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水浒超凶凶 > 第496章 朝堂用人论是非

水浒超凶凶 第496章 朝堂用人论是非

作者:书山有路秦为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5 07:54:48 来源:小说旗

夜色深沉,宫灯高悬,投下暖黄色的光晕,照亮了御书房内雕龙画凤的梁柱。

晁盖负手立于窗前,窗外夜风习习,带来一丝初秋的凉意,让他略感清醒。

他回想起方才晁雄征关于“格物致知”的言论,心中依旧翻涌着难以言喻的情绪。

这孩子,总能给他带来一些“惊喜”。

有些想法,天马行空,匪夷所思,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逻辑,让人难以反驳。

就比如那什么“格物致知”,说万物皆有理,要探究其根本,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

这和他们从小接受的圣贤教诲,简直大相径庭!

他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自己老了,跟不上年轻人的思路了?

“父皇,您还在想早朝上的事?” 晁雄征的声音打破了书房的寂静。

晁盖转过身,看着眼前这个眉目间已有了几分帝王之气的儿子,心中既欣慰又担忧。

“是啊,征儿,大赦天下,你说这事该如何处置?”

晁雄征微微一愣,随即明白过来父皇是在考校他。

他略一沉吟,“父皇,儿臣以为,既然有人上书,便说明民间确有此呼声。大赦天下,虽有隐患,但也能彰显皇恩浩荡,稳定民心。”

晁盖况且,我大梁律例有言,不因言获罪。

那上书之人,虽言辞激烈,但也算得上是忠直之臣,朕又岂能因言降罪?”

晁雄征闻言,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他原本还担心父皇会因为此事而龙颜大怒,现在看来,是他多虑了。

一种轻松的氛围在书房中蔓延开来,父子二人相视一笑,似乎之前的凝重气氛从未存在过。

忽然,晁雄征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试探性地问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事不明。”

“讲。”晁盖走到书案后坐下,拿起一本奏折随意翻看着。

“不知…可有人上书弹劾儿臣?”晁雄征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晁盖放下奏折,抬头看向他,“怎么?你小子做了什么亏心事?”

晁雄征连忙摇头,“儿臣不敢!只是…只是好奇。”

“哈哈哈!”晁盖爽朗地笑了,“你小子,还真有人弹劾过你!”

晁雄征的心猛地一沉,一颗心悬了起来。 “哦?不知是何事?”

晁盖收敛了笑容,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你还记得私自斩杀西夏李乾顺那事吗?”

晁雄征当然记得!

那可是他穿越过来之后,打的第一场硬仗!

当时情况紧急,西夏军队压境,为了稳定军心,震慑敌人,他当机立断,斩杀了西夏国君李乾顺。

此举虽然立竿见影,但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他点点头,等待着父皇的下文。

晁盖叹了口气,“当时朝中确实有不少人弹劾你,说你‘擅杀降将’,‘有违天和’等等。不过,朕都压下去了。”

晁雄征松了一口气,心中对父皇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父皇…”

“不过,”晁盖话锋一转,“朕也明白你的苦衷。当时情况特殊,你若不斩杀李乾顺,军心涣散,后果不堪设想。朕相信,你是为了大梁的江山社稷着想。”

晁雄征连忙躬身道:“父皇明察秋毫,儿臣感激涕零!”

晁盖摆了摆手,“你小子,少拍马屁!朕知道你是一片忠心。”他顿了顿,又道,“不过,此事也给你提了个醒,以后行事,还是要多加谨慎,三思而后行。”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御书房内再次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父子二人各自想着心事。

晁盖的目光落在手中的奏折上,眉头微微皱起。

“征儿,”他突然开口,语气有些沉重,“你说,那些宋朝旧臣…”

御书房的空气似乎凝滞了,烛火摇曳,映照着晁盖紧锁的眉头,他手中的奏折被他捏的有些变形,发出轻微的“咔咔”声,像是他此刻内心烦闷的写照。

“征儿,你说,那些宋朝旧臣……”晁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他们真的能为我大梁所用吗?”

晁雄征微微一怔,他知道父皇心中一直对宋朝旧臣有所芥蒂。

毕竟,他们曾经是大梁的敌人,如今却要委以重任,这其中的风险,任谁都要掂量掂量。

“父皇,”晁雄征斟酌着言辞,“儿臣以为,人之好坏,不在出身,而在其心。宋朝旧臣虽曾为敌,但如今大梁已定鼎天下,他们若想保全性命,荣华富贵,必然会尽心竭力为我大梁效力。”

晁盖冷哼一声,“你说的轻巧!这些人,哪个不是老奸巨猾之辈?他们心中对大梁,对朕,真的能毫无芥蒂吗?朕就怕,养虎为患啊!”他猛地一拍桌子,奏折上的朱砂印泥溅出几点猩红,如同他此刻心中翻涌的不安。

晁雄征没有被父皇的怒气吓到,他平静地说道:“父皇,儿臣斗胆一言,这些人是否忠心,不在于他们过去是谁的臣子,而在于父皇您是否依旧是那个英明神武的皇帝。”

晁盖一愣,目光锐利地盯着晁雄征,“此话怎讲?”

晁雄征不卑不亢地解释道:“父皇,人性本就趋利避害。只要父皇的恩泽依旧,赏罚分明,他们自然会为父皇效力。反之,即使是曾经的忠臣良将,也有可能心生异心。所以,关键在于父皇您,而不是他们。”

晁盖陷入了沉思。

窗外,秋风瑟瑟,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附和着晁雄征的话。

他不得不承认,儿子的话,虽然有些狂妄,却也并非没有道理。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语气缓和了些,“你小子,伶牙俐齿!朕倒是被你说服了。”他揉了揉眉心,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可朕还是有些不放心啊……”

晁雄征见状,微微一笑,语气轻松地说道:“父皇,您想想,那些读书人,一个个之乎者也的,满口仁义道德,可真到了关键时刻,还不是一样会为了功名利禄,争得头破血流?”

晁盖被儿子这番话逗笑了,“你小子,这是拐着弯骂那些读书人呢?”

晁雄征耸了耸肩,“儿臣只是实话实说罢了。不过,治理天下,还得靠这些读书人。毕竟,总不能让武将去写奏折,制定律法吧?”

晁盖笑着摇了摇头,“你这小子,就会油嘴滑舌!不过,你说的也对,读书人虽然迂腐,但治国理政,还真离不开他们。”他顿了顿,又道,“不过,朕最担心的,还是那些读死书的书生,满脑子圣贤之言,却不知变通,不知实际,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祸害!”

晁雄征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父皇所言极是!儿臣也最讨厌那些读死书的书呆子,满口之乎者也,却不知民间疾苦,这样的人,就算学富五车,也于国无益!”

“哈哈哈!”晁盖爽朗地笑了,“你小子,跟朕想到一块去了!看来,朕的担心是多余的了。”他欣慰地看着晁雄征,眼中满是赞赏,“征儿,你长大了,成熟了,朕也放心了。”

晁雄征谦虚地笑了笑,“父皇过誉了,儿臣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父皇多多教诲。”

“嗯,”晁盖点点头,“你小子,少拍马屁!对了……”他突然想起一事,“南宋那边……”

“父皇可是想问,南宋请出了哪些忠臣良将?”晁雄征抢先问道。

晁盖的朕听说,南宋那边,似乎也有些动静……”

御书房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父子二人之间,沉默如同一道无形的墙。

晁盖的目光落在手中那份来自南宋的密报上,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咚咚”声,一下一下,敲击在晁雄征的心上。

终于,晁盖打破了沉默,语气低沉:“南宋那边,请出了蒋猷和宗泽。”

蒋猷?

宗泽?

这两个名字如同惊雷一般,在晁雄征的脑海中炸响。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平静的表情,但内心早已波涛汹涌。

这两个人,可不是什么泛泛之辈!

蒋猷,南宋名将,以智谋着称;宗泽,更是抗金名将,以忠义闻名。

这两个人联手,对大梁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晁雄征的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嗒嗒”声,与晁盖沉闷的敲击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故作轻松地笑道:“父皇,南宋这是黔驴技穷了,居然把这两个老家伙搬出来了。”

晁盖却丝毫没有被他的轻松所感染,反而更加忧虑:“征儿,你不可轻敌!这两个人,虽然年事已高,但经验丰富,不可小觑。”他将手中的密报递给晁雄征,“你自己看看吧。”

晁雄征接过密报,仔细阅读起来。

密报上详细记录了蒋猷和宗泽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最近的动向。

看完之后,晁雄征心中更加凝重。

这两个老家伙,确实不容小觑。

“父皇,”晁雄征放下密报,语气坚定,“儿臣知道这两个人不好对付,但儿臣相信,我大梁的将士,一定能够战胜他们!”

晁盖看着儿子自信满满的样子,心中稍感安慰。

他点点头,语气也变得坚定起来:“征儿,朕相信你!朕也相信我大梁的将士!朕要你亲自挂帅,率领大军,荡平南宋!”

“儿臣领旨!”晁雄征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语气铿锵有力。

“好!”晁盖重重地拍了拍晁雄征的肩膀,“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眼中都充满了自信和期待。

然而,在这自信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南宋虽然积弱,但蒋猷和宗泽这两个老将,却如同两座大山,横亘在大梁面前。

这场战争,注定不会轻松。

“父皇,”晁雄征突然想起一事,“儿臣还有一事不明。”

“说。”晁盖心情不错,语气也轻松了不少。

“这蒋猷和宗泽,都是南宋的名将,他们为何会在这个时候出山?”晁雄征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

晁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朕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据朕推测,这两个人,很可能并非真心为南宋效力。”

“哦?”晁雄征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父皇的意思是……”

“朕怀疑,”晁盖的声音压低了几分,“他们另有所图。”

“另有所图?”晁雄征心中一动,“父皇是说,他们可能是想……”

晁盖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晁雄征一眼。

父子二人心照不宣,一切尽在不言中。

御书房内再次陷入了沉默,只有烛火噼啪作响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晁雄征的脑海中,不断浮现着蒋猷和宗泽的身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