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水浒超凶凶 > 第3章 郓城括田赴县衙

水浒超凶凶 第3章 郓城括田赴县衙

作者:书山有路秦为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14 00:27:39 来源:小说旗

晁盖最终没有让刘唐做什么,只是吩咐他加强庄内的巡逻,以防万一。

东溪村依旧如往日般平静,下人们在田间劳作,佃户们按时缴纳租粮,丝毫看不出即将面临括田的危机。

晁雄征心中虽焦急,想要提前实施“托塔天王晁盖”的梁山大业,可如今时机未到,也只能按捺住心中的想法,静观其变。

村里的百姓们对晁家即将被括田的事议论纷纷,他们既为晁家鸣不平,也担忧着自身的命运。

一种无奈和压抑的氛围笼罩着整个东溪村。

到了县里限定的日子,晁盖换上体面的深蓝色直裰,带上象征保正身份的巾帽,准备动身前往郓城县衙。

晁雄征以长见识为由,也跟着一同前往。

父子二人步行出了村子,沿着蜿蜒的黄土路,踏上了通往郓城县的官道。

秋日清晨的阳光洒在身上,带来一丝暖意,路旁的野草上沾满了晶莹的露珠,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

官道上行人稀少,偶尔能看到几个赶着牛车的老农,他们的脸上也带着一丝愁绪。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晁雄征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声:“晁保正!晁保正留步!”

他回头望去,只见一顶青布小轿晃晃悠悠地朝他们而来,两个轿夫气喘吁吁地抬着轿子,额头上渗出了汗珠。

轿子里,西溪村的保正王仁正摇着一把蒲扇,一脸焦急地朝他们招手。

轿子靠近后,王仁...

...从轿中探出头来,满脸堆笑地拱手道:“晁保正,贤侄,二位这是应县尊之邀,前往县衙商议括田之事吧?”

晁盖点点头,算是回应。

王仁这笑里藏刀的寒暄,晁盖父子岂会不知?

东溪村与西溪村因水源、田界等事素有不和,两村保正更是明争暗斗多年。

今日王仁特意在此等候,怕是没安好心。

王仁下了轿子,掸了掸衣袍上的褶皱,故作关切地说道:“晁保正,这括田之事,可是关系到咱们庄户人家的大事啊!县里那些贪官污吏,简直是要把我们逼上绝路!咱们这些庄户人家,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才攒下几个铜板,如今却要被他们搜刮干净,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王仁越说越激动,唾沫星子飞溅,一张圆脸涨得通红。

他猛地一拍大腿,满脸激昂地说道:“晁保正,您在咱们这一带德高望重,不如您带个头,咱们联名上书,告到东京去,让官家为我们做主!”

晁盖神色淡然,语气平静地说道:“王保正,你这话就说得过了。民不与官斗,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县尊既然下了命令,我们这些小民,又能如何?认命罢了。”

王仁听后,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他原本以为晁盖会和他一样,对括田之事义愤填膺,没想到晁盖竟然如此软弱,这让他感到十分失望和愤怒。

他咬了咬牙,强压着怒火说道:“晁保正,您这话可就错了!咱们……”

父子二人继续前行,不多时便来到郓城县城外。

高大的城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巍峨,城门洞开,两旁站立着身穿盔甲的士卒,手持长矛,警惕地注视着来往的行人。

晁盖父子递上保正的证明文书,士卒仔细检查后,才放他们入城。

进入城内,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夹杂着各种味道,有烤鸭的香味,有臭豆腐的异味,还有从酒肆里飘出的酒香。

晁雄征好奇地四处张望,感受着古代都市的繁华与喧闹。

来到县衙门口,晁盖父子发现,已经有许多来自各村的保正聚集在此,他们有的三五成群,低声议论着什么,有的则独自一人,面色凝重,一言不发。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晁盖父子刚走到台阶下,便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晁保正,您可算是来了……”

王仁被晁盖的话噎得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他强压下怒火,挤出一丝僵硬的笑容,说道:“晁保正,您这话说得……呵呵,您是老成持重,但有些事,也该争上一争!您看我,我虽然人微言轻,但为了西溪村的乡亲们,也敢豁出这条老命去!您晁保正德高望重,振臂一呼,还怕没人响应吗?”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晁盖,仿佛在等待一个肯定的答复。

晁盖微微一笑,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王保正,你真是高看我了,我不过是个粗人,哪里有你这般能说会道?我看你口才如此了得,不如你来带头,定能为我们这些小民争取到一线生机。” 晁盖言语间看似谦虚,实则暗讽王仁只会动嘴皮子,却不敢承担责任。

王仁闻言,” 他说完,又朝晁盖拱了拱手,语气生硬地说道:“既然如此,我还有些事要办,就先走一步了。” 说罢,便转身钻回轿子,轿夫抬起轿子,匆匆离去,留下晁盖父子二人。

望着王仁远去的背影,晁盖冷哼一声,眼中带着一丝厌恶,“这王仁,真是老奸巨猾,又想害人了。”

“爹,孩儿早就看出这王仁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今日看似热情,实则包藏祸心,说不定已经在暗中谋划什么阴谋诡计,想要给我们晁家下绊子。” 晁雄征语气严肃,目光锐利,早已看穿了王仁的虚伪面具。

晁盖欣慰地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慈祥的笑容, “我儿果然长大了,心思细腻,能看透这王仁的真面目。为父甚慰。” 随后,他眼神一凝,语气变得凝重起来,“既然如此,我们还是早些去县衙为好,免得节外生枝。”

“爹,孩儿也正有此意。” 晁雄征说着,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父子俩心意相通,彼此之间流淌着一股无言的默契。

他们不再耽搁,加快脚步,继续朝郓城县城方向走去。

秋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远处的城墙在阳光下显得有些破旧,高耸的城楼仿佛张着血盆大口,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父子二人又行了一段路,郓城县的城墙已近在眼前。

那斑驳的城墙,在秋日阳光的照射下,更显破败,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城墙上的砖石,有的已经风化,露出参差不齐的断茬,仿佛野兽的獠牙,狰狞可怖。

城门洞开,两旁的守门士卒身穿破旧的铁甲,手中的长矛也有些锈迹斑斑,但目光却如狼似虎,盯着每一个进出城门的百姓。

他们时不时地伸手,向那些衣着朴素的百姓索要“好处”,那些百姓也只能敢怒不敢言,乖乖地掏出几个铜板,才能换得顺利入城。

晁盖见状,眉头微微一皱,他从怀中摸出一小锭银子,递给守门的士卒,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几位军爷辛苦了,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那士卒见是银子,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点头哈腰地将晁盖父子放了进去,态度也变得殷勤起来。

晁雄征冷眼旁观,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对这北宋末年的社会风气,又多了几分认识。

一入城门,喧闹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各种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杂乱无章,却又带着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

烧饼的香气、糖葫芦的甜味、胭脂水粉的香味,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味道,刺激着晁雄征的嗅觉。

各种小贩挑着担子,在人群中穿梭,有的在表演胸口碎大石,有的在耍猴戏,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晁雄征好奇地看着这一切,真想停下来仔细瞧瞧,听听那些小贩的叫卖声,感受一下这古代市井的热闹景象。

但想到此行还有要事在身,晁雄征只能按捺住心中的好奇,跟随晁盖继续向前走。

两人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县衙门口。

县衙门口已经聚集了许多来自各村的保正,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什么,脸上都带着忧愁和不安的神色。

整个大堂显得拥挤不堪,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晁盖父子刚走到台阶下,就听到一声略显尖锐的声音,“晁保正,你们可算是来了,知县老爷和乡绅们,已经等候多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