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1978:带着媳妇出人头地 > 第三十五章:窃书不能算偷

刘卫东赶到客车站,王技术员还在等车,俩人一根烟还没抽完大客车就来了。

王技术员带着不少东西,还有两只绑着脚的的大鹅。

俩人上了车才发现,车上不少进城的农民也都大包小包的,车座子下面塞得满满的。

车上的老农之间唠的,都是市里那个市场没人抓,啥东西进城卖得快。

刘卫东从这些农民的脸上看到了喜悦。

春风润物,虽然还没全面开放,但从市场的一些细微变化也能感觉到,现在人的思想正在悄然改变,市场经济已经有了抬头的趋势。

到了市里,刘卫东又把王技术员送上一路车才往家走。

媳妇还有二十多天的冲刺,以她现在的成绩看,考师院应该问题不大,不过刘卫东可不想让她当老师。

能帮小姨子剽窃庄奴的歌,凭啥不能帮媳妇抄名人的书?

要是高考前,在滨江日报发个连载,或者直接去东风文艺出版社投稿,这含金量可比《又见炊烟》高。

去书店买了两大本稿纸,又买了钢笔和钢笔水,刘卫东已经有了主意。

《天云山传奇》,周老师1979年发表的力作,文化新时期反思文学代表作,极其符合当下的环境,重生前刘卫东读了好几遍。

对不起了周老师,为了媳妇的未来,我只能对您下手了。

回到家铺开稿纸奋笔疾书,《大青山传奇》横空出世。

男主人公罗群被他改成了肖南,暗指老丈人娄南,宋薇改成了刘茜,跟老丈娘就差一个字,吴遥改成了吴保田,冯晴岚改成了冯晴云,五七干校也被刘卫东搬到了大山沟里。

生在农村有生活有阅历,又看过原著,刘卫东抄书都不用打草稿,甚至还进行了润色,等天色暗下来的时候,他已经写了好几千字。

作者他用了笔名:茹箐,取自杜甫的诗—水餐红粒稻,野茹紫花箐。

这篇超时代感的小说,放在三中全会后发表肯定没问题,可放到现在,无论是报社还是出版社,发表的话都需要极大的勇气。

刘卫东又想到了市委副书记赵立军,看来这部小说最好先让赵书记看看。

伏案埋头创作,刘卫东都忘了时间,等刘艳茹姐俩回来他才想起来做饭。

好在锅里有现成的,热一下端上来的时候,娄艳茹和娄艳华正在看他写的小说,看得聚精会神。

“卫东这是你写的小说?没想到你文笔这么好?人物刻画还有心理描写太深刻了?”

娄艳茹一脸震惊地看着他。

“这是你写的,没看笔名叫茹箐吗?我一个大男人会叫这个名字?我写作的时候特意往细腻了写,就是想让人知感觉这是个女作家。”

“你这不是胡闹吗?你帮艳华写歌她好歹还会拉手风琴,你帮我写小说,万一有读者给我写信,或者记者采访,你让我情何以堪?”

刘卫东拿起个大饼子,做了个《红灯记》李玉和的标志性动作。

“有我这一碗酒垫底,什么样的局面你都能对付。”

“你滚一边去,没个正形……”

从小说的立意到复杂的感情纠葛,再说到运动带给这一代人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娄艳华还是娄艳茹,都是运动的直接参与者,何况父母还成了牺牲品。

再加上剧情过于曲折跌宕,刘卫东说到精彩处,娄家姐俩都眼含热泪,感同身受。

“姐夫你好厉害啊,要是我妈看到这个小说,不一定哭成啥样呢,你要让我姐拿去发表?”

刘卫东点点头:“光有个民办教师加分我还是觉得没把握,要是高考前你姐能成为知名作家,考大学可就板上钉钉了。

不过我得先拿去给市委赵副书记看看,毕竟这种题材的文学作品过于敏感,到底能不能发,得等领导批示。”

“人比人气死人,凭啥姐夫啥都会,我就不行……”

娄艳华一赌气,背起手风琴去了西屋,不一会儿,拉得不算流畅的《又见炊烟》就响了起来。

娄艳茹一直在看《大青山传奇》,完全沉浸在了作品中。

刘卫东看着专注的妻子,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窃书不能算偷,抄歌是本事,谁让自己重生了呢?

可这都是小菜,这只是帮媳妇和小姨子提前规划一下未来,紧追国家政策吃红利,带着大伙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才是他重生后的目标。

凭他重生的超前记忆,他完全可以变成一个唯利是图,疯狂收割韭菜的新型资本家,不过他不想这样。

娄艳茹死后他沉沦低迷了一段时间,王建国和二队的乡亲帮了他很多,这恩情他不能忘。

丧妻之痛是他上辈子最大的遗憾,老天给他机会弥补,他就要用一生去真爱这个女人,让她衣食无忧,步步坦途。

“你这么看我干啥?天天看还看不够?”

许是感觉到了刘卫东关注的目光,娄艳茹抬头看了他一眼,一脸幸福。

“我决定考师大文学系,第二志愿再报师院,你这篇小说给我触动很大。”

“媳妇你做什么我都全力支持,你一定要努力复习,咱们公社已经开始摸底了,今年知青都会返城,你真要是没考上大学,你妈那关肯定过不去,她不可能让你在农村生活。”

一提到宋茜,娄艳茹的笑脸立刻浮现出一丝愁容。

“我也不知道我妈咋了,以前她不是那么现实的人,可从干校回来就像变了个人,怀疑一切,而且脾气很暴躁,否则艳华怎么可能挤到咱们这儿不回家?

或许我爸平反后我妈的情绪才能平复下来,就因为我家的遭遇,我才觉得你这本书写得特别真实,直击人的灵魂深处。

我真的很奇怪,这本书文笔老辣,思想也很有深度,根本就不像个年轻人写的,我认识你的时候你还很热衷搞运动那一套,唱样板戏写标语背语录,思想咋转变得这么快?”

刘卫东指了指桌上的半导体。

“戏匣子,是个宝,国家大事早知道,移风易俗全靠它,引领文化新思潮。”

娄艳茹气得差点把枕头丢过来:“你就没正形吧,一问这些你就胡说八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