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擎国 > 第二百零七节、难得不糊涂

擎国 第二百零七节、难得不糊涂

作者:梦里挣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8: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着丘田口沫横飞的演讲,姜田不置可否的笑着,一直等到对方将晋商承接运输任务的好处说了一大堆,借着丘田喘口气的功夫,他这才不紧不慢的感叹了一句:“我记得,丘兄应该和宋老大人是同乡,没想到您这位江南人士,也对北方边贸如此熟悉!”

姜田这话让还准备继续鼓吹的丘田差点没噎死,这才发现好像有点急功近利了,以至于都让人看出了自己的小算盘。不过他还存着一丝侥幸,万一这位年轻的太子太师不太懂官场的潜规则呢。可是接下来姜田的话让他彻底的放弃了这个想法。

“这些老西儿也是怪不容易的,门路都走到你这边了,不过就连我都佩服他们的鼻子灵敏,只言片语中就能看到翻身的机会,以前只听说山西人头脑灵光,看来所言不虚啊,真要是这么聪明,就找个说话管用的过来,可以谈谈别的事情。”

这就是**裸的暗示了,我姜田能让你们摆脱禁令,但是该怎么和我谈呢?你们的诚意呢?话说到这里丘田就放心了,无论最终晋商和这位姜大人谈成什么结果,他都算是有个交代了,因为他的任务就是负责牵线搭桥。

只是还没等他高兴起来,就听姜田继续说道:“丘兄,丘大人!我听说年前您将家中妻儿老小都接到了京城,小弟我公务缠身没能及时去拜望长辈,深感惭愧啊。我也知道京城近几年也恢复了点国都的气势,房价自然是看涨,小弟我无以为敬,只好准备二百两贺仪聊表心意,兄权且收着,不过恕小弟直言,虽然您至今还未外放,但陛下那里本是惦记着您这个能臣的,可别辜负了圣恩!”

饶是寒冬腊月,丘田的额头上还是渗出岑岑的汗珠,傻子也听得出来姜田这是在警告他不要收受贿赂,一时间也是语塞无话好说,只得朝着姜田深深一揖,算是谢过了人家的提醒。

等丘田离开了姜府之后,姜田却依然是枯坐在堂前发呆,他怎么也没想到晋商会找到丘田这条线来走后门,心中百感交集,也说不清是对丘田的惋惜,还是感叹官场潜规则的生命力。想当年自己上辈子的时候,曾经点评太祖当朝时严刑峻法整顿吏治,到头来却变得和朱元璋治贪一样落个人亡政息。现在想来自己当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看着眼前这个弊病丛生的官场,他真的不知道除了高举屠刀还有什么好办法。

“难得糊涂?”张环看着宣纸上那算不上漂亮的字,然后歪着脑袋看着姜田:“先生这是有感而发?”

今年学生来拜年,照例还是张环领头,例行公事的过场走完之后,那几个纨绔还是盘桓甚久不肯离去,好在这几个人也算是府里的熟客,姜田在他们面前也没什么师道尊严。于是张环就看见了书桌上的四个大字。

“算是吧。”姜田敷衍着:“你们几个是不是又有什么事情问?”

这几个人互相看了看,显然这次真太子不打算出头,而假太子也不可能多嘴,所以最后田虚海忍不住开口问到:“先生,这南粮北运已经废漕改海,甚至许诺民间商船可承接漕粮运输,怎么这供应北方大军的粮草也要由商人承运?若是有那心怀不轨之徒在粮食上做手脚,岂不是要伤及北伐大业?”

作为一个传统的儒家学子,天生的瞧不起商人也算是学术习惯,可张环为什么不出来答疑解惑,这小子应该是知道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啊?

就在姜田疑惑的时候,刘宝铠又站出来问:“其实让谁运军粮都无所谓,但是这盐引的赏格是不是有些高了?要我说这盐铁官卖也用了两千多年了,就算盐价大不如前,可也没必要让寻常商人踏足,就算要开市,也应稳妥打算才是。”

还没等这小子说完,姜田就已经知道他们的意思了,其实就是贵族们和权臣们都盯上了盐引的巨大利润,想要直接插手分了这块蛋糕。

姜田瞥了一眼张环,这真假两位太子竟然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还在那端详着自己的书法作品,再看宋懿,这小子就更是事不关己,反正他家是以新学立足,没必要趟这个浑水。

“环儿,你对粮食换盐引这事怎么看?”姜田心想既然你要看笑话,我就不能让你那么轻松。

张环也不再是几年前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无知少年,他一听姜田点名问自己就后悔不该留下来看热闹:“先生这字虽是简体,但神韵上已经……”

他这马屁还没拍完,就看见姜田斜着眼瞄着自己,这下他一瞬间就懂得了“难得糊涂”的真意,可这问题还要自己来回答:“依学生浅见,朝廷要的是商贾贩运物资到北地,军队要的是军粮供应及时,只要最终粮食运到了地方,谁运的似乎也不重要了。”

他这是变相的对自己这俩同学妥协了,不管怎么说也算是有同窗之谊,自己人不照顾一下怎么行。可这个答案岂是一个太子该说的?吴远悄悄的摇了摇头。

刘宝铠和田虚海自然是大喜过望,要知道这一文一武两大派系里,多少人都在眼巴巴的看着这块肥肉呢。

姜田听了张环的答案,只能是长叹了一口气:“我和你们讲了多少遍,任何垄断的行为,除非是朝廷官营,否则结局必然是树大招风,最终被拆分了事。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掌握了这个生产力,才有可能创造最高的经济价值。我朝的盐价低于前朝,甚至精盐的价格也就和前明官家粗盐的价格相似,你们以为陛下是为了照顾百姓才压低价格吗?还不是因为有了新的制盐方法后成本降低,才保证了在这种低价下还有利润。”

宋懿知道姜田想说什么,又碍于张环的身份不能说的太直白,所以连忙插话到:“先生说的不错,科学院里那么多的专利技术,随便买两个回去开个工厂,也是大有可为的。”

姜田看看宋懿,他还以为这小子在兜售科学院那些没人买的技术,好在还有这么一个不争名夺利的。才算是勉强将问题带偏,可没想到后面的一句话却是:“反正你们两家也不差这点钱,买断了一个专利之后,生产的东西还不是你们想怎么定价就怎么定价。”

不知道为什么,原本应该君子不言利的中国官僚们,在敛财的手段上堪称是中国古代最为成功的资本家,这帮人不仅靠着权利垄断生产资料,甚至还靠着炒作舆论左右国家的核心价值,来达到垄断生产活动的目的,更别提他们本身还是许多商业团体的实际幕后操纵者。

仅仅看明代的官员为了实际控制小农经济,不惜大肆鼓吹航海无用论,扼杀掉所有外向型经济的可能性。到了中后期虽然无法再闭关锁国,却因为第一产业的实际生产力大多已经被其控制,导致中国对外出口的利润大头还是收入了他们的腰包。

从这个例子来看,也许并不是所有喊着闭关锁国的文官都是阴谋家,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他们闭关锁国并逐步兼并土地,垄断了当时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之后即便是开关通商,国家又能从中获得多少收益呢?再说垄断的后果就是因为财富来的太容易,而导致生产技术停滞,社会变革的阻力加大。

当初姜田曾经和张韬探讨过这个问题,最终他们得出结论,就算是没有满清南下,就算是没有小冰河的天灾,大明朝也不可能再多挺过一百年!就算再来一轮农民起义,类似李自成这样的农民军首领当了皇帝,只要国家的制度没变,用不了一百年,因为战乱导致人口下降从而缓解的土地矛盾就会再次出现,在士人阶层垄断土地的情况下,小农经济僵化的财富流动能力,让商人与资本家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生产力革新,生产力不产生质的飞跃又怎么会因为分赃不均从而爆发资@本@主@义@革@命?所以最终不过就是换一个汉人当皇帝,等着西方再次打上门来而已。

张韬和姜田都对这个行尸走肉般的现状头疼不已,所以取消读书人的特权虽然能部分的打消一点他们兼并土地的热情,但看看雍正的改革就知道,因为新作物的推广,使得土地产出加大,到了清末人口总数比明朝翻了一番,可社会结构并未因此产生大的变动,反倒是地主阶级因为不能免税而加大了对佃户的盘剥。所以张韬采取的第二招就是人为提高生产力,对传统经济结构发起冲击,逼着第一、第二产业因为竞争压力加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自行推动技术改革。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俩人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不能指望着资本家会是良善之人,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先压低人力成本,而不是想着怎么去改良生产技术。所以为了让生产力永远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需要制造出一种资本家有求于工人的局面,张韬和姜田为此各自想出了一套办法。

张韬认为只要人力被国家用在了其他方面,那么劳动力短缺的现状就会逼着资本家和地主善待手下的人,所以他总是惦记着要发动战争,不仅可以开疆拓土增加安全空间,同时还能磨练军队让他们不会因为过久的和平而荒废掉,到时候无论是地主还是工厂主,为了维持生产必然会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这样便能一箭多雕的达到自己的目的。缺点是国家穷兵黩武,可能会拖累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姜田则采用了一种较为温和的办法,那就是开辟商品海外销售渠道,营造出生产力不足以满足市场的状态,那么在劳动力增加速度低于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工人工资大幅增长,同时出口货物价值增加,白银入超又可以增加百姓的购买力,带动资金的流动性,更会刺激第一产业的农民因为羡慕工人的收入而向第二产业流动,就算成年男人暂时不会转行,但随着技术的逐步进步,女性必然会是资本家争夺的下一个重要劳动力来源,女性的收入增加,其社会地位也必然会发生改变,这样还能促进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同样是一举多得。但是这样也有缺点,那就是资本家可能因为供不应求的市场,而过高的制定销售价格,导致他们为了维持饥饿营销的高利润而不愿意扩大再生产。

现在当姜田听见自己的这几个得意弟子,还是动不动就将垄断挂在嘴边的时候,才知道在社会惯性以及当权者的眼中,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垄断一两样产业,才是他们最期盼的结果。中国古代一场场农民起义就是被剥削阶级的反抗,可是看看成功后的农民军,却马上又变成了剥削阶级。欧洲的革命虽然看上去是资本主义革掉了封建王权,可实际上也不过就是将剥削的权利从天命神授的君主手中,转移到了大资本家手中,其本质一样也没有任何变化。于是当资本主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一个叫卡尔马克思的人看透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用姜田的话说就是:一个封建的小脚女人在被人唾弃为封建糟粕的时候,果断的换了一身男人的衣服,穿上一双肥大的鞋,装成正常人跟着别人一起唾弃其她的小脚女人,可是她定期来访的“大姨妈”暴露了真实的身份,又正好被马克思同学看见了她在换卫生巾,后来更是写了一篇揭露她女变男装的论文……

所以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避免被马克思及其追随者嘲讽,同时也是为了能让自己变装后的身份获得广泛认同,不得不同那些反抗越发激烈的人达成和解,多少吐出一点到嘴的肥肉,好让大家都能从中获益而支持自己,虽然这一丁点的返利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是好在无产阶级是很好满足的。但是这么干的人多了,自己的竞争力就降低了,所以资本家才不得已走上了提高生产力,用以保证利润空间的路线,说穿了就是从垄断生产资料进化成了垄断生产技术。

时间拉回到中华朝,无论是姜田还是张韬都不希望重走一遍这样的革命道路,所以垄断者只能是他们自己,而他们也恰好拥有世界最高的生产力,所以从姜田的角度来看,他是希望能出现一个和科学院分庭抗礼的私人研究团体,哪怕只是部分的技术能有所突破,都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因为竞争而引发良性循环。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一切都只是他的美好幻想。

姜田心想,也许自己那个前辈说的有道理,中国要想获得前进的动力,是不能指望内部的新陈代谢,而需要在外部寻找一个对手,哪怕只是幻想中的对手都行!

看着老师阴沉的脸色,几个纨绔都不说话了,就是张环也不太明白自己老师为什么不太高兴。沉吟了良久之后,假太子为了打破这个尴尬的气氛,只好硬着头皮问道:“先生……恕我多嘴,恐怕这盐引未必仅仅是可以领取多少食盐这么简单吧?”

看着这个政治嗅觉最灵敏的学生,姜田缓缓的点点头:“盐引!不过就是一张纸,但是因为上面写着你能领取的盐数,这就不再是一张普通的纸!你要拿着它去盐场领盐,是发卖还是自己吃都无所谓,可如果有人愿意用高价买你手中的这张纸呢?如果因为天气不佳盐场减产,导致市面上盐价增高呢?如果因为天气良好盐场增产,导致市面上盐价降低呢?如果冬天运粮获得了这张纸,谁知道到了夏天盐价是高是低?你是现在就把盐提出来卖了,还是到夏天观望一下再说?这里边的学问你们能想明白一二吗?”

如果是个现代人,恐怕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股票和期货。仅仅是一张纸,其可操作的空间简直是无限的,在金融杠杆下任何有价证券的收益率都不是传统的买卖所能企及的。哪怕是后世利率固定的国债,还不是被各大银行和金融公司用来进行各种杠杆操作。这里边的门道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田虚海和刘宝铠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就想这么多,不过他们却不傻,听出来朝廷在这张盐引上有难以想象的大动作,绝不是简单的可以领多少盐的问题,如果操作得当甚至能获得远超这些食盐的价值。但是当他们看见姜田的目光时又胆怯了,因为在这个用钱生钱的领域里,谁敢说能玩的过他姜田?

张环似乎若有所悟,沉吟了片刻之后问道:“先生是不是想说,拿着盐引的人,在朝廷的眼中不过就是可以任意宰割的肥羊?”

“呵呵!”嘴角露出一丝狞笑的姜田看着他们:“有些人不是总想着用手中的权利来挣钱吗?仗着官家的虎皮巧取豪夺,端的是损公肥私哪管会不会动摇国本!好啊,谁要是想要这盐引大可去北边运粮,我倒要看看是他们的能耐大,还是朝廷的手段多。”

听他这么一说,就是张环这个真太子也是一个激灵,不用怀疑姜田的手段,仅仅是他们所学到的一些内容,就可以借着国家公权力用非行政命令的手段,随意的揉搓着天下商贾,用姜田的话说只要国家暴力机关不被资本家掌握,仅靠“宏观调控”这四个字,他就能玩死所有想挑战国家权威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