震耳欲聋,充满了感激和忠诚。

晁雄征连忙摆手,示意他们起身。

“都起来吧,都起来吧。这是我早就想好的。咱们打仗,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是为了让大家一辈子当兵!”

他走到孙立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孙立兄弟,你觉得我这个决定怎么样?”

孙立略一沉吟,抱拳道:“少庄主高瞻远瞩,末将佩服!只是,末将有些不明白,为何要让这些老兵解甲归田呢?他们都是战场上的好手,留下来岂不是更好?”

晁雄征微微一笑,解释道:“孙立兄弟,你有所不知。我之所以要让老兵解甲归田,一是为了让他们共享富贵,打了一辈子仗,也该让他们回家享享清福了。二是为了推动全民服兵役!”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咱们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不能只靠一部分人。要让所有百姓都参与进来,平时种地,战时当兵。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兵民合一,保家卫国!”

孙立听了,眉头紧锁,似乎还有些疑惑:“少庄主,末将还是有些不明白。让百姓都当兵,这岂不是会影响农业生产?而且,百姓未经训练,如何能上战场?”

晁雄征哈哈一笑:“孙立兄弟,你有所不知。我自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我会建立完善的训练体系,让百姓在农闲时接受军事训练。而且,我还会改进农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远方,充满了自信:“我们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富强的社会。要让所有百姓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我的目标!”

孙立听了,心中一震。

他终于明白了晁雄征的真正意图。

他抱拳道:“少庄主,末将明白了!少庄主真是胸怀天下,末将佩服!”

这时,一个将领突然问道:“少庄主,您让百姓都当兵,是不是也想提高武人的地位啊?咱们大宋朝,重文轻武,武人的地位实在是太低了!”

此话一出,周围的将士们顿时议论纷纷,脸上都露出了愤慨的神色。

“是啊,咱们辛辛苦苦打仗,出生入死,结果还不如那些只会吟诗作对的酸腐文人!”

“就是,那些书生,只会夸夸其谈,什么都不会,凭什么比咱们地位高?”

“少庄主,您可要为咱们武人做主啊!”

晁雄征听了,脸色一沉。

他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只会读死书的书生。

“你们放心,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只会吟诗作对,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他们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懂得真正的治国之道!”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我对现在的科举制度也很不满。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都是一些只会背书的庸才。真正有才能的人,往往被埋没。”

“所以,等我掌握了权力,一定要改革科举制度!我要让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能够脱颖而出!我要让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

孙立有些担忧地说道:“少庄主,您这样做,恐怕会遭到那些书生的抵制啊。毕竟,他们才是掌握话语权的人。”

晁雄征冷笑一声:“我不需要所有人的支持。只要能为百姓谋福利,哪怕与天下人为敌,我也在所不惜!”

他眼神坚定,语气充满了决心:“而且,我相信,只要我做的事情是对的,就一定能得到百姓的支持!民心,才是最重要的!”

孙立听了,心中更加佩服晁雄征。

他知道,晁雄征是一个真正为百姓着想的人。

他抱拳道:“少庄主,末将愿誓死追随少庄主!”

就在这时,孙立突然想起了什么,犹豫了一下,说道:“少庄主,末将听说,有个叫杨时的,在士林中颇有声望,他一直主张‘道学’,对朝廷的政策颇有微词,恐怕会成为我们的阻力。”

晁雄征微微一挑眉,问道:“杨时?他现在在何处为官?”

“杨时?此人现在何处为官?”晁雄征剑眉微挑,语气中听不出喜怒,但那双锐利的眼睛却仿佛能穿透人心。

孙立略一躬身,谨慎地回答:“回少庄主,杨时现在在余杭县任教谕,讲学授徒,颇受当地士子敬重。不过……此人迂腐不堪,满口仁义道德,实则不堪大用。”

晁雄征听罢,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余杭教谕?

一个教书先生而已,翻不起什么大浪。

他对什么“道学”、“理学”之类的学派实在是不甚了解,也懒得费心思去研究。

毕竟,在他看来,真正的学问,不是躲在书斋里皓首穷经,而是要经世致用,利国利民。

“不必理会他。”晁雄征摆了摆手,语气平静,“只要他安分守己,不兴风作浪,就由他去吧。现在最要紧的,是应对西夏人的进攻。”他抬头看向远方,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能穿透层层迷雾,看到潜藏的危机。

他隐隐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西夏人迟迟不来,莫非是在酝酿着什么更大的阴谋?

或者,正如刘锜所说,种师道已经深入敌后,打乱了他们的部署?

各种念头在他脑海中飞速闪过,让他感到一丝不安。

“报!”一个士兵急匆匆地跑过来,打破了这短暂的平静。

“少庄主,城外……”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三匹快马正朝着灵州城飞奔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