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水浒超凶凶 > 第550章 灭教富国政令出

水浒超凶凶 第550章 灭教富国政令出

作者:书山有路秦为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7 04:21:14 来源:小说旗

凛冬的寒风裹挟着雪花,肆虐地拍打着大梁的城墙,发出阵阵呜咽,仿佛在预示着什么。

上京道的纷乱暂歇,大梁的宫殿内,却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紧张气氛。

刘唐,这位曾经的赤发鬼,如今的大梁禁军统领,此刻却战战兢兢地站在太子晁雄征面前,汇报着来自南方的消息。

“太子殿下,十二月,广东路连州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出现了染痘疮的百姓……”刘唐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迟疑,像一块石头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阵阵涟漪。

晁雄征原本正斜倚在雕龙画凤的暖榻上,手里拿着一卷兵书,看得津津有味。

听到刘唐的禀报,他修长的手指微微一顿,眉头也随之蹙起。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书卷,坐直了身子,目光如炬地盯着刘唐,看得他心里直发毛。

“详细说来。”晁雄征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刘唐连忙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禀报了一遍。

原来,广东路连州一带出现了痘疮疫情,朝廷第一时间便下令各州府的防疫局派遣医官和药材前往支援,并大力推广种痘之法。

然而,由于各种限制,并非所有人都能及时种痘。

更让人痛心的是,连州境内有个村子,受当地和尚的蛊惑,竟然集体拒绝种痘,结果导致五千多人染病,其中两千多人不治身亡。

听到这里,晁雄征的脸色变得铁青,他猛地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中的怒火如同火山般喷发。

他怎么也没想到,在这个时代,竟然还有人如此愚昧无知,为了所谓的信仰,竟然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

“这些和尚,简直是罪该万死!”晁雄征咬牙切齿地说道,拳头攥得咯咯作响。

刘唐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

他知道太子殿下此刻的心情一定非常糟糕,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着他的指示。

“父皇知道此事了吗?”晁雄征突然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刘唐。

“回太子殿下,皇上已经知晓此事,并下令彻查此事。”刘唐连忙答道。

晁雄征点了点头

他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想到这里,晁雄征立刻转身朝着皇宫的方向走去。

他要去见他的父皇,他要向他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一个足以改变大梁国运的建议!

皇宫内,晁盖正襟危坐于龙椅之上,听着蒋敬的汇报。

蒋敬是户部官员,负责调查连州痘疮疫情的起因。

“皇上,臣已经查明,连州百姓拒种痘,皆因当地和尚蛊惑所致。那些和尚声称,种痘之后,下辈子会投胎成牛,这才使得百姓对种痘之法产生了恐惧心理。”蒋敬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慨。

晁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猛地一拍龙案,怒吼道:“荒谬!简直是荒谬至极!这些妖言惑众的和尚,朕定要严惩不贷!”

就在这时,晁雄征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大殿。

他向晁盖行了一礼,然后开门见山地说道:“父皇,儿臣有一事相求。”

晁盖看着自己的儿子,心中隐隐感觉到他要说什么。

“说吧,什么事?”

“儿臣请求父皇,禁绝万教!”晁雄征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晁盖闻言,不禁愣住了。

他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会提出如此大胆的建议。

“禁绝万教?”晁盖重复了一遍,

“没错,父皇。儿臣认为,连州痘疮疫情,正是因为百姓受宗教蛊惑所致。为了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儿臣恳请父皇,禁绝天下所有宗教!”晁雄征的

晁盖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禁绝万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它将会对大梁国的方方面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事事关重大,朕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晁盖沉声说道。

“父皇,连州数千百姓的性命,难道还不足以让您下定决心吗?”晁雄征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质问。

晁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传朕旨意,宣五部尚书即刻进宫议事!”

殿外的太监尖着嗓子喊了一声:“宣五部尚书觐见——” 声音在空旷的宫殿里回荡,久久不息……

议事厅里的气氛紧张得令人窒息,如同往常弥漫在这类会议中的燃烧檀香的气味一般凝重。

但今天,那股香气被浓烈刺鼻、充满金属质感的期待所取代。

五位大臣坐在那里,脸上交织着忧虑与决心,他们正对着晁盖,而晁盖的表情让人捉摸不透。

晁雄征站在父亲身旁,年轻的脸庞因坚定的决心而紧绷着。

他已经点燃了导火索,此刻,他心跳加速,眼睁睁地看着火焰慢慢逼近火药桶。

“先生们,”晁盖的声音虽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太子针对宗教干预国事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激进的解决方案。如你们所知,他建议全面禁止所有有组织的宗教。”这些话像雷雨云一样悬在空气中,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大臣们不安地动了动身子。

礼部尚书留着精心修剪的胡须,脸上总是带着焦虑的愁容,他第一个开口。

“陛下,”他声音微微颤抖地说道,“虽然连州发生的事件无疑是一场悲剧,但如此激烈的举措……可能会使整个王国陷入不稳定!”

“陷入不稳定?”晁雄征向前迈了一步,眼中闪烁着怒火。

“还是让它从迷信的麻木中觉醒过来?在我们采取行动之前,还要有多少人因这些骗子的一时兴起而丧命?仅连州就有两千人丧生,不是因为疾病,而是因为这些所谓的神职人员煽动的愚昧!”

一场激烈的辩论随之展开。

争论声在金碧辉煌的议事厅墙壁间碰撞反弹。

兵部尚书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将,他担心会引发叛乱;而户部尚书是个精明务实的人,他看到了通过没收寺庙财富来充实空虚国库的机会。

时间在缓缓流逝,只听见玉制茶杯有节奏的叮当声和一旁太监们越来越激动的低语声。

最后,当太阳沉入地平线,不祥的长影投射在议事厅的地面上时,晁盖做出了决定。

“即刻起草诏书。所有有组织的宗教都将被解散。没收它们的财产,对其领袖……予以处置。”他的声音冷酷、坚定,不容置疑。

大局已定。

正月十七,盖着皇帝朱红大印的诏书张贴到了全国的每一个城镇和村庄。

反应迅速而激烈。

从繁华的都城集市到偏远的山间寺庙,消息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引发了一片恐惧、愤怒和困惑的混乱局面。

都城东京的街道变得热闹非凡。

身着闪亮铠甲的皇家士兵在街上行进,他们的靴子在鹅卵石路面上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曾经神圣的寺庙和修道院被包围,华丽的大门被轰然撞开。

弥漫着熏香的空气被恐惧的刺鼻气味和钢铁的金属味所取代。

和尚和牧师们脸上带着困惑和反抗的神情,被赶到了街上。

一些人公开哭泣,紧紧抱着他们的经文。

另一些人眼中燃烧着正义的怒火,咒骂着皇帝和他的儿子。

每人得到了一小笔津贴,这点钱根本不足以帮助他们重新回归世俗生活。

在宫门外,一小群坚定的和尚和牧师跪着,恳求面见皇帝。

他们绝望的哀求声在广阔的庭院中回荡。

但宫门依然紧闭,青铜门环冷酷而漠然。

他们的请求没有得到回应。

有人告诉他们,皇帝不会接见他们。

那些拒绝散去、顽固坚守信仰的人,遭到了迅速而残酷的镇压,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神圣的土地。

一个月过去了。

最初的混乱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诡异的平静。

全国各地的报告源源不断地涌入都城。

寺庙被清空,神像被砸毁,经文被焚烧。

近百万人,原本与宗教团体有联系,现在都被登记为普通公民,他们的生活突然失去了宗教赋予的秩序和意义。

国库因没收的财富而变得充实。

晁盖看着这些报告,感到一种冷酷的满足。

他相信,王国已经得到了净化。

但在表面之下,另一种“净化”正在悄然发生。

在当局看不到的阴影中,一股新的力量正在涌动。

在昏暗的小巷和秘密的集会场所,反抗的低语开始流传。

信仰的火种虽然被压制,但远未熄灭。

一天晚上,在城里最豪华的妓院楼上一间装饰华丽的房间里,一个身着精美丝绸的男人把一把金币扔在桌子上。

他响亮而放肆的笑声在房间里回荡。

一个妓女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凑近他。

“大人,”她好奇地低语道,“您似乎发了一笔大财……”他又笑了起来,那笑声怪异而空洞,仿佛悬在空气中,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事情。

他用手摸了摸新剃的光头,那是剃度的幽灵般的痕迹,然后笑了。

**第五百五十章 灭教富国政令出,举国受益换新途**

大梁皇宫,那叫一个金碧辉煌,晃得人睁不开眼。

龙椅上,晁盖那是龙袍加身,气度不凡。

想当年,他老人家在晁家庄,那可是个仗义疏财的好汉,谁能想到,这辈子还能当上皇帝呢?

只能说,世事难料啊!

不过今天,老皇帝眉头紧锁,显然是有事儿。

“雄征啊,”晁盖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广东路那边,连州出了岔子。那些和尚,蛊惑百姓不种痘,说是啥‘佛祖保佑,百毒不侵’。结果可好,疫情起来了,死伤不少啊!”

站在下首的晁雄征,也就是现在的大梁太子,那叫一个英姿勃发。

他心里暗骂:这帮秃驴,真是误国误民!

“父皇,”晁雄征上前一步,语气坚定,“儿臣以为,此事绝非偶然。这些年来,各路教派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他们不事生产,还蛊惑百姓,实乃国之蠹虫!儿臣恳请父皇,下旨禁绝万教,整顿吏治,以正国本!”

晁盖听了,眼中精光一闪。

说实话,他对这些教派也没啥好感。

想当年,他也是烧过庙的人,对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向来不感冒。

“此事,容朕再想想……” 晁盖沉吟道。

“父皇,时不我待啊!” 这时,户部官员蒋敬站了出来,他是当年就跟着晁雄征的老人了,对太子的心思那是门儿清。

“眼下国库虽然充裕,但百废待兴,处处都要用钱。若是能禁绝万教,没收他们的土地庙产,充实国库,那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好家伙,这蒋敬,算盘打得真精!

不过,晁雄征心里暗笑,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好吧,”晁盖终于下定了决心, “就依你们所奏!传朕旨意,颁布《灭教条例》,限期解散所有教派,没收其土地庙产,违者严惩不贷!”

圣旨一下,举国震动!

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教派,顿时傻眼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大梁朝廷,竟然如此强硬,说灭就灭,一点情面都不留!

当然,也有一些教派,负隅顽抗,聚众闹事。

但很快,就被大梁的军队给镇压了。

这场灭教行动,那叫一个雷厉风行。

没过多久,各地的寺庙道观,纷纷被查封,土地庙产,也被没收充公。

国库,那是肉眼可见地充裕起来!

当然,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么多土地,该怎么处理?这么多僧侣道士,又该如何安置?

朝堂之上,又是一番激烈的争论。

有人说,应该把土地分给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

也有人说,应该把土地收归国有,统一管理,增加财政收入。

还有人说,应该让这些僧侣道士还俗,让他们自食其力。

晁雄征听着这些争论,心里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诸位,”他缓缓开口, “土地是百姓的命根子,不能轻易分给他们。但也不能全部收归国有,否则,百姓就没有了盼头。儿臣以为,应该实行‘公私合营’,将一部分土地分给百姓,让他们耕种,另一部分土地,则由朝廷统一管理,用于兴修水利、赈济灾民。”

“至于这些僧侣道士,”晁雄征顿了顿, “给他们两条路。一条路,是还俗回家,自食其力。另一条路,是去垦荒种地,自力更生。若是他们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朝廷自然不会亏待他们。”

晁雄征的这番话,赢得了满朝文武的赞赏。

“太子殿下英明!”

“太子殿下高见!”

就这样,大梁朝廷,在灭教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百姓们,有了土地,有了盼头,干劲十足。

国库,越来越充裕,可以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大梁,也变得越来越强大!

白胜、杜迁、宋万等一干开国功臣,也都有了自己的封地和爵位,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宋江的功劳。

当年,若不是他慧眼识英雄,将晁盖等人招安,恐怕,这大梁朝廷,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总而言之,灭教富国,是大梁崛起的重要一步。

而这一步,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